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不同石榴品种果实类黄酮物质组分和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不同表现型石榴品种‘泰山红’、‘大青皮’、‘墨石榴’和‘三白’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果皮和果汁中杨梅酮、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素、芹菜素等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果皮、果汁中均存在这5种类黄酮物质,其中以杨梅酮和槲皮素含量最高。4个品种间类黄酮含量有差异。‘三白’石榴果皮和果汁中的类黄酮总量均最高,分别达到377.5μg/g和82.0μg/g,‘泰山红’、‘大青皮’和‘墨石榴’果皮和果汁中类黄酮含量依次降低。此外,同一品种不同部位也有差异,‘三白’果皮类黄酮总量是果汁的4.60倍,而‘泰山红’、‘墨石榴’和‘大青皮’依次是3.51、4.45、4.28倍。表明类黄酮含量在石榴不同品种以及同一品种果皮和果汁中均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紫叶桃叶片色素的定性及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紫叶桃叶片色素种类进行初步鉴定,同时对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总黄酮含量进行计算;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单体酚种类和含量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旨在为食品、药品行业筛选更具前景的天然色素。结果表明:紫叶桃叶片中主要含有矢车菊素半乳糖苷、矢车菊素、槲皮素、芦丁、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杨梅素、绿原酸、儿茶素、表儿茶素、木犀草素、二氢杨梅素、二氢槲皮素、对香豆酸等。其中,矢车菊素及矢车菊素半乳糖苷为其叶片呈现红色的主要色素,含量分别为122.30 mg·kg-1和507.60 mg·kg-1,相对含量占检测色素总含量的1.81%,是一种良好的天然色素。叶绿素起着使紫叶桃叶片颜色加深的作用,类胡萝卜素、槲皮素、芦丁等起着辅助成色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究锦绣杜鹃花瓣颜色与色素及总酚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以锦绣杜鹃紫花品种‘紫蝴蝶’、粉花品种‘粉鹤’、白花品种‘玉蝴蝶’为试验材料,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和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法,对其总酚、类黄酮和花青素等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紫蝴蝶’和‘粉鹤’中花青素的类型为飞燕草色素、矢车菊色素、天竺葵色素、芍药色素和锦葵色素,不同花期花青素含量均随着花瓣的衰老逐渐降低。其中,‘紫蝴蝶’的主要花青素是芍药色素,其花蕾期花青素含量为20.543 mg·g~(-1),‘粉鹤’的主要花青素是天竺葵色素,其花蕾期花青素含量为4.153 mg·g~(-1)。‘玉蝴蝶’中未检出花青素成分,但其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均高于‘紫蝴蝶’与‘粉鹤’。随着花瓣衰老,锦绣杜鹃花瓣中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结论]锦绣杜鹃花瓣以花青素为主、类黄酮为辅而呈现鲜艳颜色。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葎草中总黄酮和木犀草素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重庆地区不同月份葎草中总黄酮与木犀草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月份葎草总黄酮与木犀草素含量差异较大,且两指标成分含量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黄酮与木犀草素的含量分别为14.74~23.83 mg·g~(-1)和0.25~1.11 mg·g~(-1),其中10月份总黄酮与木犀草素的含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5.
黄酮类物质是芹菜最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该研究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44份中国芹菜种质、美国西芹‘文图拉’和欧洲西芹‘皇后’叶片和叶柄中的芹菜素和毛地黄黄酮的浓度。结果表明:这46份芹菜种质叶片和叶柄中的芹菜素和毛地黄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叶片芹菜素含量、叶片毛地黄黄酮含量、叶片黄酮含量、叶柄芹菜素含量、叶柄毛地黄黄酮含量和叶柄黄酮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0%,10%,30%,20%,30%和20%。叶片和叶柄中的黄酮含量没有相关性。叶片中芹菜素浓度是毛地黄黄酮浓度的18~50倍,叶柄中芹菜素浓度是毛地黄黄酮浓度的19-40倍。大部分中国芹菜种质的黄酮浓度高于西芹‘文图拉’和‘皇后’。分布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芹菜种质的黄酮含量高于北部地区芹菜种质。综上所述,叶柄是主要食用部位,因此叶柄具有高芹菜素含量的中国芹菜种质可应用于芹菜的育种,叶片具有高芹菜素含量的中国芹菜种质可应用于生产芹菜素产品。  相似文献   

6.
