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强桑1号的性状、产叶量及抗病性差异进行了调查.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幼林期时强桑1号的产叶量不及育71-1,成园以后其产叶量略少于育71-1,而秋季产叶量与育71-1相当;从春期桑树的发芽情况看,强桑1号比育71-1早2~3 d;因此,强桑1号比育71-1更易遭遇春季晚霜危害;强桑1号对桑疫病易感,在如皋市推广该品种有一定的风险,但从地区桑品种多样性看,可以适当推广.  相似文献   

2.
桑树新品种强桑1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优质、高产、环境适应性强为选育目标,通过人工有性杂交,单株选择,系统选择,区试鉴定,育成中生中熟桑树新品种强桑1号。新品种与对照品种湖桑32号相比,每公顷桑叶产量增加37.60%,具有生长势旺、农艺性状优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等特点,并且受桑瘿蚊的危害程度明显轻于对照品种湖桑32号。2009年,强桑1号通过浙江省的桑树品种审定,新品种在长江流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强桑1号的嫁接繁育技术,并对该品种的生物学特征、产叶量、养蚕成绩等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强桑1号的特性,提出在繁育与栽培时的注意事项。经过2年来的繁育试验性状调查,强桑1号表现为生长旺、桑叶产量高、秋叶硬化迟、抗春季晚霜、桑叶养蚕成绩显著等特点,适合在射阳县推广。  相似文献   

4.
在对强桑1号的生物学特征、产叶量、养蚕成绩等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介绍强桑1号的嫁接繁育技术;根据强桑1号的特性,提出在繁育与栽培时的注意事项。经过两年多的繁育试验性状调查,强桑1号表现为生长旺、桑叶产量高、秋叶硬化迟、抗春季晚霜、桑叶养蚕成绩显著等特点,适合在射阳县推广。  相似文献   

5.
桑树新品种"强桑3号"和"强桑5号"经过6年栽培对比,春季发芽迟于"农桑14",早于"荷叶白",秋叶硬化较迟;全年产叶量比"荷叶白"增12.13%,比"农桑14号"增10.63%。  相似文献   

6.
通过人工诱导加倍桑树染色体的方法,获得丰产性能更优的桑树多倍体品种。将鲁桑系二倍体杂交组合塔桑×农桑14号F1代的幼苗,用秋水仙碱处理诱导出人工四倍体植株,经过对优良人工四倍体株系的选择、扩大繁殖以及区域适应性鉴定试验和农村生产试验,2011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强桑2号。该人工四倍体桑树新品种在区域性试验中与对照二倍体桑树品种湖桑32号比较,桑叶增产18.93%,桑叶养蚕的万蚕茧层量提高3.03%,并表现出抗桑疫病、抗旱耐瘠等特点。新品种适合在长江流域蚕区栽植。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适于四川省丘陵非良田栽培的优良桑品种,在江油市进行了强桑1号桑树新品种的栽培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强桑1号与对照桑品种湖桑32号相比,不同栽植密度的单位面积桑园的全年产叶量密植桑园区(行株距为1.25 m×0.35 m)增产18.96%,低干桑园区(行株距为1.35 m×0.48 m)增产26.61%,万头茧层量提高2.38%,百公斤桑产茧量提高5.21%,并表现出枝叶生长旺盛、抗旱耐瘠性强和秋叶硬化较迟等特性,适于四川丘陵蚕区作为中熟桑品种栽植.  相似文献   

8.
<正>射阳县是江苏省优质茧生产基地,总量列江苏省第四位。射阳县现有桑园5.5万亩,苗圃地1.2万亩,年发放蚕种16.5万张。特庸镇是全国最大的优质桑苗生产繁育起源地。1993年被中国蚕研所  相似文献   

9.
桑品种育71-1经济性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亚军 《蚕桑通报》2004,35(1):29-32
育71-1系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新品种.该品种枝条粗长、直立;皮色青灰;节间密、侧枝少;芽三角形、黄褐色;叶心脏形、叶肉厚、色深绿、叶柄粗短、开雌花、椹少;具有发芽早、叶质优、产叶量高、抗逆性强等特点,备受广大蚕农的青睐.  相似文献   

10.
夏香荣  林柯等 《蚕桑通报》1999,30(4):23-24,
1991年引进桑树品种盛东1号进行扦插和桑品种比试验,结果盛东1号扦插成活率为88.03%,面对照茶叶白为3.02%,春桑叶产是比荷叶白市30%左右,夏秋叶产量比荷叶白市5-10%。  相似文献   

