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林木抗虫性与抗虫化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抗虫性是林木育种和营林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是指由树木遗传特性所决定的,以林木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因子为基础,对昆虫行为和生物化学产生影响的一种防御体系.根据林木对害虫的作用特点,将林木的抗虫性分为3类:拒虫性、抗生性、耐虫性.林木抗虫机制主要包括林木对害虫的抗性防卫、林木抗虫的化学机制及遗传机制等.众多研究表明。林木的拒虫性、抗生性、耐虫性均与林木所舍的抗虫化学物质密切相关.林木抗虫化学物质包括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两大类,共同影响昆虫的行为、生长发育和繁殖.目前对林木抗虫性的分级和评价还缺乏系统性.但人工接虫技术是林木抗虫性鉴定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林木抗虫性是林木育种和营林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是指由树木遗传特性所决定的,以林木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因子为基础,对昆虫行为和生物化学产生影响的一种防御体系.根据林木对害虫的作用特点,将林木的抗虫性分为3类拒虫性、抗生性、耐虫性.林木抗虫机制主要包括林木对害虫的抗性防卫、林木抗虫的化学机制及遗传机制等.众多研究表明,林木的拒虫性、抗生性、耐虫性均与林木所含的抗虫化学物质密切相关.林木抗虫化学物质包括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两大类,共同影响昆虫的行为、生长发育和繁殖.目前对林木抗虫性的分级和评价还缺乏系统性,但人工接虫技术是林木抗虫性鉴定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工纯林种植面积较大,虫害严重威胁着森林培育,抗虫性研究尤为重要。通过资料查阅及分析,从林木抗虫性定义、鉴定方法,抗虫的物理、化学机制,抗虫诱导的类型和信号传递、转基因抗虫等方面,系统全面阐述了林木抗虫性研究进展,对国内外林木抗虫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林木抗虫性是多种防御机制的积累及协同效应,是化学与物理防御方式相结合,外界因素如机械损伤及虫害也会引发诱导防御,这些作用相结合共同应对昆虫的侵害。  相似文献   

4.
林木种子机械采收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木种子机械采收技术分析王喜平(北京林业大学森林工业学院)林木种子的采收是营林生产中的一项很繁重的工作,同时也是机械化程度最薄弱的一个环节。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和林业机械化整体水平的提高,造林面积不断扩大,林木种子的需求量也日趋增加.据统计,近几年来我...  相似文献   

5.
林木多倍体诱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林木多倍体形成的机制、诱导的途径,以及林木多倍体育种的意义,对林木多倍体育种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机械损伤诱导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机械损伤诱导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研究现状,包括机械损伤诱导PAL活性与虫害诱导的区别、机械损伤信号的转导、PAL酶及其基因的诱导等。对机械损伤诱导植物PAL活性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展望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多倍体育种是创制和选育植物新品种的重要途径,秋水仙素是目前植物多倍体诱导使用最广泛和有效的试剂。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秋水仙素在林木多倍体诱导方面的研究进展,归纳了林木多倍体诱导中诸如秋水仙素浓度、诱导时间、处理方法等影响因素及鉴定多倍体的方法。指出林木多倍体存在嵌合体分离纯化繁琐缓慢、新诱导剂亟需开发、林木多倍体评价周期长、同源多倍体分子机理研究不足等问题,进而对上述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该综述旨在为林木多倍体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烟草抗虫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草病虫害的严重发生制约了烟草业的发展,生产上可以利用抗虫性抵御害虫的侵害,提高烟草的经济效益。本文从烟草种质的抗虫资源选育、抗虫机制、转基因烟草的研究等方面综述了烟草抗虫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其前景。  相似文献   

