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桂仲 《植物保护》1981,7(4):27-27
利用玉米自身的抗螟性是综合防治玉米螟的重要方面。据报导:玉米本身含有三种以上的化学物质,抗螟素甲、乙、丙及其衍生物和其它物质,对初孵螟虫有厌食和抑制生长的作用。这些化学物质可以遗传。 玉米植株的心叶是玉米螟幼虫的趋向部位。抗螟素在心叶期活力最高,其活力和浓度随着玉米株高的增加而下降的。因此在心叶中、末期接虫鉴定能表现出抗螟性的品系,在生产中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夏玉米间作匍匐型绿豆对玉米螟赤眼蜂增诱作用及其在穗期玉米螟防治中利用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玉米间作匍匐型绿豆结合接种式放蜂区,与平作夏玉米结合接种式放蜂区和不放蜂对照区相比,明显提高了玉米螟赤眼蜂对螟卵的寄生率,1992年三者人工挂卵的卵块总寄生率分别为26.7%、3.6%和0;1993年分别为28.0%、6.6%和1.0%,自然落卵的寄生率分别为69.1%、22.4%和4.6%。1994年用心叶期抗螟品种间作绿豆结合接种式放蜂区,人工挂卵的卵块总寄生率为30.7%,而平作夏玉米不放蜂对照区仅为2.5%;自然落卵的卵块寄生率前者为56.2%,后者为12.3%。心叶期抗螟品种间作匍匐型绿豆结合接种式放蜂区、心叶期抗螟夏玉米平作不放蜂和感螟品种不放蜂对照区的平均百株蛀孔数分别为54.8、102.6和277.2个,放蜂区与两个不放蜂对照区相比,对玉米螟的防效分别为46.6%和80.2%。试验结果显示采用心叶期玉米抗螟品种间作匍匐型绿豆,并接种释放少量赤眼蜂等综合措施对穗期玉米螟害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转Bt基因玉米对棉铃虫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m(Htlbner)是常年危害玉米的重要害虫。转Bt基因抗虫玉米为害虫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采用室内离体生物测定方法测定了孟山都转Bt基因抗虫玉米Yield—Gard不同组织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杀虫活性以及田间人工接虫抗性鉴定。Bt玉米花丝、苞叶和幼嫩雌穗对棉铃虫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取食Bt玉米花丝和幼嫩雌穗(籽粒和穗轴)的棉铃虫初孵幼虫不能存活和完成幼虫期发育,而对照分别有51.0%和22.0%个体完成幼虫期发育。以Bt玉米雌穗苞叶饲养棉铃虫初孵幼虫,5天后幼虫全部死亡,而非Bt玉米对照仅为16.0%,差异显著。田间花丝期人工接种棉铃虫抗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Bt玉米雌穗被害率为3.5%,危害级别为0.007,百株存活幼虫14.3头。而非Bt玉米雌穗被害率达到82.5%,危害级别为2.51,平均百株存活幼虫79.6头,显著高于Bt玉米。这些结果说明转Bt基因玉米穗期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明理.  相似文献   

4.
田间采用不同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对92份玉米种质同步进行玉米禾谷镰孢茎腐病和穗腐病抗性评价与筛选, 明确了东北春玉米产区玉米禾谷镰孢茎腐病?穗腐病抗性鉴定的最佳接种方法:茎节注射法在玉米禾谷镰孢茎腐病抗性精准鉴定中可更好地评价玉米种质的抗病性, 综合考虑接种方法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菌土覆盖法对大体量的规模化种质进行田间抗病性鉴定更具有优势; 双牙签法对玉米穗腐病抗性鉴定中在种质接种后发病的严重度?田间进行接种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均优于花丝通道法?同时筛选出对玉米禾谷镰孢茎腐病抗性稳定的种质52份, 对穗腐病抗性稳定的种质66份, 对2种病害均表现稳定抗性的兼抗种质33份?  相似文献   

5.
会议简讯     
1982年9月下旬,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在辽宁省营口市,主持召开了全国玉米螟和玉米性诱研究协作会议。 会议主要交流以下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制订1983年协作计划。 1.在玉米抗螟性鉴定及品种选育方面:一年来,共鉴定玉米自交系1086份,  相似文献   

6.
玉米穗粒腐病接种技术及品种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玉米穗粒腐病的优势病原菌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为接种菌源,采用4种接种方法进行比较,以针刺果穗较深处(籽粒与穗轴间)发病最重,花丝喷雾法发病最轻;接种时期以玉米乳熟期接种为好;接种浓度10×40倍下每视野60个分生孢子;接种量以每果穗接种2.5ml孢子悬浮液发病最重。同时规范了病情分级标准及品种抗、感程度划分标准。采用规范程序,对63份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种进行了抗病性鉴定。  相似文献   

