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甘孜高原气候冷凉,椴木资源丰富,夏季气候条件与香菇子实体最佳生长条件接近,非常适宜夏季香菇的种植。文章结合香菇的生物学特性和甘孜高原气候环境特点,综合分析了在该区域发展反季节香菇的优势和前景,旨在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草料和食用菌栽培废料的香菇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生产成本较低的草料作为主原料,结合麸皮、糖、石膏配以少量碎木屑以及回收利用的蘑菇栽培废料等多种原料进行香菇栽培试验;初步探索香菇在草料培养基中的生长条件、生长情况和出菇率.单纯的草料培养基和食用菌栽培废料提供的营养较少,导致香菇生长速率较低或者死亡.在草料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碎木屑可提高香菇的生长速率和出菇数量.  相似文献   

3.
暖棚香菇创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暖棚香菇创高效的栽培技术研究旨在挖掘香菇增效潜力,在科学的把握其生长条件、栽培方法的同时,建立起创高效的技术体系。为了提高香菇栽培的产量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栽培试验,现整理浅述如下:一、香菇的栽培技术1.生长条件香菇创高效,首先要有良好的生长条件。营养、温度、水分、空气、光照、酸碱度六要素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4.
背景香菇是我国栽培规模最大的食用菌,随着栽培规模的不断扩大,栽培模式也在发生转变。菌棒的工厂化生产和液体菌种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对栽培原料、生产工艺和培养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pH是决定香菇菌丝生长和菌种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香菇虽然能在pH 3.0—7.0的范围内生长,但香菇生长的最适pH以及培养料中的缓冲系统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检测香菇菌丝生长的最适pH,并分析培养料中的缓冲系统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为香菇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PDA培养基上,利用HCL和NaOH调节pH,分析香菇生长的最适pH;利用GC-MS和HPLC检测木屑尤其是发酵酸化的木屑中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在PDA培养基上分别检测有机酸、有机酸钙及其缓冲液对香菇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通过测定香菇菌丝生长代谢对PDA培养基pH的调节,最终揭示pH和缓冲作用抑制香菇菌丝生长的机制。【结果】香菇能够在pH 3.0—7.0的范围内生长,但生长最适pH为4.0。当培养基pH>4.0时,香菇菌丝生长过程中通过代谢降低培养基的pH,最终降低至4.0,以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当培养基pH>4.0,并且含有缓冲系统,阻碍香菇对培养基pH的调节时,则抑制香菇菌丝的生长。当缓冲作用达到一定的阈值,可完全抑制菌丝的生长,导致菌种不萌发,如25 mmol?L -1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在pH 6.0和7.0时可完全抑制香菇菌丝的萌发。【结论】香菇生长最适pH为4.0,当pH>4.0时,香菇菌丝通过代谢调节培养基pH,缓冲液通过阻碍菌丝对环境pH的调节而抑制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5.
甘孜高原气候冷凉,椴木资源丰富,夏季气候条件与香菇子实体最佳生长条件接近,非常适宜夏季香菇的种植。文章结合香菇的生物学特性和甘孜高原气候环境特点,综合分析了在该区域发展反季节香菇的优势和前景,旨在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冯晶晶  张静  郭建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4):120-120,139
依据香菇的生物学特性,分析了西峡县香菇种植期的光、热、水等气候条件,结果表明:西峡县优越的气候资源和特殊的地理位置适宜种植香菇。需注意的是,可能发生的高温、干旱和霜冻是影响香菇生长的不利因素,并提出相应建议,为提高香菇的产量和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香菇子实体畸形生理性病害指在香菇栽培过程中,由于香菇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导致产量上重大损失和商品品质下降.对香菇子实体畸形生理性病害,要查明致病原因,然后针对致病因素进行矫正,在正常的管理下,仍可恢复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8.
香菇反季节脱袋覆土栽培是指冬季种植、越夏出菇栽培技术,其特点是可省去催蕾、浸水等工艺,为香菇生长创造良好的温度环境。可解决鲜香菇夏季供应紧缺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9.
前言香菇代料简易栽培法,与已推广的纯菌种压块法栽培香菇相比,其特点是:工艺简单,节省劳力,降低成本,管理方便,易于推广。香菇代料,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代料配方不同,对菌丝生长速度,菌块的越夏和产量都有很大影响。为此,笔者作了香菇在不同代料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菌块污染和产量的试验。  相似文献   

10.
正香菇素来有植物皇后的美誉,种植香菇的方法主要以温室的袋栽为主,在香菇的生长过程当中会发生菌丝体从白色到棕褐色的转色过程,称为香菇转色。在香菇转色期间,常因环境条件变化或管理不当从而使香菇不能正常转色,影响香菇原基发育,降低香菇品质,因此转色期管理是香菇生产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1香菇为什么要转色1.1香菇转色香菇菌丝生长发育进入生理成熟期,表面白色的菌丝在一定条件下逐渐变成一层褐色的菌膜,叫做香菇转色。转色后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1999,(5)
丽水地区袋栽香菇生产,一直沿用传统荫棚,即采用竹木结构,棚顶覆盖大量茅草、秸秆等,四周遮挂草帘。这一传统的野外菇棚结构,虽然能在南方或山区局部地区基本满足香菇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但其缺点是费工费料、成本高,不便于拆装,长期占用田地,复种指数低,造成菇粮争地局面;受气候影响大,不便于香菇生产管理,不适合北方和平原等低温或风大的地区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地外运排场香菇生产  相似文献   