9.
林木球果采集机器人机械臂起升运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使林木球果采集实现自动化操作,研制了林木球果采集机器人。其总体结构分为三个部分:机械手、行走机构和计算机控制系统。文中对林木球果采集机器人在采集过程中机械臂起升时的运动做了分析计算,求出了当采集爪匀速直线上升时,大、小臂协调动作的运动规律,为液压驱动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具有丰富的沙棘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棘植株可抵御不良环境,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的重要生态树种。沙棘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作为食品原料广泛应用,还具有抗氧化等功效,因此也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和化妆品等。但由于在种植区域内极少发现抗虫植株,沙棘害虫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筛选或培育抗虫性强的优良沙棘品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近年来沙棘抗虫性机制及分子育种工程等内容进行了解析与梳理,并提出以下发展建议:①开展长期野外追踪调查,进而筛选沙棘抗虫植株;②利用抗虫性状寻找抗虫关键基因,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验证,为进一步培育沙棘抗虫品种提供基因资源;③利用组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关键基因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解析沙棘植株的抗虫分子机制;④利用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多种组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抗虫关键基因在调控植株抗虫方面开展生物学功能与作用机制研究;⑤坚持与其他学科交叉分析,将林木遗传育种与其他各学科相结合,从分子、细胞、生态、表型方面综合论述评定,整体上从各个学科相互交融中综合分析林木的遗传机制。旨在为沙棘抗虫基因工程的分子育种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对进一步培育抗虫性质优良的林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番茄受伤信号传导及诱导抗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植株机械受伤后激活了受伤愈合和防御的各种机制,引发了受伤信号的产生、运转、感知接受和转导等以激活受伤诱导基因的表达。茉莉酸(Jasmonicacid,JA)在番茄对机械受伤反应中起中心作用,其他化合物,包括系统素、寡糖和寡聚半乳糖醛酸等也在受伤信号中起重要作用。番茄植株受伤诱导的蛋白酶抑制剂为研究诱导抗性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模型体系,说明调控系统防御反应信号传导的各种途径,提出了细胞间受伤诱导蛋白酶抑制剂PIs表达的是多肽系统素(polypeptidesystemin)和植物激素茉莉酸。越来越多的证据指明:系统素和JA在同一信号途径中协同作用激活了PIs和其他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植物诱导抗病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系统阐述了植物诱导抗病性的本质及其研究进展,介绍了植物诱导抗病性的机理,对植物诱导抗病性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昆虫毒素是一类宝贵的药用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综述了昆虫毒素的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植物诱导抗性的机理和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植物诱导抗性作用防治植物病害,具有系统性、持久性、前瞻性、可控性和预防性,还可减少使用化学农药,保护环境。是现代植物病害防治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植物诱导抗性的机理和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昆虫细胞色素P450在昆虫抗药性、解毒代谢等方面具有重大研究价值.概述了昆虫细胞色素P450在昆虫抗药性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目前的一些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基因的结构和特点,从结构决定功能这个角度阐述了该酶的功能、表达及其诱导机制,从分子学角度分析了昆虫细胞色素P450介导昆虫抗药性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6.
植物诱导抗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颖  景耀 《西北林学院学报》1997,12(3):52-57,81
从诱导植株相关酶活性变化、细胞壁的保护反应,植物抗毒素的积累以及新蛋白的合成四个方面综述了植物诱导抗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拮抗木霉菌对玉米弯孢叶斑病的诱导抗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在温室和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木霉菌株H6、D9、C40、SH2303包衣种子诱导玉米抗弯孢叶斑病的效果。研究结果发现,在温室条件下H6、C40、D9、SH2303包衣种子长出的幼苗对于弯孢叶斑病的防效分别为20.69%、53.77%、72.74%、37.52%。田间试验表明:H6可诱导玉米对弯孢叶斑病的防效可达到50%470%。防御酶系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包衣种子后PAL、POD酶活性显著增加,SOD酶活性均无明显变化趋势。因此,木霉诱导寄主抗性效应与寄主PAI。、POD活性增加有关,但与SOD活性没有明显相关性。本研究表明:利用木霉菌剂处理玉米种子可系统诱导玉米幼苗产生对叶斑病的抗性,为深入研究木霉菌诱导玉米系统抗性机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8.
植物抗病及抗虫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在分子生物学技术基础上的植物基因工程操作,为抗病虫害作物品种的培育提供了一条崭新而有效的途径。它主要通过将外源抗性相关基因导入受体植物以提高植物的抗性。目前,在抗病虫害基因的分离、转化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本文将就抗病及抗虫基因工程两方面对目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昆虫抗药性是一种遗传性状,其通过改变昆虫体内基因起作用。目前利用分子原理可知抗性害虫基因组序列,从而确定其抗性情况。本文阐述了近年昆虫抗药性机制(靶标抗性和代谢抗性)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新农药的研制与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