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土地是国家最主要的基础资源之一,支撑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科学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起点,不断推进农村体制改革成为乡村发展的重点,而做好城乡统筹发展下的土地利用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本文主要结合当前土地管理现状,分析了城乡统筹发展下土地利用管理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相关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湘潭市区域特点,依据区域城乡土地统筹协调利用的相关原理,从经济协调性、生态协调性和社会协调性3大子系统共25个单项指标构建了湘潭市城乡土地统筹协调利用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单项指标的权重,对湘潭市近8年的城乡土地统筹协调利用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促进湘潭市未来城乡土地统筹协调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统筹城乡发展,需要推进一些基础性的制度变革,尤其是要改革土地管理制度,使城乡土地资源、资产、资本有序流动,使农民获得土地收益权和财产权。因此,农村土地制度管理改革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环节。”近日,有关权威人士向媒体透露,城乡统筹将是下一步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主线。  相似文献   

4.
土地确权是依据法律和相关政策的规定,确定某一个范围内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隶属关系和他项权利的内容。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对维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顺利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土地确权对三农发展的促进作用,然后论述了加快土地确权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城乡统筹视角的土地集约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立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877-4880
对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偏重城市用地规模外延扩展、村镇建设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偏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统筹城乡土地集约利用的特征和原则,提出统筹城乡用地布局,切实转向内涵挖潜、多途径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的利用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乡统筹视角下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即突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城乡区域发展中的统筹和控制,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土地集约利用为核心,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提升土地人口、生态和经济承载力,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中国农村的土地整治,是拉动内需、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通过土地整治可以挖掘农村土地潜力,促进城乡用地挂钩,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缓解建设占地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因此,探索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土地整治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该文首先构建城乡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得到城乡协调度高值区、城乡协调度较高值区、城乡协调度中值区和城乡协调度低值区。针对不同区域内的城乡发展状况,提出不同的土地整治模式:适应城镇扩张型土地整治模式、基础设施改进型土地整治模式、中心村辐射带动型土地整治模式和特色农业发展型土地整治模式。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中国农村的土地整治,是拉动内需、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通过土地整治可以挖掘农村土地潜力,促进城乡用地挂钩,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缓解建设占地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因此,探索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土地整治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该文首先构建城乡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得到城乡协调度高值区、城乡协调度较高值区、城乡协调度中值区和城乡协调度低值区。针对不同区域内的城乡发展状况,提出不同的土地整治模式:适应城镇扩张型土地整治模式、基础设施改进型土地整治模式、中心村辐射带动型土地整治模式和特色农业发展型土地整治模式。  相似文献   

8.
土地流转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后,阐述了土地流转对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提出适合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唐欣  王震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2):2624-2627
土地要素是城乡发展的基础要素和其他城乡各类要素配置的载体.城乡土地要素的流转及其市场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在城市化进程中,通过推进城乡土地要素流转和促进土地市场的形成,对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河北省唐山城乡土地流转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制约城乡土地流转的因素,提出了促进唐山城乡土地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城乡统筹视域下的农村土地流转及其公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乡统筹的目的是要消除制度和体制性因素引致的城乡差距,以实现城乡和区域的均衡和协调发展。城乡生产要素的流动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土地是农村和农民所掌握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资源和要素。受我国基本国情和特定历史阶段发展战略的制约,土地是国家供给给农民的职业和社会保障的载体。由于缺乏外在的制度性补给,加之土地自身的收益功能和保障功能的低下是造成城乡差距的根本原因。为此,现阶段城乡统筹的实质就是要求政府提供可供城乡居民理性和自由选择的与生产要素结合的路径,农民以土地换户口进而换保障具有公平意义上的逻辑合理性;对进城农民放弃的土地实行国有化取向的流转制度改革是有效的选择;发挥政府的主导功能是城乡统筹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作为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将极大地解放农业生产力,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将有效地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将有效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加快农村民主建设,实现农村全面进步。因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具有现实要求,应该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框架下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以土地流转为契机配合当地的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其在非农产业就业中的比重,从而促进整个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的研究,结合英国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曾经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对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土地问题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中国城市发展及其土地制度的缺陷,并借鉴田园城市关于土地制度论述的精髓,认真思考了中国土地制度、城乡矛盾和解决“三农”问题的趋势,提出了解决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必须不断完善土地制度、建立公平机制、科学制定规划、促进土地经营流转,从而促进城乡共生共融、和谐发展的主张  相似文献   

