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每年春天,我都要到桩材市场上转转。2001年春的一天,接近响午时赶到市场,桩农已开始收拾家伙罢市了。有位桩农将一棵无人愿买的榆树桩坯扔到了垃圾堆上。出于怜惜资源的本能,我走到根前拣起来,拿在手里左看右看,放在地上翻过来调过去地比划。这时,旁边有位还未离去的购桩者大声说:不要再劳神了,没什么价值。的确,这棵桩材初看上去不仅没有可人之处,而且缺陷不少,如重心偏离、主干过渡不够等等。  相似文献   

2.
榆树桩是苏派盆景传统树种之一。榆树属落叶乔木、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很强。其萌发力高,耐修耐砍,这样必然会导致桩姿奇特,根干古拙,空窿穿洞,风度古雅的景观。根据榆树的特性,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谈一下培植的体会。采掘时间及用土榆桩的采掘季节性很强,过早过迟部不利于成活。在江南一带(别的省市应按当地  相似文献   

3.
榆树是江南地区制作盆景的良好树种之一,它具有萌发力强、生长速度快、耐修剪、愈伤性好、可塑性强等优良植物学特性。应用上述特性,可采用截、接、靠、雕等办法,对榆树盆景和榆树古桩进行改造,可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一、对枝、干位置不合乎设计要求的树桩(桩坯)的改造可利用榆树耐修剪、萌发力强的特性,采取截干切枝的办法进行逼芽。即在桩坯枝干上需要生  相似文献   

4.
映山红野生桩坯普遍都呈多于直立丛生状态,而且不少干身上下一般粗,像水管,这与制作树术盆景要求干身南下向上逐节渐细、匀称自然的必备条件背道而驰。此类桩材市场上太多,稍有盆景制作经验的人一般都不会选择这样的素材,但从艺术创作富有挑战性的思路上看,这些素材又未必个个都是废物。只要你对这些桩材多审视、多思考,发挥想象力,也能找到可用之材,进而改制成一件可供赏玩的艺术佳作。  相似文献   

5.
<正>北方榆树不光叶片大,进入夏季后叶片上还会形成很多虫包,很不雅观。至今还没有直接用北方榆树制作盆景的,但是嫁接上榔榆、小叶榆后就能制成造型优美的树桩盆景了。上世纪90年代,故宫博物院建福宫花园内清理地面时,挖出一个榆树桩。因为榆树在故宫属于杂树,每年都要从基部锯掉,第二年又萌发新芽长成新枝,因此树桩高不足20厘米,而且是生长在砖面上的,根从破碎的砖缝扎入土中,所以这株榆桩底部是平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湖州市花卉盆景协会于10月1—7日举办了庆亚运、迎国庆盆景展览会。共展出树桩和山石盆景190余盆,其中桩材大部分取自本地区的雀梅、榆树、柞木等刊余个杂木树种。这些作品均出于业余盆景爱好者和专业工作  相似文献   

7.
“嫁接”这一植物无性繁殖技术,在提高品种质量和新优品种快繁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各地花木及桩材市场上,红花继木、多花紫薇、五针松、米叶罗汉松、无刺枸骨等大中型成品、半成品桩材,90%以上都是嫁接换头产品。对此笔者以为:盆景创作中应适当合理地利用嫁接技术,不宜只注重眼前而盲目滥用。理由有三点,现分述如下,以供业内人士点评。其一、“画蛇添足”,破坏桩材原有的天然野趣。树木桩材在自然状态下经风霜雨雪的锤炼,已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天然形态,无论是从大小比例、粗细过渡,还是树皮的质地、色相以及叶片的形态、色泽等方面都表现得十分协调,具有天然美感。这是一种原汁原味的自然美,经得起细细品赏。而用嫁接技术高枝换头创作的桩景,初赏尚觉不错,但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诸多不和谐:  相似文献   

8.
岭南盆景的主要特征是截干蓄枝。造型的特点是因材造型,法一形万,变化万千。这就关系到作者个人的美学素质和艺术修养的高低。平时我们常见到一些人把一个上好的树桩截坏弃掉,这其中的关键是未能从艺术的提炼角度去发现和利用树桩的固有形态美。市面上的树桩多属中等桩,要把一中等的桩材培育为精品,就要提高个人的修养,发现桩材的固有形态美,  相似文献   

9.
榆树桩景《晚霞》(见左下图照),是笔者比较得意的习作之一,其下部主干几乎是一枯片,然上部主干及枝叶却生机盎然,充满生命活力。题名《晚霞》,喻日之夕阳余辉,虽近黄昏,然绚丽的霞光普照大地,仍给世间万物以无私奉献。十年前,笔者从农友那里得到几个已成活的桩胚。其中有一个基部粗大、大半枯黑且桩心已成空洞的榆树桩。其两边及背后尚有部分树皮鲜活,且有少量须根,生命犹存。然有趣的是其状似元宝,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盆连根式一本双干大树型榔榆盆景作品(见照图)。此作庄重稳健,层次分明,枝片错落有致;桩蔸粗壮,侧须根抓地有力,双干基部紧紧相依,向上自然舒展,两干之间的距离宽窄得体,紧凑而不显过密,收缩匀称,结顶自然,两干一高一低,一直一斜,一粗一细,互相依存,富有动感。部分枝条互相穿插,形成呼应顾盼的艺术效果。此桩是10年前在花市偶然发现的,原桩坯枝桠杂乱繁多,粗看很难发现其可取之处。经仔细审视,发现它的优势在于:具有粗壮的根基,且有一定量的侧须根,双干间的距离及弯曲走向比例协调。实是一株难得的能制作成双干盆景的桩材。  相似文献   

