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玉米馒头的优化工艺,以适应工业化生产和人们的健康需求。[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玉米粉和水的添加量以及最佳的醒发时间,并采用感官评价和质构仪对玉米馒头品质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粉添加量为30%、加水量为53%、醒发时间60 min时,玉米馒头的品质较好。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最佳参数为玉米粉添加量为25%(以高筋粉质量计),加水量54%(以高筋粉质量计),醒发时间45 min时,玉米馒头的硬度、弹性、回复性都较好,且富有独特的玉米风味和口感。[结论]研究结果为玉米馒头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规范高粱馒头的生产,方便大众购买营养健康的高粱馒头,对高粱馒头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方法]运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优化法研究了高粱粉的比例、酵母添加量、水的使用量以及第二次发酵的发酵时间对高粱馒头的制作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高粱粉的比例为24%,酵母的添加量为0.77%,水的添加量为41%,第二次发酵时间为31min时,高粱馒头感官得分最高82.6分,品质最佳。高粱面馒头中的总黄酮含量约为2.4×10-3 mg·g-1,是白面馒头的26.64倍。高粱馒头与普通馒头的粘附性、弹性、内聚性相差不大,而高粱馒头硬度、咀嚼性和粘性有所增加。[结论]制成的高粱馒头表面光滑,呈现自然的红棕色,具有均匀且细腻的气孔和独特的高粱风味,入口咬劲适中且无颗粒感,爽口且不粘牙。食用高粱馒头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对总黄酮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3.
结合馒头和面包各自的优点,研发出一种具有丰富营养物质和浓郁发酵特性的蒸制面制品.探讨了发酵时间、酵母添加量、第1次蔗糖添加量和第2次蔗糖添加量对深度发酵型馒头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出深度发酵型馒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8 h、酵母添加量1.5%、第1次蔗糖添加量4%、第2次蔗糖添加量6%,在此条件下,产品具有浓郁的发酵风味、营养丰富、感官品质高.  相似文献   

4.
黄夏  潘嫣丽  农志荣  黄卫萍  黄友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1035-11037,11045
[目的]研究固定化酵母发酵木瓜-西番莲复合果酒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木瓜和西番莲果为原料,研究了初始加糖量、pH、固定化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对木瓜-西番莲复合果酒残糖、酒精度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影响木瓜西番莲复合果酒发酵残糖、酒精度和感官品质的主要因素为复合果汁初始加糖量,最佳发酵条件为混合果汁起始糖度28%、pH 4.5、酵母接种量0.015%、发酵温度25℃。[结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可获得色泽淡黄自然、拥有着和谐的果香与酒香、入口清爽、酒精含量约13.8%的木瓜-西番莲复合果酒。  相似文献   

5.
青稞作为我国藏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分别以10%、20%、30%的青稞粉代替传统的馒头配方的等量的面粉进行试验,制作青稞馒头,通过感官评价、质构测定等手段,研究青稞粉对青稞馒头品质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青稞粉添加量为20%、加水量为55%、醒发时间为30min时,可以制出品质良好的青稞馒头。  相似文献   

6.
用碱解化学方法提取大枣渣中的不溶性膳食纤维,再将其与面粉混合制成大枣膳食纤维馒头。利用单因素考察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试验条件,以感官评分为指标,确定大枣膳食纤维馒头制作的最佳工艺。最佳的制作工艺为大枣膳食纤维粉添加量3%、加水量70%、发酵时间80 min,在此条件下制成的膳食纤维馒头感官评分高、口感俱佳。在最佳的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大枣膳食纤维馒头感官评分高,可为制作该新型馒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沙田柚果酒的酿造工艺。[方法]以沙田柚为原料,选用ZHK-I葡萄酒酵母作为发酵菌种进行发酵酿造沙田柚果酒,对果胶酶酶解、果汁脱苦、发酵工艺及果酒澄清等工艺进行研究,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果胶酶水解的最佳条件为:温度45℃、酶添加量0.02%、酶解时间100min、pH值3.5;果汁脱苦最佳条件为:β-环糊精的添加量0.8%、β-环糊精作用时间60min;酒精发酵的最优条件为:发酵温度30℃、接种量6%、SO2添加量50mg/L、pH值4.2;壳聚糖添加量为0.06%时,澄清效果较佳,透光率可达94.5%。[结论]酿制出来的沙田柚果酒澄清透亮,酒味浓郁,同时具有沙田柚的特殊清香味。  相似文献   

