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海水池塘人工养殖海蜇的可行性,2003年4~7月,象山县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站在象山县鹤翔水产养殖公司,开展海蜇人工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的海水池塘养殖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水池塘养殖、滩涂贝类养殖及海上筏式养殖是海水养殖业的三大主要养殖方式。我国的海水池塘养殖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对虾的大规模养殖开始的.其间经历了对虾低密度养殖→对虾高密度养殖→两茬低密度养殖→多品种生态养殖的发展轨迹。循着这一演变轨迹可以发现,不同的养殖模式对海水池塘的生态效益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生态效益又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海水池塘养殖业的发展。本文拟从生态效益角度出发,对目前我国对虾池塘养殖的几种模式作一粗浅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3.
袁甜 《科学养鱼》2021,(3):46-47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在辽宁省丹东地区俗称"小人仙",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的沿海地区。缢蛏作为中国四大海水养殖贝类之一,养殖历史悠久。缢蛏营埋栖生活,具有生长快、产量高、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的特点,深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因缢蛏的滤食性特点,在北方海水池塘养殖中常将缢蛏作为底层贝类与鱼、虾、海蜇等经济生物进行混养。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江苏省连云港市海水池塘养殖一直是以对虾养殖为主导品种,自1993年以后随着对虾病毒病的流行,对虾养殖产量和效益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为探索新的海水池塘养殖模式,利用鱼虾贝不同养殖生物生态习性和共生互补的原理,2009年笔者在连云港市达盛水产公司进行梭鱼、中国对虾、脊尾白虾、缢蛏多品种高效养殖试验。采取立体混养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orientalis)的养殖曾经是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产业,但传统的养殖模式及其养殖技术已不能够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为探求中国对虾养殖新模式,营口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于2004年至2005年承担了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项目“中国对虾深水池塘养殖高产模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灌云县地处苏北平原,海水养殖区主要集中在县城东部的燕尾镇和洋桥农场,水产养殖面积6 666.7hm2,自1980年起开发虾池从事中国对虾的养殖,到1984年养虾面积达到3 333.3hm2,1993年对虾养殖区疾病暴发,一度使对虾养殖处于绝境,1994年逐步海改淡从事淡水鱼的养殖,至目前,高涂上淡水养殖面积6 000hm2,海水养殖面积只有666.7hm2左右,其中,鱼类和贝类养殖面积533.3hm2,中国对虾养殖面积只有66.7hm2.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南部地区海水池塘大多数养殖海参,但由于近几年降雨量的增加,汛期海水盐度较低,尤其是河口附近的池塘,盐度常年偏低,导致养殖的海参大量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庄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因地制宜开展了海蜇、缢蛏、中国对虾生态高效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推广,平均亩效益达到4000元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健康养殖技术要点总结交流如下。  相似文献   

8.
自1993年我国海水养殖虾类遭受白斑病毒病的危害以来,单一品种的养殖模式严重制约了海水池塘的开发与综合利用,影响了海水池塘养殖业的发展。近些年来,日照市水产研究所的科技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海水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模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技术突破,形成了一套海水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模式,即虾、蟹、贝“五放六收”的混养模式。混养品种有: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杂色蛤、缢蛏或文蛤。2007年,在日照市涛雒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进行了重点示范养殖及推广,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池塘循环海水高效养殖技术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塘循环海水高效养殖是一种正在探索中的新的集约化养殖模式,2000年进行的南养白对虾高产养殖试验,对虾平均亩产达到1040公斤/亩,最高达到1482公斤/亩,平均成活率为82.3%,铒料系数1.57,亩利润3.72万元。结果表明池塘循环海水高效养殖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自1993年中国对虾暴发白斑病毒病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海水池塘养殖模式,从单一品种养殖到多品种立体养殖,提高虾池的综合效益,降低单一品种养殖风险。日照市东港区经过十几年养殖摸索,形成虾、蟹、贝海水池塘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即四放五收养殖模式(四次放养、五次收获)。养殖风险降低了,但养殖病害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尤其到养殖中后期,  相似文献   

11.
陈仲 《水产科学》2024,(3):461-467
为探明生源要素氮、磷在沉积物与水体间的迁移过程,比较3种不同养殖模式下、不同时间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的氮、磷通量变化,2014年6—10月,在3种综合养殖池塘:海蜇+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和海蜇+凡纳滨对虾的整个养殖周期内,采集检测3口池塘沉积物-水界面样品中的亚硝态氮、硝态氮、氨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分析沉积物-水界面的亚硝态氮+硝态氮、氨氮和活性磷酸盐的通量变化。试验结果显示,6—10月,3种综合养殖池塘沉积物上覆水中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均以向沉积物中扩散为主,仅10月海蜇+凡纳滨对虾池塘沉积物中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向上覆水释放。海蜇+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池塘沉积物上覆水中氨氮向沉积物扩散,6月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池塘沉积物中氨氮向上覆水扩散;与海蜇+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和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池塘相比,海蜇+凡纳滨对虾池塘氨氮通量变化幅度较大,6—7月上覆水中氨氮向沉积物扩散,且扩散速率逐渐降低,9—10月沉积物中氨氮向上覆水释放,释放速率逐渐上升。6、7、10月海蜇+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池塘沉积物中活性磷酸盐向上覆水释放,8—9月...  相似文献   

