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92~1994年在中粳稻区研究了黑线姬鼠发生动态和春秋季防治指标。结果表明,4~5月、9~10月为繁殖高峰;5~6月和10~11月为数量高峰。水稻不同生育期害鼠百夹日捕获率(X)与产量损失率(Y)呈显著正相关,早春为防治适期,在现有生产水平下,防治指标(百夹日捕获率)为3%,水稻主害期控制指标为6%~7%。  相似文献   

2.
1992 ̄1994年在中粳稻区研究了黑线姬鼠发生动态和春秋季防治指标,结果表明,4 ̄5月、9 ̄10月为繁殖高峰;5 ̄6月和10 ̄11月为数量高峰。水稻不同生育期害鼠百夹日捕获率与产量损失率呈显著正相关,早春为防治适期,在现有生产水平下,防治指标(百夹日捕获率)为3%,水稻为害期控制指标为6% ̄7%。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稻成熟期害鼠防治指标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稻田鼠密度(x) 与水稻产量损失率(y) 呈直线正相关.通过分析,二者之间数量关系可用回归方程式:(?)表示,建立了稻田防治指标的估算模式(?)根据这一模式结合本地区目前的生产水平和不同药剂防治效果,提出了中稻成熟期防治指标:用敌鼠钠盐防治,鼠密度为3%-4%;用毒鼠磷防治,鼠密度为4%-5%.  相似文献   

4.
研究花生结荚期以黄毛鼠为优势种的鼠害防治指标的结果表明。花生结荚期鼠密度(x)与花生果荚受害率(y)之间呈线性相关(r=0.9619(?));花生结荚期鼠害的动态防治指标可用模型 x=625×CF/YPE+4.2475来估计;根据福建的现状,花生结荚期的经济允许损失率为1.167%,相应的鼠害防治指标为鼠密度11.54%.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桐庐县21年农区鼠情逐月监测和2005年鼠情普查资料的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害鼠仍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其次为褐家鼠,但褐家鼠种群所占比例明显上升;农舍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优势种。农田害鼠密度年际内呈现2个明显的数量高峰,分别为11-12月和6-7月;农舍鼠密度也出现2个明显发生高峰,分别为11月份至次年3月份和8月份。近年来,农田鼠密度已呈明显下降,大部分区域总体鼠密度偏低,但农舍鼠密度偏高且分布区域仍较广。农田鼠密度年际消长与主要粮食作物鼠害损失率消长动态相一致。针对当前农区害鼠发生分布特点,提出了要明确灭鼠重点区域及工作重点,进一步改进控防措施,实行鼠害综合治理,以消除鼠患重点,不留鼠患死角。  相似文献   

6.
宁夏玉米叶螨发生危害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宁夏,玉米叶螨以雌性成螨在土缝、树皮缝、落叶下越冬,6月中旬在玉米上始见,7月上旬出现害状,8月上中旬为螨量和危害的高峰期。玉米叶螨的发生危害程度与当年7-8月份的降雨直接有关,发生期内雨水频繁,日降雨量在15mm以上,可以抑制其发生,玉米产量损失率随单株平均三叶雌螨数、叶螨危害指数和单株平均枯叶数的增加而增大,以8.5%为玉米叶螨经济允许损失率水平,得玉米叶螨防治指标为:单株平均三叶雌螨数(R)为153.22头;或叶螨危害指数(D)为44.90;或单株平均枯叶数为1.5。  相似文献   

7.
于1984年开始在浙江诸暨每年定2个点,就农田鼠害的发生种类分布及其数量消长变化,开展系统监测与调查研究,并于2004年在所有乡镇(街道)进行普查。调查结果表明,农田害鼠的发生情况与20年前相比,害鼠的种类有所增加,黑线姬鼠仍为农田优势种,所占比例上升8个百分点;鼠密度平均为2.150%,下降了57.14%;一年中2~4月和8月出现两个种群数量高峰,但主峰期有所延迟,峰值变小。害鼠数量分布分化出明显的两大区域,高密度的梯田类型区和低密度的河谷平田区。灭鼠重点对象(黑线姬鼠)和重点区域(梯田及冬季作物区)及数量高峰期的进一步明确,为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灭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稻区害鼠的复合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洞庭湖稻区水稻田的害鼠群落和害鼠对水稻损失量的调查,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水稻损失量和害鼠密度的关系模型:Y=0.0674Z1+0.0307X2=0.1627,并计算当水稻经济允许损失水平L=0.1317%,据此可确定稻田害鼠复合防治指标,并算出单种害鼠的防治指标;东方田鼠为4.37%,黑线姬鼠为9.59%。  相似文献   

