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讨不同真菌诱导子对白术悬浮细胞生长和次生代谢的影响,于无菌状态下培养白术无菌苗,诱导愈伤组织,并构建悬浮细胞培养体系,记录悬浮细胞干质量,绘制生长曲线,添加不同内生真菌诱导子溶液后共培养,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悬浮细胞中白术内酯Ⅰ、白术内脂Ⅲ与苍术酮含量。结果表明,MS+6-BA(6-苄氨基嘌呤)1.0 mg/L+NAA(1-萘乙酸)0.5 mg/L是白术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MS+6-BA 0.5 mg/L+NAA 0.5 mg/L是悬浮细胞增殖的最适培养基;白术悬浮细胞生长呈现S形曲线生长特征,对数生长期培养体系pH值稳定在4.8~5.0;真菌诱导子显著影响悬浮细胞生长与次生代谢,其中AM478真菌诱导子和AM393真菌诱导子对悬浮细胞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AM569真菌诱导子对白术内酯Ⅲ与苍术酮积累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综上,筛选得到的AM569菌诱导子可作为白术悬浮细胞生物转化的备选诱导子,以促进白术有效成分积累。  相似文献   

2.
β-蒎烯抑制柑橘意大利青霉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孢子萌发法和菌饼法评价β-蒎烯对意大利青霉菌的作用效果,分析β-蒎烯对病菌菌丝几丁质分布、菌丝活性氧代谢、排酸能力和麦角固醇含量的影响,并采用山梨醇、胆固醇或半胱氨酸作为保护剂探讨其对β-蒎烯抑制病菌孢子萌发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β-蒎烯对青霉菌表现出很强的抑菌活性,0.087~0.696mg/mL的β-蒎烯能有效抑制孢子萌发与菌丝生长;β-蒎烯处理改变菌丝细胞壁几丁质分配,促进活性氧积累,降低菌丝排酸活性,显著降低菌丝中麦角固醇含量;添加麦角固醇替代物胆固醇、渗透调节剂山梨醇以及活性氧清除剂半胱氨酸均能有效促进受0.348mg/mL β-蒎烯抑制的青霉菌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这些结果说明,β-蒎烯发挥对意大利青霉的抑菌作用与损伤真菌细胞壁结构、促进活性氧积累和抑制膜脂组分麦角固醇增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湿地松松脂中单萜类组分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赣北湿地松子代试验林中随机抽取10个家系40个单株及赣中湿地松、火炬松、马尾松各8株,测定每株中单萜类组分:α-蒎烯、β-蒎烯、双戊烯、香叶烯、莰烯的百分含量,从中筛选出β-蒎烯比群体平均值分别高出26%和11%的湿地松优质家系2个。5个组分的遗传力分别在0.58~0.79之间,说明湿地松松脂中单萜类的化学组分受较强遗传因素控制,不同定植点组分平均百分含量大致相同也证明了这一点,选择育种潜力大。研究揭示了湿地松化学组成以α-蒎烯、β-蒎烯为主,两者是相斥关系,平均百分含量相等,遗传力相近;单株试材单萜类化学组分以α-蒎烯为主,还是以β-蒎烯为主,取决于家系遗传特性;湿地松β-蒎烯平均百分含量与马尾松之间差异极显著,湿地松、火炬松中双戊烯平均百分含量与马尾松之间差异显著,马尾松化学组成以α-蒎烯为主,与湿地松、火炬松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湿地松松脂中单萜类组分研究续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赣北湿地松子代试验林产脂量高于群体平均数的家系中随机抽取22个家系88单株及湿地松、火炬松、马尾松各8株,测定每株中单萜类组分:α-蒎烯、β-蒎烯、双戊烯、香叶烯、莰烯、α-松油醇的百分含量,从22个湿地松家系中初步筛选出高卢β-蒎烯、高抗家系4个,分别是家系13、15、16、19;初步筛选出高口α-蒎烯、高抗家系也是4个,分别是家系2、5、11、20.α-蒎烯、β-蒎烯、双戊烯、莰烯各有90%以上的家系单株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家系间的变异系数;单萜类中5个主要化学组分遗传力变动0.56~0.87;5个主要化学组分在家系间差异都达极显著,说明5个主要化学组分受较强遗传因素控制,选择育种潜力大,选择易见效.再次证实湿地松松脂中单萜类α-蒎烯、β-蒎烯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单株试样化学组分以α-蒎烯为主,还是以β-蒎烯为主,取决于家系遗传特性.马尾松抵抗松颈象危害能力比湿地松、火炬松强,通过不同种松树单萜类组分百分含量的比较,发现马尾松内含萜类化合物中α-蒎烯和莰烯含量高、双戊烯含量低,揭示了诱发昆虫拒食性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5.
