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外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诱导黑边石斑鱼(Epinephelus fasciatus)排卵的影响。【方法】以成熟的黑边石斑鱼为研究对象,测量其体长、体质量和肥满度后,在2018年7—8月,使用HCG激素(剂量为200 IU/kg或500 IU/kg)注射分别对6尾雌鱼进行成熟诱导。【结果】在200 IU/kg HCG处理中,注射24 h前有5尾雌鱼的卵母细胞处于第三次卵黄球前期阶段;注射48 h后2尾雌鱼出现核移动卵母细胞,1尾雌鱼的卵母细胞为第三次卵黄球后期阶段;注射60 h后1尾雌鱼出现排卵现象,其余5尾雌鱼均为第三次卵黄球后期阶段。在200 IU/kg HCG处理的排卵个体中,注射时其卵母细胞直径为477.0 μm,注射后60 h卵母细胞的直径增加至624.4 μm。此外,经催产、排卵、受精和孵化后共获得总卵数16 906粒,受精率为68.7%,孵化率为43.0%。而500 IU/kg HCG处理的黑边石斑鱼排卵失败。【结论】使用剂量为200 IU/kg的外源HCG激素可诱导黑边石斑鱼成熟且排卵,但为了提高排卵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其注射剂量和效应时间还需要进一步调节。  相似文献   

2.
沙塘鳢室内繁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沙塘鳢繁育技术,为规模化养殖提供基础。[方法]采用了人工繁殖和自然繁殖两种方法对沙塘鳢天然捕捞成熟个体进行室内繁殖研究。人工繁殖分别用催产剂HCG、催产合剂LRH-A2+DOM催产亲本;自然繁殖选择性腺成熟雌雄鱼按1.0∶1.2比例放入塑料箱中交配产卵,定期收集卵粒、统计产卵雌鱼数。[结果]注射HCG人工催产沙塘鳢雌鱼易发生流产现象,获得的受精卵在卵巢中分散粘附,孵化第2天卵粒开始发白、脱落,未孵化出鱼苗;催产合剂LRH-A2+DOM催产亲本未获得受精卵。自然繁殖组中沙塘鳢自然产卵率70%,受精卵在鱼巢上粘附规则,经孵化获得鱼苗,孵化率50%。[结论]沙塘鳢宜采取自然繁殖方式进行繁殖。  相似文献   

3.
口虾蛄繁殖周期及生殖细胞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连市黑石礁海域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卵巢性腺指数的周年变化进行测定,对雌雄个体的生殖细胞发育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3月,随着水温的升高,口虾蛄繁殖个体卵巢发育逐渐成熟,性腺指数上升,至6月达到最大值,7月,随着繁殖个体的排卵,性腺指数下降,至9月出现全年的最小值;口虾蛄1龄即可性成熟,每年产卵1次;雄性生殖细胞发育分为精原细胞期、初级精母细胞期、次级精母细胞期、精细胞期和精子期5个时期,雌性生殖细胞发育分为卵原细胞期、卵黄形成前期、卵黄形成期和成熟期4个时期.  相似文献   

4.
以山东白山羊为研究对象,应用国产的孕酮阴道海绵栓,结合PMSG/FSH、PG和HCG,将78头受体羊随机分为4组进行同期发情及卵巢排卵研究。结果显示:放栓15 d,同时在去栓前3 d肌注400 IU/只PMSG和去栓前1 d肌注0.1 mg/只PG,鉴定发情后再肌注100 IU/只HCG处理方案效果最好,发情率为84.21%,黄体形成率为75%。同时手术检查卵巢卵泡和黄体形成情况,处理方案中放栓15 d+PMSG+PG+HCG组卵巢上均有多个排卵黄体,并且排卵窝比较明显。该研究所优化的方案为获得高质量的转基因胚胎移植受体羊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鱼类催产激素对齐口裂腹鱼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使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A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地欧酮(DOM)3种鱼类催产激素6个组合,对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 Tchang)亲鱼进行注射催产处理,比较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变化,探讨齐口裂腹鱼对不同催产激素及其组合的适应性和敏感性,从而找出最适合齐口裂腹鱼繁殖的催产激素组合。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亲鱼对LHRH-A2、HCG和DOM组合的敏感度最高,催产率和孵化率显著优于单一激素和其他激素组合。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间情期内水貂卵巢发育规律及褪黑素作用后不同发育阶段卵泡的组织形态特点,实施本试验.随机选取埋植褪黑素的健康短毛雌性黑水貂5只,取左侧卵巢,固定经洗涤、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制备HE染色的石蜡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测量和拍照.结果表明:水貂卵巢由表面上皮、白膜、皮质和髓质构成,间质腺发达;卵巢中存在各级卵泡;透明带在第Ⅱ阶段卵泡中开始出现;卵巢在其各个发育阶段均可能闭锁,其中第Ⅳ阶段的卵泡闭锁较多.  相似文献   

