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立南 《食用菌》1997,19(2):26-27
福建省是蘑菇栽培的大省,产量占全国50%以上,而我市又是福建省蘑菇的主要产区,占全省种植面积50%以上,1996年全市蘑菇种植面积18000000m~2。每年还以1000000~2000000m~2递增,蘑菇生产已成为我市农村重要的经济支柱,为了促进我市蘑菇生产的发展,本文就蘑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初步研究的结果作一介绍。 (一)推广培养料二次发酵新技术 我市蘑菇生产,原来产量低而不稳,质量也较差,自从推广了培养料二次发酵后,产量有较大幅度增加,质量也有较大提高。菇农推广的培养料二次发酵是把蒸汽通入进料的菇房,从料温55℃开始计时间,保持60℃48小时,这样既可使培养料分解充分,又可杀死料中有害微生物和害虫,还可使料中的游离氨、硫化氢气体挥发,以避免有害气体伤害蘑菇菌丝体。发酵前必须把菇房门窗、墙角、屋顶等所有缝隙用塑料薄膜密封,有些菇农在墙脚喷洒敌敌畏,在发生蒸汽的大汽油桶中放入甲醛,使  相似文献   

2.
培养料二次发酵的增产效果已被菇农所认识。我们参考了国外蒸汽加温二次发酵法,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于1981年秋设计了“蒸汽育秧式”土法加温的二次发酵法,进行了多点试验(20户计10000多尺~2),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单产一般均在2斤以上。材料与设备 (一) 培养料配方:每100尺~2用于稻草300斤,干麦秆100斤,干牛粪300斤,干猪粪100斤,菜籽饼10斤,人粪尿200斤,  相似文献   

3.
比较稻草培养料遂道一次发酵+二次发酵、遂道一次发酵+菇棚二次发酵与传统的室外一次发酵+菇棚二次发酵(对照)3种工艺下的双孢蘑菇小区试验和大区示范产量和产值,以及生产用工成本。试验结果:与对照相比,采用遂道一次发酵+菇棚二次发酵工艺技术,其增产增效优势更为突出,合计每平方米增加效益9.11元;其次为遂道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工艺,合计每平方米增加效益7.70元。  相似文献   

4.
稻麦秸秆隧道式发酵双孢蘑菇基料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麦秸秆隧道式发酵双孢蘑菇基料可有效构建生态农业的循环模式,解决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结合扬州地区的实际条件,建造了4条一次发酵槽,2条二次发酵隧道,单条生产线一次可以生产双孢蘑菇基料80 t。研究了发酵场区选址、场区布局、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一次发酵和二次发酵技术等,设置了稻草、麦秸为主要原料不同配比的3个配方,测定了不同处理基料一次发酵后、二次发酵后的水分、pH值、含氮量、C/N等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发酵后基料中水分、pH值、含氮量、C/N等技术参数均符合双孢蘑菇发酵后基料的理化指标,为双孢蘑菇基料隧道式发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概述平菇人工栽培先后经历了生料栽培模式、熟料栽培模式、发酵料栽培模式、发酵-半熟料栽培模式等4个阶段。从培养料消毒、灭菌的角度分析4种栽培模式的原理、方法和优缺点,并列举蒸汽爆破灭菌和微波灭菌2种新的原料消毒、灭菌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1981,(4)
近年来,国内许多蘑菇产地都在开展蘑菇培养料的后发酵试验,获得了一定的增产效果.但培养料后发酵一般都要用蒸汽加温,由于受条件的限制,还难于在大面积上推广.为此,我们从1979年开始进行了培养料就地后发酵试验,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稻草床栽草菇培养料优质发酵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易发酵、一次发酵和二次发酵稻草培养料床栽草菇的试验结果表明,二次发酵法栽培的草菇生物学效率达16.3%,显著高于一次发酵及简易发酵,且能较好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了草菇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双孢蘑菇培养基料隧道发酵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凤玉 《食药用菌》2013,(6):369-370
介绍双孢蘑菇培养基料隧道发酵技术三阶段:原料配制,隧道一次发酵,隧道二次发酵。原料配制涉及原材料配比原则,原材料选择,配方,原料预湿及混合处理。分别从发酵原理、发酵工艺和异常现象处理三方面详细介绍双孢蘑菇培养基料隧道一次发酵和隧道二次发酵技术。  相似文献   

9.
针对双孢蘑菇培养料传统室外发酵温度不可控、发酵理化性质差、栽培产量低等问题,设计建造适合高海拔低温地区的培养料发酵隧道生产设施。通过阐述一次发酵、二次发酵隧道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对发酵料仓、地下送风管、进回风系统、控制系统关键部位进行设计。发酵试验与应用结果表明,一次发酵、二次发酵温度均易于控制,能够达到不同发酵阶段的温度需求。通过试验提出了隧道发酵中合理的风机运行控制参数,该条件下发酵后培养料含氮量为2.2%~2.4%、灰分为25%~30%、含水量为67%~69%、pH为7.5~7.8,理化性状优良,栽培产量达到25 kg·m-2,该设施适宜高海拔地区双孢蘑菇培养料工业化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0.
杨国良 《食用菌》2011,(5):66-68
堆料在隧道中发酵时,由高压风机产生强气流,经供风管道(图14)和气咀吹过堆料,循环利用或排出。堆料中插有温度探头,与控制仪及通风系统联动,通过调整新风与循环风的比例,即可保障堆料发酵所需要的氧气和温度,靠堆料本身产生的发酵热即可完成。隧道发酵一般不需要外加热量,在特别寒冷时(-10℃以下),在堆料发酵的初始阶段,需要吹人一些热蒸汽,以启动高温微生物的自然发酵过程。  相似文献   

