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茶的识别     
《新农村》2000,(5)
西湖龙井产于浙江杭州。叶扁形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色泽绿黄,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两叶,芽长于叶,均匀成朵,无夹蒂、碎片,小巧玲珑;汤水味道清香。假品多为清草味,夹蒂较多,手感不光滑。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碧螺峰。银芽显露,  相似文献   

2.
 以云南大叶种为原料制作类似龙井茶的绿茶,通过比较不同摊放程度对其品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摊放3 h的芽叶(含水量在70%左右,减重率在15%~25%)对其品质特征的形成最为适宜,其品质外形扁平光滑、挺秀尖削、色泽绿润;香气鲜嫩馥郁持久、滋味鲜醇爽口、汤色翠绿明亮、叶底细嫩显芽。  相似文献   

3.
用石腊切片法进行茶树对夹叶成因的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对夹叶成熟度高于同龄一芽二叶;输导组织相对面积,嫩茎>主脉>叶柄;对夹新梢输导组织、木质部和韧皮部相对面积大于一芽二叶新梢,嫩茎木质部导管成熟度较一芽二叶新梢高.因而从解剖学上证明对夹叶是一类先行功能叶,其形成是茶树自身对体内物质代谢的平衡调节.因此,新梢休止的瓶颈理论不能圆满地解释对夹叶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四川一枝春茶业有限公司(电话:0833—6219089)和四川农业大学共同选育的茶树新品种川沐28通过了四川省品种审定。该品种属半乔木型,大叶类;芽叶肥壮,呈黄绿色,茸毛多;一芽二叶百芽重约49克,一芽三叶百芽重约103克;水浸出物含量53.8%,茶多酚含量12.1%,咖啡碱含量3.7%,氨基酸含量4.2%;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鲜叶401千克。  相似文献   

5.
方块芽接比较简单,成活率高,是目前露地芽接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嫁接时间以6-7月为宜,接穗选用新品种棱桃上生长健壮.粗度1厘米以上,当年生的枝条中上部的芽,在芽的上方和芽的下方1各厘米处横切一刀,将叶柄两旁各竖切一刀,在砧木距地表10厘米光滑处切取与芽片大小一样的皮,将接穗的芽贴在砧木上.用塑料条绑紧,芽或叶要露在外面。要注意,取芽片时,护芽肉一定要带上,否则,接芽不能成活。  相似文献   

6.
1956年4月26日,正是春茶见新季节,周恩来首次来到西湖梅家坞。看到新茗勃发、青葱翠绿的茶园风光,周恩来谈笑风生,连声称赞道:“好地方,好地方!”在听取汇报并视察茶区后,他又语重心长地说:“龙井茶是茶叶珍品,国内外人士都很需要它,要多发展一些”。1957年9月的一天,他在梅家坞整整停留了4个小时,亲自与干部群众座谈制订龙井茶发展规划,他亲切地对群众说:我要和你们做朋友了,以后要经常到梅家坞来”。 1957年春天,周恩来陪同外宾去梅家坞访问,接待人员端出最好的“明前龙井”招待贵宾。周恩来喝了清香鲜爽的茶汤后,不忍将嫩绿的龙井芽叶倒掉,便风趣地说:“龙井味道好,芽叶倒掉太可惜了,还是把  相似文献   

7.
胡辉 《农家科技》2006,(6):42-42
桑树夏伐后.定芽、潜伏芽大量萌发。由于芽量过多.强弱芽混生,消耗大量养分.导致产叶量不高。同时.由于桑芽密生郁闭.通风透光不良,降低叶质,影响蚕体健康。因此,疏除弱芽、过密芽,适量留芽,合理分布.养分供应集中.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利于桑芽生长.从而形成良好的丰产群体结构.可提高当年夏秋季产叶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现行成熟采茶机采摘一芽一叶及其以上嫩度的特等茶青的采摘效果,针对不同茶树品种,利用单人采荼机在不同试验茶园中进行了以特等茶青为采摘目标的机采试验。结果表明:在现行茶园的基础上,特等茶青下树率可以高达34.40%,其中独芽下树率为9.09%,一芽一叶初展下树率为7.28%,一芽一叶开展下树率为18.03%,充分说明结合机采特等茶青新型加工工艺技术,利用现行成熟采茶机采摘特等茶青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核桃叶制茶时适宜的杀青温度为80~100℃,杀青时间为3~5min。核桃茶叶富含Vc和黄酮类物质,而茶多酚含量只4.5%,核桃茶汤中Vc及黄酮类含量比龙井茶汤高3-4倍,就Vc浸出量而言,在水温90~95℃时,核叶茗与三泡台的最佳冲泡时间分别为5~7min和7~9min。核叶茗营养成分含量高,香气浓,口感好。  相似文献   

10.
基因型和培养因子对诱导草莓叶片再生芽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以草莓品种M14叶盘为外植体,建立了一个有效的、高频率的芽再生系统。通过对基本培养基、叶龄、基因型、暗培养处理以及激素组合等因子的研究,探讨了这些因子对草莓叶盘不定芽诱导的影响。在MS基本培养基附加3.0mg/LBA和0.2mg/L2.4-D的培养基上,M14叶盘不定芽再生频率达94.44%,平均每叶盘再生芽率10.56个。暗培养处理不能提高M14叶盘的芽再生频率。14~30d叶龄的叶盘有较高芽再生频率。M14叶盘再生芽系统可用作草莓的微繁殖系统和基因转化的受体系统。  相似文献   