7.
应用组织切片、组织化学技术,对日本沼虾雌性生殖系统的组织结构、卵巢发育周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日本沼虾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和输卵管组成,卵巢外被结缔组织膜与生殖上皮。日本沼虾的卵巢发育具有明显的色泽与体积的变化,根据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将其划分为增殖期、小生长期、大生长期、成熟期和恢复期5个时期。卵子发生可分为卵原细胞期、卵黄发生前期、卵黄发生期、卵黄发生后期4个时期。卵黄发生前期的卵母细胞为小生长期的初级卵母细胞,胞质嗜碱性,无卵黄颗粒曰卵黄发生期卵母细胞为大生长期卵母细胞,胞质嗜酸性,早期含卵黄颗粒,后期转变为卵黄块,核位于卵母细胞中央曰卵黄发生后期卵母细胞为成熟期卵母细胞,体积长足,核移动到卵母细胞周边,最终核生发泡破裂,核膜消失,卵周围滤泡细胞层变得极薄,等待排卵。  相似文献   

8.
克氏原螯虾雌性生殖系统发育及组织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外观解剖观察和组织学方法,对克氏原螯虾雌性的生殖系统发育及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的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组成,卵巢呈"Y"型;卵巢发育早期分布有卵室,分化生殖卵原细胞。卵子发生经历卵原细胞、卵黄合成前卵母细胞、卵黄合成期卵母细胞及成熟期卵母细胞4个时相;克氏原螯虾卵巢发育期可分为Ⅰ期、Ⅱ期、Ⅲ期(又分为早、中、晚期)、Ⅳ期、Ⅴ期5个时期。卵质内含有滑面内质网、致密小颗粒物质、线粒体,参与卵黄颗粒的合成。将卵巢呈黑色、卵黄充满卵母细胞、细胞核消失、卵母细胞与滤泡细胞分离等特征作为克氏原螯虾成熟的标志。克氏原螯虾个体性腺发育不同步,每年产卵1次,群体每年存在两个产卵高峰期,一个在9~10月份,另一个在4~5月份。  相似文献   

9.
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体质量20~40g的野生大鳞鱼巴(Barbus capito)鱼种,经5年人工培育性腺已发育成熟,2008年5月筛选8尾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注射催产药物LHRH-A2、HCG和DOM可促使亲鱼产卵和排精,催产的尾雌鱼中有3尾成功产卵,获得受精卵4.8万粒,孵出鱼苗3万尾,其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75%,72.3%67.1%。水温20~23℃时,从受精卵到孵出鱼苗需要约70 h,到仔鱼上浮开口需要约6 d。在哈尔滨地区池塘人工培育大鳞鱼巴鱼苗,1龄鱼体质量可达(40.06±1.19)g,体长(14.34±0.15)cm。  相似文献   

