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科于1994年3月~1998年5月期间收治大面积脑梗塞患者54例,经采用综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4例中男36例,女18例,年龄35~78岁,平均(52.7±1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6h以内16例(29.6%),6~24h28例(51.9%),25~72h10例(18.5%)。住院时间7~90d,平均31d。1.2 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有突然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伴或不伴意识障碍,检查发现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并经头部CT和(或)MRI证实有与临床症状、体征相对应的缺血性病灶。其病灶脑梗塞面积均≥20cm2,梗塞直径≥4.6cm。其中大脑中动脉梗塞39例,大脑前动脉…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方法 :总结42例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 :按GOS评分良好32例,中残7例,重残3例,死亡2例.结论: 外伤性脑梗塞多由于血管损伤、血管痉挛、动脉闭塞等因素所致,CT是诊断的主要依据,治疗上主要是保持伤后脑灌注压,降低血粘滞度,维持正常颅内压,抢救受缺血损害尚未死亡的细胞.  相似文献   

3.
腔隙性脑梗塞是指脑的深部穿支动脉及其分支闭塞所致脑深部小软化灶。CT上其最大直径一般不超过20mm。随着CT的临床应用,腔隙性脑梗塞已成为脑血管疾病急诊就医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我们收集自1993年4月至1996年4月间来急诊科就诊并经CT证实的胜队性脑梗塞病人126例。将其临床表现和CT特点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6例,男76例,女50例,年龄30~81岁,平均59.3岁,其中50岁以下19例,50~60岁32例,60~70岁47例,70~81岁28例。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82例,高血脂病史50例,糖尿病史周例,缺血性心脏病史16例。1·2临床…  相似文献   

4.
脑梗塞临床与CT分型探讨(附24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249例脑梗塞的临床与CT分型作了探讨.其中脑血栓形成233例.CT检查阳性者184例.其中单发腔隙性50例、多发腔隙性57例、大块型13例、中等块型58例、出血性脑梗塞9例.脑栓塞16例.CT检查阳性者15例,其中大块型10例、中等块型5例、出血型(均为大块型)4例.16例均在活动状态下起房且血压均低于21.3/12.0kPa.认为CT检查仍有一定局限性,诊断该病时仍需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5.
腔隙性脑梗塞是指发生在大脑半球深部的白质和脑干的小动脉缺血性微梗塞。国内报道例数不多。本文对我院近一年多来经 CT 诊断37例的临床与 CT 关系作一简要分析如下。对诊断腔隙梗塞之大小,国内尚未有统一标准,把腔隙病灶直径暂定为1.5mm。本文37例,发病年龄为49~68岁,平均59岁。70.3%病人有高血压,且多数有长期高血压病史,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63例老年人和51例非老年人脑梗塞临床与CT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老年人脑梗塞的病因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武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NCP)发病早期胸部CT影像表现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30日-2月30日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核酸检测确诊的82例NCP患者,所有患者均是发生临床症状(发热、咳嗽、肌肉酸痛、腹痛等)1周内或无症状初次就诊,且所有患者未经治疗,并在初次就诊时进行了胸部CT检查,由2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进行阅片,分析患者发病早期胸部CT影像特征,并试图发现临床各型NCP患者发病早期CT阳性病灶在各肺叶分布数量有无差异.结果:82例NCP患者中,男性38例,平均年龄(45.13±14.28)岁;女性44例,平均年龄(48.33±15.24)岁.首次胸部CT有6例NCP患者呈阴性表现,有76例胸部CT为阳性病灶.主要表现为肺内磨玻璃影(ground-glass opacity, GGO)70例(92.11%),分布于胸膜下及肺野外带58例(58/70, 82.86%),同时病灶内合并血管束增粗64例(64/70, 91.4%),阳性病灶累及各肺叶总数共224个,其中位于右下肺(70/224, 31.25%)及左下肺叶(68/224, 30.36%);斑片模糊影及其他6例(7.9%).轻型、普通型、重症及危重患者发病早期阳性病灶在各肺叶分布数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17,p0.05).结论:武汉地区NCP患者发病早期CT影像主要表现为多发磨玻璃影,合并血管束增粗,部位以双肺、胸膜下及肺野外带多见.对于部分患者首次胸部CT呈阴性表现,应及时近期复查.轻型、普通型、重症及危重患者发病早期阳性病灶累及肺叶的数量与后期病情轻重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经CT证实的26例的大块型脑梗塞作了临床分析后认为:大块型脑梗塞多见于老年人,有高血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并总结胸部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SF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CT表现。