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深入分析淳安县蚕桑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淳安县蚕桑产业今后发展的思路,即坚持适度规模生产,坚持“十天养蚕法”模式,推广机械化培管,坚持省力化养蚕,推行多批次养蚕,强化蚕桑政策保险,以促进淳安县蚕桑产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蚕桑生产比较效益的高低,是决定蚕桑产业能否健康、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来,淳安县蚕桑产业持续下滑,而且幅度很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蚕桑产业比较效益较低,农民种桑养蚕积极性不高。根据淳安县蚕桑产业发展实际,提出了集中成片种植桑树,发展适度规模农户;推广应用优良蚕桑品种,提高蚕茧产质量;调整养蚕布局,缓解养蚕劳动力和养蚕房屋紧张的问题;逐步推进"机器换人",提高蚕桑产业的劳动生产效率;推广"十天养蚕法",节约小蚕饲养成本;推广大蚕地面育技术,降低蚕桑产业的劳动强度;推广方格蔟自动上蔟,减少捉蚕的劳动量;发挥品牌效应,提升产品竞争力等建议措施,以提高淳安县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淳安县蚕桑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 栽桑养蚕,在中国已有五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栽桑模式、养蚕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七十年代主要是四边桑,以大队、生产队集体养蚕,量小面大。八十年代,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由四边桑逐步向小桑园、间作桑发展、分户养蚕。九十年代,开始出现亩栽3000株桑的速成密植桑园,仍分户养蚕,虽然养蚕量、产茧量有较大增加,但质量没有提高,蚕桑生产大起大落,为了稳定发展蚕桑生产,提高蚕茧生产质量和效益,笔者认为,集中发展,规模经营,是今后蚕桑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石泉县坚持在低谷中破难题、谋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产业发展、经济提效,狠抓桑枝食用菌和桑园地膜洋芋套种,着力稳固桑园面积,提高蚕桑产业的总体效益;狠抓科技推广、蚕种质量和蚕品种结构,提高养蚕单产,稳定养蚕总量;狠抓优质茧丝基地建设,推行产业化经营;改革蚕茧流通体制,促进蚕桑产业协调稳定发展;健全蚕桑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现代高效蚕业,稳步推进蚕桑生产工作,从而实现蚕桑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根据蚕桑样本户调查统计分析,找出当前提高蚕桑产业经济效益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强蚕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养蚕布局、加大"十天养蚕法"技术模式推广力度、加强蚕桑病虫害防治、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和方格蔟自动化上蔟技术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以进一步提高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稳定蚕桑生产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陈仕明 《四川蚕业》2013,41(1):20-21,41
近年来,我镇蚕桑生产受到外出劳动力的影响,随着养蚕人员的年龄日益增长,养蚕技术缺乏,特别是小蚕饲养技术,导致养蚕单产不高,质量差,养蚕效益低,对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提高蚕茧产量,增加养蚕经济效益,确保蚕桑生产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海宁市蚕桑生产现状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瑞华 《中国蚕业》2001,22(4):75-76
1蚕桑生产现状 1.1基本概况海宁市蚕桑生产历史悠久,面广量大,是农业生产上一项传统的支柱产业,年蚕桑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0%左右,长期以来,已形成了育苗、制种、养蚕、缫丝和织绸等各项配套设施完善的茧丝绸产业链.近年来,通过狠抓桑园基础建设,积极推广桑、蚕新品种,加大技术培训和普及的力度,科学管理催青和普及省力化养蚕技术,使全市蚕桑生产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我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有桑不养蚕、有桑少养蚕,弃桑不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为稳定荣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我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强了蚕桑基地建设,扶持培育栽桑养蚕大户,强化了蚕桑生产设施设备更新改造,使我县蚕桑生产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正在向区域化、集约化、规模化、标  相似文献   

9.
种桑养蚕在杭嘉湖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蚕桑生产历来是主要的传统农业,养蚕收入历来是杭嘉湖地区农民的主要收入。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传统产业——蚕桑生产的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农业生产资料、人工工资等生产成本的提高,蚕茧收购价格的不稳、蚕桑比较效益的下降以及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等问题更是稳定杭嘉湖地区蚕桑生产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作为蚕桑生产当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蚕桑大户(年饲养普通蚕种8张以上)的生产稳定与否,对于稳定杭嘉湖地区的蚕桑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晓华 《四川蚕业》2013,41(2):52-53
<正>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养蚕劳动力呈老龄化趋势,劳动力缺失已成为农村发展蚕桑产业的突出矛盾。乐至县在培育养蚕大户,推进省力化养蚕技术,解决农村养蚕劳力不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一定效果。5年来,乐至县养蚕户由4.9万户下降到2.87万户,但户均年养蚕由3.7盒提高到5.1盒,稳定了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2012年,乐至县全县发种14.8万盒,户均年养蚕超过5盒,蚕茧单产达到31.2kg,生产蚕茧4600t,蚕茧产值1.36亿元;蚕桑综合利用产值2.05亿元,蚕桑产业综合产值达到3.4亿元。蚕桑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桑树栽培和家蚕的饲养管理都需要大量的劳力,特别是5龄饲养期和熟蚕上蔟阶段劳力需求量大、时间集中。我县上  相似文献   

