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农业》2007,(12):43-43
玉米灰斑病是云南省玉米种植史上新发生的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病害,该病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由植株下部叶片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发生蔓延较快,5—7天就可从玉米底部叶片侵染到顶部旗叶,常导致叶片产生大量病斑而枯死,造成产量损失。—般减产10%~30%,个别严重地块可达100%。  相似文献   

2.
玉米灰斑病是云南省玉米种植史上新发生的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病害,该病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由植株下部叶片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发生蔓延较快,5 ̄7天就可从玉米底部叶片侵染到顶部旗叶,常导致叶片产生大量病斑而枯死,造成产量损失。一般减产10% ̄30%,个别严重地块可达100%。目前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黑麦秆蝇危害夏玉米幼苗造成植株生长异常及叶片破损等症状对产量的影响,以随机标记田间自然病株的方式进行了产量评估。结果表明:心叶受损严重、后期生长异常的畸形株多结实不良,减产率达73.13%,对夏玉米产量有较大影响;叶片孔洞、破损等轻症株减产3.65%,多数植株的长势和果穗形态与健株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正>1玉米蚜虫危害特点玉米蚜虫属同翅目,蚜科,苗期蚜虫群集于叶片背部和心叶造成危害。轻者造成玉米生长不良,严重受害时,植物生长停滞,甚至死苗。此外还能传播玉米矮化叶病毒病,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随着植株生长集中在新生的叶片为害。孕穗期多密集在剑叶内和叶鞘上为害,边吸食玉米汁液,边排泄大量蜜露,覆盖叶面上的蜜露影响光合作用,易引起霉菌寄生,被害植株长势衰落,发育不良,产量下降。玉米蚜虫为害高峰  相似文献   

5.
玉米蚜虫属同翅目.蚜科.苗期蚜虫群集于叶片背部和心叶造成危害。轻者造成玉米生长不良,严重受害时,植株生长停滞,甚至死苗。此外还能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病.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随着植株生长集中在新生的叶片为害。孕穗期多密集在剑叶内和叶鞘上为害,边吸食玉米汁液.边排泄大量蜜露,覆盖叶面上的蜜露影响光合作用.易引起霉菌寄生.被害植株长势衰弱.发育不良.产量下降。玉米蚜虫为害高峰期是在玉米孕穗期,喷药防治比较困难.影响光合作用和授粉率.造成空秆.干旱年份危害损失更大.  相似文献   

6.
症状:玉米需氮量大,苗期缺氮时植株生长缓慢、矮瘦,叶色黄绿,抽雄迟;生长盛期缺氮,老叶从叶尖沿着中脉向叶片基部枯黄,枯黄部分呈“V”形,叶缘仍保持绿色而略卷曲,最后呈焦枯状而死亡。在缺氮条件下,下部老叶中的蛋白质分解后转移到生长旺盛的部分。就单株玉米来看,缺氮症状首先表现为老叶先发黄,而后逐渐向嫩叶扩展。  相似文献   

7.
一、主要病害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1.玉米大斑病
  1.1为害症状
  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由植株下部叶片先开始发病,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或几个病斑连接成大型不规则形枯斑,严重时叶片枯焦。多雨潮湿天气,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  相似文献   

8.
一、缺氦症状及矫正技术 症状:玉米需氮量大,苗期缺氮时植株生长缓慢、矮瘦,叶色黄绿,抽雄迟;生长盛期缺氮,老叶从叶尖沿着中脉向叶片基部枯黄,枯黄部分呈“V”形,叶缘仍保持绿色而略卷曲,最后呈焦枯状而死亡。在缺氮条件下,下部老叶中的蛋白质分解后转移到生长旺盛的部分。就单株玉米来看,缺氮症状首先表现为老叶先发黄,而后逐渐向嫩叶扩展。  相似文献   

9.
稻赤枯病俗称熬苗、坐棵,是水稻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其症状表现为:发病植株明显矮小,分蘖少而小,上部叶片直立与茎夹角较小,病株嫩叶颜色暗淡,通常表现为深绿色或暗绿色,病株发病多从下部老叶开始,逐步向上扩展,但新叶往往保持绿色,进入分蘖盛期症状最为明显,叶片出现碎屑状褐色斑点,以后逐步发展成不规则形,病株生长缓慢,严重的田块远望如同火烧焦状,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10.
1发病症状 番茄植株感染病毒后,顶部叶片症状明显。早期染病主要表现生长迟缓或停滞,节间变短,植株明显矮化,叶片变小变厚,叶质脆硬,叶片有褶皱、向上卷曲,叶片边缘至叶脉区域黄化,以植株上部叶片症状典型,下部老叶症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郭立新 《吉林农业》2006,(10):27-27
一、玉米缺锌的症状 玉米缺锌会出现花白苗,玉米缺锌症主要表现在苗期,在缺锌土壤上,玉米出苗1~2周后即可能出现缺锌症状。其特征是植株矮化,节间缩短,半展开叶片(上数第2~3叶片)失绿变淡黄色,从其叶基部沿叶脉逐渐向上及边缘扩展,直至叶片2/3处,逐渐变白。严重的植株,叶肉坏死,变成半透明薄膜,极严重者整株死亡,绝产绝收,轻者后期虽然能够恢复,但减产是毫无疑问的,农民把这种症状叫作“花白苗病”。  相似文献   

