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方中蜂越冬一直是困扰养蜂的一大难题,越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秋季蜂王丢失或损伤、取蜜过晚、蜂群群势较弱、保温不当、蜂种不适、带病越冬、饲喂不当或饲喂过晚、越冬饲料不足、秋季发生盗蜂、忽视巢门的调控、暖冬或极寒等因素。而要想蜂群安全越冬就要加强蜂群的秋季管理如更新蜂王,培育适龄越冬蜂适时取蜜,防止盗蜂和胡蜂危害,保证蜂群健康,正确合理饲喂。并采取饲养当地蜂种,保持合理群势,选择合适的越冬场所,合理保温,适时调节巢门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笔者在抓科学养蜂工作中,通过广泛的总结养蜂经验,深刻的体会到,只要认真实施“7防”、“3包”“空心墙”,蜂群越冬有保障、其具体做法。1“7防”(1)防伤热。蜂群在入室的初期和后期。多发生伤热,受热不安的蜂群,可暂时抬出室外,强群宜早出室,要求室温保持0~2℃;可有效的杜绝蜂群伤热。(2)防受冻。越冬室的温度如降到零下或寒流来临,室温太低应加强蜂群保温,缩小巢门和通风筒活门,如室内湿度大,要趁中午或天暖时扩大通风筒活门排除湿气。室内如有挂霜的地方,是漏风,要及时修理,如因室顶太薄,要加厚保温层。间…  相似文献   

3.
笔者认为,只要做到“七防三包装”,即可确保蜂群安全越冬。 1.蜂群室内越冬用“七防”。 一防伤热。蜂群在冬季入室的初期和后期多发生伤热,可将受热不安的蜂群暂时抬到室外,强群宜早出室,注意室温经常保持O℃~20℃。 二防受冻。越冬室温如降到零下或寒流来临,应加强蜂群保温,缩小巢门和通风筒活门。如室内湿度大,要趁中午或天气稍暖时扩大通风筒活门,排除湿气。室内如有挂霜的地方,说明越冬室漏风,要及时修整,如因室顶太薄,要加厚保温层或用雪培盖加厚。如需用火炉加温时,要注意防止火灾和煤气中毒。 三防潮湿。越冬室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80%,如湿度过大,要适当提高室温  相似文献   

4.
高连平 《中国蜂业》2003,54(6):14-14
蜂群越冬可分为室内越冬和室外越冬。室内越冬因不受外界恶劣气候直接影响 ,适合寒冷地区采用。室内越冬要求越冬室保温好、通风好、隔音好 ,并保持黑暗和干燥。准备入室的蜂群在纱盖上要盖 2层报纸、1块覆布和 1块草帘。报纸和覆布均要在箱后折起一小角 ,以利通风。当室外气温降到夜间最低为 - 1 5℃、白天最高为 0℃时就可以将蜂群入室。蜂箱下面要铺一层干稻草 ,入室后的管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防止伤热 蜂群伤热多发生于入室初期和后期 ,伤热后的蜂死亡率高 ,易产子和下痢 ,所以刚入室时应做好降温工作 ,要大开巢门、通气窗和通风孔。…  相似文献   

5.
在加拿大,蜂群在室外越冬的标准方法是将四箱蜂为一组包装在一起,而后给蜂群再盖上保温物和防雨雪的覆盖物。试验表明蜂群安全越冬的一个必备条件,是蜂团的某些地方的温度保持在30℃及30℃以上。且斯赞博(1983)的研究证明:在蜂箱正面正中处开一底巢门和一顶巢门的越冬蜂群与开有旁置顶巢门的或只有底巢门的相比有越冬耗蜜少,春季群势强和子脾多的优点。本文是近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北方,冬季寒冷、干燥,蜂群为适应这种气候,会进入结团越冬状态。有时由于越冬前准备不足或越冬包装及越冬室性能差等原因,蜂群常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如下痢、饥饿、伤热等。对这些出现特殊情况的蜂群,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挽救,使其顺利渡过越冬期。现简述如下: 一、下痢群的处理 对下痢群要采取促蜂排泄和换箱换脾相结合的办法。 1.创造条件,促进蜂群排泄。在室内挂上3.0×1.5×2.0米的特制  相似文献   