结果 16例SFT中1例CT表现为以宽基地与纵膈胸膜相连,11例以宽基地与侧胸膜相连,3例表现为胸腔内巨大肿块,1例位于左侧心膈角处且与邻近胸膜关系密切。病灶直径范围约2.5~15.0 cm;类卵圆形病灶11例,5例呈不规则团块状,且局部境界欠清晰。CT平扫呈等密度,其中2例见弯条状钙化。增强后动脉期轻到中度强化,3例可见弯曲血管显示,随着时间延长,病灶进一步强化,区域增大,6例密度不均匀,其中3例呈"地图样"表现,3例病灶伴有邻近肺组织膨胀不全。9例出现胸膜尾征表现。10例与邻近胸膜呈钝角关系。结论胸部SFT的CT表现特点:单发病灶,可有"胸膜尾征",增强后早期轻到中度强化,可见弯曲血管显示,随着时间延长,病灶进一步强化,区域增大,部分可见"地图样"表现,综合其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资料有助于胸部SFT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颅内出血(ICH)是新生儿颅脑损伤的主要类型之一,为明确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特征及临床表现,现将我院儿科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共收治的18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及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80例中男108例,女72例.胎龄:<3724例,37周~42周135例,>42周21例,体重:<2500g 30例,2500~4000g 129例,>4000g 21例.有窒息史的126例中,轻度窒息89例,重度窒息37例.顺产81例,剖宫产25例,产钳及胎头吸引器助产24例,臀位产27例,急产10例,滞产8例,其它5例. 1.2 头颅CT检查结果:CT检查时间:出生1~28天,平均(5.4±3.6)天.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26例,其中110例合并有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硬膜下出血(SDH)11例,脑室内及室管膜下出血(IVH)18例,脑实质出血(IPH)25例.180例中36例混合出血,其中2种出血30例,30例中有11例SDH合并有IPH,16例IPH伴有SAH,3例IVH合并有IPH;3例IVH伴有SAH及IPH;3例IPH伴有SAH、SDH、IVH.混合出血以CT表现最重者为第一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CT、MRI诊断与手术病理对照,提高肾上腺皮质腺瘤影像学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材料与方法:收集我们医院从1993~2002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肾上腺皮质腺瘤的CT或/和MRI检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男性9例,女性13例,年龄为21~62岁,平均年龄43岁.检查设备为GE 9800型CT机,GE Prospeed SX Advantage型螺旋CT机,GE1.0T Signa Horizon LX型磁共振设备,行CT或/和MRI平扫,然后行增强检查.结果:22例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右侧15例,左侧7例.最小病灶为9×12mm,最大病灶为170×120mm.CT表现为肾上腺区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或等密度影,边缘部分清楚,增强可显示部分强化,MRI表现为T1WI类似肝实质信号,T2WI接近或高于肝实质信号.结论:①肾上腺皮质腺瘤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②结合临床资料,肾上腺皮质腺瘤能与部分肾上腺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典型肺炎(SARS)的CT表现及动态变化.方法:对我院22名感染非典型肺炎的医护人员及2例非典型肺炎住院病人(已死亡)的HRCT动态观察.结果:早期病灶为单个或多个散在病灶,双上肺及双下肺背段为主.病灶较小,密度较高,边界比较清楚,可实变,10%左右病人(4例)局限在早期发现的病灶范围.5d后开始吸收、好转;80%以上的病人,肺内病灶进展较快、较广,呈跳跃性播散,易实变、纤维化,严重病人可合并有胸膜增厚,胸膜腔积液;肺内病灶大部分完全吸收,小部分病人肺内残留一些条索状阴影.个别病人因双肺广泛病变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结论:SARS的肺部CT具有一定的相对特征性表现,CT检查对于SARS的诊断、指导治疗及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黄芪注射液对脑梗塞的治疗价值,我们将巴曲抗栓酶与黄芪注射液联用,与对照组对照,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102例为1998年4月至2000年5月本院收治的患者,病史和CT检查证实为脑梗塞。男性67例,女性35例。年龄42~78岁(平均51岁)。10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黄芪组,常规治疗组51例中,男34例,女17例。平均年龄51岁(42~78)。有高血压史33例,糖尿病史17例,冠心病史14例。经CT检查证实,基底节区梗塞29例,脑叶梗塞17例,脑干梗塞2例,小脑梗塞5例;黄芪组51例,男32例,女19例。平均年龄51岁(43~75岁)。有高血压史32例,糖尿病史18例,冠心病史10例。CT证实基底节梗塞30例,脑叶梗塞17例,脑干梗塞1例,小脑梗塞6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史、病程及病情无明显差异。 1.2 治疗方法:常规治疗组给予20%甘露醇250~500ml每天静脉滴注(静滴)连续5~7天,同时每天静滴巴曲抗栓酶d\-110BU,d\-3和d\-5各5BU,胞磷胆碱1.0~1.5g连续静滴10~14天。