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介绍用一根以HP-5为固定液毛细管色谱柱,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内标物,分离测定氧乐.酮复配制剂中氧乐果和二唑酮的含量,其标准偏差分别为0.12和0.077,是系数分别为别为0.86%和0.98%,回收率都在99.0~101.0%之间,线性相关系数为r氧乐果=0.9996,r三唑酮=0.9995。 相似文献
2.
乐果及其代谢物氧乐果在不同生育期豇豆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生育期豇豆上施用乐果可能产生的残留风险,以40%乐果乳油按有效成分设低(540 g/hm2)、中(600 g/hm2)和高(900 g/hm2)3个施药剂量,开展了苗期、结荚期2次施药和结荚期3次施药3种场景下的田间模拟试验,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采集成熟豇豆样品,采用乙腈提取,C18分散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结果表明:乐果和氧乐果在豇豆中的定量限均为0.01 mg/kg,在0.01~2 mg/kg添加水平下,乐果和氧乐果的平均回收率在77%~101%,相对标准偏差为3.1%~17%。距苗期最后一次施药后10 d,乐果在豇豆中的残留量各处理均低于中国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最大允许残留限量(MRL)值0.5 mg/kg,最高为0.043 mg/kg;但其代谢物氧乐果残留量在施药后14 d,仅540 g/hm2的处理低于其MRL值0.02 mg/kg,施药后18 d仍有检出,最高为0.013 mg/kg。于结荚期2次和3次施药条件下,豇豆中乐果的残留量分别于施药后3 d和5 d即低于其MRL值(0.5 mg/kg);而其代谢产生的氧乐果在施药后10 d仅540 g/hm2处理在豇豆中的残留量低于其MRL值。表明乐果使用后的残留超标风险主要源于其代谢物氧乐果。因此,建议豇豆结荚期不宜施用乐果,对其在苗期施用也应严格限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用一根以HP-5为固定液毛细管色谱柱,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内标物,分离测定氧乐·酮复配制剂中氧乐果和三唑酮的含量,其标准偏差分别为0.12和0.077,变异系数分别为0.86%和0.98%,回收率都在99.0~101.0%之间,线性相关系数r氧乐果=0.996,r三唑酮=0.9995。 相似文献
4.
药液浓度、雾滴密度与氧乐果防治麦蚜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氧乐果药液浓度、雾滴密度与小麦蚜虫防治效果关系紧密,室内定量喷雾试验表明:雾滴体积中径(VMD)为85μm,氧乐果药液浓度 1.0、1.5、2 .0、3.0 g·L-1条件下 ,蚜虫致死90%时雾滴覆盖密度LN90分别为336.1、237.6、2 0 8.8和115.3cm-2;氧乐果雾滴覆盖密度为26、50、102cm-2条件下,蚜虫致死90%药液浓度LC90分别为29.5、7.2和 4.0g· L-1。田间采用泰山-18BC机动喷雾机水平顺风喷雾,雾滴中径(VMD)为173μm,施药液量75L·hm-2和150L·hm-2条件下,麦穗上平均雾滴沉积密度分别为132cm-2和280cm-2;药液浓度分别为1.2、1.6、2.0和2.4、3.2、4 .0 g·L-1时,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明显。生产中用泰山-18BC机动喷雾机防治麦蚜时,建议采用75L·hm-2施药液量和2.4g·L-1氧乐果药液。 相似文献
5.
两种蔬菜中甲胺磷、氧乐果和克百威的残留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选取一种瓜菜 (黄瓜 )和一种叶菜 (生菜 ) ,选择了两种有机磷 (甲胺磷、氧乐果 )和一种氨基甲酸酯类 (克百威 )农药 ,对这 3种农药在两种蔬菜中的残留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弗罗里硅土柱提取的方法进行前处理 ,淋洗液浓缩后用 GC- NPD测定 ,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测方法 ,并采用该方法对实际处理样本进行了测定。从方法添加回收率和实测数据可以看出 ,该方法净化提取效果好 ,结果平行性好 ,灵敏度较高 ,是一次快速准确测定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6.
氧乐果和吡虫啉对小麦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常用杀虫剂对小麦抗氧化性的影响,研究了小麦幼苗期用不同浓度氧乐果和吡虫啉的营养液处理后144 h内对其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400、800和1 600 mg/L的氧乐果处理小麦幼苗后24 h,POD活性均显著降低;1 600 mg/L的氧乐果处理后6 h,其CAT活性比对照降低了32.9%;各浓度氧乐果处理后144 h,GR活性均显著降低。而用25、50和100 mg/L的吡虫啉处理小麦幼苗后144 h内,只有50 mg/L处理组在12 h时的POD活性比对照升高了65.0%。杀虫剂对小麦幼苗中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不仅与药剂种类有关,还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复合菌剂PS21与氧乐果协同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的影响, 初步探讨复合菌剂PS21缓解氧乐果对小麦生长和抗氧化酶的抑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106~108 cfu/mL浓度的复合菌剂PS21对氧乐果的毒害具有缓解作用, 缓解作用与复合菌剂PS21浓度呈正相关性, 菌液浓度为108 cfu/mL时, 缓解作用明显, 与氧乐果单独处理相比, 小麦株高、茎粗、干重、湿重、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 在抗氧化酶系统中随复合菌剂PS21浓度的升高, 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丙二醛(MDA)含量下降。同浓度复合菌剂PS21的不同施用方法对氧乐果毒害的缓解作用存在差异, 灌根法对氧乐果毒害小麦具有较强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8.
