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凡纳滨对虾兰尼定受体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结果发现了1个SNP位点。通过进行凡纳滨对虾温度变化刺激的实验,把192尾对虾分为应激敏感组和应激抵抗组,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各对虾样品兰尼定受体基因的SNP的基因型。结果发现,应激敏感组和应激抵抗组的SNP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显著(P<0.01)。结果显示兰尼定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凡纳滨对虾对温度变化敏感性关联。  相似文献   

2.
凡纳滨对虾COPE基因序列及低温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已知耐寒候选基因-COPE基因的克隆和研究,为凡纳滨对虾耐寒性状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依据。运用同源克隆和RACE-PCR技术获得凡纳滨对虾COPE基因(LvCOPE)全长cDNA序列,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研究了LvCOPE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及其在低温胁迫下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LvCOPE cDNA全长1217 bp,包含888 bp开放阅读框,编码296个氨基酸残基,具有保守的TPR结构域。各物种COPE蛋白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能准确反映各物种间的进化关系。Lv-COPE mRNA在各组织中呈遍在表达,在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高。低温表达谱分析显示,LvCOPE mRNA在低温处理对虾的肝胰腺、心、鳃、肌肉等组织中均呈下调表达,随着处理温度由15℃降至11℃度,其在肝胰腺中表达量逐渐降到最低。因此,LvCOPE在结构和进化上保守,在低温胁迫时呈下调表达,可能在寒冷耐受过程中发挥负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3.
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凡纳滨对虾兰尼定受体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结果发现了1个SNP位点。通过进行凡纳滨对虾温度变化刺激的实验,把192尾对虾分为应激敏感组和应激抵抗组,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各对虾样品兰尼定受体基因的SNP的基因型。结果发现,应激敏感组和应激抵抗组的SNP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显著(P<0.01)。结果显示兰尼定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凡纳滨对虾对温度变化敏感性关联。  相似文献   

4.
 抗菌肽分子是无脊椎动物先天免疫系统中的主要免疫效应分子,在防止病原菌入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索先天免疫系统中抗菌肽分子的多样性以及分子结构之间的关联,本文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对其penaeidin 3a抗菌肽基因进行了基因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enaeidin 3a分子具有经典的对虾素结构域,而且存在着一个由8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形成的球状实体结构,尤其是分子中存在富含脯氨残基的结构基序,对于分子功能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可为下一步对虾素分子功能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淀粉糊化度的饲料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体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共设5组,前4组饲料中淀粉的质量分数为18%,淀粉糊化度分别为7.78%、32.07%、56.35%和70.34%,第5组饲料的淀粉糊化度为76.74%,淀粉的质量分数为28%,分别饲喂初始体重为(0.5±0.02)g的凡纳滨对虾,饲料为等氮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试验采用循环水族箱系统,盐度为614 g/L。日投喂量为对虾体重的7%。经过56 d饲养,检测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成活率和体营养成分情况。结果表明:当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淀粉的糊化度为32.07%时,对虾的生长速度最快(P<0.05);对虾肝胰腺脂肪含量随着饲料淀粉糊化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P<0.05)。总之,在饲料糖含量不超过20%的前提下,当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淀粉的糊化度为32%左右时,对虾可以获得最大生长。  相似文献   

6.
不同淀粉糊化度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体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淀粉糊化度的饲料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体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共设5组,前4组饲料中淀粉的质量分数为18%,淀粉糊化度分别为7.78%、32.07%、56.35%和70.34%,第5组饲料的淀粉糊化度为76.74%,淀粉的质量分数为28%,分别饲喂初始体重为(0.5±0.02)g的凡纳滨对虾,饲料为等氮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试验采用循环水族箱系统,盐度为6~14 g/L。日投喂量为对虾体重的7%。经过56 d饲养,检测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成活率和体营养成分情况。结果表明:当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淀粉的糊化度为32.07%时,对虾的生长速度最快(P〈0.05);对虾肝胰腺脂肪含量随着饲料淀粉糊化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P〈0.05)。总之,在饲料糖含量不超过20%的前提下,当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淀粉的糊化度为32%左右时,对虾可以获得最大生长。  相似文献   

