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解决鱼类养殖效益下滑、中华鳖温室养殖中商品鳖品质不高、养殖规模难于扩展的问题,2012—2013年,我们进行了"鱼—鳖"混养试验,探讨在北方地区池塘鱼类养殖与中华鳖养殖有机结合的模式,以提高产业效益。现将试验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池塘选取基本条件相似的9个(共2.87 hm2)鱼池为试验池塘,配备增氧机、投饵机;将试验池分  相似文献   

2.
2005~2006年我们在吴江市虎龙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利用温室快速培育的河豚鱼、中华鳖一龄种苗,投放到30亩露天池塘进行生态养殖试验,成功地摸索出河豚鱼与中华鳖、青虾池塘生态混养技术,现将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区南县、沅江等县市历年来发展以鱼鳖混养或池塘生态养殖技术为主的生产模式,所生产的商品鳖体匀、色亮,品质明显优于温室养殖的产品,市场售价连续多年稳定在60元/千克以上,广大养殖户都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中华鳖池塘生态养殖在这些地方呈稳步扩大的趋势。仅南县2004年就新增100多户农户开展中华鳖池塘生态养殖。现将其关键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盐碱地池塘中,研究了五种不同鱼鳖混养育成养殖模式,以其成活率、增重率、出池平均规格、饵料系数、饵料成本、每667m2纯利润和投入产出比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模式Ⅰ、模式Ⅱ和模式Ⅲ是盐碱地池塘较好的鱼鳖混养育成模式,模式Ⅳ和模式Ⅴ相对较差;在盐碱地池塘中,可采取中华鳖与滤食性鱼类鲢、鳙鱼混养的模式,也可采取中华鳖与鲢鱼、鳙鱼、草鱼一起混养的模式;在本研究条件下,中华鳖的适宜放养密度为4 500~7 500只/hm2,鲢鱼可放养2 250~3 900尾/hm2,鳙鱼可放养450~600尾/hm2,草鱼可放养3 000尾/hm2。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仿野生中华鳖的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在外荡大水体中采用不锈钢材质的围网中进行了中华鳖生态养殖试验.在面积为3335 m2和16675 m2的两个不锈钢围网中分别放养平均规格为353.2 g和320.5 g的中华鳖鳖种,同时混养部分鲢、鳙鱼种,以投喂冰鲜杂鱼为主,采用地笼起捕.结果两个围网内中华鳖当年的平均增重率分别达135.8%和126.6%,总的起捕率达81.4%,采用此种模式生产的中华鳖体型好,品质佳,平均每667 m2的利润分别达到3.74万元和2.81万元.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是中华鳖养殖大省,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46%左右,2011年浙江省甲鱼总产量13.28万吨,产值达70亿。随着产业规模扩大以及消费者对于水产品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中华鳖温室养殖规模有所收缩,而二段式、鱼(虾)鳖混养等生态养殖模式不断创新与发展,笔者在淳安,利用山区池塘,通过水位控制,  相似文献   

7.
冯毅 《水产养殖》2014,(9):27-29
<正>安徽省六安市精养池塘25万多亩,中华鳖养殖是当地农民一条重要经济收入来源。近年来池塘中华鳖生态养殖在当地逐步兴起。自2010年以来,作者一直从事利用微孔增氧、生物技术改善池塘养殖环境的探索。现将池塘微孔增氧生态养殖中华鳖的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养殖条件与方法1.1时间与地点养殖时间为2012年4月—2012年10月。地点为六安市帮群水产养殖公司的1—6号池塘,1—3号为微孔增氧生态养殖中华鳖试验塘,4—6号为中华鳖传统养殖对照塘。  相似文献   

8.
不同养殖模式龟鳖养殖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安徽以中华鳖、鳄龟为代表的龟鳖养殖最普遍的养殖模式是池塘生态养殖和工厂化温室养殖,前者是龟鳖在自然环境下生长,周期长、效益低,后者是龟鳖在温室环境直接养成,周期短、效益高,但产品质量不高[1,2]。随着消费者对龟鳖品质要求的提升,龟鳖养殖逐渐转为以温室作为幼龟鳖培育的场所,而外塘作为养成环境的"温室加外塘"二段式养殖模式[3]。为探索龟鳖高效低碳养殖模式,笔者进行了不同养殖模式下龟鳖生长效果的对比试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上海莲湖生态鳖业专业合作社开展了中华鳖生态养殖,形成了"稀放鳖种、套养翘嘴鲌和黄颡鱼、搭配鲢鳙鱼,投喂配合饲料和鲜活饵料相结合"的中华鳖生态养殖模式,生产的"莲湖"牌生态鳖被中国绿色食品2012上海博览会授予畅销产品奖,并荣获2010年上海世博会指定推荐产品等称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中华鳖池塘生态套养翘嘴鲌、黄颡鱼技术简介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上海莲湖生态鳖业专业合作社养殖  相似文献   

10.
正中华鳖养殖是怀远县渔业支柱产业,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形成温室大棚恒温养殖、池塘露天养殖、稻鳖生态养殖、鱼鳖混养等多种生产模式。生产实践证明,不论采取哪种方式养殖,中华鳖幼鳖以及成鳖雌雄个体的生长速度都存在明显差异。2019年笔者在白莲坡镇姚山村商品鳖养殖基地开展池塘养殖黄河品系中华鳖雌雄生长差  相似文献   

