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闲来绿荫散步,偶见林中长石上无名氏写的一首护树诗,读后深得教益,随即抄来:“栽植诚可贵,养护品更高,植保相攀附,人树乃同胞。”作者把栽树同养护比喻成藤树般地相附相依,保树就是保护自己,见解独到,由此可见,能否自觉护树,着实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位。遵照护树诗的思路想开去,就令人感到护树是爱树传统的具体发扬,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人们历来爱植树,喜欢树,到山东孔府参观的人,总愿在先圣亲自栽植的那颗树前照像留念,以解喜古爱树之情怀。唐代大诗人柳宗元在任广西柳州刺史时,就带头植树“手种黄柑二佰株,…  相似文献   

2.
元阳县哈尼族,彝族的祖先,在安村落寨时,都要埋石栽树,此树即为“龙树”。“龙树”栽下后,人们要年年敬祭。“龙树”,树干挺拔,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看!小新村之古栎,枝叶茂盛,果实累累,分水岭之马蹄荷,犹如钢叉,斜刺蓝天;保山寨之古榕,胸围五米,盘根错节;尼枯甫之红椿,树高六丈,冠幅半亩。这些古老的“龙树”,其寿均在百年以上。今已发现的树种有壳斗科、桑科、樟科、楝科、桦木科,金缕梅科,无患  相似文献   

3.
侗族的“女儿树”聚居在贵州的侗族,每当家里生了孩子、就要在房前屋后种上几十株或上百株杉树苗,称之为“女儿杉”,等待孩子长大结婚时、这些杉树便是新婚夫妇的家产了.傣族的“定居树”傣族人每迁到一个新的寨子居住,都要在自己的新居周围种树苗,让它生根、开花、结果.哈尼族的“龙树”云南红河畔的哈尼族,每年春天森林萌发时,要举行祭“龙树”活动,他们认为森林是哺育人类的“阿妈”,因此祭龙树时,要泼洒吉祥的水,祝愿五谷丰登,生活美满幸福.黎族的“合欢树”我国海南岛的黎族,男女青年确定爱情时,女方赠给男方两棵“订婚树”,结婚时,新  相似文献   

4.
苗族造“女儿杉”。湖北省鄂西苗族自治州的苗族人,不管谁家生了姑娘,都要栽一片杉树,姑娘长大了就砍几株最标致的为其办嫁妆。一家生有几个姑娘就造几片杉树林,提亲的月老大人只要看到房屋周围有几块杉树林,就知道这家有几个姑娘,还可根据杉树的高低、粗细来判断这家姑娘的年龄。 哈尼族栽“龙树”。云南红河地区的哈尼族人有祭“龙树”之习俗。他们视“龙树”  相似文献   

5.
名人轶事     
《中国城市林业》2005,3(4):48-48
冯玉祥将军曾在军中立下护树令:“马啃一树,杖责二十,补栽十棵”。他屯兵北京时,广植树.被誉为“植树将军”。驻兵徐州时,写护树诗一首喻示军民: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相似文献   

6.
《国土绿化》2010,(6):51-51
近日,陕西省宝鸡市绿化委员会、宝鸡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向全市的青少年发出了“护树护绿,美化家园”的爱绿护绿倡议书,号召全市广大青少年爱绿、护绿、植绿。特别是在目前农业生产的“三夏”大忙时节,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发扬中华民族爱树植树护树好传统推动国土绿化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参加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于4月8日上午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要发扬中华民族爱树植树护树好传统,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动国土绿化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春染大地,生机勃发。上午10时30分许,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集体乘车,来到北京市通州区永顺镇,同首都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相似文献   

8.
在瑞士,克劳德夫妇是举世无双的“裹树艺术家”。每年一到入冬之际,他们就忙得不亦乐乎。既有国内的人,也有国外的人,都争着请他们去“裹树”,把冬季光秃秃的树木,通过裹上五颜六色的布料,并设计成金字塔、自由女神以及玫瑰怒放等造型,装扮得更美丽。据克劳德先生介绍,他们的这种奇思异想,完全是受日本人在冬季用布料护树的启发。由于用来护树的布料是透气的,树木不仅不会受到损害,而且还可以更安全地越冬。不过,克劳德夫人强调说,他们的“裹树”,已不再单纯是护树,而是对树木进行美化,将其变成五彩缤纷的艺术品,使它们或庄严,或活泼,或典雅,或潇洒,各具风格,成为单调乏味的萧瑟冬日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其实,这对夫妻在“裹树”之前,就因精于用布缠裹装饰物而闻名遐迩。他们曾用各种各样的布料,缠绕装饰过德国的国会和英国的白金汉宫。而他们的“裹树”工程,规模则更加宏大。他们曾用4.2万多平方米的聚酯织布和2.3万米长的绳子,为家乡附近的一座公园,裹了163棵大大小小的树,每天吸引成千上万的人前往观看,使原来冬季较为冷清的公园,顿时变得热闹起来。他们在近几年,所从事的最大的一项“裹树”工程,则是在1999年的夏天,总共用了100万平方米的五颜六...  相似文献   