10.
克氏原螯虾卵黄发生过程中卵巢和大颚器孕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放射免疫测定法,研究克氏原螯虾卵黄发生过程中卵巢和大颚器的孕酮含量变化。其中次级卵黄发生早期的卵巢孕酮含量最高,卵黄发生前期卵巢孕酮含量次之,次级卵黄发生中期的卵巢孕酮含量显著降低,产后期卵巢检测不出孕酮含量,表明随着卵巢的成熟和产卵,卵巢中的孕酮含量逐渐下降,推测孕酮与卵黄发生的启动有关,而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大颚器中均未能测到孕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e卵巢发育各期的主要典型特征。【方法】采用组织切片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对入侵生物福寿螺的卵巢发育过程、卵母细胞发育各期的显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根据福寿螺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特征,将其发育过程分为5个时期: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在卵巢发育过程中,卵母细胞发生一系列形态结构变化,最终发育为成熟的卵子。福寿螺卵子的形成依次经过卵原细胞期、卵黄合成前期、卵黄合成后期和成熟期。【结论】研究探明了福寿螺的卵巢为管状分支型腺体,卵原细胞经历了5个发育时期形成了成熟的卵子,并分析了福寿螺强大生殖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虹鳟的卵巢发育进行组织学观察,研究各期卵巢的形态、特征及变化.结果表明:虹鳟卵巢的发育可分为6个时期,相对应的卵母细胞也分为6个时相;4月龄卵巢处于第Ⅰ期,以第Ⅰ时相卵母细胞为主,细胞核占细胞大部分;8~13月龄卵巢处于第Ⅱ期,第Ⅱ时相卵母细胞质嗜碱性,滤泡细胞、外周环和丝状环出现;15~26月龄卵...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泥鳅进行生殖激素的注射,研究分别注射25、30、35IU/g剂量的hCG、分别注射10、12、14μg/尾剂量的LHRH-A2、分别注射16IU/g+10μg/尾、18IU/g+ 10μg/尾、20IU/g+ 10μg/尾剂量的hCG+LHRH-A2对泥鳅催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使用hCG注射量以30IU/g效果最好.单独使用LHRH-A2其注射量以12μg/尾效果最好.复合激素hCG+LHRH-A2其注射量以18IU/g+10μg/尾效果最好.综合考虑抗药性以及价格因素后,实际生产中建议使用12μg/尾LHRH-A2为宜.  相似文献   