11.
<正>青虾、河蟹生态养殖作为芜湖县特色水产养殖产业,据统计至2013年全县青虾、河蟹生态混养面积达3.2万亩,已成为芜湖县水产养殖支柱产业。虾蟹生态养殖生产管理过程中,水质调控技术是虾蟹生态混养模式取得良好效益的关键技术之一,2013年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在陶辛镇芮村虾蟹混养基地实施了虾蟹生态混养微孔管道增氧技术对比试验,通过一年的试验示范,为促进增产增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对比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我国中华鳖养殖生产的发展以及"六无"食品安全出口指标,即无抗生素、无重金属、无农药、无色素、无激素、无异腥味。随着养殖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微生物制剂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愈发凸显。尤其是在中华鳖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模式下,所采用的封闭或者半封闭控水技术模式,若离开微生物制剂的帮助,"六无"食品安全出口指标养殖生产很难持续下去。本试验建立在中华鳖日本品系"六无"食品安全出口指标养殖基础上,选择不同浓  相似文献   

13.
<正>京山县地处鄂中,养殖水面30万亩,近年来,全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着力打生态牌,走高效路,大力发展"鱼鳖混养、稻田综合种养、鳗鱼工厂化养殖、大鲵生态养殖"等高效模式,打造了一批"双万田、十万棚、百万池",创出了一条适合丘岗地区水产养殖的新路子。先后建成了国家级中华鳖种质资源保护区和全国唯一  相似文献   

14.
南美白对虾是浙江省温岭市淡水养殖的主导品种,养殖面积386.7hm^2(5800多亩)。由于受虾病困扰,产量与效益高低不一。为探索南美白对虾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借鉴绍兴等地虾鳖混养的成功经验,2010年温岭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国庆塘担屿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开展了南美白对虾套养中华鳖与淡水鱼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前浙江省中华鳖养殖最普遍的养殖模式仍是工厂化温室养殖模式和"温室-外塘"二段式养殖模式。前者是指中华鳖在温室环境直接养成,后者是以温室作为中华鳖幼鳖培育的场所,而外塘作为养成的环境。试验单位是一家大型龟鳖养殖企业,多年来温室养殖和"温室-外塘"二段式养殖并重,随着浙江省消费者对中华鳖品质要求的提升,逐渐转为以"温室-外塘"二段式养殖模式为主。试验单位为探寻两种模式养殖效益,特进行了养殖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6.
中华鳖原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中华鳖原生态养殖技术,在湖南岳阳临湘黄盖湖中华鳖养殖基地进行了生产试验。试验养殖水面36.93 hm2(暂养池2 668 m2,大塘3.33 hm2,大湖33.33 hm2),同时混养部分花白鲢、黄颡鱼、团头鲂和抱卵青虾。从外塘集中培育稚鳖到大湖养殖商品鳖,均采用投喂天然饵料和鲜活饵料,生态调节防控鳖病的原生态的养殖方式,两年养成。大湖养殖成活率高达95.85 %,回捕率81.6 %,平均规格1.15 kg·只-1,平均亩产量28.75 kg(15亩=1 hm2,下同)。通过对外塘和大湖的循环利用,年利润达3 212元·亩-1。采用原生态养殖模式,养成的中华鳖无论外观、抗病力、口感都优于采用普通模式养殖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均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中华鳖,俗称甲鱼、团鱼,经过多年的市场低谷,目前市场价格有逐渐上扬的态势,似乎水产养殖业又将掀起新一轮甲鱼养殖热.甲鱼对水质的清洁性要求较高,由于其摄食量大、排泄物多,极易出现养殖水体恶化而影响自身的健康生长.为了解决这个突出的矛盾、生产出市场需要的优质甲鱼,我们于2006年在东莞市好丰收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基地进行了中华鳖与奥尼罗非鱼同池混养的生态养殖模式.一年下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应和生态效益.在此总结如下,以供广大渔业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池塘种稻生态高效种养模式,通过利用生物学共生技术原理,在池塘中进行虾、鱼、鳖混养(轮作)的同时进行芦苇稻种植,有效促进池塘内物质能量循环和利用。我站自2013年底开始,在浙江盛旭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基地试验池塘种稻技术模式,试点核心区面积50亩。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水产混养品种本技术模式在水产养殖方面以南美白对虾为主,同时混养中华鳖、白鲢及青虾。2.芦苇稻稻种为浙江大学选育的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8月9日,广东惠州市三华农林开发有限公司(下称"三华")在它新建的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举行有机产品认证证书颁发仪式。据了解,三华是广东省首家通过国家认监委有机产品认证的中华鳖企业。三华现有206亩鱼塘用于养殖中华鳖,全部采取的是混养模式,其中以中华鳖为主套养家鱼的有120亩,以四大家鱼为主混养中华鳖的有86亩。从2009~2010年不到一年的时间,三华就完成了自繁自育的任务。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存有约4000只的优质亲鳖,3斤以上的  相似文献   

20.
鱼蚌混养是将河蚌育珠和池塘养鱼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渔业模式。这种养殖模式具有立体利用水体养殖空间、合理利用饵料、大幅度提高水体养殖效益等优点,能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随着珍珠市场行情的不断走低,鱼蚌混养模式已逐步得到广大珍珠养殖户的认可。鉴于养殖模式的改变,珍珠养殖户在鱼蚌混养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