7.
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Toll样受体基因的cDNA片段进行了克隆.从凡纳滨对虾提取肌肉、鳃和肝胰腺中的总RNA,根据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Toll样受体的TIR区设计引物,从鳃中逆转录扩增得到cDNA序列,进行测序.所得序列结果与其他物种的已知TIR及TLR氨基酸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建立系统进化树,并进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所得序列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线虫(Caenorhabditiselegans)、紫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purpuratus)的Toll样基因TIR区域的氨基酸序列有较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凡纳滨对虾室内生态育苗技术,包括设施与材料、育苗车间消毒处理、育苗用水处理、无节幼体投放、培育管理、生物饵料培养、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等方面内容。最后,对凡纳滨对虾室内生态育苗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凡纳滨对虾是目前世界上养殖虾类产量最高的三大品种之一,是水产养殖中非常重要的物种.提高凡纳滨对虾的产量是水产养殖中的重要课题.综合现有关于凡纳滨对虾营养学的研究,从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微生物和矿物质几个方面出发,分析凡纳滨对虾生长的营养需求.对凡纳滨对虾营养需求的分析能够为改善和控制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提高营养物的消化利用率,从而进一步研究凡纳滨对虾生长所需的最佳营养素配比、构建营养更加均衡的饲料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凡纳滨对虾病毒病的发生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分析,针对病毒爆发的机制进行探讨,提出凡纳滨对虾病毒病防控技术,通过该技术可推迟病毒病的爆发时间,减少因病毒引起的死亡,提高养殖效益,提升对虾健康养殖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从国外引进的Kona Bay、OI、SIS和环球4种品系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1代虾苗的养殖效果进行评估,分别在150、300尾/m2两种养殖密度下进行56 d的养殖试验,对各品系的养殖参数,包括存活率、总增重、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体质量变异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养殖密度下,Kona Bay品系综合养殖效果最好,低、高养殖密度养殖皆宜;环球品系与OI品系在高养殖密度条件下的存活率显著低于低养殖密度条件下(P0.05),且养殖密度增加对其总增重影响不明显(P0.05),OI品系甚至出现负增长,表明两者不适合高密度养殖;高养殖密度对SIS品系成活率、总增重、饵料系数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高养殖密度有利于其养殖后质量变异系数的降低,SIS品系比较适合高密度养殖。  相似文献   

12.
凡纳滨对虾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DNA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5个微卫星座位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色检测,探究凡纳滨对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供试的凡纳滨对虾群体在5个微卫星位点上有2~4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3个,平均杂合度0.5755,平均多态信息量0.486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2.5053。全群基因纯合度0~0.8,平均0.3917。显示凡纳滨对虾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处于中度多态。  相似文献   

13.
南美白对虾鲜度的气味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美白对虾为研究对象,当虾新鲜度变化时,其气味发生改变,结合感官评定和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分别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不同鲜度虾的气味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构成电子鼻传感器阵列的6个传感器中,有5个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能在虾鲜度变化过程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检测表明,虾鲜度变化时,其散发的挥发性成分有含氮化合物、烷烃类化合物、硫化物类及醇类化合物等。将电子鼻各传感器的变化规律和挥发性成分测定相比较,结果表明二者检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可以尝试利用电子鼻评价虾新鲜度。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分子标记的应用越来越受到生物学家和育种家的重视。本文对DNA分子标记的种类及其特点进行了概述,并论述了目前DNA分子标记在凡纳滨对虾中的应用进展,同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以生长性状分离的凡纳滨对虾家系的肌肉组织.构建凡纳滨对虾生长性状差减cDNA文库.斑点杂交筛选获得Enolase基因,克隆获得全长编码区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序列包含1 305 by的开放阅读框.推测编码的蛋自质含434个氨基酸.预测的分子量为47.4 ku,等电点为5.67.通过荧光定量PCR法研究了Fnolase基因在凡纳滨对虾的不同组织和不同生长期的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Fnolase基因在凡纳滨对虾的心脏、肝胰腺、肌肉、胃、肠、眼柄、鳃和血等组织或器官中都有表达;在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肝胰腺中表达量最低;在日龄为125 d的对虾肌肉组织中表达量量高,在口龄为80 d的对虾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低.  相似文献   

