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春大白菜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蔬菜科学系大白菜育种室承担国家“863”、陕西省科技攻关等科研项目的最新成果,于2002年用高代自交不亲和系01s315与高代自交系01S105配制的中熟一代杂种,是适合反季节栽培的春大白菜新品种。2004年10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蔬菜专业组鉴定登记。  相似文献   

2.
京春99系由两个日本春白菜品种的自交不亲和系9191和9188配制而成的春大白菜一代杂种。极早熟,定植后45—50d(天)收获。叶球炮弹形,单球质量2.1kg,耐抽薹,抗病毒病、霜霉病、黑腐病,对软腐病的抗性强于对照强势,每667m。净菜产量5500-6000kg。已在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黑龙江、云南等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冠春大白菜是从亚洲蔬菜研究与发展中心引入的材料中选出的自交不亲和系01S315和从陕西农家品种中选出的自交亲和系01S105配制而成的中熟一代杂种.叶球浅叠抱,中桩,粗筒形;球高28.3 cm,球宽19.6 cm,球叶乳白色,球形指数1.5,单球质量1.8~2.5kg,净菜率74.75%以上.球叶数60片左右,耐先期抽薹性极强.一般产量5 900kg·(667 m2)-1,对病毒病、霜霉病、黑斑病、软腐病和干烧心的抗性强于对照品种,或与对照相当.生育期60~65 d(天).  相似文献   

4.
京春娃娃菜是由两个自交不亲和系配制而成的小株型大白菜一代杂种。亲本之一9410是1994年引入日本春大白菜品种,经过5代连续自交分离、选择,于2003年育成稳定的自交不亲和系,其株型较小,早熟,耐先期抽薹性强。另一亲本0037是1999年引入山东春大白菜品种,经过5代连续自交分离、选择,于  相似文献   

5.
春冠亲本之一493是将国外引进的资源96011、9502杂交后,经系统选育,采用露地越冬栽培加大耐先期抽薹性的选择强度选育出的自交不亲和系。另一亲本711是从国外引进的资源B-21经多代自交选育出的自交不亲和系。该品种耐寒,露地越冬不易先期抽薹,早熟,叶球尖桃形,肉质脆嫩,品质佳。单球质量1.5kg左右,每667m^2产量3500kg左右。在南方地区可露地越冬栽培,已在长江流域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6.
京春白2号是由两个自交不亲和系92A7和9421配制而成的春大白菜一代杂种。92A7较早熟,抗病毒病、霜霉病,耐先期抽薹性强,外叶绿色,叶球合抱,球内叶白色,配合力高。9421极早熟,抗病毒病、霜霉病,耐先期抽薹性较强,叶色深绿,叶球合抱,上下等粗,球内叶黄色,品质好,配合力高。2001年配  相似文献   

7.
##正##春绿7号是由自交系FT0002-2-5-3-1-1-1与S9925-3-1-7-2-1-m杂交配制而成的黄瓜一代杂种。母本FT0002-2-5-3-1-1-1是2000年引进津春4号后,利用单株选择,经过4a(年)6代自交选择育成的高代自交系。父本S9925-3-1-7-2-1-m是1999年  相似文献   

8.
杂交一代春甘蓝新组合鉴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交不亲和系配制杂交一代是春甘蓝优势育种的主要途径之一,杂种优势不仅表现在产量上,而且在品质和抗逆性等方面也有明显优势。现将温州三角种业有限公司提供的杂交一代春甘蓝新组合15个,和5个已大面积推广的品种在田间进行鉴定试验,探讨其自交不亲和系的杂种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世纪春系以日本和韩国材料经多代自交纯化并结合耐抽薹性鉴定选育而成的2个自交不亲和系91-2-3-1-5-1和94-1-4-3配制而成的春大白菜一代杂种.该品种耐抽薹性强,结球迅速,球叶深绿色、倒卵圆形,叶球中桩合抱,紧实,球形指数1.6,单株净菜质量2.85kg.抗霜霉病、黑腐病,中抗病毒病.春季栽培从定植至收获需65~70 d(天).平均产量5 000kg·(667 m2)-1左右.  相似文献   

10.
白沙玉春萝卜是由雄性不育系968A与父本系C-1配制而成的萝b杂交一代早中熟品种。萝卜雄性不育系968A及其相应的保持系968B是1998年从山东引进的,经田间测配及严格考种,2000年培育出不育度达100%的雄性不育系968A及其相应的保持系968B。父本自交系C-1来自韩国白玉春萝卜,从1998年开始自交分离,经3年6代系统选育,育成性状稳定的自交系C-1。  相似文献   

