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利用抗病品种防治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国内外成功经验。50年代育成了川52-128等第一批5个抗源品种。60-70年代有较大发展,育成陕401、86-1等42个抗枯萎病品种,奠定了我国棉花抗病育种的基础。80年代有很大突破,育成48个抗病品种,以中棉12为代表,使抗病、丰产、优质等性状较好地结合起来。此外,在育种目标的确定、抗源筛选、抗性遗传规律及育种方法等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使我国棉花抗病育种进入一个新阶段。1990年我国种植棉花抗病品种3540万亩,占全国棉田面积的44.1%,年增加收益15.9亿元。  相似文献   

2.
棉花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vasinfecfum(Atk)synder et Hasen)和黄萎病(Verficillium albo—afrum Reinke et Berth)是由镰刀菌和轮枝菌侵染棉花输导组织所引起的凋萎病害,并能在同一棉田内进行混生扩展。对于这一类土壤病害,选育抗病品种是一种很有效果的措施。现结合我们的工作实践,探讨这方面的体会和看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世界性的两大病害。美国、苏联、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等32个产棉国家均有发生,美国因枯萎病每年损失皮棉210万担,苏联因黄萎病损失皮棉320万担。我国枯、黄萎病早在30年代就有发生,50年代全国发病面积已达120万亩,1981年初统计12个主要产棉省的发病面积高达1,152.3万亩,占总面积的19.4%,严重  相似文献   

4.
我国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8  
回顾了我国从50年代至今选育出的主要抗黄萎病品种。分析了抗黄萎病育种成效不够显著的主要原因;抗源缺乏,育种方法单一,抗性鉴定方法不规范和抗性遗传规律不清等。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技术,选育棉花抗枯、黄萎病的多抗性新品种。【方法】试验采用致病力强的菌种,培养备制成棉枯萎病棉籽粉载菌体和棉黄萎病孢子悬浮液,研究不同菌量、不同接菌方法、致病温度因素、病圃接菌选择及多抗病性育种选择技术指标。【结果】播前土壤接棉枯萎病菌棉籽粉载菌体,棉苗2片真叶时,伤根接黄萎病菌孢子悬浮液,盖膜保温诱导发病,淘汰感病群体及感病个体。大田病圃是在重病地接种发病棉杆,移栽时再用棉黄萎病菌孢子悬浮液沾根,发病高峰淘汰棉枯、黄萎病感病群体及感病个体,结合丰产、优质性状的遗传选择,培育出抗病棉花品种。【结论】该项技术是在研究棉花苗期诱导抗性和大田病圃筛选相结合构建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 自五十年代初四川省农科院等单位育成我国第一个抗棉花枯萎病抗源品种52—128以来,至八十年代我国育成并参加全国抗病区试的品种有陕8092、中12等19个。其中用杂交方法育成的17个,用系选、辐射方法育成各1个。这些抗病品种的抗病性、丰产  相似文献   

7.
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遗传与育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遗传与育种技术蒋玉琴,刘桂玲(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南京210014)棉花枯萎病(Fusarinmoxysporumf.P.Vasinfeclum(AtK)SnydetHans)和黄萎病(VerticilliumdahliaeKleb)...  相似文献   

8.
中国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50年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综述了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内容包括 5 0年来取得的成就、经验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是对我国棉花抗病育种工作较为全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9.
我国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研究进展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棉花黄萎病抗性育种研究的评述和分析,探讨抗病育种工作急待解决的问题,以提高育种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0.
辽宁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回顾及主要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棉花抗病育种从1951年开始至今,已有48年的历史,先后育成了辽棉系列抗枯黄萎病品种和品系近20个,填补了我国短季棉抗黄萎病品种和兼抗品种的空白。并在抗病性与早熟、优质、丰产综合改良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辽棉10号等优良品种在广大的特早熟棉区、黄河流域夏播棉区以及新疆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取得了显著的抗病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并为我国10余个著名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抗源,这标志着辽宁棉花机病育种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1.
棉花种质抗枯、黄萎病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1990年对海岛棉253份陆地棉299份种质材料鉴定结果,海岛棉对枯萎病表现抗病的有4份材料,耐病的有13份;对黄萎病除5个表现耐病外,其余均为抗病或高抗。陆地棉对枯萎病除金塔草棉表现耐病外,其余均为感病;对黄萎病除塔什干1号表现耐病外,其余均为感病。  相似文献   

12.
棉花黄萎病是由輪枝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侵染棉花輸导組織所引起的。辽宁省棉麻科学研究所在抗萎育种和运用抗生菌肥料防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几年来在党的正确領导下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如在抗萎育种方面,由于在接菌的試驗地上运用了定向的連續选择和杂交育种等方  相似文献   

13.
棉花的枯萎病和黄萎病为維管束的寄生真菌病害,又称作“萎蔫病”。这两种病害的萎蔫机制据文献报导性質上基本类似,伹表現的症狀,發生时期各異。在黄河流域的关中棉区,常出現枯、黃萎病混生現象,所产生的毒素使棉苗早期致死。枯萎病菌是專化  相似文献   

14.
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研究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我国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研究的现状 ,分析了影响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研究的因素 ,提出了加快抗黄萎病育种研究进程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棉花种质资源抗枯、黄萎病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外实践证明,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有效途径,种质资源鉴定,筛选抗源是培育抗病品种的重要前提。 我们于1972-1978年在新乡王屯重病田对204份材料进行成株期抗枯萎病鉴定(自然病圃法);1986—1988年在北京本所温室对1007份材料进行苗期抗枯萎病鉴定(纸钵菌土法);1983-1988年在北京本所黄萎病圃对2072份材料进行成株期抗黄萎病鉴定(人工病圃法):1984-1985年在北京本所温室对394份陆地棉进行苗期抗黄萎病鉴定(纸钵撕底蘸根法)。通过对3677份(次)材料的鉴定,初步明确了我国棉花种质资源对枯、  相似文献   

16.
棉花新品种抗枯、黄萎病性鉴定赵来顺,田学军(河北保定农业学校,保定071051)关键词棉花,黄萎病,枯萎病,抗病性IdentifyonResistanceofNewCottonVarietytoVereicilliumWiltandFusariumW...  相似文献   

17.
1993年在乌鲁木齐、石河子地区对138份棉花品种进行全生育期抗黄萎病和苗期抗枯萎病鉴定,结果高抗黄萎病的品种9个,占6.52%;中抗黄萎病和枯萎病的品种分别为9个和1个,占巴52%和0.72%;耐黄萎病和枯萎病的品种为12个和1个,占8.70%和0.72%。从而为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棉花抗黄萎病遗传育种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锋  刘鹏飞  杜世州  王晓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988-11989
介绍了棉花黄萎病的危害,综述了我国棉花抗黄萎病的遗传研究和抗黄萎病育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如何解决我国棉花抗病遗传和育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杭花抗黄萎病育种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回顾了我国从50年代至今选育出的主要抗黄萎病品种。分析了抗黄萎病育种成效不够显著的主要原因:抗源缺乏,育种方法单一,抗性鉴定方法不规范和抗性遗传规律不清等。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棉花抗估,黄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