二点叶螨对氧乐果、甲氰菊酯、四螨嗪及螨嗪菊酯混剂的抗药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兰州吐鲁沟公园金花忍冬植物上采集的二点叶螨为敏感种群,在室内盆栽菜豆苗上饲养繁殖后分别用氧乐果、甲氰菊酯、四螨嗪及螨嗪菊酯(甲氰菊酯 四螨嗪)混剂喷雾处理20代,获得二点叶螨抗氧乐果种群(抗性指数RF=35.84倍)、抗甲氰菊酯种群(RF=479.79倍)、抗四螨嗪种群(RF=67.26倍)以及抗混剂螨嗪菊酯种群(RF=26.75倍)。用生化法测定离体酶活性的结果表明,上述四个抗性种群的形成与体内羧酸酯酶、磷酸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的活力增加及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降低有关。4个抗性种群对常用15种供试药剂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氧乐果、甲氰菊酯与联苯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水胺硫磷、久效磷、氰久合剂有交互抗性,甲氰菊酯还与螨蚧克有交互抗性;四螨嗪与三氯杀螨醇(RF=14.15倍)、齐螨素(RF=10.26倍)有交互抗性;螨嗪菊酯与双甲脒、氧乐菊酯有负交互抗性,RF值分别为0.85、0.71倍。 相似文献
9.
11.
苯氧威对环境生物的安全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测定了苯氧威对3种环境生物鹌鹑、蜜蜂和鱼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苯氧威对鹌鹑、蜜蜂均属低毒,其半致死浓度或剂量鹌鹑LD50为6823.4mg/kg饲料;蜜蜂的接触毒性LD50(24h)为54.1μg/蜂,摄入毒性LC50(24h)为549.5mg/L药液;苯氧威对鲤鱼的毒性属中等毒,其LC50(96h)为1.77mg/L。由于苯氧威主要用于果园及菜地,对水域无直接影响,并且其使用量低,由此可以认为: 相似文献
12.
13.
14.
2001年第4季度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监督抽查了农药杀菌剂 :多菌灵、三唑酮、百菌清。现将抽查情况进行通报摘要如下 ,以供参考。本次抽查的多菌灵、三唑酮和百菌清3个产品均在我国使用多年 ,百菌清和多菌灵原药的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尤其是百菌清原药产品质量高、出口量较大。三唑酮原药质量较差 ,其中有害杂质含量较高。该3种产品加工的可湿性粉剂是较老的农药剂型 ,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 ,国内多菌灵等可湿性粉剂的质量有一定差距 ,可湿性粉剂的悬浮率低 ,而悬浮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药效 ,是衡量可湿性粉剂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德国G.Schrader开发了第一个有机磷杀虫剂,至今已70余年。70年来,有机磷杀虫剂为农业生产作出很大贡献。但由于毒性、抗性及环境要求等原因,使有机磷杀虫剂受到不少责疑。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苯氧威对斑马鱼的毒性作用,采用半静态方法,研究了苯氧威对斑马鱼不同发育阶段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苯氧威对斑马鱼胚胎、孵化12 h和72 h的仔鱼以及成鱼的96 h-LC50值分别为2.35、0.98、1.87和1.67 mg/L,其对斑马鱼成鱼具有中等毒性;苯氧威对斑马鱼胚胎的自主运动、心率、孵化率、仔鱼体长等亚致死效应指标均有影响,并使得胚胎出现了心包囊肿、脊柱弯曲及无黑色素附着等畸形现象。进一步研究了苯氧威对斑马鱼胚胎卵黄囊仔鱼阶段的慢性毒性作用。结果显示:苯氧威对斑马鱼胚胎24 h自主运动、48 h心率、72 h畸形率及11 d孵化仔鱼体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最低可观测效应浓度(LOEC)值分别为0.60、0.20、0.60和0.80 mg/L,而与之对应的无可观测效应浓度(NOEC)值分别为0.40、0.10、0.40和0.60 mg/L。试验中还发现:苯氧威对斑马鱼胚胎孵化有明显抑制作用;心率是斑马鱼胚胎卵黄囊仔鱼阶段毒性试验最敏感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