11.
四川一枝春茶业有限公司(电话:0833—6219089)和四川农业大学共同选育的茶树新品种川沐28通过了四川省品种审定。该品种属半乔木型,大叶类;芽叶肥壮,呈黄绿色,茸毛多;一芽二叶百芽重约49克,一芽三叶百芽重约103克;水浸出物含量53.8%,茶多酚含量12.1%,咖啡碱含量3.7%,氨基酸含量4.2%;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鲜叶401千克。  相似文献   

12.
江西茶树种质资源芽叶表型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省茶树种质资源圃35份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21个芽叶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35份茶树资源芽叶表型性状多样性丰富,描述型性状变异系数均值为35.32%,多样性指数均值为0.90,其多样性程度依次为芽叶颜色叶色叶质叶面隆起叶齿形态芽叶茸毛;数量型性状变异系数均值为23.57%,多样性指数均值为1.95,其多样性程度依次为叶长叶宽=叶面积一芽二叶百芽质量一芽二叶长=叶脉对数叶厚发芽密度。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21个性状简化为7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76.785%。聚类分析将茶树种质资源分为6类,各类均具有特异性状特点。综合各份种质资源的芽叶表型性状特点,为深入研究和利用江西区域内茶树种质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隆旺夫 《吉林农业》2006,(10):15-15
红豆芽(苗)是用红小豆种子生产,采用无土、立体栽培方法,在其芽苗长到3-15cm左右高时食用。这时芽苗的两片真叶尚未展开,呈夹合状,形似鱼尾,故消费者称为鱼尾红豆芽(苗)。红豆芽苗无论是食用短芽还是芽苗均清香脆嫩,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14.
不同茶树品种对氟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弄清不同茶树品种对氟的富集特征,为选育低富集氟茶树品种提供依据,以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茶树种质资源圃(贵州湄潭)20个品种为材料,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了3种不同标准芽叶氟的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标准芽叶氟的含量由高到低的次序为一芽5叶>一芽2叶>单芽;芽叶标准与芽叶氟含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r为0.657(P<0...  相似文献   

15.
以亚洲百合“普利安娜”为材料,通过不定芽诱导、植株再生及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建立了百合直接分化受体系统。结果表明:鳞片和试管苗鳞片叶不定芽分化培养基均以Ms+BA2.0mg/L+NAA0.2mg/L为最佳;试管苗小叶柄分化不定芽培养基以Ms+BAl.0mg/L+NAA0.3mg/L为宜;l/2Ms+IBA0.5mg/L+90g Sucrose+暗培养1个月后再光照培养可诱导形成试管苗鳞茎;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IBA0.5mg/L+O.1%活性炭;卡那霉素筛选浓度鳞片为150mg/L,鳞片叶为100mg/L。  相似文献   

16.
锯桩芽接是老树复壮,低产改造的一种好办法,简便易学,成活率高,生长快,枝条健壮,叶大而厚,当年增产增收,四季均能进行,以春芽接为最好。一、主要工具手据、修枝剪、电工刀、小起子、削芽刀、芽片夹等。芽刀芽片夹自制法:取4寸长钢锯条,一头截斜磨利,另一头用...  相似文献   

17.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测定了黄绿苗突变体浙12-12N、5个芽黄突变系和2个陆地棉品种的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黄绿苗浙12-12N与5个芽黄突变系的芽黄性状差异明显,苗期黄绿苗浙12-12N的真叶鲜叶中叶绿素a+b、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各为1.2355,0.7933,0.4423mg/g,a/b值为1.7940,分别比正常绿苗的泗棉2号降低33.32%,34.33%,31.44%和4.21%;较芽黄突变系的T_(582)、V_1、V_2、V_3分别高14.26%-58.24%,14.79%-65.59%,13.32%-45.05%和1.69%-59.12%,吐絮前黄绿苗浙12-12N植株顶部主茎叶各叶位叶片叶绿素含量呈现由上而下递增趋势,而且其主茎顶端完全展开叶至倒二叶的叶绿素含量极显著地低于泗棉2号和斯字棉701N、但倒五叶及其以下各叶反而高于正常叶色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一、为害症状。草莓芽线虫体长0.6~0.9毫米,在显微镜下呈蛔虫状。芽线虫寄生在草莓心芽周围,侵害草莓生长点和花芽。受害的草莓植株腋芽数量增多,心叶歪曲畸形,叶色光泽浓绿,严重时植株萎蔫矮化,心芽变黄或红褐色,呈莲丛花椰菜状,农民俗称“红芽病”。草莓被害后,生长点长势缓慢、畸形或消亡,花芽畸形、减少,甚至消亡,严重时绝收。草莓重茬、杂草丛生、低注、漫灌等环境有利于芽线虫发生。  相似文献   

19.
洪亮 《新农村》2010,(9):26-26
1.红香椿 嫩芽初生时,芽薹及嫩叶为棕红色,鲜亮,以后随着芽薹伸长,除芽薹顶部的1/3~1/4保留红色外,其余逐渐转绿,6~10天长成商品芽。芽薹和叶柄粗壮,脆嫩多汁,香气浓郁,味甜,小叶表面有茸毛,叶背面光滑,叶轴表面淡棕红色,较长时问不褪色。该品种耐低温,较早熟,适合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20.
茶树畸形叶的诱导与不同组织的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茶树外源DNA导入的最佳材料,以茶树东湖早品种的种子胚和不同组织等为材料,研究了植物激素(BA,IBA,GA3)对畸形叶发生,不定芽,体细胞胚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激素组合条件下,畸形叶仅发生在种子胚第1,2次生长的第1-3叶位,不定芽分化率高低顺序依次为畸形叶,具有腋芽组织的叶柄,子呈柄,丛芽的分化率,子叶柄高于叶柄,子叶柄的不定胚分化率为35.3%,顶芽为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