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湖南农业》2006,(9):4-4
我国首个超级杂交早稻品种诞生,“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正式启动,湖南省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工程”,农业保险将给我省农业大发展系上“保险带”湖南5个畜禽品种成“国宝”[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7月2日,湖南省超级稻开发领导小组向媒体透露,湖南选育的“株两优819”日前被农业部评为首个超级杂交早稻品种,填补了我国杂交早稻没有超级稻品种的空白。 5年来,在袁隆平院士指导下,湖南省著名水稻育种专家杨远柱率领课题组成员,将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作为南方早籼稻育种的主要途径,选育出“株1S”早籼型低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并利用“株1S“成功选育出“株两优819”。据介绍,”株两优819”生长期106天,比三系杂交早稻提早1周左右,平均单产比对照增产10%以上,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等主要病害,且米质达到国家规定的超级稻标准,有效解决了南方稻区早稻生产“早熟与高产优质”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双超”品种搭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种搭配方式是双季稻生产技术体系的基础和核心。该项研究共设置了杂交早稻+杂交晚稻、超级杂交早稻+超级杂交晚稻、超级杂交早稻+杂交晚稻、常规晚稻+常规晚稻等4个双季稻品种搭配方式,结果表明超级杂交早稻+超级杂交晚稻较其他品种搭配方式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平稳的叶面积动态.较高的干物质生产和积累是超级杂交早稻+超级杂交晚稻搭配方式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2006,(9):34-34
由湖北大学和该省种子集团公司联合选育的“两优287”,已被农业部专家评为超级杂交稻。这是目前湖北省唯一的超级稻品种。 7月11日,在湖北省监利县召开的“两优287”现场观摩暨产业化研讨会上,湖北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宣布了这一消息。“两优287”属杂交早稻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中早22”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专用早籼新品种,2004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4月被农业部认定为早稻超级稻品种,是长江中下游稻区唯一的超级常规早稻品种。2006年我市引进“中早22”进行示范试种,田间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6.
湖南湘阴县实施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两年示范种植超级杂交早稻12520hm^2,实现了“种三产四”丰产目标。文中祥细介绍了其品种选用、浸种催芽、播种育秧、大田栽植、肥料施用、病虫防治、水分管理等无公害丰产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水稻“吨田宝”在大田自然环境条件下,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角度,在超级杂交早稻上的试验,能促进早稻每穗总粒数增多、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对超级杂交早稻有促进提早成熟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长江流域两系杂交早稻发展迅速,截至2015年底,共有139个组合通过省级或者国家新品种审定,其中,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的26个,被农业部冠名“超级稻”的品种5个。根据农业部全国农作物主要品种推广情况统计,1998—2015年共有76个两系早稻组合推广面积达到或超过0.67万hm2,累计推广753.1万hm2,其中湖南、湖北、江西3个省份累计推广697.4万hm2,占总面积的92.6%。种业公司是两系杂交早稻选育和推广最重要的力量,育成组合推广面积占总面积的41.6%,湖南省育种单位贡献最大,育成组合在湖南、江西、湖北等多个省份累计推广面积达588.7万hm2。介绍长江流域两系杂交早稻审定和推广的现状,分析主要不育系贡献率及系谱关系,提出浙江省发展两系杂交早稻的优势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株两优02系湖南亚华种业有限公司用株IS与恢复系RO2选配的两系杂交早稻品种。2002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且被农业部授予品种权。上犹县于2003年开始引进,当年早稻多点试种4公顷:2004年推广面积达520公顷。约占全县早稻播种面积的10%。该品种具有质优、高产、稳产、多抗、生育期短、适应性广等特点,是一个优良早熟的杂交早稻品种。现将两年来的表现和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科技博览     
我国超级早稻单产创纪录中国水稻研究所(邮编:310003,电话:0571-63370192)育成的超级早稻新品种“中早22”,前不久在浙江省江山市贺村镇花园村正式开镰收割,11公顷示范片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617.7公斤,其中最高单产达693.71公斤,创造了我国早稻单产的最高纪录。该品种茎秆  相似文献   