花椒窄吉丁对寄主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及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寄主挥发物对花椒窄吉丁的引诱或驱避作用,为研制和开发花椒窄吉丁植物源引诱剂或驱避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和GC-MS分析花椒健康植株和受花椒窄吉丁危害植株不同部位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并采用触角电位仪(EAG)和Y型嗅觉仪测定花椒窄吉丁对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结果】健康花椒叶片中主要含β-石竹烯(13.27%)、反式β-罗勒烯(16.82%)和α-罗勒烯(16.42%),嫩枝中主要含β-石竹烯(25.98%)、乙酸香叶酯(15.89%)和荜澄茄油烯(17.27%),韧皮部主要含(1R)-(+)-α-蒎烯(25.91%)和β-石竹烯(47.98%)。花椒受虫害后各部位的月桂烯、(1R)-(+)-柠檬烯和乙酸芳樟酯的相对含量均升高,β-石竹烯和乙酸香叶酯相对含量均降低;韧皮部有新的挥发物α-水芹烯等生成。11种挥发物均能引起花椒窄吉丁的触角电位(EAG)反应,且多数挥发物在100μg/μL时引起成虫的EAG反应最强,但β-蒎烯在10μg/μL时引起两性成虫最大的EAG反应绝对值,(1R)-(+)-柠檬烯、月桂烯在10μg/μL时引起雌虫最大的EAG反应绝对值,在100μg/μL时引起雄虫最大的EAG反应绝对值。11种挥发物中乙酸香叶酯、桉叶油醇、葎草烯引起花椒窄吉丁的EAG反应相对较弱。除α-水芹烯,两性成虫对挥发物的EAG反应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行为反应测定结果表明,(1R)-(+)-α-蒎烯在1μg/μL时对雌雄成虫均有显著地驱避作用,β-蒎烯在0.1μg/μL时对雄虫有显著地驱避作用,β-石竹烯在10μg/μL时对雌虫有显著驱避作用(P0.05)。0.1μg/μL的水芹烯、10和100μg/μL月桂烯、0.1和1μg/μL(1R)-(+)-柠檬烯对雄虫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0.1~10μg/μL乙酸芳樟酯对雌虫具有引诱作用,在100μg/μL时却表现出驱避作用。【结论】花椒受虫害后各部位挥发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发生改变,其中月桂烯、(1R)-(+)-柠檬烯和乙酸芳樟酯的相对含量明显升高,β-石竹烯、乙酸香叶酯的相对含量明显降低,并有新物质α-水芹烯等生成。0.1μg/μLα-水芹烯、10~100μg/μL月桂烯、0.1~1μg/μL(1R)-(+)-柠檬烯、0.1~10μg/μL乙酸芳樟酯对花椒窄吉丁具有引诱作用,1~100μg/μL(1R)-(+)-α-蒎烯、0.1μg/μLβ-蒎烯、10μg/μLβ-石竹烯对花椒窄吉丁具有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对寄主蒎烯胁迫反应的分子机制,按m(α-蒎烯)∶m(β-蒎烯)=1.0∶0.4配制α和β-蒎烯混合液,并以该混合液处理下的松材线虫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Illumina HiSeq 2000对其转录组进行测序。