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本研究完成了玉米群体中综3号的5轮混合选择。结果表明,中综3号群体本身产量平均每轮增益2.1%,群体测交种产量均每轮增益1.7%。群体产量一般配合明显提高,这表明混合选择对玉米群体改良是有效的。群体其它农艺性状随着选择轮数的进展,发生了相应变化,穗长、行粒数、千粒重、穗位高均有提高,穗粗、穗行数、雄穗分枝数下降,脱粒率,株高、雄穗长度、生育期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混合选择对玉米群体改良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完成了玉米群体中综3号的5轮混合选择。结果表明,中综3号群体本身产量平均每轮增益2.1%,群体测交种产量平均每轮增益1.7%。群体产量一般配合力明显提高,这表明混合选择对玉米群体改良是有效的。群体其它农艺性状随着选择轮数的进展,发生了相应变化,穗长、行粒数、千粒重、穗位高均有提高,穗粗、穗行数、雄穗分枝数下降,脱粒率、株高、雄穗长度、生育期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用增广NCⅡ设计,测定中综3号改良群体的配合力,分析5轮混合选择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混合选择对群体产量、穗长、结实性、行位数和千粒重及其相应一般配合力的改良均有良好效果,中综3号经5轮选择,改良群体产量平均每轮增益2.23%,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提高1.031。混合选择对产量等性状的改良与相应一股配合力的改良有同步性,多数性状前3轮改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豫综5号玉米群体产量性状轮回选择改良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半姊妹和相互半姊妹轮回选择改良的豫综5号5个轮次群体为材料,通过2点产量比较试验,对豫综5号群体产量及穗部性状的改良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改良轮次的增加,豫综5号群体的单株产量逐轮提高,平均每轮提高6.36%,其中,半姊妹轮回选择改良的3轮群体平均每轮提高6.30%,相互半姊妹轮回选择的改良群体提高5.51%,群体产量的变异系数从15.4%下降到12.8%,基本符合选择预期效果,群体内仍有较丰富的变异,说明2种选择方法对群体单株产量的改良是有效的.对改良群体穗部性状的比较发现,穗长和行粒数分别提高5.27%和9.96%.说明穗长和行粒数的改良效果明显,它们的提高是群体单株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本研究还对相互轮回选择的方法和豫综5号群体改良利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半姊妹轮回选择对玉米长穗大粒群体配合力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半姊妹轮回选择对玉米长穗大粒群体进行3轮选择,用3个测验种测定改良群体的配合力。结果表明,长穗大粒改良群体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明显提高,测交产量C_1,C_2,C_3分别比C_0提高了5.12%,9.66%,10.82%。特殊配合力的变化因测验种而异。穗长、结实长、穗行数和行粒数及其一般配合力也明显提高。改良群体产量与相应测交产量平均值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玉米群体进行合理有效的改良利用,通过改良S1选择法对12个玉米群体改良一轮后进行效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是构成产量的三因素,遗传增益最大的群体为蒙群2,其它依次为蒙群4、蒙群1等7个群体,蒙群3及3个国外引进群体遗传增益为负值;玉米群体在穗部、植株性状以及遗传变异中均存在一定的变化。试验研究得出,蒙群2、蒙群4、中综7号、蒙C群、蒙A群产量遗传增益均较大,并在其他农艺性状中改良效果显著,可直接选择优株自交进行选系,而其余7个群体遗传增益小,改良利用潜力不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玉米群体进行合理有效的改良利用,通过改良S1选择法对12个玉米群体改良一轮后进行效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是构成产量的三因素,遗传增益最大的群体为蒙群2,其它依次为蒙群4、蒙群1等7个群体,蒙群3及3个国外引进群体遗传增益为负值;玉米群体在穗部、植株性状以及遗传变异中均存在一定的变化。试验研究得出,蒙群2、蒙群4、中综7号、蒙 C群、蒙 A群产量遗传增益均较大,并在其他农艺性状中改良效果显著,可直接选择优株自交进行选系,而其余7个群体遗传增益小,改良利用潜力不大。  相似文献   

8.