11.
根据江西南昌2012—2013年超级杂交早稻金优458的分期播种田间试验数据,调试ORYZA2000模型中的作物参数;利用调试后的作物模型模拟数据与整理后的田间试验观测数据,对超级杂交早稻发育期、地上生物量、穗生物量等进行回代检验和外推检验。结果表明:超级杂交早稻金优458开花期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差1~3 d,成熟期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差0~3 d;开花期、成熟期的地上生物量的平均误差分别为5.2%、3.3%,成熟期穗生物量的平均误差为2.0%;调试后的ORYZA2000作物模型可用于对超级杂交早稻的生长进行模拟,可为评价气象条件对超级杂交早稻发育期和生物量的影响提供定量化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3个两系杂交早稻和2个常规早稻在乐清市的种植试验表明,两系杂交早稻表现产量高,生育期适宜,起发早,分蘖能力强,株叶形态比较理想,后期落色好,适合当地早稻人工移栽、机插、抛秧和直播等生产方式。两系杂交早稻株两优813增产极显著,居参试品种第1位,该品种属圆粒加工型可做储备用粮。  相似文献   

13.
双季超级早稻高产品种特征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8个超级稻品种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产量水平的双季超级早稻品种的产量、产量构成及株型特征等。结果表明:超级早稻的产量主要受总颖花数和每穗粒数的影响,高产品种具有大穗优势。高产超级早稻品种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高、衰减速度慢,倒1叶和倒3叶的叶基角略大于中、低产超级稻品种,使功能叶片姿态更加合理,且叶长及长宽比均优于中、低产品种,有利于在生育后期截获更多光能,从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4.
"双胁迫法"筛选抗瘟、耐旱优良品种(组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首次建立了“双胁迫病圃”,运用“双胁迫法”从64个品种(组合)中筛选出5个抗瘟、耐旱品种(组合)中86—76、大白谷、魔王谷、64S/大白谷和64S/魔王谷,其中中86—76通过了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利用“双胁迫法”对早稻品种和杂交组合的抗瘟性和耐旱性进行同步筛选,避免了把抗瘟性和耐旱性割裂筛选的弊病,提高了优良早稻品种和杂交组合抗瘟、耐旱性状筛选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以8个超级稻品种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产量水平的双季超级早稻品种的产量、产量构成及株型特征等。结果表明:超级早稻的产量主要受总颖花数和每穗粒数的影响,高产品种具有大穗优势。高产超级早稻品种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高、衰减速度慢,倒1叶和倒3叶的叶基角略大于中、低产超级稻品种,使功能叶片姿态更加合理,且叶长及长宽比均优于中、低产品种,有利于在生育后期截获更多光能,从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6.
香两优68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的高产、优质两系杂交早稻组合。1998年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的诞生,填补了我国优质杂交早稻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大杂交水稻重大科技成果的进一步推广,确保我国粮食安全,2008年3月17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适型超级杂交稻新组合选育与示范”区域专项在湖南长沙正式启动。专项采取三系、二系法并举,形态改良、亚种间杂交优势利用和分子育种技术结合和集成创新,创制超级杂交稻骨干亲本的技术路线,重点培育广适型超级杂交稻新组合,研制广适型超级杂交稻亲本繁殖和组合制种的超高产技术体系规范,创建广适型超级杂交稻“种三(亩)产四(亩)”的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专家认为,专项启动后,将极大提升超级杂交稻在南方稻区的广泛生态适应性,实施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规范,促进我国水稻产业的升级和超级杂交稻的稳步发展。近年来,我国在超级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培育和推广超级杂交水稻组合方面尚有不足。早稻和晚稻组合偏少;高肥栽培条件下高产,反之产量一般;生态适应性不强等。该项目由袁隆平院士任技术总顾问、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等15家单位联合攻关。项目研究重点是培育“广适型”超级杂交稻,这种水稻的基本特性是对不同的土壤、生态气候、耕作制度都有好的适应性,特别是耐(抗)异常气候条件的能力不低于区试中的对照...  相似文献   

18.
宫云忱 《新农业》2003,(1):18-18
一、玉美人 中国第一个超级杂交薄皮甜瓜,2000年参加国家甜瓜品种对比区试,综合性状远远超过同类品种.与其他常规品种相比,最明显的是种子小,而种出的商品瓜籽大.本组合在农业部等单位主办的"神农杯"大赛上获取金奖.  相似文献   

19.
“华两优106”是以早熟早籼型温敏核不育系“M103S”为母本,与早稻新品系“T1005”配组而成的两系法杂交早稻新组合。具有熟期早、产量高、稳产性好等特点。2004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该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嘉育21(原名G99-21)由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以“G96-29/YD951”杂交育成的优质、高产、中熟早籼稻品种。1999年定型,2000年参加嘉兴市早稻品种区试;2001年参加湖北省和嘉兴、宁波市早稻品种区试,并在秀洲区组织多点示范;2002年参加浙江省“9410”联品试验和湖北省早稻品种区试续试;2003~2004年参加浙江省早稻品种区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