结果表明:α和β-蒎烯混合液对松材线虫繁殖率存在显著影响,低质量浓度时抑制松材线虫的繁殖,高质量浓度时促进松材线虫的繁殖。α和β-蒎烯混合液质量浓度为17.16 g L-1时对松材线虫的繁殖抑制效果最明显,从该质量浓度处理下松材线虫的转录组中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146条,其中上调表达116条,下调表达30条,主要包括细胞色素酶P450基因家族、葡萄糖醛酸脱氢酶家族。GO富集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氧化还原作用、单体生物代谢过程以及血红素结合等功能分类,KEGG富集的代谢通路主要包括外源物质的P450代谢通路和药物代谢通路。松材线虫在蒎烯胁迫过程中细胞色素酶P450基因家族和葡萄糖醛酸脱氢酶家族可能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苹果小吉丁虫Agrilus mali对寄主野苹果Malus sieversii 挥发物行为反应。  方法  采用动态顶空套袋吸附法收集不同受害状态下野苹果枝条与枝干挥发物,测定苹果小吉丁虫对寄主挥发物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结果  共获得9类46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醇类、脂类、醛类、烷烃类、烯烃类、酮类、萜类、醚类及其他类。与健康枝条释放的挥发物相比,受苹果小吉丁虫危害枝条中二十烷、十五烷相对含量增加,丁烯醇、2-甲基丙烯醛、十七烷、二十一烷、环庚三烯、环己酮、α-蒎烯、甘菊蓝等8种挥发物相对含量有所降低,增加的有化合物种类为顺-3-己烯醇、己醛、癸醛、壬醛、(+)-柠檬烯等14种;受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危害的枝条,十五烷、十七烷、3,7-二甲基癸烷,二十烷、α-蒎烯相对含量增加,二十一烷、环己酮、环庚三烯、甘菊蓝相对含量减少,增加的化合物种类为顺-3-己烯醇、丁酸丁酯、己醛、(+)-α-蒎烯、(+)-柠檬烯等12种。与健康枝干释放挥发物相比,受苹果小吉丁虫危害枝干,顺-3-己烯醇、α-蒎烯、(?)-α-蒎烯、莰烯相对含量增加,己醛、环庚三烯、β-蒎烯、甘菊蓝相对含量有所降低,增加的化合物种类分别为3-辛烯-2-醇、丁酸丁酯、癸醛、十五烷、(+)-香橙烯等17种;受苹果腐烂病菌危害枝干中,己醛相对含量增加,顺-3-己烯醇、丙烯醛、环己酮、α-蒎烯、(?)-α-蒎烯、β-蒎烯、甘菊蓝相对含量降低,增加的化合物种类分别为苯甲醛、十五烷、双戊烯等11种化合物。能引起苹果小吉丁虫雌雄成虫触角产生较强触角电位反应物质包括(?)-α-蒎烯、壬醛、(+)-α-蒎烯、苯甲醛、癸醛、丙烯酸丁酯,行为测定中具有趋向反应的物质有(?)-α-蒎烯、α-蒎烯、(+)-β-蒎烯、β-蒎烯、癸醛、壬醛。  结论  综合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测定结果表明:(?)-α-蒎烯、壬醛、癸醛对苹果小吉丁虫成虫具有较好的引诱作用。图1表3参27  相似文献   

8.
