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雪芬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210-4212
分析路径依赖下土地征收制度表现出的问题,探讨在路径依赖视角下土地征收制度的完善途径。  相似文献   

2.
山东农村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东农村制度变迁的困境分析.指出路径依赖是其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影响因素,并从儒家文化、家族意识、计划经济为基础的制度遗产以及山东农村传统小商品经济的观念和制度的遗留方面加以分析,最后提出依靠经济、信息技术和加强非正式制度的交流来突破山东农村非正式制度路径依赖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产权虽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但它与国家、政府、权力、治理等政治学要素密切关联。我国历次的土地产权制度变革就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基层社会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4.
从技术创新到制度变迁-- 路径依赖理论简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径依赖概念是在对技术扩散的研究中首次提出来并被复杂化的,由于收益递增和随机事件的影响,增加了非效率技术出现的可能性。这种特征引起了制度变迁研究者的兴趣,自从他们把制度变迁过程中的阻力以及非效率归结为制度的路径依赖以后,路径依赖理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根据路径依赖理论的演进轨迹,分析了该理论从技术领域向制度领域的转变过程,从而说明了在研究制度变迁问题过程中揭示制度内在机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简析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村制度结构的核心,是整个制度结构中最重要的安排。农村土地制度变迁涉及农民、政府、经济团体等各方利益,变迁过程既是博弈走向纳什均衡的过程,也是各方个体利益向社会利益收敛的过程。最终的制度格局取决于各方权利结构和影响力的消长。现行的农地产权处于何种状态?如何评判一项农地制度的效率?农地流转应坚持什么原则?农地制度变迁具体如何推进?此类问题的理解是否清晰明了,关乎对利益相关者利益、权利的分配是否公平,决定了农地产权制度变迁能否实现帕累托改进,是论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中国农村土地问题不断涌现,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和经验教训显示,制度的变迁不仅要尊重客观规律,符合一国国情和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还要尊重广大农民的选择,增强农民对土地的权属感和责任感。同时,鉴于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土地制度的改革都将会在土地集体所有的框架内,提高承包的灵活性,保证流转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7.
李瑾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16-18
本文对农村宅基地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表现、路径依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走出路径闭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土地是国家的重要财产,而农村土地确权和集体产权制度是围绕土地资源分配的重要政策,这两项政策阐明了农民土地使用权,规定与约束了农民土地使用权范围,进一步规范了农村土地市场。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也为了以农村土地确权促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甘肃省正在积极采取各种有利举措,切实平稳的维护确权工作发展进程,稳步推进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村的基础性制度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经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及研究价值。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分析范式,对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模式进行识别。由封建土地所有制经过制度更替后变迁至农民土地所有制,由农民所有制经过制度转换与更替后变迁至农民集体所有制,由农民集体所有制经过制度层叠后变迁至"两权分置"产权制度,由"两权分置"产权制度经过制度漂移后变迁至"三权分置"产权制度,这表明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是渐进式的并且具有极强的路径依赖特征,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是多因果作用下的产物。未来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应从多角度出发,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优化农地产权结构、以乡村振兴战略重塑农村土地价值观念、以农业数字化助力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升级,推动农地产权制度的良序变迁。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历经了五次重大变迁,这一制度变迁过程既是制度创新主体追求潜在的制度收益的必然要求,也是农地产权制度变迁路径演进的结果,同时平均主义思想、中央集权主义思想和意识形态等非正式制度安排对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方向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土地要素配置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和关键点。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是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促进土地要素市场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重要措施。结合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实践,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分析了编制实施村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作用,总结了目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编制实施村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12.
试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钦  高超  陈翔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880-2882
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出现的许多问题:即所有者身份不明,土地产权侵权现象严重,缺乏合理的土地产权流转机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性。提出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改革,特别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应建立一种明确土地产权主体和内容的土地产权制度,保护农民的土地产权,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并保持长期不变。  相似文献   

13.
人地关系视角下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生产生存的根本。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的土地制度不再适应社会发展时就会被新的土地制度所取代。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次土地制度改革的梳理,发现土地制度改革的本质都是为了通过制度改革来缓解或消除人地矛盾,土地流转就是在此背景下的一次重大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基于此,提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注重农民的需求和切身利益,把握人地关系的平衡点,并从农地所有权和农民权益保障、农地交易市场和成本、土地流转制度和土地功能3个方面提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策略,最终使人地和谐相处,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刘立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864-11866
论述了农地产权变革的效率逻辑和公平逻辑,揭示了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现实路径:一是坚持和完善现有的农地集体所有制;二是强化农村集体“统”的经营权。.  相似文献   

15.
潘海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462-12463,12467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有利于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缓解农村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进一步保障广大农民的权利。该研究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现状,指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在改革进程中,还存在着农村土地产权不明确、入股土地评估不科学、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农村土地资源流转不顺畅等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各级政府要积极探索,做好土地确权与登记工作,建立科学规范的土地资源价格评估体系,完善法人登记制度,加大补贴力度,健全税收减免政策,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建立与完善农村土地资源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16.
刘淑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550-16553
农地问题的核心是农地产权制度问题,而农地所有权是农地产权制度的核心。针对现行的农地集体所有制的种种弊端,学界从学理论证和操作层面上设计出土地产权改革的种种方案,代表性的有私有化方案、国有化方案、集体制改进方案、复合制方案等。争论之外,学界也初步达成一些共识。对此进行较为系统的评介。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农业科学》2016,(8):1223-1227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今天,农村土地制度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有效合理的土地制度是城镇化健康合理发展的助推剂。然而,土地制度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弊端,因此,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针对改革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在今后应进一步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建立规范有序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创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的收益分配制度以及创新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与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佘玥  刘忠岫 《农学学报》2020,10(12):121-12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对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了研究十八大以来中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创新发展,本文运用归纳法和辩证法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梳理了新时代中国农村土地重大方针政策,总结土地政策调整取得的成效,用于指导“三农”实践。十八大以来,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建立并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建立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明确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让农民吃下“长效定心丸”。实践结果表明,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农业农村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在对俄罗斯、中东欧等转型经济国家的农地制度改革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回顾了我国农地制度的三次重大改革,并得出农民家庭经营是当前农地制度的最优的经营形式,农地流转应依靠市场机制并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何美然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730-9731
就一般意义而言,非正式制度构成了农地产权制度合法性基础,影响农地产权制度的执行成本,制约着农地产权制度执行效率和变革方式。当前,非正式制度中的公有观念、家庭本位观念、平均思想和恋土情结,对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