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城市分月扇舟蛾的生物学及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月扇舟蛾Clostera anastomosis (Linnaeus)为杨,柳等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分布广,为害严重。在南充市年发生6代,以3龄幼虫越冬,世代重叠。1-5代幼虫为5个龄期,越冬幼虫则有6个龄期。每雌平均产卵614.28粒。优势天敌多,对该虫有显著控制效果。采用人工防除和根部施呋喃丹,保护利用天敌,是控制该虫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甘伪小眼夜蛾(Pseudopanolis kansuensis Chen)是甘肃新发现危害油松的1种害虫,80年代末期,在靖远县哈思山林区暴发成灾。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土壤中化蛹越冬。幼虫1~3龄期用灭幼脲Ⅲ号胶悬剂加“功夫”乳油混配,飞机低量喷雾,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甘蔗二点螟(ChiloinfuscafelusSnelen)以幼虫越冬。低龄幼虫在种蔗和盖膜宿根蔗内,8℃以上温度即可取食为害,可成为有效虫源。进入滞育的龄期为5龄,一旦滞育,幼虫则不能老熟,但仍可取食和脱皮。老熟幼虫可以休眠方式越冬。预蛹期前有3-5d的后补营养期,蛹历期6-18d。年发生代数1-4代。  相似文献   

4.
银杏大蚕蛾Distyoploca Japonica Butler在南充城市生态环境中,年发生1代,以滞育卵越冬,滞育期6个多月。雌雄幼虫均7个龄期,1-3龄有群集为害习性,6-7龄为暴食期,高度分散,造成严重危害。雌成虫无孤雌生殖现象,平均产卵296.5粒。采用人工采蛹及卵堆,保护天敌,在1-3龄期用农药局部挑治等综合治理措施,即可将该虫长期控制在无害状态。  相似文献   

5.
茭白田二化螟越冬代幼虫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了茭白田二化螟越冬代幼虫的种群年龄结构、幼虫存活率以及它们在茭白残株上的分布情况,并对其冬后取食行为和化蛹动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二化螟越冬代幼虫龄期极不一致,幼虫存活率为78.62%;越冬幼虫大多身体蜷缩成半圆形或圆形,位于离泥土面0~5 cm的茭白苔管处;4~6龄越冬幼虫均有取食现象,且不同龄期幼虫取食比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未取食的个体化蛹进度快于取食个体,未取食个体以4龄幼虫的化蛹时间较早。  相似文献   

6.
水稻二化螟发生规律及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水稻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近年来在吉林省暴发性大发生。该虫在吉林省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稻草茎、稻茬内越冬。越冬幼虫6月中、下旬化蛹,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产卵高峰期为7月中旬;7月中、下旬为幼虫为害盛期,为害期长达2个月。田间小区药剂筛选试验表明:20%三唑磷乳油1500mL/hm2防效显著。在施肥量相同的情况下,施肥时期对二化螟的发生为害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posticalisMatsumura)发生规律的初步观察表明:该虫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疏松的土层中筑土室越夏越冬;幼虫4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油松新梢针叶基部吐丝结茧筑巢取食针叶,对新梢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对土壤中越冬虫量调查发现,土质疏松且腐殖质层厚的林地,越冬幼虫数量明显较多。药剂防治以幼虫孵化盛末期喷施15g/kg甲敌粉,防治效果可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8.
3YD─8型烟雾机在防治思茅松毛虫中的运用王力飞(云南省安宁县林业局,650300)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klkuchiiMatsumura),又名赫色松毛虫,在昆明温泉地区1年发生1代,以4龄幼虫在林下植被上越冬。越冬幼虫于2月上旬开始...  相似文献   

9.
角斑古毒蛾Orgyia gonostigma (Linnaeus),在四川南充市年发生4代,较整齐,以4龄滞育幼虫在寄主枝干跷皮内越冬,滞育期150余天。雌虫无翅,卵成堆产于茧壳上。雄虫具翅两对,趋光性弱,无孤雌生殖现象。1-3龄幼虫群集取食,在树冠内为奈曼A型分布型;4龄期为负二项分布型;5-6龄暴食期高度分散,呈随机分布型。天敌种类多,对该虫有显著抑制作用。冬季彻底刮除寄主枝干跷皮,清除地面落  相似文献   

10.
城市杨扇舟蛾的生物学及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 (Fabricius)在南充市年发生不完全6代,以蛹越冬。2,3代为害最重,4代以后明显受天敌制约。于第1代幼虫发生期根部施呋喃丹一次,可有效地控制该虫为害。  相似文献   