7.
科技文摘     
玉米田 3种螟虫转移为害规律及防治对策 /吴立民…(江苏省新沂市农业局  2 2 1 40 0 )∥昆虫知识 .— 1 999,3 6( 5) .— 2 60~ 2 63桃蛀螟、玉米螟、高粱条螟是我国春夏玉米田的主要害虫。玉米心叶期的幼虫集中为害心叶 ,至心叶末期 ,转移为害雄穗 ,破口露穗期心叶不再受害 ,集中为害雄穗 ,抽雄开花期 ,叶鞘内侧的虫量增加 ,部分幼虫开始蛀茎为害 ,开花结束 ,幼虫大量转向雌穗顶端 ,取食花丝、穗轴及幼嫩籽粒。 3种螟虫的低龄幼虫都趋幼嫩且营养丰富的心叶、雄穗、雌穗和叶鞘为害 ,三龄以后才逐步转移为害茎秆。 3种螟虫的混合种群在玉米…  相似文献   

8.
玉米穗期害虫种群变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夏玉米面积的扩大,玉米穗期害虫种群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桃蛀螟和玉米螟为玉米穗期优势种群,有3个发生高峰;高粱条螟和棉铃虫为非优势种群,有2个发生高峰;粘虫为间歇性害虫,有一个发生高峰。混合种群有3个高峰,第1高峰在春玉米的抽雄开花至灌浆中期,第2高峰在早播夏玉米的灌浆初中期,第3高峰在晚播夏玉米的灌浆初中期。混合种群密度以第1高峰最大,第3高峰最小。根据种群变动规律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玉米螟、高梁条螟是当地重叠发生、交替危害的玉米重要钻蛀性害虫。2000年的发生特点是:玉米螟1代发生期正常,2,3代发生期略早,1,2代发生量轻,3代中等偏重;高梁条螟是该站有记载以来最重之年,1代重于2代,半夏玉米受害重于其他玉米。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转cry1Ab/cry2Aj玉米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抗性,采用室内生测和田间人工接虫鉴定方法评价了6个转cry1Ab/cry2Aj玉米品系对亚洲玉米螟的杀虫效果,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Cry1Ab蛋白在各品系主要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转基因玉米各品系雄穗、苞叶、花丝和雌穗48 h后死亡率在90%左右,取食心叶的死亡率在70%左右,96h后大部分幼虫死亡,而取食非转基因玉米的死亡率为3.3%~8.7%;春播和夏播田转基因玉米叶片、茎秆、雌穗基本没有被害,而对照玉米叶片、茎秆、雌穗被害严重,春播和夏播玉米平均每株分别有2.9、2.3头幼虫和蛹,2.8、3.4个蛀孔,隧道长度为7.5、14.2 cm,雌穗被害级别为5.3和5.1;6个转基因玉米品系中Cry1Ab蛋白在心叶、雄穗、花丝、苞叶和雌穗中稳定表达.综合评价认为,转基因玉米各品系在整个生育期内对亚洲玉米螟有很好的抗性,其中N50品系抗虫效果最佳,可以作为抗虫转多基因玉米育种的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11.
1998年阳泉市首次发现玉米疯顶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8月在盂县牛村镇和仙人乡,郊区舁乡发现1种新的玉米病害。根据有关专家鉴定,此病为玉米疯顶病。这种病害在山西省尚未见报道。疯顶病的典型症状为植株疯长,株高超过正常株50cm左右,无正常雄穗和雌穗。玉米感病后,苗期分孽增长,叶片色浅,扭典或卷成筒状不能分开。成株期被害后,雄穗增生畸型,长出许多小叶,这些变态叶状花序呈疯顶状,故称疯顶病。雌穗(果穗)受侵染后,发育不良,不抽花丝,顶部上生小叶片,不结实,病株颗粒无收,对产量影响很大。经调查,阳泉市在这些地区发生玉米疯顶病8.7hm2。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12.
玉米抗螟性利用与植单抗螟一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玉米本身的抗螟性防治玉米螟是国内外公认的一项带有方向性的防治途径。广泛冲植抗螟玉米杂交种在一般发生年份可以不必采取其它防治措施;严重年份酌情辅之以化防或其它有效的防治措施即能以最小投资获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不同抗螟性亲本所组配的F_1代在玉米心叶期,对亚洲玉米螟 Ostrinis furnacalis(Guenée)抗性研究表明,玉米抗螟牲为数量遗传,亲本抗性在杂种后代中具有累加效应,杂种的抗性与双亲平均抗性呈高度正相关。中等以上抗性亲本组配的 F_1代为抗螟型。而以中抗系组配杂种时,不论父本或母本,只要一个亲本为感螟系,则 F_1代均为感螟型。不同水平抗性亲本组配的正反交组合 F_1代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县玉米丝黑穗病日趋严重。据1977年调查,全县平均发病率为12.3%,其中发病率20%以上的面积占玉米总面积的28%,个别地块竞高达48%。因地制宜地推广拔除病株是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拔除病株应以病雌穗为重点,以花丝萎蔫始期为拔除适期,集中力量在3—5天内完成。  相似文献   