11.
蘑菇培养料加入864菌液发酵与二次发酵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加入864菌液发酵和二次发酵栽培蘑菇的试验,比较培养料中微生物群落、培养料成份及产菇量,说明加入864菌液发酵是代替二次发酵栽培蘑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不同发酵方式制备的小麦草蘑菇培养料的质量及蘑菇的产员有较大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室内二次发酵的培养料比室外一次发酵的增产40.8%;室外堆制发酵翻堆两次后,改小堆进行空心发酵的培养料比室外一次发酵的增产33.8%,其增产幅度同室内二次发酵的较为接近,且耗资少,省工简便。  相似文献   

13.
蘑菇堆肥隧道集中发酵分三个阶段:前发酵、后发酵、发菌,又称作一次发酵(PhaseⅠ)、二次发酵(PhaseⅡ)、三次发酵(PhaseⅢ)。利用发酵隧道进行集中大堆发菌,可将空调菇房周转期缩短14~17天,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生产技术。采用此技术的欧美地区双孢蘑菇厂周年生产8~9轮,而我国菇厂周年生产不过6轮,差距较大。我国隧  相似文献   

14.
蘑菇堆肥高压发酵隧道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荷兰的蘑菇生产技术世界领先,其采用发酵隧道(图1)制造堆肥,空调菇房栽培出菇,周年生产蘑菇6~8茬,每茬产量稳定在30千克/平方米。我国蘑菇培养料发酵设施落后,技术含量低,菇农烧煤产生蒸汽进行培养料后发酵,全国数十万个煤灶冒烟6~7天,不但耗费大量能源及人力,还排放大量碳和硫污染空气;种菇环境脏、乱、差,  相似文献   

15.
胡道旭 《食用菌》1998,(4):16-16
在蘑菇栽培中,培养料的后发酵技术越来越为人们注重。后发酵即是培养料经过堆制,在最后一次(一般前发酵的第3次)翻堆后,当料温升至50~60℃时趁热运进发酵室,使其在10~12小时内料升温至60~62℃保持4~6小时,通风降温至48~52℃维持4~5天。因此,后发酵也称二次发酵。试验表明,后发酵的产量比一次发酵的产量高出48.1%。本文介绍两种常用的后发酵方法。  相似文献   

16.
蘑菇培养料酵素菌发酵与二次发酵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琴  王海旺  张福元 《食用菌》2005,27(5):23-24
目前,采用二次发酵栽培蘑菇比原来常规一次发酵提高了产量,主要是二次发酵通过人工控制料温,增加了培养料的有益菌,减少了有害菌,优化了培养料。但该法耗能、费工、产量低、成本高。为此,本试验采用酵素菌发酵法与二次发酵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应用酵素菌发酵和二次发酵技术制备蘑菇培养料对培养料内温度变化,各种营养成分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趋势是一致的,但在影响程度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葡萄酒酿造业有句行话,“要新葡萄酒生香,必须发酵成老酒”。发酵老酒就是要进行第二次发酵。通常人们误以为第二次发酵也是由酵母发酵糖的过程。研究表明,第二次发酵实际上是乳酸菌分解苹果酸的过程。第一次提出这种想法的学者是米勒一吐尔盖(1890),1897年阿尔弗雷德·柯赫(Alfred·koch)首次用葡萄汁和葡萄酒成功地培养出了分解苹果酸的细菌。1901年摩斯林根(Moslinger)提出苹果酸的分解过程是乳酸菌将苹果酸分解为乳酸和二氧化碳。这就是苹果酸乳酸发酵的定义。苹果酸乳酸发酵(Mal…  相似文献   

18.
双孢菇培养料二次发酵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次发酵,亦称为后发酵。因为一般情况下。二次发酵是在室内或棚内进行的,所以通常也称为室内发酵或棚内发酵。二次发酵能够明显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产幅度为20%-40%,就是我们常说的30%左右。  相似文献   

19.
蘑菇培养料集中二次发酵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设计和建造小型二次发酵隧道 ,并就蘑菇培养料集中二次发酵不同填料高度工艺进行详细的研究 ,试验结果发现采用 1 8米的填料高度的发酵方法效果最好 ,产量较一般简易二次发酵方法提高 2 9%。  相似文献   

20.
前发酵采用并排贴近式小堆群,以增加好气发酵比重,省工省时;后发酵根据二次发酵后培养料偏生、偏干或氨味3种情况,区别进行再发酵,以提高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