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不可能离开具体环境而生存,所以,当今东西方普遍认为,一个人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如何,反映了这个人的文化素质、文明程度和对社会责任感的状况。由于美国人接受了历史的教训,所以对环境问题很关心,很敏感,他们关心经济问题,但同时也很关心环境问题。据报道,美国人日均大约丢弃64磅垃圾。日积月累,已使美国各个城市的垃圾“无地容身”,经常处于饱合状态。据一项调查显示,美国许多人认为污染是美国今天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他们感到大自然的平衡是十分脆弱的,很容易遭受人类活动的破坏。故此,他们又清醒地认识到,必须接受一个比较慢…  相似文献   

2.
三十多年前,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这是联合国历史上首次以环保为主题的会议,是人类环境意识觉醒的标志,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林业产业》2012,(3):70-71
对于回收再利用的关心和参与热情,在中国城市空前高涨。虽然废品回收站和二手货市场遍布大街小巷,但资源价格高涨所形成的节约意识、被解读为"时尚"的环保意识,以及为社会作贡献的奉献意识交织在一起,正在逐渐形成一种新的"运动"。  相似文献   

4.
胡玉林 《绿色科技》2014,(8):331-334
指出了通过对绿色化学理论知识的介绍,使教师和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将绿色化学应用到精细化学品化学教学中,教学中通过不同方法、多种途径实施绿色化学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探讨了绿色化学在精细化工实验中的重要性,对精细化工实验中的常规实验进行改革和创新,这些实验探索不仅节约了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而且可使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课改的深入,大家越来越感觉到构建生态课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数学生态课堂应该树立人文理念,有效实现科学与人文的对话,使科学、人文水乳交融。构建数学生态课堂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数学课堂的知识学习探究过程中,更多地了解和积累"生态知识",形成强烈的"生态意识",从而能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高度去评判和规范人类的自身行为,为学生能成长为"生态人"打下基础,这样,我们构建生态课堂的意义将更为深远。  相似文献   

6.
王娜 《绿色大世界》2012,(4):292-294
指出了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英语教学应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着眼,重视灾难教育和环保意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利用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作为灾难教育切入点,向学生传播有关的灾害知识,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在学科教学中提高灾难教育和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最近,围绕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对生态与环境的破坏和影响许多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些学者认为发展要以人为本,不必顾虑环境的改变,他们似乎有一种人定胜天的决心;另外一些学者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分子,所有的活动都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还有一些环保专家认为自然是不应被改变的,人类不能因为自己的利益改变自然的景象。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我们发现人类始终在与自然进行着生存的游戏,在这游戏的过程中,人类不断向前,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温州楠溪江两岸散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古村落,其规划布局融自然美、人工美与社会美于—体,充分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天地人神合一”的“生存艺术”,体现了楠溪江古村落缔造者们较强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9.
<正>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在社会经济和人类文明日益发展提高的今天,人类的生存质量得到普遍关注。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自从人类从地壳中挖出煤炭,开采出石油,自然环境的平衡便被打破。尤其是近代以来,经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加速推进了文明发展的进程。与此同时,人口剧增、资源过渡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日益突出,严重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继而威胁着人类的未来生存和发展。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寻求一条人口、经济、  相似文献   

11.
高飞 《中国林业》2011,(1):41-41
森林资源是指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资源,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管护好森林资源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何煜 《湖南林业》2001,(10):12-12
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认为,人类应该从实践的角度出发,认识和理解生态系统的两个子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相互联系、相互辩证关系,用辨证的思维方式去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分析和处理生态问题,维护生态平衡,努力使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今天我们重温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从中得到三点启示。一是要树立生态危机意识。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侵犯自然、掠夺自然而不断遭到自然的报复。在20世纪中,以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能源危机、人口爆炸、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技术危机等为表现形式的生态…  相似文献   

13.
人类对森林和湿地的过度开发利用,加剧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湿地减少、物种灭绝等生态问题,严重危及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促进绿色增长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成为人类社会共同的主题。在发展经济和减少排放的双重压力下,保护和增加森林资源,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行动。  相似文献   

14.
动物社交     
<正>交往是动物的重要社会行为,是它们适应环境的本能。在社会性动物中,个体间的社交活动尤其重要,其对于个体自身的生存和群体的稳定与和谐都具有积极意义。动物没有语言,其社交活动通过化学信号和其他信号实现,如面部表情、发声以及身体的接触、姿势和动作等,向其他个体表达求爱、友善、愤怒、威胁、警告、合作、屈服等意愿。  相似文献   

15.
景爱 《森林与人类》2001,21(7):17-17
首都高校学生开展“绿色书架”活动,我觉得很有意义。 青年学生必须有明确的环境意识,不管你是攻读什么学业,在什么学校读书,都应当如此。国内外的一些报刊,常常将20世纪70~80年代出生的人称作“新人类”、“新新人类”。所谓“新”、“新新”,我想不只是指年纪小,接受了父辈、祖辈所不曾学习到的最新科学知识,还应当有更新、更高的思想境界,要有明确的环境意识、绿色观念。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最初,人类是理直气壮地开发自然,只要能为我所用,能为我所需,都要加以开发利用。不错,没有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人类社会就…  相似文献   

16.
李文有 《云南林业》2006,27(5):20-20
为了让广大中学生了解、宣传沼气的管理及综合利用知识,提高环保意识,树立爱社会、绿家乡、美家园的良好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当好农村沼气建设的业余宣传员,石屏县林业局能源站与陶村中学取得联系,于2006年4月1日至5月30日,组织全校学生开展了“绿家乡、美家园——沼气生态农业技术应用”科技实践宣传活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人类祖先留下的珍贵财富。古树名木多为珍贵、珍稀和濒危植物,足霞要的物种资源。做好占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对于科学知识普及,环保意识加强,特色文化和自然资源的保护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目前沈阳市非环境专业大学生环保意识情况,确定今后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重点和方向,于2011年5月对沈阳市5所高校非环境专业的学生,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环保意识抽样调查,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判函数对调查问卷反馈的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结果表明:沈阳市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较强。  相似文献   

19.
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维持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力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森林资源保护。通过对防火的重视,完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消防人员防火责任、创新防火手段、完善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的管理制度以及提高监督力度等策略的研究,旨在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三十多年前,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这是联合国历史上首次以环保为主题的会议,是人类环境意识觉醒的标志,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1972年6月5日,会议在斯德哥尔摩隆重开幕,133个国家的1300多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