松梢象危害前后红松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松梢象(Pissodes nitidus)危害前后红松(Pinus koraiensis)挥发性物质的变化,以动态顶空收集法随机对红松健康主梢、侧梢、球果及被松梢象危害过的主梢,用ENTECH气体采样罐分别进行采样,利用GC-MS分析收集到的挥发物.结果显示:在红松各部位共检测出30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萜烯类、烷烃、烯烃、酮类、醇类、呋喃类.其中萜烯类有15种,主要有α-蒎烯、莰烯、罗勒稀、4(10)-崖柏烯、β-蒎烯、β-月桂烯、3-蒈烯,其相对含量占萜烯类总量的一半以上;萜品烯、反-柠檬烯、β-醋酸萜品酯、α-香柠檬烯、α-石竹烯、β-倍半水芹烯、α-法呢烯和α-荜澄茄烯成分相对含量少.各检测部位含有22种相同物质.健康主梢中α-蒎烯的含量比其它部位少,β-蒎烯、坎烯、4(10)-崖柏烯和3-蒈烯的含量比其它部位多,罗勒烯的含量多于被害主梢而少于侧梢及球果,β-月桂烯的含量少于球果而多于被害主梢及侧梢.与健康主梢相比,被害主梢多α-法呢烯和α-荜澄茄烯2种物质;侧梢多反-柠檬烯1种物质;球果多萜品烯、β-醋酸萜品酯、α-香柠檬烯、α-石竹烯和β-倍半水芹烯5种物质.健康主梢、被害主梢、侧梢及球果萜烯类质量分数分别为:53.51%、56.86%、71.83%及95.34%,各部位挥发物质的差异可能对松梢象的寄主定位和取食起着信号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α-蒎烯衍生物3-甲氧基-4-羟基苯基-α-蒎烯马来酰亚胺基酰腙对病原菌的作用机理,采用平板扩散法研究了α-蒎烯衍生物对山核桃干腐病原菌( Botryosphaeria fusisporae)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衍生物可以抑制山核桃干腐病原菌生长,最大抑制率为63.37%,EC50为0.0594 g· L-1,可导致山核桃干腐病菌菌丝体生长缓慢、质量减轻、菌液中pH值减小程度逐渐变大、电导率明显升高、大分子物质的吸光值增大、可溶性蛋白增加、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说明α-蒎烯衍生物主要改变病原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以白桦悬浮细胞为试材,将0.1~5.0μmol/L白桦酯醇添加到培养7 d的白桦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中处理12 h~14 d,采用比色法分析白桦悬浮细胞活力、丙二醛和NO含量等,解析白桦酯醇对白桦悬浮细胞生长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白桦酯醇处理12 h~14 d,白桦悬浮细胞鲜重、活力、pH和电导率与同期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其最大值分别在处理后14 d、7 d、14 d和12 h;与同期对照相比,白桦酯醇处理后白桦悬浮细胞中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基本呈增加趋势,在处理14 d时达最大值;除1.0和5.0μmol/L白桦酯醇处理显著增加了白桦悬浮细胞中NO含量外,其他处理下NO和亚硝基硫醇含量与对照相比未产生显著影响。可见0.1~5.0μmol/L白桦酯醇对白桦悬浮细胞生长未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对冷杉梢斑螟(Dioryctria abietella)具有行为调控作用的红松(Pinus koraiensis)挥发物微胶囊悬浮制剂,利用触角电位仪和“Y”型嗅觉仪测定冷杉梢斑螟对8种红松挥发物微胶囊悬浮剂的触角电位(EAG)及嗅觉行为反应。触角电位试验结果表明,8种微胶囊悬浮剂在各浓度均能引起冷杉梢斑螟的触角电位反应,冷杉梢斑螟雌成虫对10-1mol·L-1的β-蒎烯微胶囊制剂反应最强。嗅觉行为反应试验结果表明,β-蒎烯微胶囊制剂对冷杉梢斑螟雌、雄成虫均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α-蒎烯和蒈烯对雌蛾有引诱作用;水芹烯和月桂烯对雄蛾有引诱作用,但月桂烯对雌蛾有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12.
