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室内试验,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3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_(50))为1.4×10~(4(?)8)个多角体/毫升。田间试验,喷施1.6×10~7多角体/毫升的病虫尸匀浆液,对豆天蛾幼虫的防治效果在70%左右。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与苏云金杆菌或银纹夜娥核型多角体病毒混用,防治同时发生的多种大豆害虫的总效果明显提高,虫口下降率可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人工养殖豆天蛾过程中卵的最佳消毒时长及筛选最优消毒剂配方,首先以38%盐酸+37%甲醛+水(0.5∶0.5∶10,V/V)为消毒剂,测定不同时长消毒处理对豆天蛾卵生长发育的影响,获得最佳消毒时长;再以此为基础,探究不同消毒剂配方(以下简称配方)处理对豆天蛾卵孵化率、25日龄幼虫存活率、体重和体长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消毒30 min的豆天蛾卵孵化率(80.00%)、25日龄幼虫的存活率(59.72%)、体长(8.02 cm)及体重(8.96 g)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配方20(37%甲醛∶31%双氧水∶水=0.5∶0.5∶10,V/V)处理后的卵孵化率(86.67%)、25日龄幼虫存活率(66.67%)、体长(8.88 cm)和体重(10.70 g)优于其他配方,且显著高于对照,表明配方20对豆天蛾卵的消毒效果最好,为本试验筛选出的最优配方。此结果为人工养殖豆天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种子处理防治红麻炭疽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Wolker)在大部分地区1年仅发生1代,周期较长,不利加速对该虫的防治和生物学研究。为研究观察豆天蛾成虫的行为,笔者对促使越冬豆天蛾幼虫室内化蛹方法进行了初步摸索。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大豆食叶性害虫主要有大豆造桥虫及豆天蛾。大豆造桥虫的优势种是银纹夜蛾和大豆小夜蛾,长须夜蛾、云纹夜蛾等也造成一定的为害。过去所提大豆造桥虫的防治指标是一个混合概念,豆天蛾尚无统一的防治指标。为判定更为科学的化学防治指标,于1984年以来,对银纹夜蛾、大豆小夜蛾和豆天蛾幼虫为害损失和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通过5年的试验研究,拟定出了不同产量水平下,几种食叶性害虫混合发生时的防治指标。本防治指标是根据经济允许损失率,通过实验分析而制订出的。其方法是,首先根据  相似文献   