 对中综4号(ZZ4)玉米群体完成了4轮改良S1、半同胞交替轮回选择(简称MS1-HS交替轮回选择)。2001年在4个地点对30个NCⅡ测交组合及11个亲本(5个群体及6个测验种)进行田间鉴定。结果表明,MS1-HS交替选择对改良群体杂交种产量、产量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均十分有效。随着选择轮次的增加,各轮群体与6个测验种杂交组合的产量逐轮提高,平均每轮增加6.7%~8.1%,差异达5%显著水平。各轮改良群体与6个测验种间的产量中亲杂种优势呈逐轮明显上升的趋势,平均每轮增加211~248 kg·ha-1,除Mo17外,差异均达5%显著水平。MS1-HS交替轮回选择对改良群体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十分有效,在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得到改良的同时,穗部性状及株高、穗位、抽丝期、散粉期等田间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均获得同步的改良。但MS1-HS交替轮回选择对改良群体的特殊配合力效果有限。通过中综4号改良群体与6个测验种间杂交组合产量及杂种优势的比较研究,得出中综4号与黄早4、丹340间为强优势模式对。  相似文献   

9.
为对玉米群体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对其进行限制性选择的株型改良以及确定合理的选择指数是群体改良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选择强度,有效群体和环境条件均一致的条件下,对玉米(Zea mayL.)沈综基础群体和(S1)C1群体实施两种方案的轮回选择,得到半同胞家系HC2群体和全同胞家系FC3群体,同时对产量组成性状,植株性状及抗病性进行表型选择,结果表明,在HC2群体中,穗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百粒重的通径系数总效应分别为:0.579,0.415,0.363,0.311,0.293,在FC3群体中,分别为0.511,0.317,0.578,0.014,0.368。与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有所下降。群体植株性状获得的遗传增益不尽相同,营养体的生长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
对玉米(Zea mays L.)沈综基础群体和TC2实施了化回选择遗传改良,第一轮以半姊妹选择方案完成,获得了沈综(330)C1群体,而后对它进行两轮全姊妹轮回选择改良,选择性状主要以籽粒产量为主,兼顾抗病性和部分植株性状,然后将得到的FC2、FC3群体和C0、CK置于同一环境种植,根据调查和考种结果对各群体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群体产量获得了7.5%的遗传增益。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单穗粒重得到明显的改良。群体中优良个体频率增加,与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下降。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不同群体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程度有差异,九体产量的提高是由于农艺性状获得到了改善和性状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协调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应用两种轮回选择方法对玉米(ZeamaysL.)基础群体C0及SC1实施轮回选择.根据调查和考种结果,对各群体的产量及植株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选择强度为30%的条件下,FC2群体比基础群体提高了25.93%,FC3群体比基础群体提高了35.38%.单株粒重、穗重、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分别获得了12.57、13.06、1.23、6.77、1.54和2.71的遗传增益,这些性状基本上是朝着对产量有利的方向发展,而今后的选择必须注意穗长、行粒数和植株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半姊妹与全姊妹轮回选择方法对玉米“沈综”群体实施了三轮次改良。结果表明,两种改良方案对“沈综”群体改良皆有显著效果,半姊妹方案取得产量每轮遗传增益为12.91%,明显大于全姊妹方案对农艺性状所取得的遗传进度也较大。三轮选择后,群体大多数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度没有下降。半姊妹方案实施过程中,更换测验种可扩大对被改良群体不同基因位点的选择压力。  相似文献   

13.
