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浙江省黑木耳栽培量仅次于香菇,是第二大类食用菌,主要生产区是丽水市。"十二五"以来,庆元县黑木耳产业取得长足发展,2013年、2014年代料黑木耳栽培量分别为4 500万袋和3 500万袋,成为继香菇之后的第二大主栽食用菌。由于黑木耳菌丝抗性较弱,接种成活率和菌棒成品率低下是黑木耳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通过研发黑木耳胶囊菌种,改变传统黑木耳制种和接种技术,促进菌种生产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香菇胶囊菌种与常规菌种在菌种应用工艺、接种操作速度、菌棒接种成活率、单位香菇菌棒投入菌种成本等方面的比较试验,归纳香菇胶囊菌种的优点与不足,优化香菇胶囊菌种应用技术,促进香菇胶囊菌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香菇胶囊菌种具有省工、省力和成活率高的优势,十分适合规模生产。近年来,胶囊菌种应用量成倍增长,深受广大菇农朋友欢迎。然而在菇农生产使用的过程中,偶尔会遇到菌棒接种后菌种不萌发的问题,主要从菌棒温度、含水量、酸碱度、环境温度和操作习惯等方面对香菇胶囊菌种在代料栽培中不发菌原因及解决方案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香菇价格的持续攀升,生产种需求进一步增加。由于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生产的胶囊菌种接种速度快,成活率高,深受广大菇农喜欢,几个月来一直供不应求。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该中心已售出香菇胶囊菌种3万余片,推广应用面积达800余万袋以上,菌段成品率比常规提高6.1%,接种工效提高1.7倍,菌种生产原料消耗降低80%。香菇胶囊菌种已应用到福建、黑龙江、云南、河南等十余个省,县内推广应用也呈燎原之势,20个乡镇都应用了胶囊菌种,仅庆元县的百山祖乡斋郎村应用面积高达80万袋。  相似文献   

5.
香菇胶囊菌种使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就香菇胶囊菌种在生产上的应用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1)应用香菇胶囊菌种比用传统菌种可节约接种时间50%:(2)胶囊菌种的菌棒接种污染率比传统菌种降低11.65%;(3)胶囊菌种接种至菌丝萌发的时间和菌丝长满全袋时间分别较传统袋装菌种接种方式迟20h、6.33d,但菌丝日生长速度没有显著差异;(4)在产量上,两种接种方式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制作成本上,每1000袋菌棒,用胶囊菌种比用传统菌种可节约100.6元。因此,在生产上应用胶囊菌种具有接种方便快捷、接种成活率高、成本降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正>香菇的菌棒生产存在着常规固体接种方式的繁琐、效率低下、不适宜工厂化操作的弊端,山东威海鑫宝食用菌食品有限公司采用成熟的液体制种工艺,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并采用窗式制冷空调,成功地实现了香菇的反季节菌棒生产,保证了菌棒越夏成品率,实现了一年四季香菇菌棒的生产及出菇目标。现将菌棒生产及出菇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1机具设备3.5 P窗式制冷机70台,购自浙江常山明金制冷设备商行;高压灭菌柜2台;50 L与500 L液体菌种发酵罐各5台,均  相似文献   

7.
潘明冬 《食用菌》2020,(3):36-37
香菇胶囊菌种由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在引进日本、韩国段木香菇胶囊菌种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再创新后研制而成。香菇胶囊菌种就像胶囊药丸一样,一颗颗填压在塑料蜂窝板上(图1),有透气盖与菌种直接粘连,每张400颗或600颗,设计科学,标准规范,运输和接种操作都很方便。胶囊菌种整颗呈锥形(图1),接种时菌丝损伤少,吃料快,优先抢占培养料;透气盖密封又透气,既可防止杂菌侵染,又可促进菌丝生长。与常规袋装菌种相比,胶囊菌种接种成活率提高5%~10%,接种工效提高1~2倍,菌种生产原料降低80%,香菇产量及品质无差异。  相似文献   

8.
克服"死穴"提高菌棒成品率浙江省丽水农校凌锋生产代料香菇接种时期,经常会出现菌种点不萌发或刚萌发不久菌丝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死穴"。出现这种现象,会直接影响菌棒成品率,从而影响香菇生产的经济效益。经笔者长期调查、试验总结得出,在菌种生活力正常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磐安县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磐安县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取得的成效和相关的生产技术。分析制约菌棒工厂化生产的因素有: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欠高;夏季菌棒生产能耗大,生产成本较高,且成品率控制难度较大;土地资源制约,限制了产业规模发展。提出推进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的下一步工作思路:育龙头,建基地,提升食用菌经营主体统领能力;强化政策扶持,提高菌棒集约化发展能力;创新生产方式,推广"五统三分"新模式;以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为依托,提高技术指导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开放式接种与胶囊菌种结合应用,大大提高了菇农的接种效率,提高了菌种成活率。然而在实践中也由于没有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影响了接种成活率,致使有些菇农遭受较大经济损失。现将开放式接种及发菌关键技术,应注意事项进行梳理,以供菇农参考。1场地处理1.1场地清理若利用菇棚走道作为接种场地,则在上期菌棒出菇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废旧菌棒,以免虫害等滋生。清理完成后,如果上期栽培虫害较为严重的,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固体液化菌种工艺在黑木耳栽培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常规固体三级菌种扩繁工艺为对照,进行黑木耳短袋栽培试验。结果显示:高压灭菌料袋接种固体液化菌种的黑木耳菌丝洁白、浓密,发满袋时间为49天,菌袋成品率99.3%,每袋平均产量达37.6 g,显著早于和高于接种常规固体菌种处理的55天、95.2%和32.33g,表明固体液化菌种工艺能提高黑木耳菌丝活力与产量。效益分析显示,应用固体液化菌种较常规固体菌种可减少黑木耳短袋栽培直接生产费用58%,表明其可代替固体三级菌种扩繁工艺用于黑木耳集约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黑木耳代料仿野生栽培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开展了融水黑木耳仿野生栽培集成技术与应用研究,并对黑木耳仿野生栽培的原料准备、菌种选择、接种、灭菌、养棒等菌棒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以及菌棒下田后的场地选择、拉线、雾灌设施布局、出耳管理、采收等环节进行了阐述,并建立了不同海拔黑木耳露地栽培示范基地,以期实现黑木耳仿野生栽培,对促进黑木耳产业的健康、快速、标准化、产业化、生态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菌种生产是一种广谱性技术。自人工栽培菌种以来,已研究发展了几十年,生产技术日趋成熟,经历了从广口瓶生产栽培种到塑料袋生产栽培种的演变。但是,不少生产者的菌种成品率偏低,特别是黑木耳,一般只有70%~80%,有的甚至不足50%,不仅经济损失较大,菌种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也受到挫伤。  相似文献   

