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玉米外来种质研究和利用及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综述了热带和亚热带外来种质在育种中的重要性及其在温带表现特点 ,国内外热带和亚热带种质的研究进展情况 ,外来种质的鉴定与评价方法 ,如何利用外来种质进行温带玉米种质基础的扩增、改良和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热带玉米种质在美国的改良与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拓宽玉米育种种质基础,美国对热带玉米种质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光周期敏感型热带玉米种质在温带直接利用是行不通的,改变热带玉米种质的这种光周期特性是其在温带得以利用的关键。借鉴这套改良利用方法和手段,有望使我们的玉米育种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3.
桑立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408+6425
[目的]研究热带玉米(Zea mays L.)种质资源的杂种优势,探讨其在高纬度温带地区的利用价值和利用方法。[方法]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法,以黄早四、丹340、Mo17和B73为测试种,分析已筛选出的5个热带自交系和4个我国分属4大类群的温带玉米种质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结果]单株产量杂种优势明显,热带×温带的杂种优势大于热带×热带和温带×热带的模式。[结论]该研究可为热带玉米种质在辽宁省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资源研究及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狭窄已经成为我国玉米育种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利用热带、亚热带资源拓宽本地区玉米种质基础是改变我国育种现状的有效途径之一。简要评述了热带、亚热带资源的遗传特性及杂优模式,当前热带、亚热带资源导入温带种质的研究进展及在温带地区的利用方法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5.
利用EMS花粉诱变玉米新种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不同浓度的甲基磺酸乙酯 (EMS)诱变 6个温带骨干自交系、 1个温带群体和 3个热带种质的成熟花粉。从诱变后代中选出了 2 0多种突变体 ,其中早熟、晚熟、抗虫和温带适应性热带种质是玉米育种的宝贵种质资源。并且得出利用EMS花粉诱变技术在处理花粉 45min时 ,温带自交系的半致死剂量位于 0 5~ 1 0mL/L。  相似文献   

6.
以拓展辽宁省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基础为目标,科学合理的利用热带、亚热带种质,选育出一批综合性状优良的自交系和杂交种,建立了一套热带、亚热带种质创新利用的技术体系,并确立在温带种质中导入热带种质比例应小于12.5%;为辽宁省玉米种质资源创新以及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广西玉米审定品种杂交模式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广西2000~2007年通过审定的48个普通玉米杂交品种进行杂交模式分析,探讨在广西自然生态条件下不同杂交模式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玉米杂交种的选育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这些审定品种以单交种为主,其试验产量虽逐年提高,但增产幅度不大,未发现突破性品种;其亲本自交系来源以热带种质为主,温带种质为辅;其杂交模式以热带种质×温带种质为主,热带种质×温热种质为辅,热带种质×热带种质以及其他杂交模式为补充。  相似文献   

8.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研究了来自CIMMYT的5个热带群体与12个中国温带骨干自交系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显示,热带群体Pop49(Tuxpeno)、Pop32(ETO)、Popstay-green和PooB4与近年来选自外引种质的P群自交系的平均产量表现较突出,其中群体Pop49与之的平均产量表现最突出;热带群体Suwan-1则与中国温带传统骨干系有着较为突出的平均产量表现。配合力分析表明,P群自交系与群体Suwan-1的sca(特殊配合力)水平较低,中国传统温带骨干系与群体Suwan-1的sea水平均较高。这表明P群自交系与群体Suwan-1则有相近的遗传背景。在温带适应性较好的P群自交系可以作为热带种质Suwan-1快速有效导入温带种质的桥梁;中国传统骨干温带骨干系则与群体Suwan-1的遗传关系较远,Suwan-1热带种质在温带可与传统温带种质构成重要杂种优势模式;群体Popstay-green和Pop49的产量gca(一般配合力)为正值较高,表现出较高的利用潜力。研究结果为更好的利用来自CIMMYT的5个热带群体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利用热带材料改良温带玉米种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温带地区玉米育种资源狭窄对生产所造成的危害问题,回顾了热带亚热带种质的特点及在温带种质改良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及限制因素,介绍了热带种质在温带育种应用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以及在种质创新与自交系的选育中所进行的有益尝试和取得的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10.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针对我国玉米种质基础狭窄、研究滞后与创新能力较低等问题,分析了热带、亚热带种质在我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及创新中的作用.研究认为,利用热带、亚热带种质可以拓宽温带种质的遗传基础,有利于形成新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提高玉米育种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江河源区生态地理区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气候—地貌—植被模式,在充分考虑人类活动因素的基础上,将江河源区划分为黄河东部河谷高原暖温半干旱农牧交错水土流失生态大区、高原凉温带大区、高原冷温带大区、高原寒带大区4个大区;再分别以降水、植被和人类活动为主要因子,将其划分为7个二级区,11个三级区。  相似文献   