9.
利用笼罩接虫的方法,测定西藏飞蝗虫口密度与青稞产量损失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青稞产量损失随着西藏飞蝗虫口数量增加而增加,西藏飞蝗的虫口密度(X)与产量损失率(Y)的关系为:y=-15.39+10.25x;从而确定青稞田西藏飞蝗的理论防治指标2头/m^2。  相似文献   

10.
对天全县不同环境中的害鼠种类及其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害鼠种类为大足鼠、褐家鼠、小泡巨鼠、高山姬鼠、黄胸鼠、社鼠、黑腹绒鼠、白腹鼠、龙姬鼠和小家鼠,其中以高山姬鼠(322%)、褐家鼠(248%)和黄胸鼠(147%)为优势鼠种。在农田中高山姬鼠也是第一优势鼠种,占农田害鼠的596%。不同环境条件下害鼠密度从大到小顺序为:农舍(696%)>丘陵区(549%)>高山区(51%)>坝区(373%)。在一年中害鼠数量呈现规律性变化,每年6月形成第一高峰,10月出现第二高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稻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为解决稻田氮素低利用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双季稻田间试验,采用动态室法监测基肥和穗肥施用不同用量氮素后的土壤氨挥发特征及田面水氮形态含量特征.[结果]早稻基肥期土壤氨挥发损失峰值于施肥后第5d出现,第9d接近对照水平;晚稻同期及穗肥期土壤氨挥发损失峰值均于施肥后第1d出现.基肥氨挥发损失量低于穗肥,晚稻高于早稻.早、晚稻平均氨挥发损失率分别为12.99%和21.79%.施氮提高氨挥发损失量和累积损失量,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呈现不同程度地增加.氨挥发损失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相关分析表明,氨挥发损失量和磷肥施用量均与田面水铵态氮、硝态氮和溶解性总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直线正相关.[结论]施氮通过提高田面水氮含量促进稻田氨挥发损失.通过合理施肥、改变肥料特性等措施降低施肥后田面水中氮含量降低,从而减少稻田土壤氨挥发损失.  相似文献   

12.
To addres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mount of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nd the yield of double cropping rice systems,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a cultivation pattern of strong seedlings with increased planting density and reduced nitrogen application(SDN) on the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ouble cropping rice.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ffects of SDN on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ngle plant roots of double cropping rice were not signifi...  相似文献   

13.
水稻三化螟防治研究进展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研究表明:耕作制度、培管水平、水稻生育期、气候条件均可影响三化螟种群的消长,经济阈值与防治指标有不断放宽的趋势,应用抗虫品种、改革耕作制度、增加天敌数量、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均可控制三化螟种群的为害。  相似文献   

14.
文章研究了黑龙江省水稻二化螟虫口密度与水稻产量损失的关系和经济阈值,为指导黑龙江省水稻生产,防治二化螟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期,二化螟虫口密度(X)与产量损失率(Y)的回归方程为:Y=2.0536X-4.2161,R2=0.9756;枯心率(X)与产量损失率(Y)的回归方程为:Y=1.7187X-2.7756,R2=0.9704。在水稻孕穗期,虫口密度(X)与产量损失率(Y)的回归方程为:Y=1.1971X-0.5521,R2=0.9646;白穗率(X)与产量损失率(Y)的回归方程为:Y=1.5032X-1.9087,R2=0.9806。在水稻分蘖期,其经济阈值为每100丛水稻有二化螟幼虫90~116头;在水稻孕穗期,其经济阈值为每100丛水稻有二化螟幼虫60~103头。  相似文献   

15.
小麦玉米玉米间套作种植模式经济效益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小麦春玉米夏玉米间套作种植模式,随着年总产量的提高,其经济效益同步增长。麦玉玉复合群体的产值和纯收入达27045.9元/hm^2和14884.95元/hm^2,比春玉米一熟单和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复种产值提高91.50%和20.38%,纯收入提高74.70%和11.81%。根据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空间差和时间差,选择越冬菠菜和早熟秋白菜参与到模式中进行间套作,增加复合群体空间层次与集约程度,其产值  相似文献   