5.
豆天蛾是一种日益受到人们青睐的食用昆虫。本实验在室内测定了豆天蛾各虫态及整个世代有效积温、发育起点温度和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19~31℃内豆天蛾的各虫态均能正常发育。各虫态的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19℃发育历期最长,为100.89 d,而在31℃下仅为47.10 d。种群趋势指数在25.63 ℃时最高,为74.36,说明在此最适温度下豆天蛾可大量繁殖,解决市场供不应求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是我国黄淮大豆产区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淮北等地连年大量发生和为害,在生产上造成严重损失。以往防治主要依靠666等化学杀虫剂,对天敌等有益生物群落和环境造成不良后果。自从666停产禁用后,迫切要求提供比较理想的杀虫剂。经两年来室内外试验和1万5千亩大面积防治示范,证明青虫菌6号液剂对豆天蛾幼虫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并对豆田几种主要捕食天敌基本上能起良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豆天蛾(Clanis binineata Walker)是我区豆上的一种主要害虫。1982年对其为害损失和防治指标进行了试验。 不同接虫量对产量的影响 在长势均匀的夏播豆田,设5个处理小区,每小区100株,在大豆始荚期,分别在5个小区内接豆天蛾三龄幼虫6头、10头、17头、22头和零头(对照)。至大部幼虫接近老熟,调查叶面积被害率,9月26日测定产量和百粒重。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豆天蛾卵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育情况, 分别对不同湿度、不同温度以及不同产卵月份所产的豆天蛾卵的孵化率以及卵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温度为20℃, 湿度为50%时, 豆天蛾卵孵化率为92.33%, 显著高于湿度为25%和75%的孵化率(P<0.05); 平均卵期为9.08 d, 显著短于其他湿度条件下的平均卵期(P<0.05)。湿度一定时(50%), 温度为30℃时孵化率最高, 达97.00%;其次为25℃, 孵化率达91.00%。豆天蛾卵在此两种温度下孵化率显著高于除20℃外的其他温度(P<0.05)。35℃下平均卵期最短, 为5.32 d; 其次为30℃和25℃, 分别为5.45 d和5.70 d。此3种温度下的卵期无显著差异, 但均显著短于15℃和20℃下的卵期(P<0.05)。湿度、温度一定时, 产自4、5、6、7、8月的豆天蛾卵中, 6月的卵孵化率最高, 达96.67%, 显著高于其他4个月份豆天蛾卵的孵化率(P<0.05)。4-8月产的卵平均卵期分别为10.07、7.08、6.80、6.07 d和5.34 d。本研究明确了各因子对豆天蛾卵孵化效果的影响, 完善了人工养殖豆天蛾技术体系, 为大规模、工厂化养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刘珍  张世举 《植物保护》1991,17(4):53-53
豆天蛾是我市大豆田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20万亩左右。1990年全市种植大豆49.63万亩,豆天蛾发生面积达47.74万亩,占播种面积的96.2%。尤其是沿黄河滩区发生更重。一般减产5-10%,严重者豆株被吃成光杆减产50%以上。 封丘县测报站一台黑光灯全年诱蛾量为3023头,除比大发生的1983年(3996头)、1984年(3605)头)稍低外,均高于其它年份,比1985-1989年的平均值多56.8%。发蛾高峰  相似文献   

10.
许萃群 《植物保护》1964,2(4):180-182
一、黑光灯作为一种诱虫灯的优点 黑光灯能够诱集的害虫有:水稻螟虫、玉米螟、刺蛾、豆天蛾、甘薯天蛾、造桥虫、天社蛾、红铃虫、螻蛄等200余种。这些害虫最敏感的光线波长为稍小于4,000埃(A°),黑光灯的波长为3,600埃,因此用黑光灯作为诱蛾灯最为有效。 根据试验,黑光灯比其它种常用的诱虫灯的效率高,而且省电,见表1。  相似文献   

11.
安徽阜南县生防所经过多年研究,初步明确了舟蛾赤眼蜂寄生于柳毒蛾卵内,以预蛹态自然越冬。从1974年以来,应用舟蛾赤眼蜂防治豆天蛾、玉米螟、稻苞虫等,计5  相似文献   

12.
豆天蛾发生规律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由于耕作、生态、气候和土壤氮素水平的变化等,豆天蛾在平原季风气候旱作农业区发生逐年加重,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通过系统调查、普查和研究观察,进一步了解了豆天蛾在诸条件演变后的发生规律和生物学特性,并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了其发生程度受气候因子6~7月降水、6~8月相对湿度、8月5日至9月15日降水的制约,判明了6~7月份降水量是主导因子,并用主导因子与卵虫量建立回归预测式为:y=0.288+0.0092x。10a历史资料拟合,符合率96.1%。  相似文献   

13.
去年,在豆天蛾发蛾时期,我们观察它的活动习性: (1)成虫喜阴蔽,每晚8时至次晨4时活动,夜11时以前有趋光性,但不直接落在点火处,而落在火光周围100公尺范围内的作物上。  相似文献   

