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葡萄柚不同砧木嫁接亲和性与保护酶活性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哈路比为接穗,分别嫁接在曼赛龙柚、美国酸橙、当地酸柚、枳壳砧木上,对不同砧木与葡萄柚品种嫁接愈合过程亲和性与保护酶活性的相关性及嫁接愈合过程中保护酶活性变化规律与嫁接成活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哈路比与4种砧木嫁接愈合过程中3种保护酶活性大小变化趋势为:愈合部>接穗>砧木;愈合部酶活较高的组合,其嫁接成活率也相应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愈合部保护酶活性大小与嫁接成活率一样均可作为嫁接亲和性的判定指标;综合多项指标发现,葡萄柚哈路比与曼赛龙柚嫁接亲和性最高,与美国酸橙和枳壳亲和性一般,与当地酸柚亲和性最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葡萄砧木品种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17对SSR引物对21个葡萄砧木品种、3个欧亚种酿酒葡萄品种进行扩增。【结果】共获得195个等位基因,片段大小为87 bp(VVIV52)~265 bp(Vrzag79),观测杂合度(Ho)为0.46~0.96,期望杂合度(He)为0.57~0.94,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1.10~2.62,多态性百分率为100%,所选引物的遗传多态性高,适宜用作葡萄砧木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在单个引物鉴定品种方面,VVMD5效率最高,可鉴定19个品种;VVS3和UDV-058效率最低,仅能鉴别2个品种。选择2对引物组合可以大大提高鉴定效率,选择VVMD5&VVS4等组合可将全部供试种质资源鉴定出来,鉴定效率达100%,体现了SSR标记在品种鉴定上的高效性。对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0.74处,欧亚种酿酒葡萄与砧木品种各自聚为一类,且亲缘关系较近的砧木品种聚在一起,聚类结果符合砧木品种选育时的亲缘关系。【结论】利用SSR分子标记能有效地鉴定葡萄砧木品种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杨梅雌、雄种质遗传关系的RAPD和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与主栽的杨梅品种遗传基础相近的杨梅雄株,文章采用了22个多态的RAPD引物和7个多态的ISSR引物,对浙江杨梅的栽培品种东魁、荸荠种、晚稻杨梅、丁岙梅和早色等10个雌株与17个雄株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杨梅产地收集的这17个杨梅雄株种质资源中,雄株与品种间的遗传关系呈规律性,即同一产区的地方品种与当地的雄株间遗传相似程度最高,而同一地区不同雄株与当地主栽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程度也有不同。通过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上述5个杨梅主栽品种分别获得了与其亲缘关系相对接近的雄株,成对遗传相似系数最高为0.958,最低为0.878。 相似文献
4.
AFLP技术及其在果树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标记是继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和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遗传标记形式,是DNA分子碱基序列变异的直接反映。分子标记不受内外环境、发育阶段和组织器官的影响,数量极多,多态性高,与基因表达与否无关,且操作简单,检测迅速,因此在农业科研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果树基因组高度杂合,而且具有童期,因此遗传育种的难度较大、周期长、效率不高,分子标记在果树上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果树遗传育种的效率。果树上常用的分子标记方法有RFLP、RAPD、AFLP、SSR和ISSR等。 相似文献
5.
6.
7.
以同一生境的40份自然分布的五角枫为试材,采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对霍山兴唐寺的五角枫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五角枫种质资源的评价和保护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结果表明:筛选的15条SCoT共扩增出113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1条,多态性比例为36.28%;等位基因数平均为1.362,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为1.23,Nei′s基因多样性平均为0.134 1,香农信息指数平均为0.199 4;平均相似系数为0.945。试验结果说明供试材料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不高,遗传基础较为狭窄。五角枫的遗传多样性评价应该结合形态学表型与更多的分子标记技术。 相似文献
8.
9.