8.
以鸡蛋清为主要原料,进行酵母发酵除腥,调制鸡蛋清发酵饮料。结果表明,鸡蛋清除腥最佳的发酵条件为:酵母接种量0.25%、加糖量6.0%、温度30℃、时间24h。蛋清饮料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发酵蛋清添加量8%;甜味剂添加量:蔗糖5.00%和蜂蜜3.00%;柠檬酸添加量0.16%;复合乳化稳定剂:蔗糖酯0.15%、黄原胶0.10%、魔芋胶0.10%;蛋奶香精0.06%,乙基麦芽酚0.003%;均质压力为25.0MPa,均质温度60℃;杀菌条件:75~78℃,10min。  相似文献   

9.
一种全发酵复合果酒的酿造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陕西省苹果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途径。[方法]以新鲜苹果、梨为原料,研究全发酵苹果、梨复合果酒的最佳酿造工艺。[结果]初汁(苹果汁、梨汁)的配比、酵母的添加量、发酵温度S、O2的添加量均会影响全发酵苹果、梨复合果酒的品质。苹果、梨复合酒的最佳酿造工艺为:苹果汁、梨汁的配比为2∶1,SO2的添加量为40 mg/L,可溶性固形物(SSC)调至20°Bx,酵母菌的接种量为0.9 g/L,前发酵温度为20℃,发酵10 d,后发酵温度为15~18℃,发酵30 d。[结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酿造出的苹果、梨复合果酒,口味纯正柔和、果香浓郁、色泽鲜亮、营养丰富,具有典型的果香和酒香,值得重点推广。  相似文献   

10.
以有色糙米为主要原料,添加蜂蜜、麦芽提取粉、盐和酵母菌进行发酵得糙米酵素,以γ-氨基丁酸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紫米、蜂蜜量2%、麦芽提取粉量1%、加水量700%;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酵母接种量18%、发酵时间3h、发酵温度30℃、摇床转速100 r/min.在最佳配方和发酵条件下,100 g糙米发酵后γ-氨基丁酸含量达170.6 mg.  相似文献   

11.
香菇馒头的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国堂  高晗  李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760-3761
[目的]研究香菇馒头的加工工艺。[方法]在传统馒头加工配方中加入经特殊干制的香菇粉,探讨香菇、水、酵母和糖的加入量对馒头口味和色泽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香菇馒头最佳配方为(以百克面粉投放量计):香菇1.5g、加水量70.0g、酵母1.25g、糖1.25g,通过该配方制作的馒头从色泽、口感和滋味上都达到了最佳效果,提高了馒头的营养价值。[结论]香菇馒头的研制增加了馒头的花色品种。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生活。  相似文献   

12.
邹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896-7897
[目的]探讨葡萄皮粉应用于保健面包制作的最佳配方。[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葡萄皮粉用量、糖用量和酵母用量对产品品质的影响,并分析产品的特征和成分。[结果]最佳配方为面包粉100 g、水50 g、糖15 g、鲜鸡蛋4 g、葡萄皮粉4 g、酵母粉2 g、食盐1 g、面包改良剂1 g;在该配方下制作的面包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均较好。[结论]该研究为葡萄酒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胡燕  陈忠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703-7704,7707
[目的]对用乳酸菌发酵茶饮料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为利用茶叶浸提液发酵制备饮料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茶叶为原料,加入100倍的水,在60℃下浸提15 min,浸提液中加入糖、乳粉等原料进行乳酸菌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乳酸菌发酵的几个因素(乳酸菌接种量、加糖量、加乳粉量、发酵时间)进行优化。[结果]得到乳酸菌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茶叶浸提液中加蔗糖量为8%,加乳粉量为13%,接种量为3%,发酵温度为40℃,发酵时间为6 h。[结论]在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下制作的茶饮料,既有茶的各种香味物质和营养成分,又有酸奶的营养成分,而且风味好、品质佳,是一种集营养和保健作用于一体的多功能饮品。  相似文献   

