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穗重型小麦品种选育及粒重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保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争取粒多、粒重.是大幅度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措施;提高穗重是选育穗重型高产良种的主攻目标。经遗传分析表明.千粒重遗传力相对较高.早代选择有一定效果.粒大饱满是良种的优良性状.也是适应环境条件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2.
穗重型小麦品种选育及粒重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保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争取粒多、粒重,是大幅度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措施,提高穗重是选育穗重型高产良种的主攻目标,经遗传分析表明,千粒重遗传力相对较高,早代选择有一定效果。粒大饱满是优良性状。也是适应环境条件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3.
实现夏玉米高额丰产,必须在保证足穗的基础上,主攻穗大粒多,稳定提高粒重;在高产群体建立上,应掌握适宜的播种密度,合理的叶面积动态和较高的干物质积累;运用好选用良种、免耕点播、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和防倒抗灾五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大穗小麦品系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大穗型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西农979为对照品种,对参加2009年度陕西省小麦品种预备试验和2010年度小麦区域试验的8个具有高产特征的大穗型小麦新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个新品系除单位面积穗数外,其他农艺性状均明显高于多穗型品种西农979;品系2036、2037、2038、2039和2040产量均高于西农979;在农艺性状中,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重与产量相关性较大,穗粒重和地上部生物量对产量分别产生较大的直接正效应和负效应;可通过协调大穗型小麦各节间长度和合理密植,提高单位面积穗数来弥补大穗小麦分蘖成穗率低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实现小麦夏玉米两熟双高产,须将一年上下两季作物作为统一生产系统,高度协调好前作与后作关系以及群体与个体关系。在高产途径上采取保证足穗、主攻大穗、稳定提高粒重,优化品种搭配组合,优化播期密度组合,提高播种质量,合理运筹肥料和后期促进根叶互养等5项配套栽培技术,保证小麦夏玉米两熟的生育进程与当地最佳季节同步,茎蘖动态与叶面积动态合理协调,搭好丰产架子与增加经济产量并重。  相似文献   

6.
小麦夏玉米两熟均衡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年高产实践证明:实现小麦夏玉米两熟均衡高产,必须按系统论的观点,把一年上下两季作物作为一个统一的生产系统,高度协调好前作与后作关系和群体与个体关系。在高产途径上采取保证足穗、主攻大穗、稳定提高粒重。通过优化品种搭配组合,优化播期密度组合,提高播种质量,合理运筹肥料和后期促进根叶互养等五项配套栽培技术的运用,实现小麦玉米两熟的生育进程与最佳季节同步,茎蘖动态与叶面积动态合理,搭好丰产架子与增加经济产量并重。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不同土壤肥力下小麦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差异,于2019-2020年小麦生长季,选择了产量潜力分别为10 500 kg·hm-2和9 000 kg·hm-2的超高产土壤肥力和高产土壤肥力两种麦田,以济麦22为材料,比较分析了不同土壤肥力麦田小麦的群体动态、干物质生产、籽粒灌浆特性、穗部特征和产量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与高产土壤肥力相比,超高产土壤肥力增加了小麦拔节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及成熟期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促进了小麦开花前营养器官储存同化物在开花后向籽粒的转运量和开花后的光合物质同化量,提高了收获指数;超高产土壤肥力使籽粒在灌浆中后期维持较高的灌浆速率,延长了活跃灌浆期,提高了粒重。超高产土壤肥力通过增加单位面积的穗数和千粒重,实现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8.
稻茬小麦中高产水平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小麦产量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途径。小麦产量由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个因素构成,小麦产量的高低取决于产量构成因素的配置。为探究稻茬小麦中高产水平下的合理产量结构配置,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获取2001-2011年稻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相关文献,并对中高产水平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以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偏相关分析显示,3个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大小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大小顺序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根据中高产水平小麦产量结构的特点,在稻茬小麦的选育与栽培过程中,应以穗数为主导因素,协调穗数与穗粒数的关系,稳定千粒重。  相似文献   

9.
对高产小麦品种重要农艺质量与生产能力进行总结与分析,可为小麦高产超高产技术研究提供参考。对6个小麦高产品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产量超过600 kg/667 m~2的小麦品种,其穗数均大于30万/667 m~2,6个小麦高产品种平均穗粒数达47.5粒/穗,平均千粒质量达41.5 g;6个高产品种的株高变幅为70.2~93.4 cm,平均为79.9 cm;穗长、倒1节间长、倒2节间长、倒3节间长、倒4节间长、倒5节间长在株高组成中分别占11.4%、36.1%、23.1%、14.7%、9.4%、5.3%;同时发现,6个高产小麦品种同一植株的各项株高构成指数趋近于"黄金分割"值——0.618 0。  相似文献   

10.
新疆冬小麦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新疆冬小麦不同产量层次群体特性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冬小麦品种新冬41号为材料,采用不同施肥和栽培管理措施,使其形成超高产(≥9000 kg·hm~(-2))、高产(7500~9000 kg·hm~(-2))、农户(6 000~7 500 kg·hm~(-2))三个产量水平群体,比较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间小麦群体的特征、产量及其结构差异。结果表明,超高产、高产和农户小麦间穗数差异不显著;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穗粒数增加,不同产量水平间均差异显著;超高产、高产小麦间千粒重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农户小麦。随产量水平的提升,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的LAI及群体叶面积持续时间、光合势、LAI增长率和生长率均逐渐增加,群体净同化率在不同产量水平间差异不显著。小麦超高产、高产栽培的关键为在获得适宜收获穗数的基础上,主攻穗粒数与千粒重的协调增加。提高穗粒数是实现超高产、缩小产量差的关键。超高产、高产小麦应在孕穗期适宜光合面积的基础上,花后维持较高的光合面积,提高生物重和籽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