巨大革耳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巨大革耳种质资源问的亲缘关系,本文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源不同地区的野生或栽培的9个巨大革耳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20个引物筛选获得4个ISSR多态性引物对巨大革耳菌株扩增,获得23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5.19%;对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当遗传距离为20%时,9个菌株聚为2类:I类包括C.m0002菌株;Ⅱ类包括其它的8个菌株。其中C.m0002菌株与其它8个菌株的遗传距离很远。经栽培出菇实验,结果表明,C.m0002菌株的子实体似多脂鳞伞(黄伞),是同名异种;其它8个菌株均为巨大革耳。ISSR分析的结果与子实体形态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10.
11.
蟠桃种质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8个蟠桃品种和9个其他类型桃品种为试材,利用24对位于桃参考图谱上8个连锁群的SSR引物进行了蟠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24对SSR引物共获得179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71个,多态率达95.53%。蟠桃资源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42 5,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79 8;南方蟠桃品种群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4.30%,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03 8,Shannon信息指数为0.316 3;北方蟠桃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1.06%,Nei’s遗传多样性为0.244 9,Shannon信息指数为0.382 4。群体间存在较小的基因分化系数(Gst=0.065 9),遗传变异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群体内,可能与其较大的基因流Nm=7.086 1有关。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相似系数为0.66~0.95,在相似系数为0.67时,所有南方品种聚于同一类群,北方品种除新疆蟠桃、黄肉蟠桃及香金蟠外也聚于同一类群,聚类结果支持蟠桃多起源假说。 相似文献
12.
苹果属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SSR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应用SSR技术对59份苹果属材料进行基因组的多态性分析,从20对引物中筛选出12对SSR引物扩增出176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14.7个等位基因。位点杂合度为0.4039~0.7412,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156。用3对引物(CH02a04、CH02g04和CH01f03b)即可区分全部供试材料。NTSYS软件进行相似系数计算,UPGMA法聚类分析将59份苹果属材料分为3大类群,即栽培品种、地方品种和新疆的野生苹果、野生种或其变种。栽培品种中具有相同亲本起源的品种被紧密地聚到了一起,相似系数较高;地方品种与新疆的野生苹果的聚类相互交错,呈现出新疆的野生苹果作为东亚基因中心的起源种与中国各地方品种在起源演化上的相关性;各野生种及其变种类型均聚到了一起,与传统的系谱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利用苹果SSR引物分析山楂属植物遗传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SR引物在不同物种间具有通用性,从141对苹果属(Malus spp.)SSR引物中筛选出10对适合于山楂属(Crataegus spp.)植物的SSR引物,并对8个种37份山楂种质资源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10对SSR引物共检测到91个多态性谱带,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13个,平均为9.1个。位点杂合度为0.432~0.790,平均为0.688。10对SSR引物可以将20份山楂资源区分开,17份不能区分的资源分为3组,第1组为3个伏山楂品种,第2组和第3组分别包括大果山楂的2个和12个品种。基于SSR标记构建的聚类树状图将供试37份山楂资源分成2个类群,第1类群包括6个山楂野生种,第2类群包括供试的所有伏山楂、山楂和大果山楂资源。该聚类结果与传统形态学分类一致。 相似文献
14.
无融合生殖苹果砧木F_1代实生苗的流式细胞术倍性分析及SSR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快速、准确地鉴定出无融合生殖苹果砧木F1代实生苗的有性杂种,可以减少土地使用面积,提高育种效率。SSR是鉴定果树杂种实生苗快速有效的分子标记技术之一。研究对青砧二号(A1)和宁8(N8)组合F1代杂种实生苗的22个单株进行了倍性分析及SSR鉴定,并对亲本和F1各单株的植物学特征进行了调查,倍性分析表明,有3株表现为四倍体;SSR分析表明,13株表现为母本带型,为母本的无融合生殖后代;9株表现为杂合带型或父本带型,为母本与父本的有性杂种。SSR鉴定结果和杂交实生苗的田间表现高度吻合。SSR标记技术可以准确地对无融合生殖亲本的有性杂种后代进行早期鉴别。 相似文献
15.