14.
南瓜面包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147-18148
[目的]确定南瓜面包的最佳配方。[方法]设南瓜粉、蔗糖、酵母、面包改良剂4因素,每因素3水平。通过面包的感官评分标准来确定其最佳配比。[结果]4因素对南瓜面包品质的影响次序为:南瓜粉添加量〉改良剂添加量〉酵母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当南瓜粉、酵母、白砂糖和改良剂的含量分别为4.0%、0.9%、18.0%和0.6%时,南瓜面包品质最佳。[结论]南瓜面包的最佳配比为:南瓜粉4%、酵母0.9%、白砂糖18%和面包改良剂0.6%。  相似文献   

15.
香菇菌丝保健面包的配方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凤艳  赵思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029-20030,20032
[目的]研究制作香菇菌丝面包的工艺,筛选最佳配方。[方法]采用液体发酵培养出香菇菌丝,提取有效物质,将其按一定比例与面粉及辅料混合,进行烘焙试验,制成一种新型营养保健面包,采用综合评分法评价面包的品质。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香菇菌丝粗提液用量、酵母用量、糖用量对面包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制作面包的最佳配方。[结果]极差分析表明,3种因素对面包品质的影响是酵母用量〉糖用量〉香菇菌丝粗提液用量。正交试验表明,产品的最佳配方为:香菇菌丝粗提液11.0%,酵母用量1.0%,糖用量18.0%。用此配方制作出来的面包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较优,风味鲜美,且营养物质高于普通面包。[结论]该研究为新型保健面包的制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绵阳周边区域5种小麦的粉质特性及其在面包加工中的应用,为企业生产加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吐司面包加工品质的比较,筛选出麦粉搭配的最适限量及最佳工艺。[结果]吐司面包加工时最适的麦粉添加范围为1%~40%;最适加工工艺参数:面团组成为混合麦粉100 g,白砂糖15 g,鸡蛋20 g,高活性干酵母3 g,食盐2 g,奶粉8 g,水35 g,黄油9 g;2次醒发条件分别为30℃、60 min、RH 60%和38℃、50 min、RH 70%;烘烤条件为温度分上火190℃、下火180℃,时间30 min。所得吐司面包的水分在34%~36%,比容3.04~4.18 m L/g,酸度1.5~2.0°T,酸价(KOH)≤1.6 mg/g,过氧化值(以脂肪计)≤0.13 g/g。[结论]该试验所得最适加工工艺下制得的面包外表因麦粒麸皮着色不同而略有差异,呈棕黄色或浅黄色,面包芯柔软,纹理清晰,口感良好,有浓郁的麦香,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7.
戴德慧  胡伟莲  李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543-2545,2547
[目的]研究培养条件对嗜热芽孢杆菌HU1产酶的影响,为工业化发酵生产酶及壳寡糖的制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摇瓶培养方式,对嗜热芽孢杆菌HU1产几丁质降解酶及脱乙酰基酶的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最佳诱导碳源为粉末几丁质,其最适添加量为3.5%;最佳氮源为酵母粉,最适添加量为1.0%;初始pH值为6.0时,有利于产酶;Cu2+对酶的合成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而Ca2+则能有效增加产酶能力。Mg2+及Zn2+对嗜热芽孢杆菌HU1 2种酶的合成无显著影响;培养72 h,产酶量达到最高。以粉末几丁质为底物,对粗酶液的水解产物进行了分析,其12 h的水解产物主要集中于分子量为六糖以下的壳聚糖。[结论]利用粗酶液制备小分子壳寡糖工艺流程简单,为后期进一步开发保健品、生物农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鲶鱼肉的脱腥方法。[方法]采用单因素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方法,以感官评定腥味值为判定指标,通过对水漂洗法、β-CD包埋法、活性炭吸附法和酵母粉发酵法4种不同的脱腥方法进行比较,优选鲶鱼肉最佳脱腥方法。[结果]4种方法中以酵母粉发酵脱腥为最佳脱腥方法,其具体脱腥条件为:酵母粉的接种量1.0%,作用温度35℃,作用时间90 min。[结论]确定酵母粉发酵脱腥为最佳脱腥方法,为鲶鱼产品的精深加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我国小麦粉面包的加工品质,以小偃22小麦粉为材料,研究其面包加工的加水量、和面时间以及谷朊粉、卵磷脂、大豆蛋白对面包品质的影响,以面包的质构参数为评价指标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加水量为小麦粉质量的56%、和面时间4 min为宜,谷朊粉为3%,卵磷脂为0.5%,大豆蛋白粉为2%。面包的制作工艺和添加剂对其品质有显著影响,所以在面包制作中应该严格控制其工艺参数和利用安全添加剂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