11.
杏的自交不亲和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子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有孢子体型不亲和与配子体型不亲和两种类型,杏的自交不亲和属于配子体型不亲和。从生物学、细胞学和分子学角度综述杏的自交不亲和机制,对比分析研究自交亲和品种和自交不亲和品种不同的受精过程及杏的开花生物学和授粉生物学特性,为生产上花期管理、合理选配授粉树提供依据,为杏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及生物技术等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春绿1号是由两个天津青麻叶类型自交不亲和系黑227和埠235配制而成的春种大白菜一代杂种。早熟,生育期60d(天)左右,高桩直筒类型,耐低温,耐抽薹,高抗霜霉病,抗病毒病、软腐病,每667m^2净菜产量5000kg左右。已在华北、西北等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秋子梨野生种和部分栽培品种交配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秋子梨(Pyrus ussuriensis Maxim.)为试材,进行了花粉育性和交配亲和性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32份资源中有53%为雄性不育类型,可育品种间的花粉生活力存在明显差异,人工催花的花粉生活力低于自然开花,但对授粉结实无显著影响。南果梨、苹香梨、寒香梨等大部分栽培品种及山梨5个株系(野生秋子梨)都表现为自交不亲和。红花盖梨花期自交能够结实,但所结果实的种子不正常,为假亲和。龙香梨有一定自交结实力,花期人工自交花序坐果率达23.3%。部分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的梨品种蕾期自交授粉可提高结实率,但盛花后期授粉无显著影响。梨子代品种与亲代间互交,大部分组合表现亲和。南果梨×寒红梨组合交配亲和,但反交不亲和。梨同一类型不同品种间杂交结实正常,但亲本与其芽变品种间交配不亲和。  相似文献   

14.
1选育经过自1996年开始,我们先后对从国外收集引进的甘蓝种质资源进行了露地越冬耐寒及耐先期抽薹性、品质等经济形状的鉴定。96011(植株中,色绿,蜡粉少,冬性强,但秋季栽培抗病性不好)与9818(早熟,品质优)杂交后,通过提早播种(比正常的春甘蓝提早15d),加大耐先期抽薹的选择强度,经多代自  相似文献   

15.
祝朋芳 《蔬菜》2004,(3):6-7
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蔬菜作物,原产于地中海沿岸,17世纪末期由俄国传入我国黑龙江及新疆等地。甘蓝具有适应性广、耐寒和耐热性较强、病害少、产量高、营养丰富、耐贮运等特点,在我国引种成功后发展迅速,其栽培应用已遍及全国各地,在蔬菜周年均衡供应上  相似文献   

16.
<正>胶研理想白菜是青岛胶研种苗研究所利用福13B251自交不亲和系和成B3521自交不亲和系杂交选育而成。在2011和2012年进行的品种比较试验中,连续两年产量居于首位,与对照品种潍春白一号和鲁春白一号相比增产10%以上,抗病抗逆性好,产量高,品质好。2011年以来,在山东、河南、河北推广应用面积已达8万亩。1亲本来源福13B251自交不亲和系是2001年利用福  相似文献   

17.
 ‘中甘87-534’是通过系统选择育成的甘蓝自交亲和系。植株开展度约为32.5 cm × 31.7 cm,外叶12片左右,颜色绿,倒卵圆形。叶球圆,单球质量0.7 kg左右,球叶质地细,紧实度大于0.5。早熟,定植后约50 d收获。自交亲和指数大于10。春季种植耐抽薹性好。  相似文献   

18.
十字花科蔬菜的自交不亲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字花科蔬菜的杂种优势十分明显,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制种是简化制种的主要途径。研究自交不亲和性的文献非常丰富,本文试图对十字花科蔬菜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规律、生理机制及其克服途径作一综述。 遗传规律 所谓自交不亲和就是植株开花时用同株或同一纯合自交系的花粉授粉不易结籽或结籽很少的现象。Kakizaki(1930)认为十字花科植物自交不亲和性属于配子体型体系,即亲和与否取决于花粉本身所带的S基因是否和雌蕊所带的S基因相同。但Bateman(1954)等多数学者认为属于孢子体型体系,即亲和与否不取决于花粉本…  相似文献   

19.
王群 《吉林蔬菜》2007,(3):91-92
1选育经过亲本之一早-23是以94年引进的沈阳改良快菜,经连续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的自交不亲和系。在每代的自交筛选中,春季注意测定花期自交和蕾期自交亲和指数,选留花期自亲系和指数低的,而蕾期结实正常的单株,秋季在抗病、包心紧实、经济性状好的系统中选留单株。至2002年植  相似文献   

20.
以4~5年生的凯特×新世纪等杂交组合的杂种后代群体为试材,对杏自交亲和性、有效花比率及果实大小等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杏的雌蕊败育及单果重均是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杂种后代广泛分离;②如果按自交坐果率≥6%为自交亲和这个标准,参试的52个杂种株系自交亲和(SC)与自交不亲和(SI)比列为28∶24,经X2检验符合一对基因完全显性的1∶1分离比例,据此认为凯特杏的S基因为杂合基因型,SC对SI为显性。但自交坐果率的变异幅度为0~58.8%,表现为数量性状变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