11.
中生中熟桑树新品种强桑1、2号经区试鉴定,单位面积桑产叶量分别比对照种荷叶白增加37.60%和15.79%,分别极显著和显著高于对照;万头蚕产茧层量强桑1号比对照低0.50%,强桑2号比对照高1.67%;强桑1号对桑黄化型萎缩病抗性高于对照,而对桑疫病的抗性低于对照,强桑2号强抗桑黄化型萎缩病和桑疫病。两个品种生长势旺,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2.
盖云凌 《北方蚕业》2003,24(2):42-42
高产桑品种是蚕桑高产的基础,优良桑品种的推广应用对提高单位面积产叶量,提高蚕茧产量,提高生产效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县于1999年从陕西省蚕桑丝绸研究所引进同源三倍体桑品种"陕桑305"进行试栽,通过三年观察,该品种具有发芽率高、长势强、叶片大且厚、抗性强、叶产量高等优点,可作为我县丰产型推广品种之一,现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适于条桑收获的桑树品种是省力化养蚕的基础。利用耐剪伐性能好且具备良好条桑收获生物学性状的桑品种黑叶墨斗作母本,兼具高产、优质、高抗优良品种农桑12号为父本,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育成适于条桑收获的桑树新品种条桑1号。用传统方法收获桑叶,条桑1号产量比湖桑32号增产152%,与农桑12号相仿;用条桑方法收获桑叶,条桑1号桑叶产量比湖桑32号增产387%,比农桑12号增产391%。条桑1号条桑育养蚕万蚕产茧层量比湖桑32号增加63%,与农桑12号相仿;养蚕公斤茧用桑量比湖桑32号低70%,与农桑12号相仿。条桑1号表现出耐剪伐性能强的生理学特性,同时具有生长旺盛、发条力强、枝条细长、直立整齐、节间较密、叶片大小适中、秋叶硬化迟等农艺性状,表现出良好的条桑收获特性。条桑1号还具有较好的抗病、抗虫能力,但对桑黑枯型细菌病的抵抗力稍弱。该品种2018年获农业农村部新品种授权,适于在浙江省及其他相似生态条件蚕区栽植。  相似文献   

14.
王可荣 《中国蚕业》2001,22(2):51-52
璜桑14号是高级农艺师张朝骥同志在璜山地区选育成的优良桑品种.1984年获得诸暨市科技成果一等奖;1985年获得绍兴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986年通过省级鉴定;1989年通过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6月由农业部明文可在长江流域试栽、推广.十多年来该品种种植面积从少到多,受到的反映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5.
叶志毅  刘红 《蚕学通讯》2001,21(1):11-12
盛东 1号是笔者采用有性杂交 ,经单株和系统选择育成。母本为鲁桑系统的湖桑2 0 1 ,父本为白桑系统的花桑 ,1 991年开始 ,浙江省农业厅在全省 1 0个鉴定点区域性种植 ,于 1 995年 1 2月通过鉴定 ,1 997年 5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建议全省推广。由于浙江省是产苗区 ,每年有大量的桑苗运往全国各地 ,盛东 1号已经在西南地区生根落户。特别是四川江油市蚕业管理局和四川绵阳市游仙茧丝绸公司经过对比试验结果 ,盛东 1号在他们地区适应种植 ,产品量和长势优于当家品种 ,正在推广之中。为了使蚕农进一步了解桑树新品种的特性 ,…  相似文献   

16.
茶在我国被视为“国饮” ,传统上是做为“饮料”之用 ,但随着食品科技的发展及消费者求新求变 ,追求新口味、新风潮 ,各类食品已朝多元化发展 ,茶叶也不例外。台湾茶业改良场为开创台茶发展新局面 ,扩大茶叶消费形态及促进茶叶消费量 ,近年来研究开发完成各类茶叶多元化产品 ,如 :速溶茶、罐(瓶 )装茶饮料、茶果冻、茶果冻蛋糕、茶叶软糖、果茶、饼茶、加料 (调味 )茶、粉茶、茶酒、茶鸡尾酒及茶菜等 ,其生产技术已大多转移到民间进行商业化生产 (见表 1)。表 1 台湾的茶叶多元化产品开发利用状况利用层次高度商品化少量产商品化极可能商品…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人工有性杂交、单株选择、系统选育的方法育成桑树品种皖桑1号,经多年、多点区试鉴定结果表明:皖桑1号发芽率高,生长势旺.年产叶量比湖桑32号提高20%~30%左右,100kg桑产茧量比湖桑32号提高6%,叶质较优.品种性状稳定,适应性强.适宜长江流域、淮河流域蚕区推广。1 选育经过桑树新品种皖桑1号的选育研究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八五”、“九五”重点科研项目之一。该品种以高产、大叶品种7707作母本,以质优、抗性强的阜阳1号作父本。1990年采用人工有性杂交方法.设置12个杂交组合,获得种子后培育,淘汰不良个体,经2年观察  相似文献   

18.
桑人工三倍体品种丰田2号经济性状的试验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正国 《蚕桑通报》2004,35(1):14-17
为把蚕桑实用新品种新技术尽快转化成生产力,增加单位桑园面积的经济效益,江油市引进了若干近年育成的新桑树多倍体品种,进行多年多点的产叶量、叶质、抗逆性等实用经济性状的试验调查.结果表明,桑人工三倍体品种丰田2号,与标准品种荷叶白相比,单位面积桑园产叶量增加36.8%,桑叶养蚕万头产茧层量提高6.6%,抗逆性强,农艺性状好,是一优质高产的好品种,现今重点推广.  相似文献   

19.
以鲁桑系二倍体湘7920为母本,以化学诱导广东桑组合塘10×伦109获得的四倍体诱59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育成了人工三倍体桑树新品种湘桑6号(2n=3x=42)。该品种具有丰产优质的特点:桑叶产量比对照湖桑32号提高30.8%;养蚕试验万蚕茧层量提高6.2%,100 kg桑叶产茧量提高6.5%,单蛾良卵数提高7.8%;桑叶干物粗蛋白的含量提高2.35%。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