12.
<正>玉米大小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等,是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高温多雨天气易流行,若农户不及时进行防治,将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一般减产20%~30%,严重可达50%~80%,甚至绝收。1症状玉米大小斑病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影响籽粒灌浆。当植株感病后,先从下部叶片开  相似文献   

13.
正一、典型症状黄化曲叶病毒病是系统性病害。番茄感病初期,上部叶片首先表现黄化型花叶。叶缘呈宽带型黄化,叶缘上卷,变小,变厚,叶片僵硬。感病植株生长缓慢或停滞,节间变短,植株明显矮化,茎秆上部变粗,多分枝,叶片变小变厚,畸形棒状叶质脆硬,叶片有皱褶,向上卷曲,生长点黄化,下部老叶症状不明显。因其系统浸染,上部嫩叶症状明显,下部不明显。后期发病严重时,植株生长停滞、矮化,开花后坐果困难,果实不能正常转色,导致减产或绝收。二、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4.
正玉米是内乡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因玉米生长季节高温多雨,病虫害发生相对较为严重,近年,内乡县玉米病虫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弯孢霉菌叶斑病、粗缩病、茎腐病、玉米螟、玉米蚜、黏虫等。杂草主要有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如马唐、牛筋草、狗尾草、香附子、苘麻等。一、危害症状及发生特点(一)玉米大斑病1.危害症状。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植株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玉米大斑病由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向上扩展。  相似文献   

15.
正玉米大、小斑病是河南省周口、商丘、漯河等地的玉米主要病害,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中后期发生严重,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苞叶等,在大发生年份,感病品种平均减产30%左右,严重地块减产可达50%以上。一、症状:1、玉米大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  相似文献   

16.
春玉米蚜虫属同翅目,蚜科,主要危害玉米、高粱、小麦、谷子等作物,以成、若蚜虫刺吸植株汁液。苗期蚜虫群集于叶片背部和心叶造成危害。轻者造成玉米生长不良,严重受害时,植株生长停滞,甚至死苗。此外还能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病,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具体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症状 玉米出苗后染病,植株心叶出现扭曲,病叶浓绿,叶片短厚,影而脆,密集丛生,叶背面叶脉上出现蜡白条突起,植株出现死苗、弱苗,一般需要毁种。玉米3-5叶期染病,植株上部节间矮缩,叶片丛生青绿,多数不能抽穗结实,群众形象地称为“玉米笋”,造成严重减产。5~7叶后染病,病株矮化,叶片浓绿,虽能抽穗结实,但经济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18.
一、发病症状番茄植株感染病毒后,在染病初期,主要表现为生长迟缓或停滞,节间变短,植株明显矮化,叶片变小变厚,叶质脆硬,叶片有皱褶、向上卷曲,叶片边缘至叶脉黄化,以植株上部叶片症状典型,下部老叶症状不明显;后期发病严重时,植株生长停滞、矮化,开花后坐果困难,坐果少,果实变小,膨大速度慢,  相似文献   

19.
<正>玉米缺锌的症状缺锌是玉米栽培上常见的生理性病害之一。其主要症状是:出苗后1-2周左右就有叶片失绿现象,即"白芽"病。3~6片叶时更为明显,新生幼叶脉间失绿,呈淡黄色或黄白色,叶片基部发白,俗称"白苗"病。以后表现为植株矮小、生长受阻,节间变短,结实少,秃尖缺粒,严重减产。严重者,叶肉坏死,变成半透明薄膜状,植株死亡绝收。玉米缺锌发生的原因1.土壤有效锌含量低是主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品种的更换及耕作制度的改变,玉米病害的发生和危害呈加重趋势,在防治时,要采用相应的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才能有效的控制为害。一、玉米大斑病1.症状。玉米大斑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对玉米叶鞘和苞叶也有很大的危害,发病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逐渐扩展到叶梢。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