覃文慧  冯旭  李耀华  牛晋英  郭蕊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003-12004,12084
[目的]研究广西山胶木鲜、干品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再用气相-质谱联用法(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鲜叶挥发油中鉴定出3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1.01%,主要成分是β-石竹烯(22.83%)、β-罗勒烯(7.19%)、植醇(6.90%)、β-蒎烯(6.79%)、α-蒎烯(5.97%)和石竹烯氧化物(5.95%)等;从干叶挥发油中鉴定出42种成分,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3.89%,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23.22%)、β-罗勒烯(7.78%)、二环大根香叶烯(7.24%)、α-石竹烯(5.89%)和α蒎烯(5.42%)等;两者共有成分有30种。[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为山胶木的质量标准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秦岭华山松单萜类挥发物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华山松健康木和不同阶段被害华山松挥发物的动态变化,应用动态顶空吸附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健康华山松和不同阶段被害华山松针叶和树干韧皮部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鉴定出6种单萜成分:α-蒎烯、莰烯、β-蒎烯、β-香叶烯、D-柠檬烯以及β-水芹烯。试验表明:(1)健康华山松和不同阶段被害华山松单萜组分相同,无论是针叶还是树干韧皮部。(2)健康华山松和不同阶段被害华山松针叶单萜相对含量存在差异:健康木和新侵木相比,莰烯、β-香叶烯以及D-柠檬烯变化显著;枯萎木与新侵木和健康木相比,6种单萜均有显著差异。(3)健康华山松和不同阶段被害华山松树干韧皮部单萜相对含量有差异:健康木与新侵木相比,仅D-柠檬烯差异显著;新侵木与枯萎木相比,均差异显著;枯萎木与枯立木相比,β-蒎烯、D-柠檬烯以及β-水芹烯变化显著。(4)α-蒎烯、β-蒎烯和β-水芹烯相对含量变化在健康木和不同阶段受害木中呈现一定规律,认为这与华山松大小蠹导致健康华山松树势衰弱和被害华山松的健康程度有关,这也可能是反应华山松被害和健康华山松树势衰弱的重要信号。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马尾松半同胞家系产脂力和松脂主要组分的遗传变异规律及其相关性,为优质、高产脂马尾松良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南宁市林科所20年生马尾松半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利用GC-MS气质色谱仪对48个马尾松家系松脂组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马尾松产脂力、松脂萜类中α-蒎烯、β-蒎烯、长叶烯、石竹烯,树脂酸中左旋海松酸、山达海松酸、枞酸、去氢枞酸、新枞酸的家系效应均极显著,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654、0.625、0.697、0.532、0.408、0.344、0.575、0.295、0.477、0.648,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504、0.559、0.624、0.418、0.322、0.269、0.511、0.225、0.378、0.589,受到不同强度的遗传控制;产脂力与松脂萜类及树脂酸主要成分的相关关系不一致,其中产脂力与α-蒎烯、长叶烯呈极显著正相关,与β-蒎烯、石竹烯则为极显著负相关;萜类组分之间,α-蒎烯与β-蒎烯、石竹烯呈显著负相关;产脂力与海松酸型树脂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枞酸型树脂酸遗传相关性不显著;萜类与树脂酸主要组分呈显著正相关;树脂酸组分之间,海松酸型与枞酸型树脂酸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进行家系产脂力及目标松脂组分选择时,发现家系产脂力的排名与α-蒎烯、枞酸、去氢枞酸的排名顺序较为接近,而β-蒎烯、左旋海松酸排名顺序比较接近。可根据不同应用需求展开优良家系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白玉兰与望春玉兰花香成分和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白玉兰和望春玉兰鲜花的芳香成分及相对含量,并对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白玉兰和望春玉兰花香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白玉兰共检测出25种芳香成分,萜烯类化合物含量最高,达到了70.29%,是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较多的芳香成分有β-水芹烯、α-金合欢烯、桉叶油素、β-蒎烯、氧化芳樟醇和α-蒎烯;望春玉兰共检测出32种芳香成分,萜烯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其相对含量为71.34%,含量较多的芳香成分有β-水芹烯、顺式-β-罗勒烯、桉叶油素、β-蒎烯、β-月桂烯和紫丁香醇D.不同的芳香物质及含量组成,使白玉兰和望春玉兰形成各自独特的香气类型.  相似文献   

16.
松脂单萜类物质与油松对红脂大小蠹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油松松脂内萜烯类物质与寄主抗性的关系,作者于2005年7月底,利用气相色谱对山西省沁源县太岳林局灵空山林场油松松脂组分及质量分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松松脂中的单萜类物质有α-蒎烯、莰烯、β-蒎烯、香叶烯和柠檬烯,另外还有少量的3-蒈烯和α-萜品烯,且各物质的含量受林龄、立地条件及危害程度的影响。结合红脂大小蠹发生与林龄、立地条件的关系推断,松脂内单萜类物质与油松的抗性相关;单萜总量与寄主油松抗性存在一定相关性;单萜中的β-蒎烯、香叶烯、柠檬烯也可能与寄主油松抗性存在相关性;其他单萜成分与寄主抗性的关系尚未确定。  相似文献   

17.
