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菇菜间种是一种新型的栽培形式,即在有限的小块土地上,多层次的、充分的利用土地、光、气、水等自然资源,是立体农业的一种重要形式。1986年—1987年,我们初步探讨了平菇、凤尾菇与多种蔬菜间种的高产栽培工艺。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供试品种:1.菌种:凤尾菇、菌糠侧耳、宁杂一号。2.蔬菜:蕃茄、花菜、刀豆、卷心菜。二、试验方法:春季:试验1为凤尾菇与卷心菜间种。试验2为凤尾菇与刀豆间种。畦长7米,宽1.3米,每小区面积为9.5平方米。菇菜间种,畦中间挖50厘米宽、10厘米深的浅沟作菇畦,面积3.5平方米。畦两边各留15厘米宽种菜,  相似文献   

2.
秀珍菇是凤尾菇的一种,但与普通的凤尾菇有所不同,其菇体较小,柄长5~6厘米,菌盖直径小于3厘米。秀珍菇是江山市三大食用菌主栽品种之一,最高年栽培量近亿袋。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食用菌生产实践的体会,探讨江山市秀珍菇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1产业特点1.1市场行情好,生产利润高秀珍菇因外形美、味道好、营养丰富而受消费者喜爱。秀珍菇适宜鲜食,鲜菇的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种类较多,热量极低,可多食。市场热销,价格居高。近三年秀珍菇的年均收购价每千克在10  相似文献   

3.
今年4月初,在湖北省天门县竟陵镇食用菌专业户黄国祥家的废弃凤尾菇棉壳菌床上,发现一株野生伞菌。菌蕾长卵圆形或棒槌形,浅灰色,长7—11cm,宽2.7—3.5cm。成熟后,菌盖近钟形,后期渐平展,白色至浅柠檬黄色,有银丝状绒毛,宽9—17.5cm;菌肉薄,白色;菌柄长圆  相似文献   

4.
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隶属于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其名称来源于我国台湾,其实是一个商业味比较浓厚的凤尾菇别称[1]。它较普通的凤尾菇小,柄长5~6厘米,盖直径小于3厘米。近年来,由于采用冷房低温刺激技术,夏季高温设施化栽培秀珍菇技术获得成功。产品淡季上市,口  相似文献   

5.
从1984年至1985年春秋两季,我们对粤北山区的十多个市县进行了大型真菌资源调查。1985年秋季分别在两个县才发现了两种不常见而可食的大环柄菇。它们是高大环柄菇 Macrolepiota procera(Scop.ex Fr。)sing.(见图5—8)和粗鳞大环柄菇 Macrolepio—ta rhacodes(vitt.)Sing.(见图1—4),前者发生于南雄县油山区探地村,后者则在仁化县科委县内采到。这两种野生食用菌的菇体均比较高大粗壮,菌盖宽达25厘米,柄长  相似文献   

6.
一种滇产的美味新食菌杨柳田头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调查、栽培食用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种产于滇中、滇西的美味新食菌,其形态特征及生境与柱状田头菇Agrocybe cylindrica(DC.: Fr.)Maire相似,但因菌盖色浅(幼时也不为深色)、菌褶延生这两个相关性状较为稳定,且其生理特性与柱状田头菇亦有不同,故立为新种,定名为杨柳田头菇A. salicacola Z. L. Yang,Zang et X. X. Liu,考虑到学名的有效、合格发表尚需日时,为便于识别和利用,故先在此作一报道。杨柳田头菇商品名:杨柳菌菌盖宽4—8厘米,初半球形,后伸展至扁平,中部稍下陷,象牙色至米黄色,成熟时中部米黄色,边缘白色,光滑或中部常龟裂,不粘。菌肉白色,不变色,味淡,有香气。菌褶延生,灰褐色,边缘白色,稠密,有小菌褶,宽3—6毫米。菌柄长5  相似文献   