黄芪组除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同时,从入院日即给予黄芪注射液,每2ml含黄芪4g,30~4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每天静滴1次,连用10~14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thyroidcarcinoma,DTC)131I治疗剂量SPECT/CT全身显像(wholebodyscan,WBS)的应用价值。方法53例DTC术后患者,行131I诊断量和治疗量WBS,比较二者病灶的变化。结果WBS发现共同病灶92例,131I治疗量WBS比诊断量WBS发现新增病灶78个,增长84.78%;53例患者中有25例发现有新增病灶,占47.17%。结论131I治疗量比诊断量WBS病灶检出率高,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并分析27例病灶在2cm以下的周围型小肺癌的术前胸片和CT薄层扫描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27例周围性小肺癌早期在胸部平片表现为:肺内结节影19例,浸润影6例,条索状影2例;CT片病灶的表现有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细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等,其中有5例做过1年1次的常规胸片体检,其中1例3年前胸部平片已有病灶出现,4例1年前已有病灶出现,但均未及时发现.结论:上述结果提示熟悉肺癌早期的X线表现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扩散张量与磁共振波谱技术,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的价值.方法取一侧脑卒中患者26例,健康志愿者30例.在常规扫描后再进行DTI,MRS扫描,采用NIHSS和BI评分评价患者功能,并定期复查.分析患者梗死病灶、大脑脚ADC值、FA值及MRS的代谢产物数值变化.结果 1)病灶FA值低于正常值,与NIHSS呈正相关,与BI呈负相关.脑干FA值减小,提示神经纤维出现华勒变性;2)病灶NAA下降,低于正常侧,P〈0.01;病灶侧Cr,Cho较正常侧改变不明显,P〉0.05;大脑脚NAA 1个月后降低.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DTI与MRS扫描,能较早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还能判断预后,并指导临床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7.
脑梗塞是常见病,单纯药物治疗,时间长,预后差。我院自1992年10月至1994年12月综合应用神经肌肉促通技术治疗脑梗塞40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8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及CT检查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0~73岁;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62~78岁。1.2神经系统损伤程度: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0~15分为轻型,16~30分为中型,31~45分为重型。治疗组;轻型20例,中型14例,重型6例,平均积分16.38±7.42;对照组:轻型19例,中型16…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胃间质瘤的临床、内镜及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内镜及CT资料。结果 16例胃间质瘤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隐痛6例(37.5%)。胃镜仅有2例内镜下活检证实为胃间质瘤,恶性者表面多有溃疡或糜烂(84.5%)。CT表现肿块直径大于10cm的肿瘤5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恶性。结论胃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下活检阳性率低,应综合分析临床、内镜和CT的资料,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碳酸氢钠治疗脑梗塞早已用于临床,既往采用静脉滴注,但其疗效不显著,随着新药不断的出现,目前大都认为静脉滴注刺五加较好。1982年2月~1991年12月,我们应用碳酸氢钠患侧颈总动脉注射治疗脑梗塞并与刺五加静滴做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血吸虫病的MRI表现与临床联系,旨在提高对该病的临床、MRI特征的认识.方法:搜集我院经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脑血吸虫病14例.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15~60岁,平均年龄35岁.本组病例全部来自血吸虫疫区,均有疫水接触史,病程7天~6个月不等.所有病例均采用GE1.0T超导磁共振机,每例均常规做MRI平扫及Gd-DTPA增强扫描,其中8例在行MRI检查前做过CT扫描.结果:幕上10例,幕下4例;局灶性脑炎及脑膜炎型4例,肉芽肿型9例,脑萎缩型1例.病变在T1WI为低、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其形态呈脑回状或指套状.Gd-DTPA增强后13例病灶出现不同程度强化,其中6例呈结节状强化,6例呈多发、散在小点状强化,部分聚集呈簇状,1例幕上病变呈散在密集的结节状强化,同时伴有小点状,泥砂样强化.1例病灶无强化,呈脑萎缩改变.所有病灶周围均有明显脑水肿表现,病灶大小与灶周水肿不成比例,即病灶体积小而水肿面积大,有不同程度占位征象.结论:脑血吸虫病MRI表现有较高的特异性,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同时MRI检查也是术后随访及观察疗效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