14.
菌棒栽培是食用菌生产的主要应用方式,传统的制棒工艺及分步制棒模式存在用工多、污染率高、灭菌能耗大、操作环境消毒用药多等“瓶颈”,导致生产效率低、质量差、成本高,严重制约着产业的专业化升级和持续发展。食用菌菌棒自动化生产技术可实现散料灭菌冷却、全料均匀接种、终点装袋成型,全程省时省工,节能降药。本试验以食用菌菌棒自动化生产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动化生产模式下的食用菌散料灭菌及快速冷却技术的应用效果,比较了液体菌种自动化拌匀接种与传统袋装扎孔固体接种的效果差异,统计了生产10万包香菇的投入与产出。研究结果表明,自动化生产模式下散料灭菌技术省时78.5%、节能23.2%,快速冷却技术省时95.8%,二者生产过程污染率低;采用的液体菌种技术成本低,省人工,可保证菌种活力,使繁殖后菌丝生长一致且菌丝满袋所需时间短(10~12 d)。自动化化生产全程省时95.7%、省工71.2%、节能70.6%、减药90.4%,缩短养菌期75.1%,香菇出菇期缩短59.8 d,且年内复种批次多。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食用菌生产以黑木耳为主,为全面提高黑木耳栽培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有效提升食用菌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我们对吉林省食用菌主产县的农技推广人员、菌种生产企业、黑木耳加工企业、黑木耳生产企业、黑木耳种植户等开展了有关技术需求方面的调研工作,主要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国黑木耳主栽品种较多,同种异名、同名异种现象严重,生产中存在引种随意性大、可追溯性差、菌种质量缺乏保证等问题。而菌种质量直接影响食用菌的产量、质量及生产者的经济效益。提高菌种质量显得十分重要,需要有各种支撑体系和技术规范。本岗位依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根据《全国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参照园艺、农学等作物的相关规范,并结合多年试验示范成果,创新制订"黑木耳菌  相似文献   

17.
菌种是食用菌生产所必需的一种特殊生产资料。1972年以来,房县开创了人工接种新技术,结束了天然接种的历史,使黑木耳和香菇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食用菌生产的快速发展,刺激了菌种的生产和经营,近两年来因管理失控等原因,市场上出现了质量低劣的菌种,严重损害了菇耳农的利益,影响了食用菌生产的健康发展。一、菌种生产现状(一)盲目扩大生产。一是无限制地增建菌种厂,据统计1980年全县有菌种厂12家(属供销社办),到19  相似文献   

18.
刘文华  孙艳霞 《食用菌》2012,(4):57-57,77
在食用菌制种过程中,经常因为杂菌污染而成品率低,有的甚至会全部报废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另外,在一批菌种出现一定比例的污染状况时即使剩余菌种能够用于生产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人们常把杂菌称为食用菌的"克星"。下面介绍菌种制培中的几类常见的杂菌及预防措施。1几种杂菌1.1细菌菌落多为白色,无色或蓝色,粘液状;常见包围食用菌接种点,使食用菌菌丝不能扩展,菌落形态特征与酵  相似文献   

19.
郑明海  陈再鸣  方平  余承勇  傅家林 《食药用菌》2020,28(5):338-339,343
为探索液化菌种与农户分散栽培相结合的可能性,破解食用菌手工作坊生产模式对品质与产量的制约,比较金针菇季节性栽培中应用固体液化菌种与常规固体菌种接种技术的栽培效果,结果:固体液化菌种比常规固体菌种,栽培袋用种量减少92.5%,生产直接成本节省65.9%;菌袋成品率提高3.1个百分点;全生育期缩短13天;1级菇比例高11个百分点;子实体单袋产量增加45 g,生物转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胶囊菌种"是指利用冲压机械将食用菌生产(栽培)用种填压于蜂窝状塑料穴盘上,每片600颗,菌种呈锥形,上盖透气、防尘的泡沫盖片,如同我们平常服用的胶囊药物一样。胶囊菌种技术最早应用于日本、韩国的椴木香菇栽培模式,2000年以来,庆元县食用菌科技人员在引进日、韩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袋料香菇生产模式不断加以改进、完善和创新,研发成功"袋料香菇胶囊菌种繁育技术",但胶囊菌种生产的机械、容器(塑料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