11.
盆景作品,仅有优美的外型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是形式与内涵和谐统一,富有意境,才能给人以较高的艺术享受,让欣赏者产生共鸣,令人回味。三角枫盆景《中国结》具有浓郁的人情味,其艺术效果及趣味性,耐人寻味,是富有创意的成功之作。这是件异形桩材,它的形态有别于人们常见的作品。原坯在粗壮的根盘上萌生出多条枝干,它们相互穿插扭转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极似中国结的图案。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功,也是作者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巧妙的利  相似文献   

12.
陈金法 《科学种养》2013,(11):20-21
榆树是我国北方荒山野岭常见的经济植物,也是我国常见的优良速生树种,除了具有生态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外,还可作为制作盆景的理想材料。经过精心栽培和艺术加工后的榆树,可成为赏心悦目的盆景,由于榆树形态奇异古朴、易造型,为杂木盆景的上品素材,也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传统桩景树材。本文主要介绍榆树盆景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13.
作者采用海南岛特有树种——博兰。是天然造就了的桩材,坑棱接绉,头根曲艺有力,蛟紧盆沿下垂,身干分段曲节,变化力度较大,渐细到尾,节节流畅有气,实为悬崖式桩景的难得好素材。1998年春,我有幸在海南岛三亚市购得。当时桩材比较杂乱。经审视发现,该材先天优势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4.
这盆黄杨是笔者20多年前在废弃的绿篱中挑选一株进行移栽培育,再一分为二得来的。当时因母株造型需要,将桩劈开形成剖面,通过雕刻,催古提高品味。在劈桩时多余部分有小枝、嫩芽,于是就将其带根分开栽植,又培育一盆小型盆景。该桩分栽成活后(也就是现在的主干)笔者用棕丝对干、枝进行了简易弯曲、绑扎(没有扎片)放养,历经20多年。这盆昔日分开的小黄杨桩,随着岁月的变迁,不算太粗的干、枝,现已变得日渐老辣,光滑白净,苍劲而富有一定韵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盆雀梅树桩盆景(载1994年贵刊11期彩页)。树干半边枯朽,苍劲古朴。树身向一侧倾斜上伸,有苍龙腾空而去之姿,树梢向另一侧回复,呈苍龙猛然回头之势,整个树势充满动感和力度。既活泼而富有变化,又觉平稳安定。枝片平展,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排列疏密有序,变化自然有致,给人以清新、自然、明快的感觉。分枝弯曲伸延自如,顶梢微微翘起,以求左右顾盼。在根基左侧安置山石,  相似文献   

16.
一般来说,一件盆景作品基本上只有一个最佳观赏面,或者说仅限于两面。本文中分别标号的4张榆树图照系同一作品,虽原造型还不够理想,但基本上可以四面观赏。这棵榆桩是在1994年立春后在市场购得,毛坯下部大,上部渐细,有自然形成的空洞,树干呈螺旋形弯曲(见图1)。系制作四面可观桩景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福建霞浦张徐民先生的榆树盆景《相依》(见今年第三期彩页),虽然算不上是上乘佳作,但应该说是一件比较成功的作品。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具有浓郁的山野气息,富有原汁原味的自然韵味。既非浓妆,也无淡抹,毫无斧凿雕饰的痕迹。首先从作品总体构图来看在不等边三角形中,主干与副干,一大一小,一粗一细,一高一低,比例得体,紧紧相依。主干从左侧斜曲变化向上,斜中有曲,曲中有变,使整个构图微妙地变得静中有动,自然清新。几托错落有致的疏枝衬托成的不等边三角形,有板有眼,使画面极富自然情调。其次从主干看主干是整个桩景的核心,是景的导向中心。主干不主,或主干不干,就全盆皆空。而  相似文献   

18.
笔者利用被砍伐的榆树所留下的树桩,制作成榆树桩盆景,于1987年5月参加南京市玄武区盆景大奖赛,并荣获二等奖。现将制作方法介绍于后: 1984年初冬,我校修建操场,将一颗25年树龄直径约17厘米的榆树平地面锯掉,我将此榆树桩挖出,去掉断根,保留须根,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挖圹栽下,浇透水,上面再覆盖约10厘米厚的土壤,使其安全过冬。  相似文献   

19.
家庭园艺     
问:榆树盆景如何制作与管理? 答:榆树,特别是在野外生长的榆树老桩,经历了多年的人为刀劈斧凿,或风剥雨蚀、动物啃咬等,逐渐形成许多不同的奇异姿态。有的盘根错节,苍劲古朴;有的化腐朽为神奇,枯根新叶,别有洞天,是制作盆景的优良材料。制作时要进行以下工序: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件丛林式的练手盆景作品,我想通过丛林式最基本的双干搭配、呼应、穿插、依伴,相互协调的紧密关系,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依而生、缺一不可的整体效果。5年前我尝试将这棵红叶小榆疙瘩做成了一个“石上”两干大树型多枝文人盆景。我想用最不经意的桩材去涉足大雅之堂,启发初涉盆景艺术领域的爱好者不要在盆景选材上走过于追求古、奇、怪或寻觅先天极佳桩材的弯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