13.
经营好农村土地资源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缓解用地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城镇化,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都市农业区发展特征与实现乡村振兴的对策措施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区域间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中都市农业区与城区的差异表现更为突出,为此乡村振兴的需求也较为迫切。基于都市农业区农业和农村的特征分析,本文探讨都市农业区乡村振兴的对策措施。研究表明,都市农业区发展生产型农业劣势明显、乡村社会治理复杂性强、可选农业类型少、农民增收压力大。同时,这一区域也有土地流转率高、农业多功能化发展环境好、农业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等优势。为此,从突破都市型农业发展劣势、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城市与乡村建设差距这些目标出发,应进一步从科学规划设计、体制机制建设、农业发展方向、社会保障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都市农业区乡村振兴实现的对策措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顶层部署,从社会、经济、政策制度、技术方法等层面综合统一落实,发挥政府、村民、农业从业者、社会等各类主体的作用,通过实践破解关键难题,才能突破性的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为推动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创新,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厘清重庆和成都市土地管理制度的核心,并结合我国一二线城市的特性,提供相对应的建议。结果表明:1)重庆和成都市地票制度的突出特点是将农村低效土地转化为城市建设可利用的发展空间,并通过整治农村低效建设用地,腾出了建设用地指标来满足农村发展。且以市场化方式进行用地指标的公开交易,既能够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又能通过市场配置建设用地指标,实现城乡土地的空间布局的优化。2)对于一线城市,其可以将地票制度与城市更新政策结合,实现开展存量土地的再开发;而对于二线城市,其可以在地票制度的基础上,出台不同性质地块的地票置换的数量,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长期以来形成的城市和农村地籍分开管理的工作体制不利于地籍工作的顺利进行,城乡地籍统一管理成为一种迫切的要求。初步探讨了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状况,包括系统设计思想、系统结构设计、系统功能设计等,对于加强地籍管理工作,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胡怀应  谭乾爱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278-4280
"农地入股"实际上是一种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资本的投资行为,其大背景是重庆市发展城乡统筹的"一圈两翼"战略:在2020年前,重庆市近1000万农民脱离土地进入城市,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推行土地集中,实现规模化经营,促使剩余劳动力转移,在法律的范围内保障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喀斯特山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科学布局提供决策论据,采取实地调查法和人均用地指标法等,以贵州省金沙县为实例,对喀斯特山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金沙县城镇用地需求缺口到2015年和2020年分别为325.34hm2和305.53hm2;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达3 292.05hm2和3 306.73hm2,实现数量上的挂钩可行。2)通过对需求预测及结合规划指标的研究,确定城关、西洛、岩孔、安底等乡镇为重点需求区域。3)对26个乡镇按挂钩潜力面积的多少划分高、中、低3个等级,确定西洛、岩孔、城关等乡镇为重点供给区域。根据研究结果,结合喀斯特山区特点对喀斯特山区挂钩规划项目区布局的确定、挂钩模式的选择、实施管理等相关内容提出了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业现代化路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析城乡一体化改革背景下农业现代化路径,基于观念引领、政府推动、技术诱致、层次递进等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的理论基础,以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苏州为例,分析苏州农业现代化的特征,探讨其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苏州农业现代化发展表现出农业GDP占比在经济飞速发展中趋于稳定、农业结构在深刻调整中实现转型升级、农业经营在生产要素演变中实现规模化、农业流动要素投入在科技进步中出现新趋向、农业增长方式在效率提升中逐渐转变、农民收入在城乡差距缩小中快速增长等六个方面特征。其实践路径是在科学的农业发展观引领下,政府通过农村土地、劳动力资源和支持保护等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大力推动,导致生产要素的资本技术诱致,从而实现了农业基本现代化。继续全面深化城乡一体化改革,完善土地制度、培育职业农民、促进农业资本再深化,是苏州农业现代化层次递进路径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