The maize population Csyn 4 was improved for three cycles with three recurrent selection methods MS1, MS1-HS, and MHSRRS in northern China. A total of 40 NC Ⅱ testcrosses were made by four testers with Csyn 4 and 10 improved populations, which were evaluated in four environments in the cropping season of 2005. Analysis of variance indicated a significant progress (P〈 0.05) in yield and other chief agronomic traits in the improved populations and testcrosses, demonstrating that the three recurrent selection methods were effective for increasing grain yield of testcrosses and improvement of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in maize population. The average grain yield increase of population Csyn 4 in MS1, MS1-HS, and MHSRRS recurrent selections was 266.7 kg ha^-1 (5.3%), 288.0 kg ha^-1 (5.7%), and 231.3 kg ha^-1 (4.6%) per cycle, while the grain yield of S 1 progeny of population for Csyn 4 was increased by 420.0 kg ha^-1 (10.9%), 376.0 kg ha^-1 (9.8%), and 414.7 kg ha^-1 (10.8%) per cycle in MS1, MS1-HS, and MHSRRS recurrent selections, respectively. Linear responses (b) in the MS1, MS1-HS, and MHSRRS recurrent selections were the same as the realized responses of the selection (G) for grain yield increase of Csyn 4 and S1 progeny of the populations. The grain yield of testcrosses increased by 3.3-5.2% on average per cycle. The value of heterosis did not display any differences amongst the different cycles of selections. The GCA for yield component traits of population Csyn 4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by means of three selection methods, whereas the GCA for plant height, ear height, days to silking, and days to pollen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recurrent selections. GCA for the number of tassel branches were decreased in the selections, while GCA for the number of plant leaves were increased,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4.
对玉米(ZeamaysL.)沈综基础群体和FC2 实施了轮回选择遗传改良 ,第一轮以半姊妹选择方案完成 ,获得了沈综(330)C1 群体 ,而后对它进行两轮全姊妹轮回选择改良 ,选择性状主要以籽粒产量为主 ,兼顾抗病性和部分植株性状 ,然后将得到的FC2、FC3 群体和C0、CK置于同一环境种植 ,根据调查和考种结果对各群体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群体产量获得了7.5 %的遗传增益。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单穗粒重得到明显的改良。群体中优良个体频率增加 ,与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下降。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 :不同群体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程度有差异 ,群体产量的提高是由于农艺性状得到了改善和性状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协调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用18个四川玉米地方品种合成的基础群体,通过四轮改良穗行选择,在群体产量和八个主要性状的提高上都是有效的。遗传增益有5个性状达1%显著平准。产量平均每轮增加5.43%。各性状的遗传变异,随改良轮次的提高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变化较缓。各轮单株产量与主要性状的直接作用分析、主要受行粒数、百粒重,行数和穗长的影响,在改良过程中,这些性状不断变化,但应注意协调均衡发展,才能达到群体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玉米轮回选择中不同轮次自交系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研究了东农群体-1的两轮自交系的产量、穗长、穗粗、德行数、百粒重的一般配合力.结果显示出,第二轮自交系产量配合力较第一轮提高5%,穗长和穗行数分别提高4.41%,3.5%,穗粗和百粒重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两个玉米群体桂综3号和桂苏综进行两轮相互轮回选择改良后的遗传效益进行评估,为其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早4、掖478、丹340、M0174个测验种作母本,以两个玉米群体桂综3号和桂苏综不同改良群体作父本,按NCU遗传交配设计组配测交种,对各轮群体、群体间杂交组合和测交种进行田间鉴定,调查产量、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度、出籽率和千粒重并分析配合力等。【结果】桂综3号、桂苏综及其杂交组合产量平均每轮增益分别为83kg/ha(0.85%)、645kg/ha(12.45%)和390kg/ha(5.90%);群体间杂交组合超亲优势从5.7%提高N13.5%。桂综3号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从-5.32增加到-1.55,桂苏综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从0.10增加到6.55。桂综3号、桂苏综均与掖478、丹340的特殊配合力都得到一定提高。出籽率和干粒重朝逐轮增加方向发展,秃尖度呈逐轮减少趋势,其他性状变化不明显。【结论】桂综3号和桂苏综经两轮相互轮回选择后,群体问杂交组合产量和杂种优势都逐轮增加,易与掖478、丹340等Reid、旅大红骨种质形成杂种优势模式,可继续进行相互轮回选择改良,利于在玉米育种上改良利用。  相似文献   

18.
小麦籽粒灌浆性状的轮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5年,利用太谷核不育基因对小麦籽粒灌浆持续期和灌浆速率进行轮回选择。结果表明,3轮选择增益显著,每轮平均增益GFD为4.77%,GFR为8.21%,对GFD和GFR的选择彼此间呈负响应,两者的相关系数r=-0.9120。在灌浆期亚群中,退化小穗数和穗粒数间接增益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