14.
以日本海域捕获的宝石石斑鱼(Epinephelus areolatus)、黑边石斑鱼(E.fasciatus)、赤点石斑鱼(E.akaara)、尾纹九棘鲈(Cephalopholis urodeta)、蜂巢石斑鱼(E.merra)和纹波石斑鱼(E.ongus)成鱼为对象,比较其性腺发育和脑垂体结构以及垂体中FSHβ和LHβ免疫信号的分布。结果表明:宝石石斑鱼、黑边石斑鱼、赤点石斑鱼和尾纹九棘鲈性腺发育为未成熟阶段,蜂巢石斑鱼和纹波石斑鱼性腺发育为成熟阶段。6种石斑鱼的脑垂体位于间脑腹面,由神经垂体(NH)和腺垂体(AH)组成。腺垂体从左至右进一步细分为前外侧部(RPD)、中外侧部(PPD)和中间部(PI)。在宝石石斑鱼、赤点石斑鱼和纹波石斑鱼中NH结构被PPD隔开分为上下两部分,而在黑边石斑鱼、尾纹九棘鲈和蜂巢石斑鱼中NH为一个整体。6种石斑鱼脑垂体中FSHβ和LHβ细胞的免疫信号主要分布在PPD和PI区域,且FSHβ信号强度均较LHβ强,推断在石斑鱼性腺发育成熟前后,FSHβ较LHβ重要。为石斑鱼的资源保护及人工繁殖方面提供基础生物学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运用放射免疫测定法,研究克氏原螯虾卵黄发生过程中卵巢和大颚器的孕酮含量变化。其中次级卵黄发生早期的卵巢孕酮含量最高,卵黄发生前期卵巢孕酮含量次之,次级卵黄发生中期的卵巢孕酮含量显著降低,产后期卵巢检测不出孕酮含量,表明随着卵巢的成熟和产卵,卵巢中的孕酮含量逐渐下降,推测孕酮与卵黄发生的启动有关,而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大颚器中均未能测到孕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人工催熟过程中其外表形态、性腺发育和性类固醇激素含量的变化关系,以期为星康吉鳗的人工繁殖提供数据支撑。实验共收集野生星康吉鳗100尾[(288.30±62.34)g],分为对照组和3个激素注射组:实验组A(CPE:2 mg/kg),实验组B(HCG:200 IU/kg)和实验组C(CPE:1 mg/kg和HCG:100 IU/kg)。每周进行1次激素注射,共注射12次激素,对照组不做处理。结果表明:实验组C亲鱼卵母细胞发育至细胞核移位阶段,星康吉鳗性腺发育状态最佳。完成12次激素注射后,所有的实验组星康吉鳗卵母细胞发育均达到Ⅲ期,而对照组卵母细胞发育仍停滞在第Ⅱ期。通过对类固醇激素进行ELISA检测表明,在第12次注射后,实验组C星康吉鳗性腺中睾酮含量[(217.00±31.76)ng/g]显著高于对照组[(123.24±21.05)ng/g]。与对照组相比,注射激素实验组星康吉鳗性腺中17α-羟基孕酮含量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至实验结束时,CPE和HCG组合激素注射的星康吉鳗性腺发育到第Ⅴ期。综上所述,CPE+HCG能够有效地促进星康吉鳗的性腺发育,可作为催熟激素用于星康吉鳗的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17.
南阳牛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南阳牛卵泡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技术。[方法]以南阳牛卵泡卵母细胞为材料,分别在成熟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激素(E2、FSH+LH+E2、PMSG+hCG+E2)、不同血清(0.6%BSA、10%FCS、10%OCS)和牛卵泡液(10%、20%和30%bFF)后对其进行体外成熟培养,研究不同处理对其体外成熟状况及发育潜力的影响。[结果]在激素添加试验中,添加FSH+LH+E2的效果最好,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及卵裂率(72.5%,52.6%)显著高于添加E2(47.5%,35.4%)组;在血清添加试验中,添加10%OCS的效果最好,卵母细胞的成熟率(73.3%)显著高于添加BSA组(51.7%);在卵泡液添加试验中,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及卵裂率随卵泡液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成熟培养液中添加10%bFF可取得与添加10%FCS相似的效果。[结论]该研究为牛卵泡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母猪卵巢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组织学变化规律和探讨磷酸二酯酶3A(PDE3A)在卵巢发生发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生物学意义,选用二花脸母猪胎90日龄及1日龄、20日龄、120日龄和180日龄的母猪卵巢进行组织学观察,并利用RT-PCR检测PDE3A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胎90日龄主要由原始卵泡组成;1日龄、20日龄、120日龄卵巢内特征发育明显;180日龄卵巢内的形态特点与120日龄相似。卵巢PDE3A mRNA表达水平在20日龄时与其他各个阶段相比显著降低。提示:PDE3A在猪从原始卵泡募集到初级卵泡形成过程中可能具有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9.
雌性阿根廷滑柔鱼性腺发育阶段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阿根廷滑柔鱼是典型的头足类,资源生物量与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积累及生殖投入密切相关。为了获知雌性阿根廷滑柔鱼性腺发育各阶段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变化特点,研究采用氯仿甲醇法和气相色谱法检测分析胴体、消化腺和卵巢的脂肪酸种类及其含量。结果表明,雌性阿根廷滑柔鱼胴体、消化腺和卵巢3个组织的脂肪酸均以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为主,饱和脂肪酸(SFA)次之,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总含量最低。胴体组织的脂肪酸种类最全面,共检测出28种脂肪酸,消化腺和卵巢分别检测出21种和17种脂肪酸。检测发现3个组织中SFA均以C16∶0脂肪酸最为丰富,MUFA以C18∶1n9c和C20∶1脂肪酸为主,PUFA的DHA(C22∶6n3)最丰富,EPA(C20∶5n3)次之。胴体的SFA和MUFA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在产卵期显著降低;消化腺的PUFA保持相对稳定水平,但是其含量显著低于胴体和卵巢;卵巢持续积累脂肪酸,在产卵期时MUFA和PUFA显著降低。研究表明,雌性阿根廷滑柔鱼胴体、消化腺和性腺3个组织的脂肪酸种类具有组织特殊性,而主要脂肪酸具有一致性。性腺发育过程中,胴体的SFA和MUFA可能转化为能量供给卵巢发育,消化腺的PUFA则向胴体和卵巢转移,卵巢则持续积累脂肪酸供给卵子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