普通核桃(Juglans regia)3个群体遗传结构的SSR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新疆伊犁野核桃、喀什实生核桃及部分栽培品种共80份种质材料为试材,利用来自黑核桃的7对SSR引物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7对引物多态性带比率为92.3%~100%,均具有较高的多态性;伊犁野核桃、喀什实生核桃及栽培品种3个群体的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2325、0.3085、0.305,香农系数分别为0.3361、0.4669、0.4646,多态性带百分率分别为56.52、95.83、86.84%,表明3个核桃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3个指标均显示喀什群体的最高、伊犁的最低;从3个群体中随机选出10个株系或品种进行聚类分析,所有参试株系或品种相互交叉,说明伊犁野核桃、喀什实生核桃和栽培品种之间存在基因渗透和交流(基因流Nm=2.0934);讨论了伊犁野核桃、喀什实生核桃和栽培品种的亲缘演化关系,研究结果为"我国是世界栽培核桃的起源中心之一"的论断进一步提供了分子证据。 相似文献
16.
17.
板栗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使用从板栗中提取的10个微卫星引物对4个中国栗野生居群的69个个体进行扩增,共检测到84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4~13,每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目为8.4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4.998,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777,平均PIC值为0.739,Nei’s多样性指数(h)为0.771,以陕西汉中居群具有最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系数Gst仅为0.141。UPGMA树状聚类图表明4个野生群体被分为两部分,其中云南、四川、安徽3个居群距离相近位于同一组,此结果与PCA分析结果一致,2种方法均显示居群间的遗传关系与实际地理分布不完全相关。 相似文献
18.
山葡萄种内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6对SSR引物对124份山葡萄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初步分析,等位基因(Na)数平均为3.6923,有效等位基因(Ne)数平均为2.5779,Shannon多样性指数(I)平均为1.0195,基因多样度(Nei)平均为0.5762。野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高于选育品种;而野生种质资源中黑龙江省的遗传多样性高,其次是吉林省野生资源,辽宁省野生资源最低。山葡萄种质的遗传相似性系数J为0.224~0.972,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588。根据遗传相似性系数进行UPGMA聚类,建立树状聚类图。利用26对SSR标记能将供试的124份山葡萄种质相互区分,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39处将供试山葡萄种质资源分为6大类群,多数种质的聚类和山葡萄长期生长发育的地理分析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新疆野苹果资源遗传多样性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SSR标记技术对新疆野苹果7个天然居群180份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旨在为新疆苹果的杂交育种及优良品种/品系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13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19条多态性条带,各居群内的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9.84%~92.25%;居群水平上新疆野苹果的遗传多样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新源居群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在7个居群中最大;种级水平上的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51 6,居群内为0.468 9;新疆野苹果居群的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部,居群间和居群内遗传多样性分别为15%和85%,说明新疆野苹果居群的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部。 相似文献
20.
Mariem Bouhadida Ana María Casas María José Gonzalo Pere Arús María Ángeles Moreno Yolanda Gogorcena 《Scientia Horticulturae》2009
Twenty microsatellite primer pairs, previously developed in peach,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and to explore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44 clones, representing three groups of rootstocks defined as: (1) Peach-based rootstocks (Prunus dulcis × P. persica, P. persica × P. davidiana); (2) Myrobalan-Marianna plums (P. cerasifera and interspecific hybrids having P. cerasifera as a parent); and (3) Slow growing plums (P. insititia, P. domestica, and P. domestica × P. spinosa). Eighteen SSR markers, from the 20 initially used, were able to amplify polymorphic products for the Peach-based rootstocks and 13 common markers gave also polymorphism for the Myrobalan-Marianna and Slow growing plums groups. The Dice coefficient of similarity was calculated between all pairs of accessions and their genetic similarity represented by a 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 The genetic diversity detected among the 44 clones studied divided them in three groups, which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ir current taxonomic classification and their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 set of three microsatellites (BPPCT001, CPPCT022 and UDP98-407) can distinguish between all the clones analyzed. The analysis within groups reveal another two sets of three SSR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clones from the Peach based rootstocks and the Myrobalan-Marianna plums, respectively, and only a single SSR is needed to distinguish within the clones from the Slow growing plums group.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high potential of the SSR analysis for peach rootstock identification and studies of diversity in Prunus speci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