李伦  杨陈  陈静 《新疆农业科学》2020,57(6):1103-1112
【目的】研究从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 (Motschulsky)成虫粪便挥发性化合物中,筛选对该叶甲具有电生理及行为活性的化合物。【方法】通过GC-MS采集鉴定双斑长跗萤叶甲粪便挥发性化合物的组分和含量,利用触角电位仪和“Y”型嗅觉仪测定该叶甲雌、雄成虫对其粪便中4种挥发物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结果】该叶甲成虫粪便挥发物中含有包括烯类、醛类、酯类、酸类、醇类等共29种化合物;其雌、雄成虫均对α-石竹烯、α-蒎烯、α-红没药醇的EAG反应较明显,且雌雄虫均对10 μL/mL的α-红没药醇和α-蒎烯有较为明显的趋性。【结论】α-红没药醇和α-蒎烯可能为该叶甲成虫粪便中的有效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8.
稀土元素对银杏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和次级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硝酸铈铵对银杏细胞的生长影响不大,高浓度则抑制细胞生长,10.0mg/L的硝酸镧对促进细胞生长的效果最好;硝酸铈铵和硝酸镧对银杏黄酮积累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但能促进银杏萜内酯的积累,硝酸铈铵的添加浓度以1.0mg/L为好,硝酸镧的适宜添加浓度则培养当天为10.0mg/L、培养第10天为1.0mg/L。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双斑长跗萤叶甲取食前后的玉米叶片挥发物组成和含量,为进一步研究玉米叶片挥发物对双斑萤叶甲的防御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并分析健康玉米叶片及双斑长跗萤叶甲不同取食时间(6、24、36和48 h)下玉米叶片挥发物组分变化。【结果】双斑长跗萤叶甲取食0、6、24、36和48 h后,分别检测到29、30、33、36、26种挥发物,主要为醛类、萜类、醇类及酮类等化合物。1-石竹烯、顺-11-十六醛、α-石竹烯、正己醛等20种挥发物随该虫取食为害后消失;新收集到2-己烯醛、(E)-2-己烯醛、α-蒎烯、β-月桂烯等42种化合物。α-蒎烯、2-己烯醛、β-蒎烯等物质是虫害6及24 h释放的主要化合物;十六醛、十四醛、正十五碳醛、β-紫罗酮、(E)-3-己烯-1-醇是虫害36 h释放的主要化合物;β-红没药醇、橙花叔醇、(1R)-α-蒎烯、β-罗勒烯、β-檀香烯、β-月桂烯、葎草烯是虫害48 h释放的主要化合物。【结论】双斑长跗萤叶甲不同时间取食玉米叶片的挥发物的组分和含量影响较大,取食6及24 h主要释放烯烃类化合物,取食36 h主要释放醛类和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禹州引种的迷迭香精油成分进行分析,并与国内其他产区的迷迭香进行比较,为国内迷迭香精油的生产和加工提供依据。【方法】用GC-MS技术和峰面积归一化法,参照NIST08质谱库,对禹州产迷迭香的精油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从禹州产迷迭香精油中检测到40种物质,并鉴定了25种;含量较高的物质依次为:α-蒎烯(37.150%)、莰烯(18.053%)、桉树脑(12.284%)、樟脑(7.295%)、α-水芹烯(3.820%)、4-蒈烯(3.548%)、β-月桂烯(2.720%)、龙脑(2.273%)、乙酸龙脑酯 (1.632%)、α-松油醇(1.343%)和β-蒎烯(1.760%)等;其中,莰烯、α-水芹烯和β-月桂烯的含量高于国内其他产区,α-蒎烯和樟脑含量居国内前列。【结论】与国内其他产区相似,禹州产迷迭香也属于西班牙型;从中提取的精油符合行业规定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