16.
路梅  张发成  钱明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553-17555,17573
[目的]调查金华市主栽水稻品种纹枯病田间发生情况,探讨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明确其经济闽值。[方法]参照国家水稻纹枯病测报调查规范(GB/T15791—1995)进行病情调查,并测定不同水稻品种的各种产量性状;通过人工接种试验,研究不同接种量下水稻品种——金早47的病丛率、病情指数、水稻产量及产量损失率,并计算其在不同产量水平下的经济阈值。[结果]金华市现有水稻主栽品种的抗病性为中抗水平以下,缺乏高抗品种;其中水稻金旱47为中抗,两优培九为中感,协优46则为感病。同一水稻品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生育期的抗性表现有所差异,水稻产量的损失随水稻品种抗病性的减弱而加重。孕穗期,金早47的病丛率和产量损失率成线性关系.要将产量损失率控制在7%以下,孕穗期的病情指数必须控制在4.2以下。[结论]明确了金华市水稻主栽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现状及其经济阈值.为水稻纹枯病的有效、合理控制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立安庆市单季中稻主要害虫的防治模式,以达到最佳经济效益。[方法]通过不同防治模式的对比试验,分析不同单剂和混剂对单季中稻主要害虫(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按节约成本、增加收入的原则,评价最佳防治模式。[结果]2种防治模式的对比试验表明,在水稻生长分蘖期施用5%锐劲特750 ml/hm2,穗期施用40%毒死蜱1200 ml/hm2+25%扑虱灵1200 g/hm2的防治模式可全程控制单季中稻田主要害虫的为害,较常规防治方法每公顷可提高经济效益千元以上,减少成本176元,同时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稻田的生态平衡。[结论]该防治模式防治效果显著,并达到最佳经济效益,是安庆市单季中稻主要害虫的最佳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18.
连续3年研究了福建单季稻区翻压紫云英绿肥下,水稻生长对减量氮钾肥施肥时期比例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紫云英鲜草每年翻压18 000kg.hm-2,单季稻氮钾肥施用时期与比例以基肥∶分蘖肥∶穗肥=0∶5∶5的籽粒产量最高,分别较基肥∶分蘖肥∶穗肥=3∶4∶3、基肥∶分蘖肥∶穗肥=5∶5∶0、基肥∶分蘖肥∶穗肥=0∶7∶3、基肥∶分蘖肥∶穗肥=0∶10∶0的增产3.6%、4.9%、3.0%、6.1%,均达到显著增产水平,其增产的主要经济性状表现为每穗实粒数的增加,显示紫云英翻压为水稻幼苗期生长提供了足够的营养。福建单季稻区翻压紫云英及水稻减量化施肥条件下,氮钾肥施用时期后移,增加孕穗期施肥比重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9.
水稻物质生产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2005-2007年早晚造种植的5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水稻品种的物质生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不同水稻品种的物质生产特性表现有一定的相似性,抽穗至乳熟期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2005年晚稻新丰两优6、2007年早稻富瑶美3号的产量最高,可能是因其中后期(抽穗期-乳熟期)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群体净同化率和群体生长率。为提高水稻产量,要适当延迟氮肥的施用时期和水稻的生育期,加强水稻中后期管理,提高水稻干物质积累,以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20.
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以早稻品种中早39、晚稻品种玉针香为材料,设计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用绿肥还田(CK)、施用紫云英还田(T1)、施用紫云英及黑麦草还田(T2)、施用紫云英及油菜还田(T3)、施用箭舌豌豆及黑麦草还田(T4)、施用箭舌豌豆及油菜还田(T5),研究豆科与非豆科绿肥混合还田对双季稻叶片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绿肥还田明显降低早稻生育前期叶片净光合速率和群体干物质积累,显著促进早、晚稻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提高剑叶净光合速率,2年双季稻平均增产2.88%~14.74%;与T1相比,T3、T5处理有利于早、晚稻高光效群体形成,早、晚稻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剑叶净光合速率维持在较高水平;豆科与非豆科绿肥混合还田对双季稻有效穗数、结实率和产量有显著影响,双季稻有效穗数、结实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CK相比,T3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7.13 t/hm2,2年双季稻产量平均增加14.74%。紫云英与油菜混合还田能有效提高双季稻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延缓剑叶净光合速率下降,促进双季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显著提高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稻谷产量,是比较适宜的绿肥混合还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