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不同浓度生根粉对山葡萄硬枝扦插生根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葡萄是葡萄属中抗寒性最强的一个种,其营养丰富,是酿酒的优质原料。同时山葡萄还具有观赏价值,在城市园林中常用作棚架。但山葡萄种子播种幼苗生长缓慢,而扦插繁殖又不易生根,故我们采用 ABT处理以促进生根的扦插试验,以提高扦插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3.
我所从50年代就开始山葡萄家植研究,目前已选育出左山一、左山二、双优、双丰、双红等6个品种.山葡萄硬枝扦插育苗技术是可靠的育苗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黑穗醋栗扦插成活率,以黑穗醋栗新品种晚丰为试验材料,选择五种不同类型的生根药剂,研究其对晚丰黑穗醋栗品种硬枝扦插的影响。结果表明:晚丰黑穗醋栗硬枝扦插的最适药品为猛生根,最适浓度为150~200mg·L~(-1),浸泡时间为4h。  相似文献   

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葡萄硬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智顺  武新琴 《山西农业科学》2010,38(9):30-31,70
用NAA,6-BA这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溶液,单独使用或按不同比例混合使用对葡萄插穗基部浸泡30 min,然后扦插,以清水处理作对照,3个月后对插穗的生长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用1 000 mg/kgNAA+500 mg/kg6-BA处理过的插穗生根率、发芽率效果最好,其次是只用1 000 mg/kgNAA处理过的插穗。  相似文献   

6.
不同药剂对巨峰葡萄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强力生根剂、IBA、IBA+硼砂、NAA、NAA+IBA等药剂处理巨峰葡萄插条。结果表明,各种药剂对插条生根都有一定促进效果。以强力生根剂效果最佳,生根率60.8%,单株插条生根数8.07根,极显著高于对照(清水)。其次IBA和IBA+硼砂的效果也较好,生根率分别为47.9%和46.9%,显著高于对照。各种药剂对插条生根长度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8.
以五叶地锦一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开展五叶地锦硬枝扦插生根试验,分析研究不同激素处理水平(ABT1号生根粉100mg·L-1、ABT1号生根粉200mg·L-1、清水对照)、不同插穗粗度(<0.3cm、0.3~0.5cm、>0.5cm)和不同取穗部位(上部、中部、下部)对五叶地锦硬枝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激素处理浓度对五叶地锦硬枝扦插的生根都有促进作用,扦插生根效果和生根率最佳的处理浓度是ABT1号生根粉200mg·L-1,生根率可达94.37%,生根量26条,ABT1号生根粉100mg·L-1浓度处理的效果次之,清水处理效果最差。在本次育苗试验用插穗样本中,插穗粗度以0.3~0.5cm的扦插生根效果和生根率最佳,生根率为92.97%,生根量16.67条,插穗粗度>0.5cm的次之,插穗粗度<0.3cm的最差;插穗剪取部位以中部枝条扦插生根效果和生根率最佳,生根率92.5%,生根量14.33条,下部采集插穗效果次之,上部最差。  相似文献   

9.
巨峰葡萄硬枝扦插试验表明,3月下旬剪取1年生枝条,以河沙为基质,在拱棚内扦插,插前用浓度为100mg/LNAA或IBA浸泡插条基部24h效果较好.试验中也观察了扦插巨峰葡萄的生根特性.  相似文献   

