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β—葡萄糖苷酶固定化及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舒爱民 《中国茶叶》2001,23(3):14-15
β-葡萄糖苷酶(EC3,2,1,21),又称β-D-葡萄糖苷葡萄糖水解酶,它能够水解结合于末端非还原性的β-D-葡萄糖键,同时释放出β-D-葡萄糖和相应的配基.在饮料工业中,特别是能够水解释放茶叶饮料中糖苷类香气成分(芳樟醇、香叶醇等),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β-葡萄糖苷酶市场价格昂贵,且使用寿命和储存期短,因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使用受到限制,笔者选用壳聚糖作为β-葡萄糖苷酶的固定化载体,对固定化酶性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3.
采用RACE技术扩增2株Bacillus属菌株XY18、XY20的β-D-葡萄糖苷酶编码基因bgl全长,构建重组载体pET28a(+)/bgl、pET28b(+)/bgl,导入E. coli BL21诱导表达,采用Ni亲和层析纯化蛋白。经酶学性质测定发现:2个蛋白均为弱酸性蛋白,温度为40 ℃时酶活力达到最大,具有一定耐热性。以上结果表明,为优化2株Bacillus属菌株参与香草兰发酵工艺,可提供适当弱酸性条件、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4.
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的化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荣林  方辉遂 《茶叶》1998,24(1):18-21
本文研究了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的性质,结果表明茶叶多酚氧化酶经包埋交联固定化以后贮存稳定性增加,最适pH在移至7.0,最适温度上升至40℃,酶对金属离子(Al^2+,Cu^2+)适应性增强,对抑制剂敏感性下降。  相似文献   

5.
固定化酶技术在茶叶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莹  张灵枝 《茶叶》2012,(3):133-135
固定化酶以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等优点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已得到长足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固定化酶技术的发展,重点阐述了其在茶叶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肯定了固定化酶技术在提升茶产品品质,开发新产品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冷后浑(茶汤沉淀)一直是茶饮料及速溶茶生产中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单宁酶降解茶叶中的酯型儿茶素组分起到澄清茶汤的作用.本文以绿茶(龙井)为原料,采用壳聚糖为载体固定化单宁酶来澄清茶汤.以茶汤澄清度为评价指标,考察酶用量、温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发现,温度为固定化单宁酶澄清茶汤的最显著因素,酶用量次之.固定化单宁酶澄清茶汤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A2 B2 C1,即酶用量1.5%、温度40℃、时间20 min,该工艺实施后茶汤的澄清度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7.
于 4 5℃制备麦芽汁时 ,从有酶活性和没有酶活性的粉碎麦芽中释放到麦芽汁里的 β -D -葡聚糖基准水平相近。当在 65℃糖化时 ,发现无论是用有酶活性的麦芽粉还是用没有酶活性的麦芽粉制备的麦芽汁里 ,β -D -葡聚糖含量水平都明显较高。总的说来 ,在糖化期间 ,在释放 β -D -葡聚糖方面 ,糖化温度可能比所谓 β-葡聚糖释放酶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 ,应该把糖化期间β -D -葡聚糖的物理性释放与制麦过程中发生的 β-D -葡聚糖的酶释放和降解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8.
利用固定化纤维素酶酶解夏季绿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壳聚糖作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固定化纤维素酶,对夏季绿茶进行酶解。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优化工艺:在1.0g茶叶中,以茶水比1︰20,加入1.0g固定化纤维素酶,55℃下恒温浸提50min。与传统高温水提法所得茶汤相比,以此工艺条件浸提所得茶汤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有所提高,酚氨比有所下降,连续提取7批次茶叶,固定化纤维素酶的相对酶活力仍保持80%以上。  相似文献   