12.
火地塘林区天然次生林类型及群落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火地塘林区的天然次生林可划分为2个植被型组:针叶林和阔叶林;6个植被型: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温性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8个群系。低山地带分布有马尾松林和青冈—短柄栎林群系,表现出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植被特征。同时,对各群系的动态和发展趋向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裂叶丁香引种适应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叶丁香(Syringa laciniata)为木犀科丁香属灌木,经野外调查、引种试验与分析,首次掌握了其生长规律及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并对其观赏价值进行了综合的评价,认为是适合我国西北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区生长的良好的观赏树种.  相似文献   

14.
在野外调查和采集标本的基础上,对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齿藓属植物的分类、区系地理成分和垂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的对齿藓属植物共计19种,共发现新疆新记录种7种。从种的区系地理成分水平上将其可划分为世界广布成分、北温带成分(占比38%)、旧世界温带成分(占比11%)、东亚-北美间断分布成分(占比27%)、中国特有成分(占比22%),表现出明显的北温带和东亚-北美间断分布成分,并且中国特有成分占有重要地位;垂直分布可划分为高山荒漠带(10种)、山地荒漠带(11种)、高寒草原带(12种)、高山草甸带(4种)、高山稀疏植被带(1种)。文中对该保护区对齿藓属植物的形态特征及其在该保护区的分布进行了描述,并编制了该保护区对齿藓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广泛调查、采集与鉴定,结果发现大别-桐柏山区分布的杀虫性中草药有75科167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榛树栽培品种选择的依据是品种的适应性、产量、品质、用途及市场的需要等。不同的栽培区,气候条件不同,所以选择的主栽品种也不同,授粉品种也有差异。根据目前科研与实践观察,北部栽培区、中温带湿润区推荐的主栽品种:达维、平欧28、辽榛8号、辽榛3号、辽榛7号;中温带亚湿润区主栽品种:达维、辽榛8号、平欧28、辽榛3号;中部栽培区,暖温带亚湿润区主栽品种:辽榛9号、达维、平欧28、辽榛4号;暖温带半干旱区主栽品种:达维、平欧21、平欧33;南部栽培区,主栽品种:辽榛9号、平欧545;干旱地带栽培区,E104o以东地区主栽品种:达维,平欧28,辅栽品种:辽榛8号、玉坠、平欧21;新疆地区主栽品种:达维、玉坠。  相似文献   

17.
按照与现行全国气候分类或分区方案具有可比性和同时反映京津冀地区气候分类的特殊性原则,以京津冀地区56个气象站点1961—1990年和1981—2010年2个时段的累年月值和日值观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日数指标划分温度带,应用校正的FAO56-Penman-Monteith模型估算潜在蒸散量并计算年干燥度,采用年干燥度指标并参照地带性植被土壤分布界线划分干湿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共划分6种气候类型。2个时段的气候类型时空变化表明,近30年来京津冀地区暖干化趋势明显,突出表现在,中温带南界明显北移,中温带范围缩小,而暖温带范围扩大。从局地尺度看,区域西北部和南部的邢台、邯郸变暖趋势最为明显,变暖趋势最小的是包括承德南部、唐山北部的燕山山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变干趋势最为明显,其次是西北部地区,变化较小的是区域东北部和西南部。  相似文献   

18.
油松苗的培育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具有北温带季风气候特征,日光充足,雨量适中。油松属温带树种,喜光,适应大陆性气候,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9.
采用GIS、BioDiversity等技术分析了4062份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白叶枯病抗性多样性在云南不同气候类型和各类稻区的表现.结果表明,稻白叶枯病抗性与气候环境因素呈显著相关.稻白叶枯病抗性多样性从南亚热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热带→南温带→中温带逐渐减小,反之增大;随海拔的升高、温度的降低而减少,反之增大.亚热带是稻白叶枯病抗性多样性富集气候带.单双季籼稻区和水陆稻区的稻白叶枯病多样性高于其他稻作区,稻作复杂地区稻白叶枯病抗性多样性较高.发掘了198份值得研究利用的优异的稻白叶枯病抗性资源.  相似文献   

20.
10个玉米群体配合力效应和杂优组合模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225个主要玉米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10个热带、亚热带、温带玉米种质群体的配合力效应、杂种优势及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墨黄1号、Suwan-1、新墨1号、豫综5号、辽旅综等5个群体有较高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是适合本地利用的优良种质,具有较大的利用潜力。在10个群体与测验种的50个杂交组合中,CML161x辽旅综(热×温型)、CML165x新墨1号(热×热型)、5公xSuwan-1(温X热型)、双M9x辽旅综(热X温型)、CML165x墨黄1号(热X热型)等5个组合的SCA值较大、产量高、对照优势大,在育种中可用于构建杂种优势模式,获得优良品种或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