11.
摘要本文阐述了黄杨绢野螟[Diaphania perspectalis(Walker)]在上海地区年发生3代,并以3~4龄幼虫在黄杨木叶片上结苞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为害;经过2个世代后,第三代幼虫于9月中旬起陆续结茧越冬。同时对该虫的各虫态发育历期、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研究,为指导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斜线网蛾(Striglina scitaria Walker)隶属鳞翅目网蛾科(Thyrididae),以幼虫卷叶为害杨梅、余甘、梅、茶、栗树等木本经济植物。寄主杨梅和余甘为新记录。福州此虫年发生5代,以老熟幼虫于杨梅树头的枯枝落叶、杂草卷叶及土石缝隙内越冬。越冬幼虫于3月化蛹,3月底至4月中旬羽化。5~7月日平均温度23.7~25.8℃时在室内观察,一世代历期35.0~39.3天。每雌平均产卵15粒。产卵位置多在幼叶叶尖。根据幼虫越冬场所和虫苞掉落期,结合清园等农事,破坏土缝石缝潜藏场所,可以控制斜线网蛾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13.
烟青虫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1997年在云南省红河烟区弥勒县的烤烟大田设置尼龙纱网养虫室,自然条件下连续饲养烟青虫Heliothis assulta(Guene),系统观察各虫态历期、幼虫龄期、取食量及体色变化,幼虫化蛹龄期及成虫羽化、产卵等.结果表明,烟青虫1年发生4~5代,各代均有5龄和6龄幼虫化蛹,5龄幼虫化蛹占60%以上;1龄幼虫历期比2龄历期长,3龄以后龄期增长,末龄(5龄或6龄)幼虫龄期最长;5龄化蛹的幼虫平均历期比6龄化蛹的短;无论5龄或6龄化蛹,3龄以后食量剧增,5~6龄的取食量为1~4龄取食量的1倍以上;幼虫体色多变,1龄幼虫均为红褐色,2~6龄体色变化无规律可循,第2代以后体色有随世代增加而加深的趋向;成虫产卵量与补充营养关系密切,补充营养充足时,每雌可产卵600~900粒,一般情况产400~500粒,未交配雌虫也会产卵,但卵不能孵化.根据观察结果提出了防治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灰茶尺蠖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在中国广泛分布,是茶树主要害虫之一。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观测,研究了灰茶尺蠖的形态特征、年生活史、生活习性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灰茶尺蠖在浙江新昌地区年发生6~7代,第1代幼虫出现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以后约每月发生一代,10月中下旬陆续开始以蛹在茶树根际土壤中越冬,翌年3月中旬羽化。灰茶尺蠖幼虫4~5龄,总食叶量平均736.2 mg·头-1,3龄后食叶量总计占96.01%,各龄食叶量呈指数增长,食叶量(y)与虫龄(x)的指数曲线为y = 1.012e1.5857x。在室内饲养条件下,灰茶尺蠖每雌平均产卵2910粒,卵、1~3龄幼虫、4~5龄幼虫、预蛹、蛹和成虫的存活率分别为93.8%,98.6%,98.6%,98.6%,82.2%和92.0%,雌雄性比为1∶0.85,种群增长指数为98.9。  相似文献   

15.
棉大卷叶螟主要生物学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棉大卷叶螟生物学习性的研究观察,发现成虫多在夜间羽化,羽化当天或第二天晚上交配,交配时间多在夜间20:00~2:00,交配时雌雄个体附于攀附物上呈“一”字形,交配持续时间1~4h。交配后的成虫一般于第2天或第3天开始产卵,少数在第4天产卵。成虫不同世代、同世代不同雌虫产卵量差异大,从73~638粒不等。成虫性比随世代的不同有着一定变化,不同补充营养条件下的实验种群性比也有所不同。幼虫多在下午及夜间孵化,上午孵化量少,同一天产的卵孵化时间比较整齐。幼虫共有5龄,主要在夜晚蜕皮,5龄幼虫老熟后即觅地化蛹,预蛹持续期2—4d。  相似文献   

16.
酚氧化酶在昆虫的免疫防御机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在GenBank上登录的野桑蚕酚氧化酶原基因的cDNA序列,设计正反向特异引物,通过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酚氧化酶原基因PPO1及PPO2在野桑蚕不同发育时期(蚁蚕、一龄、二龄、三龄、四龄、五龄1~6 d、预化蛹和蛹)的转录表达活性。结果表明,PPO1基因除了五龄1 d无表达及二龄表达量较低外,其他时期的表达量均较高。PPO2基因在野桑蚕的不同发育时期中均有表达,并且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在野桑蚕的不同发育时期,PPO1基因的表达是特异性的,而PPO2基因的表达是非特异的。  相似文献   

17.
刚竹毒蛾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1998~ 1 999年在福建南平西芹对刚竹毒蛾自然种群进行了系统观察 ,组建了越冬代生命表以及 5个世代平均生命表 .刚竹毒蛾自然种群存活曲线属 Price A型 ,平均种群趋势指数 I为1 .658,越冬代种群趋势指数 I为 1 .872 ,1~ 2龄幼虫的自然死亡是影响种群的重要因子 ,4龄幼虫至蛹期关键因子是天敌因子  相似文献   

18.
应用均匀设计方法,测定了菜青虫连续为害春甘蓝结球始期和菜球充实期造成的产量损失,并应用生命表方法评价了春甘蓝上有青虫天敌的作用,建立了包括甘蓝生育期和菜青虫种群密度在内的产量损失模型和包含各类天敌作用的防治指标模型。结果表明,产量损失主要是由甘蓝结球始期的虫害造成,捕食性天敌对菜青虫控制作用最大,其排除作用控制指数为4.7107。根据防治指标模型,可求出甘蓝结球始期和菜球充实期以1-2龄幼虫、3-4龄幼虫、5龄幼虫为依据的防治指标,分别为每株14.13头、7.69头、3.44头(结球始期),29.34头、12.26头和6.93头(菜球充实期)。  相似文献   

19.
异色瓢虫对烟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密度干扰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及成虫对烟蚜的日捕食量差异较大,在相同的烟蚜密度条件下,异色瓢虫Ⅳ龄幼虫的捕食量最大,其次为成虫和Ⅲ龄幼虫。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及成虫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异色瓢虫自身密度对其捕食作用的干扰效应明显,对烟蚜的日捕食量异色瓢虫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