9.
国树种种     
国☆树☆种☆种■吴达生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选定了国树。所选定的国树,有的经济价值高;有的观赏价值好;有的与国人生活相关;有的有象征意义。各国所选定的国树深受国人的爱戴和保护。可见选国树是爱树护树的有效措施之一。加拿大———枫树。枫树遍布全国各地,国...  相似文献   

10.
屏边古树     
屏边苗族自治县地处祖国南沿,南溪河深切的河谷,把全县分割成两大部分。境内峰恋叠翠,物种丰富,保存着许多名木古树。在滴水乡通往县城的古道旁(今县大理石厂门前),对生着两株相距仅0.8米,树体高大雄伟,冠幅荫地1.2亩,树高22米,胸径分别为2.58米和2.26米的古榕。传说是砍柴人的一担柴生根长成,因此双树被叫做“一担柴”。该古榕是当地的“龙树”,定期祭祀。每年2月初二至初四连祭3天,每户去一当家男子参加。祭前要杀猪、鸡,敬献“龙树”,祭时号召大家遵守村规民约,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相似文献   

11.
敖东 《内蒙古林业》2013,(12):47-47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政府十分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及时下发了《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通知》,加大了全市保护古树名木的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弘扬爱树、植树、护树的优良传统,增强了全社会保护古树名木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2.
让绿色铺满校园扎根心田韩育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北京市第十二个义务植树日到来之际,为了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使学生从小热爱绿化事业,形成植树、爱树、护树的良好社会风尚,我们北京市第七中学初二(2)班,开展了“为北京的绿化献一份力,为七中的春天添一...  相似文献   

13.
在延津县石婆固乡小渭村,有一条立于1924年的石碑,碑名小渭村森林会碑。碑文记述了该村从清同治年间到民国时期种树、毁树、再种树的大略经过,警示后人要种树、护树、爱树。碑记文笔流畅,寓意深远。历经岁月剥蚀,碑上个别字虽已模糊不清,但仍然依稀可辨。现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杨洪昀 《云南林业》2002,23(1):25-25
大理的森林资源极为丰富,除自然生长外,人工植树造林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相传,古时候的白族先民都有集体植树、封山育林的习俗。插柳节、缀彩节、祭山等活动,便是古代白族人民集体植树的节日。 白族植树的日子,选在干支是巳的“蛇日”因为民间俗称蛇为小龙。龙日有雨,种树易活。而祭山则是在立冬节气后的第一个“寅日”,寓老虎护山、保护林木之意。 古代白族先民的插柳节,多在立春前的“蛇日”举行。这一天 ,白族村寨,十室九空,人们全到村外河边种柳树。中午,人们排成队,每人手舞2根柳枝。踏着鼓乐节拍,沿河踏歌而行。当踏歌…  相似文献   

15.
蓑衣油杉     
华宁县城郊乡平地村的后山坡上,生长有九株被当地群众称为“蓑衣龙树”的常绿乔木。高12—15米,胸径35—40厘米。树干弯曲,侧枝柔软下垂,有的几乎悬至地面,微风稍起,枝条拂动,状如垂柳,远望尤如农夫披的蓑衣。“蓑衣龙树”在全国尚属首次发现。有关专家曾到实地考察,认定它是云南油杉的一个变种,定名为“蓑衣油杉”。这些树已有百年以上历史,  相似文献   

16.
傣族为何喜爱菩提树熊永忠在云南西双版纳、德宏、思茅、保山、临沧等地州生活的傣族人民,他们特别敬重菩提树。这些地州的一些傣族村寨,常种有菩提树,而且往往将这些菩提树当成“神树”或“龙树”来敬重。傣族地区的村寨,基本上每村每寨都有一座缅寺,这是因为,傣族...  相似文献   

17.
天然吸尘器──青草有位园艺学家说:“要爱树、爱花,还得爱草。”这话是富有科学道理的。从50年代以来,有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把种草种花看作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被人称为“花园之国”的新加坡,基本上实现了寸土必绿。德国的波恩,整个城市没有1平方米表...  相似文献   

18.
“你们这些愚蠢的女人,你们知道森林意味着什么?树脂,木材和外汇。”这是印度林业官员在1997年11月到德尼伽惠尔的一个村子企图说服护树妇女们喊出的话,而该村参加护树的妇女则针锋相对地回答:“是的,我们知道森林的含义,那就是土壤,水和清洁的空气。”正是因为印度妇女对森林有些认识,才有印度妇女的“抱树运动。”护树运动发生在高帕什渥的村庄。1973年3月,300棵木岑树被林业官员划分给了运动物品制造商。公司的代理人来到村里准备伐木,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遇到全村妇女们的抵抗,她们不让砍一棵树。妇女们列队…  相似文献   

19.
山水树人     
山,青青,由树装扮。水,碧绿,绕山坑蜓。树,苍草,山土、水边,人,实干,护树养山。山水相连,树人相伴,都是大自然的卫士,保护着生态循环。山水树人@张英~~  相似文献   

20.
市树、市花是森林的一部分,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城市的亮丽名片。它代表着一座城市独特的森林景观、自然生态、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本刊将开设"市树市花"专栏,系统介绍广西14个地级市的市树、市花,深入挖掘相关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绿化美化价值,引导和激发广大市民热爱自然、护树爱花、建设城市绿色家园的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