15.
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选育的玉米品种‘京科968’,其田间综合性状好,是目前主推的玉米品种之一。为了解‘京科968’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水平及其抗性来源,本试验选取了‘京科968’及其母本‘京724’和父本‘京92’两个自交系,以感螟自交系‘自330’为对照,利用实验种群生命表技术,研究比较了用不同玉米品系的相同组织饲喂亚洲玉米螟后其生长发育情况,系统评价了‘京科968’的抗螟性。试验结果表明,四个玉米品种(系)抗螟性大小依次为:‘京92’‘京科968’‘京724’‘自330’。从抗螟性角度考虑,生产上种植‘京科968’,能够较好地控制亚洲玉米螟为害。  相似文献   

16.
取食玉米植株不同部位对玉米螟幼虫成活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和田间接种测定,判明取食玉米心叶、雄穗和花丝,对亚洲玉米瞑低龄幼虫的成活和发育影响有明显不同。以花丝为食的幼虫成活率最高,发育最快;以雄为食的幼虫成活率次之,发育也较快;以心叶为食的幼虫成活率最低,发育最慢。据此认为:玉米螟发生期不同,对其种群数量和为害程度有较大影响。此点,可作为发生量预测的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17.
评价转Bt基因玉米对靶标生物亚洲玉米螟的杀虫作用是转基因玉米研发的重要一环。本文采用室内生测法对3种转Bt基因抗虫玉米‘瑞丰125’(表达Cry1Ab/Cry2Aj杀虫蛋白),‘DBN9936’‘DBN9978’(表达Cry1Ab杀虫蛋白)对亚洲玉米螟敏感品系ACB-S及抗Cry1Ab品系ACB-AbR、抗Cry1Ac品系ACB-AcR、抗Cry1F品系ACB-FR、抗Cry1Ah品系ACB-AhR、抗Cry1Ie品系ACB-IeR的杀虫活性进行测定,同时采用心叶期和抽丝期人工接虫法进行田间抗虫效果鉴定。结果表明,取食3种Bt玉米的ACB-S幼虫, 3 d死亡率100%,而取食对照常规玉米3 d存活率100%。取食3种Bt玉米的5个抗性品系幼虫除ACB-AbR和ACB-AcR有2%~6%的个体存活4~5 d, 6 d死亡率也达到了100%,其余品系均在3 d全部死亡,而取食对照玉米5~6 d的死亡率仅为4%~14%,差异显著。田间心叶期食叶级别及穗期活虫数、雌穗被害和茎秆被蛀等为害等级说明3种Bt玉米高抗亚洲玉米螟。明确了‘瑞丰125’‘DBN9936’和‘DBN9978’对亚洲玉米螟有很高的杀虫活性和田间防治效果。5个Bt蛋白抗性亚洲玉米螟品系幼虫在常规玉米上显示一定的适合度劣势。  相似文献   

18.
20 0 0年 7月在宋洛乡梨子坪村和西坡村 ,松柏镇塘坊村发现玉米的一种新病害。林区植保植检站查阅有关资料后 ,初步确定为玉米疯顶病 ,后来全省种子理事会议在我区召开 ,取病株到会场经专家鉴定 ,确定为玉米疯顶病。玉米疯顶病在我区苗期感病 ,典型症状 :分蘖增长 ,叶片色浅 ,扭曲或卷成筒状不能分开 ,少数成株被害后 ,无正常雄穗和雌穗 ,雄穗增生畸型 ,长出许多小叶 ,雌穗 (果穗 )受害后 ,发育不良 ,不抽花丝 ,顶部上生小叶片 ,不结实 ,病株颗粒无收。我站对玉米疯顶病调查结果表明 ,发病田块均属小麦预留行套种玉米 ,病株分布呈不均匀状态…  相似文献   

19.
何康来 《植物保护》1991,17(1):44-44
在亚洲玉米螟研究,特别是在玉米抗螟性鉴定和选育中,每年都需要大量螟卵,通常将卵块放入普通冰箱中贮藏备用。为了明确温度与贮藏时间对卵的孵化率及对初孵幼虫在田间玉米植株上为害能力的影响,我们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材料与方法 供试卵为实验室人工饲养的成虫(采自河北省衡水市郊)产于蜡纸上未超过10小时的卵块。取同一时期产的卵块放在保湿的培养皿内,置于15±1℃(接近于玉米螟卵的发育起始温度15.2±0.4℃,  相似文献   

20.
二化螟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对水稻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然而,现在的防治方法难以有效控制该害虫为害。本试验选取38个东北稻区种植较为广泛的水稻品种和8个杂草稻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活体成株鉴定法对这些品种进行抗螟性鉴定。田间鉴定结果显示,46个水稻品种中,有1个高抗品种,3个抗性品种,13个中抗品种、15个耐虫品种、12个感虫品种和2个高感品种。室内鉴定结果表明,14个代表品种中1个抗性品种、1个中抗品种、5个耐虫品种、5个感虫品种、2个高感品种。田间和室内鉴定结果共同表明,品种1688、1654具有明显抗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