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青绿饲料的营养特点.青绿饲料天然含水量在60%以上,有树叶、非淀粉质的块根、块茎和瓜果类及人工栽培牧草、蔬菜类、作物茎叶、水生植物等.青绿饲料的营养特点是蛋白质含量较高:各种植物的绿色茎叶富含生物学价值极高的蛋白质并含有较多的赖氨酸,是奶牛优良的蛋白质饲料.  相似文献   

2.
犊牛从断奶后到产犊前习惯上称为育成牛(或后备牛).更确切地说,从断奶后到配种年龄(6~18月龄)称育成牛,从配种怀孕到产犊期间(18~27月龄)称青年牛.后备母牛饲养好坏,直接影响到奶牛的发育、第一次发情、配种及产后奶产量.  相似文献   

3.
一、犊牛的饲养方式奶牛场饲养犊牛的方式有集中饲养法和单圈饲养法两种.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科病中一种常见病,也是引起奶牛不孕的重要原因.奶牛患子宫内膜炎时,不仅发情不正常,而且炎性产物及菌毒素直接危害精子而造成不孕.根据炎症的性质可分为粘液性和脓性子宫内膜炎,根据表现则可分为显性和隐性,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相似文献   

5.
不孕症是指母畜达到繁殖年龄或分娩后的一定时间,不能参加配种或经多次配种而未受胎。牛不孕症是母牛的一种常见病。由于不能按期繁殖,延长了产犊间隔,有的母牛因长期不孕而失去饲养价值予以淘汰,因此对养牛生产效益和育种影响极大。引起奶牛不孕的原因繁多,故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治。  相似文献   

6.
1.成年奶牛阶段饲养法 (1)产房期:指母牛分娩至产后第15天,此期为母牛身体恢复期.因食欲不振,采食量减少,体重急剧下降.应增加采食量,防止过度减重.要供应优质的粗饲料和精饲料,在产后6~15天,每天加精料约0.5公斤,以提高日粮营养水平.此期精饲料按1公斤/100公斤体重供给,日粮中粗饲料与精料之比按干物质计为54:46.  相似文献   

7.
一、粗饲料的营养特点粗饲料粗纤维含量较高,粗蛋白含量较低,含钙量多,磷少,富含维生素D.制作干草的要求:一是能够保存成熟阶段作物的营养成分;二是制干,使饲料含水量从65%~85%降至20%以内,能长时间保存;三是饲喂方便,可随时取用.优质干草呈绿色,多叶,茎秆细嫩、柔软,有芳香味,适口性好,并且蛋白质含量应为12%、消化能为12.56兆焦/公斤左右.根据这一标准可判定干草质量的优劣.  相似文献   

8.
奶牛产后瘫痪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特有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而且出现于产奶量最高之时。因此,大多数发生于第三至六胎(5~9岁),但第二至十一胎也有发生,初产奶牛几乎不发生此病。本病大多数发生于顺产后的头3d之内(多发生于12~48h),少数发生在分娩过程中。本病为散发型,但在有的奶牛场发病较高,治愈的母牛在下次分娩时还可能发生此病。  相似文献   

9.
我国饲养的奶牛大都是中国荷斯坦牛,它比较适合于温暖、干燥的生活条件.可以适应的温度是4℃~21℃,最适宜的温度为15℃左右,其生产环境的温度为上限27℃,下限-10℃,超过了这个界限就会影响产奶量和奶牛健康.  相似文献   

10.
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通常是母畜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严重代谢疾病,并以知觉丧失、四肢瘫痪为特征,此病在临床上发病率高,直接影响养殖户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1.
马瑞 《农村科技》2004,(5):12-12
产后瘫痪也称乳热症,是产后乳牛发生的严重钙代谢障碍性疾病。本病以患牛意识和知觉丧失、四肢瘫痪、消化道麻痹、体温下降和低血钙为特征。  相似文献   

12.
奶牛产后瘫痪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体温下降、四肢麻痹、卧地不起、知觉丧失并伴有咽、舌及肠道麻痹等为特征症状的代谢性疾病。该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是奶牛饲养中的一种常见病。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而且出现于产奶量最高之时。虽然为散在形式发病,然而个别牧场的发病率可高达25~30%。治愈的奶牛下次分娩可以再次发病;某些品种的奶牛或在某些牧场,本病的复发率特别高。其严重地阻碍着世界畜牧业的发展,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近年来,随着奶牛业的迅速发展,这种疾病也日趋增多,对奶牛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奶牛产后瘫痪症,就是奶牛的多发病,一般发病率为母牛总数的3%~5%,个别奶牛场和养殖奶牛专业户可高达10%~15%。因此本病是威胁奶牛养殖业的一个重要疾病。1 临床症状 (1)病牛开始食欲减少,继而废绝,精神沉郁;(2)发病初期,头和四肢肌肉发生震颤,行走困难;(3)病情进一步发展后,站立不稳,两后肢频频交替负重,共济失调,接着卧地不起;(4)病牛卧地后头常弯向胸部一侧,从后向前看似“S”弯曲;(5)眼睑反射微弱,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6)病牛常体温下降(37℃以下),心跳加快,心音减弱,呼吸变深;(7)病牛血钙常在8mg/100mL以下。根据临床症状和血钙测定结果,即可确诊。  相似文献   

14.
1病例笔者于2009年3月至2010年6月,在榆中县部分奶牛养殖场户兽医诊治中。共诊治奶牛常见产科疾病产后瘫痪的病例25例,其中产后瘫痪轻症病例17例,重症病例8例,治愈23例,淘汰2例,治愈率达到92%。  相似文献   

15.
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多在产后1~3d突然发病,是以瘫痪和昏迷为特征的急性低血钙症,本病多发生在5~9岁高产奶牛。多胎多产,产乳量高,摄入能量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基础性原因,产后大量泌乳而失钙是其诱因。在高钙饲料条件下甲状腺机能降低,甲状腺素分泌低下,骨钙动员补充血钙迟缓,从而导致低血钙症。  相似文献   

16.
奶牛产后瘫痪多发于高产奶牛,是母畜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神经机能障碍疾病.此病的直接原因与体内缺钙有关.1发病及临床症状某奶牛饲养户的一头黑白花奶牛于生产后第二天卧地不起,精神沉郁,体温39℃,脉搏60次/分,呼吸15次/分,食欲、反刍、胃肠蠕动、排粪排尿均减少.2诊断针刺病牛前后肢、背、腰、臀部皮肤稍有反应,但是不能站立.根据病史和临床症状诊断为奶牛产后瘫痪.  相似文献   

17.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溽热、分娩低钙血症,是发生于产后奶牛的常见病。 1发病情况2008年5月,某乡一奶牛养殖户饲养的一头母牛产一牛犊。当日母牛无异常症状,第二天挤奶时,其母牛已倒卧于圈中。  相似文献   

18.
苏桂芳 《现代农业》2011,(5):193-193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成年母牛于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神经机能障碍疾病,常见于5~8龄(3~7胎次)的高产奶牛,通常是在奶牛分娩前后72小时以内发病,奶产量越高,发病越多,发病率一般在5%~8%,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呈散发。临床上,以血钙浓度下降、肌无力、瘫痪和昏迷为特征。  相似文献   

19.
20.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和分娩胎次较多的奶牛在产后易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通常发生在产后12~72小时,且发病率较高.患牛以全身肌肉无力、站立不稳、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知觉减退或消失、四肢瘫痪、卧地不起为主要特征.如果不注意日常的饲养管理或发生产后瘫痪后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一批高产奶牛遭淘汰,给养牛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现将该病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