9.
固定化酶膜催化茶多酚形成茶黄素反应条件优选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用SAS统计软件中的响应面分析法探讨了固定化多酚氧化酶酶膜催化儿茶素生产茶黄素的最佳反应条件,确定了酶膜法生产高纯度茶黄素的五个重要因素及最佳组合。五个因素包括反应时间、酶与底物之比、通气量、底物浓度和pH值。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49βmin、酶与底物之比为1:128.7、通气量为23.81L/min 、底物浓度5.95βmg/ml和pH值4.3。该条件下产物茶黄素浓度的理论值为0.766βmg/ml,实测值为0.754±0.017βmg/ml,表明优化模型合理,条件筛选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0.
李超  钱士辉 《人参研究》2013,25(2):17-19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潜法测定泽兰中木犀草素-7-0-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方法采用AlltimaTM—C18(250minx4.6mm,51.Lm);以乙腈-0.2%磷酸水溶=20:80进行等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50mm,柱温为35℃。结果木犀草素-7-0-β-D-葡萄糖苷的线性范围为0.412-10.30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25%。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为泽兰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麦β—葡聚糖酶的研究和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存在于大麦糊粉层和质片中的大麦β-葡聚糖酶(1,3-1,4-β-葡聚糖酶)属于诱导酶,种子萌发期间受赤霉酸(GA)诱导而激活。1,3-1,4-β-葡聚糖酶和1,3-β-葡聚糖酶基因是β-葡聚糖酶基因家族中两类,这两类β-葡聚糖酶水解酶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功能。它们与大麦的制啤和抗病密切相关,遗传工程将为大麦的品质改良和选育抗病品种提供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固定化脂肪酶(LBK-H100)催化大豆油与甲醇合成生物柴油的反应。考察反应条件如醇油比、反应温度、反应次数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酶催化大豆油醇解反应最适醇油比为3:1,甲醇分3次加入,可避免酶在甲醇溶液中失活,在反应温度35℃条件下,酯化率可以达到90%以上;固定化酶重复使用15次(连续反应30d),仍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14.
为获得固定化纳豆菌材料,以海藻酸钠(SA)和聚乙烯醇(PVA)为包埋材料,采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对纳豆菌生产纳豆激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PVA中加入SA进行细胞包埋可获得渗透性能好强度高的固定化细胞.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确定,当PVA的浓度为9%、SA的浓度为1%、硼酸的浓度为5%、CaCl2的浓度为6%时,固定化细胞的强度最好,采用摇床培养可连续发酵使用6次,活性也很高,产生的纳豆激酶酶活溶纤圈直径积达87.69 mm2·15μL-1.  相似文献   

15.
主要存在于大麦糊粉层和盾片中的大麦 β -葡聚糖酶 (1,3- 1,4 - β -葡聚糖酶 )属于诱导酶 ,种子萌发期间受赤霉酸 (GA)诱导而激活。 1,3- 1,4 - β -葡聚糖酶和 1,3- β -葡聚糖酶基因是 β -葡聚糖酶基因家族中两类 ,这两类β -葡聚糖酶水解酶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功能 ,它们与大麦的制啤和抗病密切相关 ,遗传工程将为大麦的品质改良和选育抗病品种提供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6.
固定化植物促生菌的存活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芽胞菌类的植物促生和生防菌适合用于固定化细胞颗粒的制作,其贮藏时间长,180d后菌株Tu-100和A6的含菌量分别为2.3×108个/g和1.5×108个/g,并能在根际效应的影响下,在植物根际长期有效定殖.对作物土传病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茶叶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中的香气物质大多是以香气前驱体的形式存在,而其中又以葡萄糖苷为主。这些以葡萄糖苷形式存在的香气物质在β-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酶解释放出挥发性的香气物质,各种香气物质以不同的浓度组合就构成了茶叶所特有的香气品质。本文着重阐述茶叶中β-葡萄糖苷酶生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以大麦穗废弃物为原料,通过碱液浸提、胰酶水解和乙醇、硫酸铵、异丙醇的先后沉淀,提取纯化β-葡聚糖。分别以自制β-葡聚糖和进口β-葡聚糖为底物,用β-葡聚糖酶活测定比较法,得出自制β-葡聚糖纯度为77.12%。淀粉碘液显色反应结果表明淀粉含量少,还原糖仅为0.83%,自制糖中蛋白质含量平均占5.91%,β-葡聚糖提取率平均为1.08%,最高达1.44%。  相似文献   

19.
茶树叶片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原位PCR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β-葡萄糖苷酶(EC3,2,1,21)属于水解酶类,可水解结合于未端、非还原性的β-D-糖苷键,同时释放β-D-葡萄糖和相应的配基。茶叶中β-葡萄糖苷酶与萜烯类香气前体有密切关系,使糖苷由键合态变成游离态。最早是1981年日本的Takeo T[1]在茶叶匀浆中添加β-葡萄糖苷酶后,能产生芳樟醇和香叶醇,证实茶叶中存在以葡萄糖苷形式存在的单萜烯醇。目前,对茶叶中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已延伸至对其活性及与茶树品种[2]、加工工艺[3-4]的关系。目前已从燕麦[5]、蜀黍[6]、旱金莲[7]、长春花[8]、黄檀[9]等植物中克隆出β-葡萄糖苷酶基因并进行了表达。此…  相似文献   

20.
农杆菌介导法将β—1,3—葡聚糖酶基因导入油菜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将克阼的烟草β-1,3-葡聚糖酶基因插入双子叶植物高效表达载体pBin438中,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BLG。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此抗真菌基因导入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H165中,得到了抗卡那霉素的再生植株,并探讨了影响油菜分化的几个要素。结果表明:乙酰丁香酮及硝酸银等物质对油菜分化及绿苗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采对卡那霉素十分敏感,提高卡那霉素浓度可可能将一部分转化体淘汰,对8株再生株株进行了PCR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