11.
邹庙村是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的栽桑养蚕示范村,2013—2020年该村连续6年桑园面积、养蚕量、产茧量呈现阶梯式增长,推动蚕桑生产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与做法是:以技术服务坚定蚕农发展生产的信心;推广省力化技术降低栽桑养蚕的劳动强度;对低产桑园进行全面改良提高生产效益;培养专业大户积极发挥生产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省力化养蚕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蚕桑生产比较效益,是当前和今后蚕桑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概要介绍我省省力养蚕技术的发展过程,提出了省力化养蚕技术规范,应用省力化养蚕技术的五条技术关键和推广措施以及应用效益。  相似文献   

13.
2012年蚕桑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2011年我国蚕桑产业的特点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2012年我国蚕桑产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稳定蚕桑生产规模、提高茧丝质量与生产效益,加强蚕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宏观调控、稳定茧丝价格,加强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分工与合作、整合发展蚕桑产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升蚕桑生产的科技水平,提高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改革蚕桑产业体制、实现一体化管理和市场化运行等促进蚕桑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射阳县2010—2017年蚕桑生产情况和农户规模化养蚕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介绍了种养大户的生产规模与养蚕布局,分析了家庭适度规模养蚕的好处与存在问题,提出了依靠专业村和规模户稳定发展蚕桑生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持续稳定发展淳安县蚕桑产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淳安县蚕桑产业现状的分析,指出由于劳动力工价上涨较快,导致蚕桑产业比较效益下降,挫伤了蚕农的种桑养蚕积极性,使蚕茧产量、质量也有所下降。提出了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促进规模化生产;实施1年多批次养蚕,缓解设备和劳动力紧张的局面;推广桑园机械化培管,节约劳动力成本;大力推行"十天养蚕法",助推多批次养蚕;加大大蚕地面育技术推广力度,降低蚕桑生产劳动强度;加大自动上蔟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劳动效率和蚕茧质量等建议和措施,以持续稳定发展淳安县蚕桑产业。  相似文献   

16.
<正>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人口特别是中青年大量向城镇转移,传统的蚕桑生产面临不少新的问题与困难。在新形势下发展蚕桑生产,必须正确分析当前蚕桑生产存在的问题,寻找新的发展模式。1蚕桑生产面临的问题1.1养蚕劳力日渐老化目前农村养蚕人员主要是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妇女,不少人对蚕桑生产技术的接受能力弱,对扩大养蚕规模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文化、懂技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我国2012年蚕桑生产基本情况是桑园面积和产茧量略增,桑蚕茧价格和蚕农收入创历史新高,桑蚕单产和效益明显提高,桑蚕生产区域东衰西扩,柞蚕生产增产减收。提出2013年的努力方向是稳定蚕桑生产规模,努力提高单产,稳定提高蚕茧质量,促进茧价稳步上升,推广省力化养蚕、大力开展桑园经营和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为满足市场需求和蚕农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四川蚕业》2012,40(2):59
<正>为实现2012年蚕桑生产春季"开门红",推进蚕桑产业稳定发展,西充县蚕业局以多种形式开设"流动课堂"把蚕桑政策、养蚕技术和蚕茧行情等信息传播到蚕农。一是宣传车上讲。扎制宣传车,以录播磁带、光盘、技术员讲解等形式,利用  相似文献   

19.
面对影响蚕桑生产发展的诸多因素,如皋市通过调优养蚕布局,规避自然风险,提高蚕茧产量;调优桑、蚕品种布局,提高蚕茧质量;调优蚕桑区域布局,提高规模效益,全面提升蚕桑生产抵抗各种风险的能力,促进了如皋市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修水县黄溪村把蚕桑做为产业扶贫和新农村建设一村一品重点产业进行打造,引导蚕农发展适度规模、高效产出生产经营模式,引进技术提高蚕农生产水平,推广多批次循环养蚕模式和设施化蚕桑生产,全村蚕桑生产得到了高效发展,成为了江西蚕桑第一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