16.
2010年、2011年利用"南美白对虾疫病政策性互助保险"这一平台,对慈溪市凡纳滨对虾生产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凡纳滨对虾池塘进行套养鱼类能有效提高对虾产量,降低饲料系数,2010年提高产量0.026 kg/m2;2011年提高产量0.029 kg/m2,饲料系数降低21.4%;(2)凡纳滨对虾池塘套养银鲫与鳙鱼模式,凡纳滨对虾池塘套养甲鱼模式其产量与效益均好于其它模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48h的急性毒性试验验证在水体中施用不同浓度的阿维菌素导致南美白对虾的中毒和死亡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5.0~26.5℃、pH值7.50~7.82、溶解氧含量为7.82~7.99mg/L、氨氮0.020~0.359mg/L、盐度7.93~8.08的水体环境中,使用阿维菌素后的48h内对体长10.1~11.9cm、体重9.7~11.8g的南美白对虾最低致死浓度为3.00×10-4~6.00×10……-4mg/L,南美白对虾的致死时间随着阿维菌素浓度的增加而缩短,南美白对虾对阿维菌素中毒症状表现为麻痹、昏迷、死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凡纳滨对虾对低温持续胁迫的耐受力,为评估低温对凡纳滨对虾养殖业可能造成的风险及有效应对寒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7、8、9、10和11℃5个低温持续胁迫试验组和一个空白对照组(室内自然水温20℃),通过观察凡纳滨对虾对不同低温胁迫的行为反应并分别记录死亡历时,应用统计学方法拟合死亡率与死亡历时的关系模型。【结果】试验期间对照组凡纳滨对虾未出现死亡,存活率为100%。凡纳滨对虾在低温持续胁迫下,首尾死亡及100%死亡历时均随胁迫温度的升高而延长,7和11℃低温胁迫时,首尾死亡及100%死亡历时分别为2.6和13_3h、27.0和158.4h。凡纳滨对虾对低温反应敏感,7-11℃的持续胁迫均能导致其死亡,但死亡历时时域不一,7和11℃持续胁迫下,其死亡历时时域分别为24.4和145.1h,即死亡历时随胁迫温度的降低而缩短。5个低温持续期内凡纳滨对虾的死亡率与死亡历时回归方程R:的置信度均高于0.9500,在7、9、1ICE持续胁迫下,凡纳滨对虾死亡率与死亡历时的关系均符合幂函数方程,其幂函数指数分别为1.2751、1.0508和1.1173;而8和10℃持续胁迫下,死亡率与死亡历时的关系曲线更符合多项式。【结论】凡纳滨对虾不耐低温,低温胁迫致死过程有一定持续期,但死亡速度随胁迫温度的降低而加快,因此养殖过程遇低温季节应加强应急管理,最大限度规避寒害风险:胁迫温度较低(7℃)时,须在短时间内完成应急管理,最长应急处理时间为1d;胁迫温度较高(11℃)时,可适当延长应急管理,但最长应急处理时间不宜超过6d。  相似文献   

19.
对虾桃拉综合症病毒(TS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虾桃拉综合症病毒(Taurasyndrome virus,TSV)是危害对虾养殖的一个重要病原,开展该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TSV的病毒分离与鉴别、TSV检测方法的建立与改善、TSV与宿主感染后相互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今后应加强对TSV的病毒分离和保存技术、TSV的纯化和攻毒技术、抗TSV相关基因和抗TSV药物等方面的研究,以提高对TSV的预防和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