10.
11.
不同药剂处理对早紫葡萄的扦插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50 mg/L IAA 50 mg/L根旺﹑75 mg/L NAA 25 mg/L生根﹑100 mg/L生根﹑75 mg/L IBA 25 mg/L生根等药剂处理早紫葡萄插条的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不同时期的发芽率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的趋势,以75 mg/L IBA 25 mg/L生根的发芽率最高(63.8%);插条生根数除50 mg/L IAA 50 mg/L根旺外,其余与对照相比均有所提高,其中以75 mg/L IBA 25 mg/L生根效果最佳.综合分析,75 mg/L IBA 25 mg/L生根在插条根长﹑根粗﹑根鲜重﹑根干重及新梢平均生长量等重要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其它各处理,因此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1999-2004年,在通榆县进行的引种8个山葡萄种内和种问杂交品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该地区生产栽培的山葡萄,由于生长季节降雨少、不用喷布农药防治病害、果实成熟季节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果实含糖量高、总酸低,可酿造优质“绿色山葡萄酒”。筛选出适于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抗寒、产量高的可酿造干红葡萄酒的左优红、加工果汁饮料的哈桑,用于调色和调酸的双优和双红为当地主栽和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3.
提高山葡萄坐果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提高新品种“北冰红”及品系94-7-75、98-8-165、2001-6-135坐果率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喷雾一次矮壮素1000mg/L+0.3%硼酸水溶液、0.3%硼酸水溶液、野生山葡萄雄株花粉25g+硼酸30g+尿素50g水溶液和0.3%硼酸水溶液+0.5%砂糖水溶液等试验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坐果率,分别比对照(CK)提高11.3%、12.2%、14.1%和16.1%。其中,0.3%硼酸水溶液+0.5%砂糖水溶液坐果率最高,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用量吲哚丁酸处理色拉葡萄(Syrahgrape)硬枝插条的扦插试验结果表明:150mg/L的吲哚丁酸处理的插条成活率较高、成苗质量较好,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山葡萄及杂交后代浆果单宁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野生山葡萄83个株系及种内、种间杂交37个组合146个后代株系,共229个株系的浆果为实验材料,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浆果单宁含量.单宁含量(mg/100ml)总趋势为野生山葡萄(90.30±0.36)>山葡萄×山葡萄(69.18±0.32)>(山葡萄×欧亚种葡萄)×山葡萄(46.07±0.30)>(山葡萄×欧亚种葡萄)×欧亚种葡萄(34.54±0.23)>山葡萄×欧亚种葡萄(26.02±0.26).确定了山葡萄种内和种间杂交育种亲本浆果单宁含量指标,为选育优良酿酒葡萄品种提供了实验参数,保证了酿造具有独特风格和品质的山葡萄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以福建野生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带节茎段为外植体,建立无菌株系,并以此无菌株系小苗的茎段或叶片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增殖和长期保持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下,愈伤组织诱导以MS+BA 2.0 mg·L-1 +NAA 0.2 mg·L-1+蔗糖30 g·L-1培养基最佳,诱导率可达100%;愈伤组织的继代增殖以MS+2,4-D 1.0 mg·L-1+蔗糖30g· L-1培养基最佳,可以获得生长状态良好的松散型愈伤组织;采用MS+2,4-D 1.0 mg· L-1+蔗糖30 g· L-1培养基继代培养几代后转到MS+2,4-D 1.0 mg· L-1+KT 0.5 mg· L-1+AgNO35.0 mg· L-1+蔗糖30 g·L-1培养基上培养1代,如此交替进行,同时在光照条件下,可长期继代保持野生葡萄愈伤组织,并可保持其旺盛的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山葡萄嫩茎段愈伤组织离体培养最佳配方。[方法]以山葡萄优良母株新生枝条嫩梢为外植体,观察山葡萄在IAA和NAA不同浓度下芽的分化、继代与生根情况。[结果]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浓度IAA和NAA对山葡萄的芽分化、继代与生根影响显著。芽分化NAA浓度为0.05 mg/L的时候效果最好,愈伤组织中等,分化出的芽较多。继代IAA浓度为0.10 mg/L的时候效果最好,生长旺盛,繁殖倍数较高。生根NAA浓度为0.10 mg/L的时候效果最好,根粗壮,生根率高。[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山葡萄离体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2000~2002年试验结果表明:在较寒冷的吉林市左家地区或类似气候区栽培山葡萄,果实用于酿制优质山葡萄酒,公顷产量应控制在10~12t;酿制一般甜红山葡萄酒,公顷产量应控制在13~14t。在较温暖的吉林省集安市(岭南地区)或类似气候区,酿制优质山葡萄酒,公顷产量应控制在14~15t;酿制一般甜红山葡萄酒,公顷产量应控制在16~17t。  相似文献   

19.
酿造干红葡萄酒优良新品种“左优红”,硬枝扦插(自根)生根率平均为85.1%、成苗率79.1%。“左优红”与“贝达”条和苗硬枝嫁接上床扦插加温催根“砧穗”愈合早、有良好的亲和性、硬枝嫁接生根率平均为81.3%。催根幼苗根系多、移栽苗圃地成活率高。出圃成苗率为77.9%。“左优红”与“公酿一号”和“双红”条和苗硬枝嫁接上床扦插加温催根“砧穗”愈合慢、亲和性较差、生根率平均为55.7%、成苗率平均仅为45.2%,分别低于“左优红”硬枝扦插(自根)和与“贝达”条和苗嫁接33.9%和34.0%。“双红”、“公酿一号”条和苗木不宜做“左优红”硬枝嫁接的砧木。  相似文献   

20.
冯明义  刘忠建  姜府文  季彩勇  张捷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2885-12885,12890
[目的]筛选对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方法]9种药剂稀释后,采用喷雾法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687.5g/L银法利悬浮剂、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72%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较好,并且对马铃薯产量无抑制作用。[结论]为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