7.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色球盖菇、斐氏球盖菇、斐氏假黑伞。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球盖菇属。鲜菇色泽艳丽,肉质脆嫩滑爽;干菇气味清香,味道鲜美柔和。大球盖菇适应性强,其栽培技术简便粗放,生产成本低,我国南北各地均可就地取材,利用长稻草、小麦秆、大麦秆、黑麦秆、亚麻秆等为原料,不添加辅料直接采用生料“免泡法”露地覆土栽培,每平方米可收鲜菇15~30千克。 1 形态特征 子实体单生、丛生或群生,菌盖近半球形,直径5~30厘米,初期白色,后渐变成红褐色至葡萄酒红  相似文献   

8.
1980年11月27日《新华日报》报导了江苏省新沂县炮车公社发现一株特大真菌的消息。闻讯后,我们立即奔赴现场,可是该子实体已经腐烂,从其附近采到一只体形较小的菇体。这是一种什么菇?它有没有实用价值?对此我们进行了初步研究。一、菌种鉴定与分离子实体复瓦状丛生(见图),菌盖宽4~12厘米,黄白色,贝壳形,边缘光滑,稍内  相似文献   

9.
过去栽培凤尾菇,要把稻草铡成2—4寸长,十分费工,大批生产尤为不便,其实稻草长短对产量并非影响。据我试验,短稻草13天长满菌丝、20天出菇,长稻草16天长满菌丝、27天出菇,且长稻草的菇产量比短稻草的为高。长稻草栽培凤尾菇,经三十多家菇农实践,都比短稻草产量高。栽培方法是:将稻草散捆后,放入0.5%的石灰水里浸泡24小时,捞起来用清水冲洗,调 pH7—8之间,  相似文献   

10.
郭美英 《食用菌》1997,19(6):29-30
鲍鱼菇(Pleurotus abalonus)周恻耳科,侧耳属.中名鲍鱼菇,英名Abalone mushroom,日本名.它常与美味侧耳、糙皮侧耳、凤尾菇和盖囊侧耳等名称混用.鲍鱼菇是一种高温季节发生的菇类,菌肉肥厚,柄短粗壮,菇体脆嫩可口,不同于一般的平菇、凤尾菇.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大部份食用菌无法生长,而它却一枝独秀.其独特的风味,丰富的营养,颇受东南  相似文献   

11.
我站于1983年6月底,在室外一堆废弃菇料上采得一丛盖大、肉厚的平菇。当时夏日炎炎,气温达35℃,在这样的高温条件下竟能长出如此好的子实体来,令人惊奇。经鉴定确认是凤尾菇。当即进行分离培养,菌株编号831。于1984年3、5、6月,分三批与花生、黄瓜、茄子、西红柿间作,采用开放式覆土栽培作出菇试验。先在阴凉处压块发菌,两周后菌丝布满料块,按套种行的间隙大小,把料切开,开沟移入,覆上2~3厘米后与原畦面平。根据土壤干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利用稻草栽培平菇、凤尾菇在农村无棉区发展较快。但失败的也不少,有的播种以后菌丝发不好或全部不发;有的出菇后菌盖薄、朵形小;有的菌盖枯萎或菌盖水肿而菌柄根部发黄。从产量上来说,生物学率高的达100%以上,低的在40%以下,甚至无收。究其根源,除菌种质量低劣外,栽培技术未过关是一个重要因素。要提高产量,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菇房卫生:菇房要求清洁卫生,远离垃圾堆、猪、鸡舍和饲料间,并堵塞鼠洞。地面要求撒上石灰粉,床面、四壁以每平方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野1号”至“野6号”的6个平菇品种的幼龄菇,成熟菇和老龄菇三个生育期的营养成份和抑菌的动态变化。供试材料均为作者自行培育。采菇标准:幼龄菇的菇盖直径5厘米以下,盖缘内卷;成熟菇的菇盖直径5厘米以上,菌盖展平;老龄菇的菇盖直径5厘米以上,盖缘反卷。分析结果如下: (一)脂肪、灰份、含水量:脂肪按索氏法抽提,上气相层析测定,不同品种平菇的脂肪含量有差异。各品种不同生育期的脂肪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同一品种不同生育期中幼龄菇脂肪含量最低(平均1.32%),成熟  相似文献   