14.
大豆玉米间作和同穴混播对大豆病虫发生的综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3~1995年进行了大豆玉米间作和同穴混播对大豆病虫发生的综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间作和同穴混播豆田的病虫发生危害轻于纯作豆田,与纯作比较,间作田和同穴混播田主要害虫降低率分别在11.4%~81.4%和20.9%~76.0%之间;其病害降低率分别为70.0%~100%和56.7%~100%。间作只有豆天蛾和蛴螬可达防治指标,同穴混播田仅豆天蛾达防治指标。由于间作和同穴混播田提高了生物多样性,增强了自然生态控害功能。捕食性天敌,瓢虫分别较纯作增加84.0%和86.5%,草蛉增加58.9%和80.6%,蜘蛛增加41.3%和52.3%;寄生性天敌显著增加,蚜茧蜂对蚜虫寄生率增加23.9%和29.9%,赤眼蜂对豆天蛾卵寄生率增加13.0%和20.0%,银纹夜蛾幼虫被寄生率增加18.7%和25.3%。这2种种植方式产生的经济效益较纯作田增加32.9%和33.7%。  相似文献   

15.
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Walker)是大豆上的重要害虫。该虫在洛阳市1年发生1代。主要寄主植物为大豆,其次有绿豆、豇豆和刺槐等。前些年,在洛阳市豆类作物上仅为轻度发生,而2005年8月份在洛阳市大豆主产区的洛宁县大豆田发生较为严重,局部暴发成灾。1发生为害情况据田间观察,豆天蛾幼虫暴食性强。幼虫1~2龄为害豆棵顶部,咬食叶缘成缺刻,一般不迁移。3~4龄食量大增,并转株为害。5龄进入暴食阶段,约占幼虫期食量的90%。该虫8月中旬开始在大豆田为害,8月下旬进入暴发为害期。2005年8月中旬,该虫在洛宁县大豆田发生面积826.7hm2,平均百株有…  相似文献   

16.
冀向阳 《植物保护》1984,10(3):32-32
1983年8月15日在陆集乡贺庄,每亩用40%杀灭敌乳剂1.5两兑水40斤防治豆天蛾效果95.5%;90%晶体敌百虫每亩3两,兑水40斤防治效果95.8%;田间施用杀灭敌后立即采集幼虫,进行室内饲养观察。每亩用1两防治采集2头刚脱皮的四龄幼虫,20分钟死亡。  相似文献   

17.
舟蛾赤眼蜂Trichogramma closterae Pang et chen寄主范围广,治虫效果好,大田放蜂防治玉米螟、豆天蛾、棉铃虫、稻苞虫、收效显著,是一种有利用价值的赤眼蜂。据调查,在淮北地区,该蜂主要以柳毒蛾Leucoma candida Staudinger(在淮北一年二代)卵为越冬寄主,其寄生的高峰期为十月上、中旬(昼夜平均气温17.1~18.4℃),  相似文献   

18.
大豆是主要油料作物,分布遍及全国,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遭受害虫的为害,其中天蛾对大豆的为害相当严重,特别是淮河流域的河南、安徽、江苏以及山东省的大豆产区。据记载山东省的大豆产区豆天蛾为害大豆,平均减产20—30%,严重地块可达60%,1954年郓城县约有五万亩大豆受害,平均减产50%,  相似文献   

19.
1979—1980年,我们在吉林地区的磐石、永吉、舒兰和吉林市郊区进行大豆害虫的寄蝇调查,通过害虫的饲养观察,获得寄蝇11种,它们分别寄生于斑缘豆粉蝶、连纹夜蛾、苜蓿夜蛾、豆天蛾、银纹夜蛾、灯蛾、小地老虎、豆卷叶野螟、卷叶蛾等多种大豆害虫,本文以检索表形式,并绘明特征,总结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0.
魏鸿钧 《植物保护》1965,3(2):64-65
“三蛾”指的是甘薯天蛾(Heres convolvuli(Linn.)、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Waeker)和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 Fabr.),这三种害虫近年来在黄淮地区普遍发生,为害严重,是当地农业生产上的重要问题之一。 甘薯天蛾(旋花天蛾)在安徽淮北的阜阳专区,近四年中有三年大发生,安徽省宿县专区、江苏、河南、以及河北南部都大发生过,冀南邢台专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