7.
11 月中旬至翌年3 月下旬,为长白山区蜂群的全越冬期,越冬蜂群的管理素有“养蜂容易,越冬难”之说。室外越冬蜂群包装以后,正式进入全越冬期,其管理应遵循以下六条原则:1 宁冷勿热 实践证明,越冬蜂群伤热的后果比受冻的后果要严重得多,因此,要想成功越冬,就必须控制蜂巢温度,达到冷无冰冻,热不散团的越冬效果。 越冬群内温度的判断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为声音判断法,即利用听诊器从巢门听测箱内蜂团的声音;也可用一根橡皮管,一端贴近耳朵,一端从巢门口插入箱底,如果蜂声微弱均匀,用手指轻弹箱壁,听到蜜蜂“唰”的一声,又很快停止了,则表示越…  相似文献   

8.
侯万富 《蜜蜂杂志》2014,34(11):5-5
<正>蜂群入室前一天撬动箱底,活动巢门,用记号笔在蜂箱前面写明每群脾数,每群饲料的多、够、少、缺。蜂群入室不盖大盖,群强蜜足的放底层或冷处,巢门对着宽1 m多的过道,根据群势覆布后面折出适度散热气孔,同级别蜂群码放在同一组,缺蜜群、不放心群放顶层,若出现问题方便处理,尽可能做到整个越冬期蜂群不作调整。5框群开1-2小门,6框群开1-2中门,7~8框群取下大巢门,8框蜂以上群加空箱套防蜂群受闷。查看越冬室:如有透光及时处理;查看进、出气  相似文献   

9.
韦公远 《中国蜂业》2013,(12):20-21
多年来,笔者在养蜂生产实践中总结经验,深刻体会到只要认真实施7防、3包、空心墙,蜂群越冬就有保障。具体做法如下:一、7防1.防伤热蜂群在入室初期和后期多发生伤热,受热不安的蜂群可以暂时搬出室,强群宜早出室。室温保持在0~2℃可以有效防止蜂群伤热。  相似文献   

10.
巢门是蜜蜂出入的门户 ,也是巢内通风换气和调控巢温的通道。根据观察 ,越冬期蜂群结团的位置就是扩缩巢门的可靠依据。例如 :群势偏壮 ,巢温偏高 ,蜜蜂就结团于箱前 ,近巢门处 ,此时可将巢门适度扩大 ;蜂群偏弱 ,巢温偏低 ,蜜蜂就结团于箱后 ,远离巢门 ,此时可将巢门适度缩小 ;如果蜜蜂结团于中间部位 ,就表明巢温适中 ,不高不低 ,巢门可保持原样不动。蜂群越冬期扩缩巢门的依据!河南登封市送表刘楼,452484@康龙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为搞好蜂群的安全越冬,对越冬蜂群场地和方向的选择作了一些观察实验。方法是:将全场蜂群分成3个组,在小寒后3天进行越冬试验。第一组有蜂6群,平均每群4框足蜂。蜂群放在避风向阳的干燥处,巢门方向朝正南,太阳全日都能照到。这组蜂到立春  相似文献   

12.
陶春林 《中国蜂业》2007,58(3):35-35
我仔细观察发现,越冬前蜂箱巢门所在的位置和蜂群越冬团所结的部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巢门设为冷式,也就是利用冷式巢门(巢门在有蜂的一侧,越冬时最佳的位置),那么,蜂团易结在蜂巢前部接近巢门处。这种情况,蜂群挂王的部位应放在巢内中间偏前些。如果巢门设为暖式,也就是利用暖式巢门(巢内空间部分的一侧,一般大群越冬不提倡使用此法,但对小群确实有益处),那么蜂团易结在蜂巢中间部位,这种情况,挂王部位应选在蜂巢中间处。有了以上的观察,我在扣王时,就能准确地选择每群蜂挂王的正确部位,不至于蜂群结团后弃笼,以致失王。  相似文献   

13.
养蜂者在饲喂蜂群时 ,应根据不同的蜜源条件、气候及时间选择不同饲喂方法 ,即 :箱内、箱外、灌脾等3种饲喂方法。在蜜粉源丰富而气候适宜时 ,一般用稀蜜水、糖浆对蜂群奖饲 ,应在傍晚进行 ,在不会引起盗蜂的情况下 ,将容器放在箱外离巢门一小段距离进行 ,才能使蜂群兴奋。外界无大宗蜜源而天气又寒冷时 ,宜将容器放在上框梁面上或箱底进行箱内饲喂 ,同时应缩小弱群巢门 ,预防盗蜂发生。对弱小群 ,度夏越冬群的补饲宜将饲料灌进脾内。饲料要浓一些 ,并一次喂足 ;如果对弱群、度夏越冬群进行箱外饲喂不仅会引起盗蜂 ,而且出巢蜂因受刺激会长…  相似文献   