14.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又名皱环球盖菇,酒红色球盖菇等。子实体单生、群生或丛生,菌盖呈半球形,朵形大,菌盖直径6~10厘米。大菇丛可达数千克,其食味清香,细腻脆嫩,爽滑可口,营养丰富,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食用菌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5.
凤尾菇在出菇旺盛期需肥量大,此时如供肥不足,容易出现柄长而细的薄皮裂盖菇。生产后期因培养料消耗较多,也会显著影响产量和质量。据报道,喷施α-萘乙酸、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硫酸锌、胡罗卜汁、土豆汁、波菜汁及三十烷醇等营养液,能促进凤尾菇的生长,提高产量。本文介绍的是用尿  相似文献   

16.
鲍鱼菇是适于高温栽培的食用菌,它常与侧耳属中的美味侧耳、糙皮侧耳、凤尾菇和盖囊侧耳等名称混用,真正的鲍鱼菇学名是Pleurotus abalonus Han et al(1974)。鲍鱼菇菌肉肥厚,煮而不烂,味道鲜美,清脆可口,且较耐贮藏,适于罐头加工。  相似文献   

17.
红菇(Russula)野生菌在林间地上常有发生,夏秋季更为常见。菇体通常较大,多数种类菌盖直径3~14厘米,菇柄较粗;菌肉组织疏松,肉质至海绵状,质脆,容易长蛆而至腐烂;多数菌盖色鲜艳,颜色则随种类不同而异,其中以红、绿、黄至黄褐、白等颜色居多。这些菌类中很多是可食的,粵北各地不少群众有采食的习惯,鳞盖红菇(南雄等地称“红菌”或“大红菇”)是最著名的一种。部分种类还可作药用,但有部分红菇的种类是有毒的。红菇的菌类都是与树木共生的外生菌根真菌,故到目前尚未能进行人工  相似文献   

18.
秀珍菇 (Pleurotusgeesteranus)在分类学上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 ,秀珍菇其实是一个商业味比较浓厚的凤尾菇名称。它的名称来源于台湾 ,它不同于普通的凤尾菇 ,是因为其较小 ,柄长 5— 6cm ,盖直径 <3cm ,由于其质嫩味美 ,营养丰富 ,市场售价高 ,在华东乃至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近年来生产发展迅速 ,产量逐年增加 ,已成为宾馆饭店、家庭饮食的必备菜肴。但随着生产的扩大 ,秀珍菇栽培过程中黄菇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不同程度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轻者减产欠收 ,重者只菇无收 ,笔者根据多年指导菇农栽培秀珍…  相似文献   

19.
稻草栽培凤尾菇,原料来源广,生产方法简单,生产周期仅80天左右,所以近年来,稻草栽培凤尾菇在我市发展较快。现将有关栽培管理技术简介如下:(一)菇房准备:凡有通风、散射光、保温、保湿、防鼠害、防虫蚁等条件的空房,均可作为栽培房。房内用竹、木等做成多层菇床,床面宽90厘米,每层间距80厘米,床架排列应根据通气、采光条件而定,床架不要靠墙,床架之间留70~80厘米的走道。床面四周用竹或木板栏住,床底先铺竹片或木板再垫上塑料薄膜然后铺料、播种。  相似文献   

20.
一、软梯层架式技术:我市立体层架式堆排放出菇、出耳菌袋,有两种形式。1.简易菇房。用树木方(条)、竹子、铁丝、绳索作搭架原材料,每排菇架之间走道距离60—70厘米,每排菇架五至七层高,层间距35—40厘米,放袋子的架宽20厘米,一般16—18平方米房屋可堆排放出菇菌袋2000—3000袋,此种形式优点是取材方便,室内室外,林间树下都可以搭架出菇出耳,最大缺点是容易垮架,尤以竹子作搭架材料的,一干一湿,不到数月,十有八、九竹破架垮造成损失。2.固定式菇房。搭架材料采用水泥杆作柱,18号元钢作横条,走道、层间距离与简易菇房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