12.
金针菇和香菇在淀粉废水中的生长适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淀粉工业废水为原料,选用金针菇、香菇菌株,进行了利用淀粉废水进行液体深层发酵的可行性及其菌株在淀粉废水中的生长适性研究。结果表明,它们能在经糖化后的淀粉废水培养基中生长,营养条件稍经调整后,生长适性得以改进。在供试菌株中,金针菇851、杂交19和香菇Cr02生长较好。此外作者还对淀粉废水的组分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3.
以淀粉工业废水为原料,选用金针菇、香菇菌株,进行了利用淀粉废水进行液体深层发酵的可行性及其菌株在淀粉废水中的生长适性研究.结果表明,它们能在经糖化后的淀粉废水培养基中生长,营养条件稍经调整后,生长适性得以改进.在供试菌株中,金针菇851、杂交19和香菇Cr02生长较好.此外作者还对淀粉废水的组分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野生香菇进行鉴定,并比较其与栽培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为野生香菇种质资源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形态特征和分子序列分析方法对野生食用菌进行鉴定,并分析温度、碳源、氮源等因素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并比较其与 6 株栽培香菇的生物学特性。【结果】2 株野生食用菌(林香 18 和林香19)鉴定为香菇,所有供试菌株均能在 15~30 ℃条件下生长,其中,林香 18 在 15~30 ℃范围内菌丝生长速度为2.5~4.7 mm/d,菌丝生长力极强;林香 19 在 15~20 ℃时菌丝生长缓慢,生长速度为 0.5~1.6 mm/d,在 25~30 ℃时生长速度显著加快,为 2.58~3.08 mm/d,说明林香 19 不耐低温。2 株野生菌株在 30 ℃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分别为 4.7、3.08 mm/d,且明显高于栽培菌株,属于耐高温菌株;其余 6 株栽培菌株在 25 ℃时生长速度最快,为3.18~4.91 mm/d,均属于中温菌株。供试菌株 L12、L26、林香 19、申香 34、申香 60 和浦香 08 以可溶性淀粉为最适碳源,林香 18 和 L808 的最适碳源为蔗糖,以乳糖为碳源时菌丝生长最差;供试菌株以尿素为氮源时均不能生长,以牛肉膏为氮源时菌丝生长最好,以硝酸钾为氮源时菌丝生长最差;林香 18、林香 19、申香 60 和 L26最佳 C/N 为 10/1,申香 34、L12 最佳 C/N 为 30/1,浦香 08 和 L808 最佳 C/N 分别为 40/1 和 50/1,由此可知,申香 34、林香 18 和林香 19 菌丝生长不受 C/N 的影响,其余菌株均受 C/N 的影响。【结论】野生香菇菌株林香 18和林香 19 均为耐高温菌株,但林香 19 对低温较敏感。林香 18 和林香 19 的最适碳源分别为蔗糖和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分别为牛肉膏和蛋白胨,最适 C/N 均为 10/1。研究明确了野生香菇林香 18 和林香 19 菌丝生长的营养需求和条件,研究结果可为耐高温香菇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新材料。  相似文献   

15.
浦城县境内有丰富的阔叶林资源及独特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中、低温型食用菌的生长,尤以木屑为主料的香菇生产规模最大.全县年生产4000万袋以上。产值超亿元。但多年的香菇生产。给我县的森林资源保护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缓解“菌林”矛盾。维护生态平衡、探索资源的循环利用途径成为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和必然选择。笔者在香菇菌渣用于香菇、蘑菇、草菇、鸡腿菇、竹荪等栽培方面进行了多年的试验摸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其主要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1.保鲜原理香菇采收之后是一个活的有机体,其正常的呼吸代谢仍在继续进行,香菇的保鲜是将香菇置于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如低温、二氧化碳、氮气、特种包装等,控制或调节其生理及生化代谢,使其  相似文献   

17.
研究同一栽培棚的香菇子实体,不同季节环境因子对香菇主要营养物质氨基酸生物合成量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季节香菇子实体氨基酸含量分析和环境因子监测结果的相关分析,探究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一茬新鲜香菇的总氨基酸含量最高为2.81%;二茬和三茬新鲜香菇总氨基酸含量相差不大,分别为1.56%和1.51%。相关分析表明,温度、湿度、CO2浓度与子实体中生物合成氨基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温度、湿度、CO2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对香菇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有显著性影响。综合气象条件可以看出,环境温度是影响其氨基酸生物合成含量的主要因素。香菇生长过程中环境温度、湿度、CO2浓度影响其子实体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8.
鉴于袋栽香菇栽培中经常出现的菌皮过厚,影响菌丝体生长、导致早、中期出菇少、产量低、效益等问题,在柴油处理的基础上用汽油熏蒸处理早期袋栽香菇,结果表明:经处理的香菇菌可显著提高早、中期鲜菇产量的经济效益;汽油处理效果优于柴油处理;每千袋香菇菌筒的汽油量以0.3-0.5L为佳,处理时间2-3d为宜;经汽油处理后的香菇品质相应降低,采取一定栽培补救措施可望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9.
金银花藤培养基中加锌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金银花藤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硫酸锌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锌有利于香菇菌丝的生长,增加菌丝的生物合成,其中200×10-6 mg·kg-1的硫酸锌是促进香菇菌丝生长发育的最佳营养条件;反之,过高浓度的锌抑制香菇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秦香1号香菇最佳营养生长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秦香1号香菇营养生长研究结果表明,其最佳生长温度为25℃;适宜pH为5-10,最佳培养料含水量为60%,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耐高温38℃48h,与9015香菇,135香菇,939香菇,241-4香菇菌株均有拮抗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