12.
黑鲷海水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鲷属鲷科鱼类,俗称黑加吉、黑鲋。黑鲷分布较广,日本各地、朝鲜半岛南部、我国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均有分布。一、习性黑鲷是一种名贵的海产经济鱼类,也是重要的海水养殖对象。其食性杂,多以鱼、虾、贝类和海藻为食,适宜生长水温18~25℃,适盐范围8‰~32‰,最适盐度25‰~28‰,人工养殖中,溶解氧可在6毫克/升以下,最低不能低于3毫克/升。生长快,抗病力强,还能在低盐度海水中正常生长,适于进行池塘集约化养殖。二、概况几年来由于资源衰退,产量远远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虾病毒给养虾业带来了较大的…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中国对虾养殖受对虾白斑病(病毒性疾病)的危害,单一进行中国对虾养殖成功的几率很少,在池塘中进行罗非鱼、中国对虾、菲律宾蛤仔生态综合养殖,起到了生态共生互补、防病、稳产的作用,实现了生态平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罗非鱼、中国对虾、菲律宾蛤仔生态综合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养殖池的选择 1.水源条件 选择水源充足、潮流畅通、无污染,水质清新、悬浮物少、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水水源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渔业水质指标》(GB 1607-89)的要求;盐度在20~32,pH值7.5~8.6.  相似文献   

14.
<正>1高pH值对水产养殖的危害pH值是海水化学性质的一个综合性指标,海水的pH值与水生物代谢活动有关。在甲壳类动物中,pH值是影响渗透压调节机制的重要因素之一。养殖池塘水质pH值一旦高达9以上,将加剧水质氨氮的毒性,对虾蟹苗种会造成严重危害。长期以来,河北沧州沿海,在海水虾、蟹池塘养殖中,遭受高pH值的危害。早春季节,养殖  相似文献   

15.
东港市(原东沟县)是水产养殖大市,仅海水池塘港湾养殖面积就有12万亩,上世纪八十年代,对虾产量连续几年位于全国之首,成为全国养虾“冠军县”,年产量万吨以上,为国家出口换汇做出了巨大贡献。上世纪九十年代,大面积暴发对虾病毒病,产量骤然下降,1994年对虾总产量从万吨降至500余吨,养虾业从此走入低谷。自此以后,水产科技人员同广大的水产养殖从业者一道吸取对虾养殖失败的沉痛教训,  相似文献   

16.
方国政 《水产养殖》2004,25(5):21-22
海南省澄迈县海水养殖水面3.5万亩,海水资源较为丰富,发展海水养殖业条件比较优越。为了探索一种新的养殖模式,提高经济效益,2002年9月~2003年10月,我们进行了江蓠、对虾和鸭三位一体的生态立体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南美白对虾海水养殖高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美白对虾生长快 ,抗病力强 ,是当前我国普遍养殖的虾类之一。然而在养殖过程中也受到白斑症病毒病、桃拉病毒病等疾病的困扰和危害。从这几年的养殖实践看 ,南美白对虾在低盐度环境中养殖的成功率较高 ,而在纯海水中养殖的成功率却较低。舟山市 2 0 0 2年海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约 1万余亩 ,而盈利的却不到 1 0 %。原因主要是大多数养殖场养殖模式陈旧落后 ,养殖方法仍然沿用东方对虾养殖的旧观念 ,从而导致病毒病等病害普遍发生。 2 0 0 2年舟山市水产养殖病害防治院监测点的一个养殖场 ,通过采取综合的病害预防措施和生态管理技术 ,使 1 0 0…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生态效益角度,对目前我国对虾池塘养殖的几种模式作一下粗浅的评价。 1对虾池塘单品种养殖模式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对虾大规模养殖开始,期间经历了起始、兴旺、顶峰到衰退、恢复发展的不平凡经历。1978-1992年,对虾养殖业持续快速发展,到  相似文献   

19.
论海水养殖结构的调整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我省海水养殖的长足进步与发展潜力 我省东临渤海,有海岸线665km,其中水深20m以内的浅海水域6456km~2,潮间带总面积1168km~2,潮上带3756km~2(适于养殖的有近400km~2)。广阔的浅海水域和滩涂,为我省大力发展海水养殖,尤其是对虾和海水鱼养殖,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东营市历年来以养殖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为主,但因品种单一,经济效益低下。为给本地区增加新的养殖品种,探索海水养殖的新路子,我们引进了刺参进行池塘养殖试验,并取得成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