14.
正常的越冬蜂群 ,应在柳树开花前 2 0~ 30天进行排泄 ,下痢蜂群排泄时间应越早越好 ,以便减少损失。早春排泄场地 ,要选择背风向阳、干燥的地方 ,朝阳的山坡最好。根据天气预报 ,选气温在 8℃以上 ,风力在 2级以下的晴暖天气 ,在上午 11点钟前把蜂群从越冬室内搬到排泄场地。当蜂群摆在场地 2 0分钟以后 ,受气温变化的影响 ,蜜蜂苏醒后 ,再开巢门 ,放蜂飞出排泄。室外越冬的蜂群 ,在气温 5℃ ,风力 3级以下 ,场地无积雪时 ,揭开遮荫物 ,敞开巢门 ,让工蜂飞出排泄。发现不正常的蜂群 ,要立即检查 ,以便找出下痢群、饥饿群、无王群、弱群 ,采…  相似文献   

15.
在越冬期间若管理不善,常导致不必要的蜜蜂死亡.因此我们要弄清死亡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杜绝越冬期间蜜蜂不必要的死亡,是越冬蜂群的管理要点之一. 1 分清蜜蜂的正常死亡与非正常死亡 在长期的越冬过程中,总有一部分老年工蜂衰老死亡,这部分死亡工蜂占蜂群总数的20%,属于正常死亡.若工蜂死亡率出现异常,则要查找原因.要防止死蜂堵死巢门,定期掏通,做这项工作时要防止震动蜂箱.  相似文献   

16.
“七防”、“三包”、空心墙蜂群越冬有保障●李树珩王立增多年来,笔者在抓科学养蜂工作中,通过广泛地总结养蜂经验,深刻地体会到,只要认真实施“七防”、“三包”、空心墙,蜂群越冬就有保障,具体做法如下:1“七防”防伤热蜂群在入室的初期和后半期,多发生伤热。...  相似文献   

17.
室外越冬蜂群的管理室外越冬严密包装的蜂群,要求保留大巢门(长20厘米、高3厘米),冬季根据外界气温的变化调整巢门,为蜂群保持适宜的越冬温度。初包装以后,要大开巢门,随着外界气温的下降,逐渐缩小巢门以至全部关闭,1月份最冷时节可往巢门口塞些松软的既保温又透气的保温?..  相似文献   

18.
秋季是蜂群越冬的准备时期。在秋季要注意培育越冬适龄蜂,更换老劣蜂王,留足越冬期间蜂群所需的饲料,防治病虫害和预防盗蜂的发生。强壮的蜂群在越冬期间比弱小群消耗饲料少,蜜蜂的死亡率低,越冬  相似文献   

19.
一、适时排粪.正常越冬的蜂群,应在当地蜜源出现前的20~30天排粪(越冬下痢群的排粪时间应提前).排粪的蜂群,最早产的卵在蜜源开始前就能出房参加哺育和采集工作,这样可以在短期内培育出第一代新蜂.排粪场地要选择在西北方向有防风屏障、向阳、干爽的地方,在气温7℃以上、风力2级以下进行.室内越冬群,在上午11点以前把蜂群搬到排粪场上.各箱间隔0.5m,前后6m,以防蜜蜂偏集,蜂群在场地上20分钟以后,再打开巢门放蜂飞翔排泄.室外越冬群因适应性强,当气温5℃以上、风力2级以下,即可撤去蜂箱上部和前部的保温物,使阳光直射到蜂箱上,然后打开巢门放蜂排泄.  相似文献   

20.
蜂群越冬的场地,应选背阴向阳、容易转移、干燥、安静的地方.对两三框以下的弱群,可组成双王蜂群或一箱多群越冬,上旬彻底治螨后,选择晴朗天气进行最后一次调整蜂巢,加足饲料蜜脾,除留一张粉脾和一两张中部有空房眼的半蜜脾外,其余抽掉.采用偏食布局等形式,排列巢脾.后将蜂群转移到背阴地,巢门向东或北,加强通风降温,促使蜂群早团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