罗米娜  刘霞  蒋生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843-15845,15847
[目的]建立大体积进样堆积-毛细管电泳(LVSS-CE)法,富集并测定独一味全草中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和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的含量。[方法]分离条件为:背景电解质为30 mmol/L硼酸盐溶液(pH 9.0),含8%(V/V)乙腈,分离电压20 kV,检测波长为210nm。进样堆积过程为:流体动力进样5 000 Pa×250 s,施加-25 kV至基质完全排出,20 kV进行分离。[结果]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芹菜素、木犀草素和槲皮素的堆积因子分别达到33、31、50和51,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0、4.5、2.5、2.5μg/L。与常规电泳流体动力进样5 000 Pa×3 s相比,该法提高检测灵敏度300~800倍。[结论]该法简单易行,结果准确度高,精密度好,可用于检测药物中低含量的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羊耳菊有效组分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羊耳菊有效组分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UHPLC-Q-TOF-MS技术,对其中主要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指认其中特征性、代表性的化学成分,并通过对照品进行比对。[结果]在羊耳菊有效组分中鉴定出12个化合物,分别为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洋蓟素、木犀草苷、东莨菪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6→1)-α-L-鼠李糖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结论]明确了羊耳菊有效组分中的12个化合物,为羊耳菊药材的质量控制指标成分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槲皮素、芦丁、桑色素、木犀草素和染料木素等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色谱条件是:ZORBAX ECLIPSE XPB-C8 5μm(4.6 mm×150 mm)色谱柱,V甲醇:V水(含0.2%磷酸)=50:50的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260 nm.结果表明槲皮素、芦丁、桑色素、木犀草素和染料木素能较好的分离,分别在0.04~20,0.03~15,0.02~20,0.03~15,0.02~16 μg/mL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成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分别为12.6,10.0,15.2,13.3,6.1 ng/mL,方法可用于槐米中黄酮类物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葱兰和韭兰背景性状相似,但花色一白一红,是园林绿化常用的一对姊妹花,有必要对其花色成分类型和 色差原因进行研究.该研究提取了葱兰和韭兰的花瓣色素,用特征颜色反应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和薄层 色谱法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葱兰花瓣色素主要为黄酮类的木犀草素,不含花青素;韭兰花瓣色素既含有黄酮 类的木犀草素和另一种迁移率大的未知黄酮类成分,还含有花青素类的锦葵色素.韭兰花瓣中总类黄酮质量分 数为9.505mg/g,其中花青素(苷)的质量分数为1.375mg/g,葱兰花瓣总类黄酮质量分数为5.21mg/g.韭兰 的红色花色源于其比葱兰多出的锦葵色素或其糖苷.该结果将深入解析韭兰和葱兰花色物质的结构和生物合成途 径、克隆其相关功能基因和开展花色分子育种.  相似文献   

10.
对天南星科(Araceae)粗肋草属(Aglaonema)中‘银王’粗肋草(A.commutatun‘Silvcr Queen’)、‘柠檬美’粗肋草(A.commutatun‘Lemon Beauty’)、‘灿烂’粗肋草(A.commutatun‘Brilliant’)、‘如意’粗肋草(A.commutatun‘Red Valentine’)、‘贵夫人’粗肋草(A.commutatun‘Lady Valentine’)和‘日出’粗肋草(A.commutatun‘Sunrise’)等6个品种的解剖结构、叶肉色素和光合速率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分析了粗肋草叶片解剖结构、叶肉色素与光合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日出’为等面叶,其它5个品种的叶片均为异面叶;‘银王’和‘灿烂’2个品种的气孔分布于下表皮及主脉上,‘贵夫人’和‘如意’则上下表皮都存有气孔,而‘柠檬美’、‘日出’则只在下表皮发现有气孔.所有品种的叶片上下表皮都只由一层细胞构成.叶绿素含量以绿叶类和红脉类粗助草较高,全红叶类较低,花色素苷则相反;类胡萝卜素则以花叶类粗助草较低.全红叶和花叶类粗助草的净光合速率低于绿叶类和红脉类粗助草.叶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中叶绿体密度与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光合速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彭彩暾  陈新  史茹茹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5):191-192,195
[目的]研究斑鸠菊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层析、树脂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层析和ODS反相层析等技术,对斑鸠菊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进行化学成分鉴定。[结果]从斑鸠菊中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奈酚、木犀草素、芹菜素、槲皮素、2(S)-7,3',5'-三羟基二氢黄酮、谷甾醇、豆甾醇。[结论]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云南野生黄牡丹花色素成分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野生黄牡丹为材料,通过特征显色反应、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及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HPLC-MS)对其花瓣中的色素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黄牡丹花色素的组成包括类黄酮和叶绿素两大类,其中类黄酮类色素主要为查耳酮和黄酮、黄酮醇的混合物,包括2’,4’,6’,4-四羟基查耳酮(2’,4’,6’,4-tetr...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外来入侵植物水茄Solarium torvum Swartz的综合利用价值,以小菜蛾为生物活性靶标试虫,在活性跟踪的基础上,综合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ODS柱层析、聚酰胺层析、HPLC制备等方法对其生物活性成分进行分离,从乙酸乙酯萃取层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其中5个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是槲皮素(1)、木犀草素(2)、芹菜素(3)、山萘酚(4)和tamarixin(5);3个为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是N-p-香豆酰酪胺(6)、N-2-hydroxy-2-(p-hydroxyphenylethyl)p-coumaramide(7)和N-(2′-羟基二十四碳酰基)-1,3,4-三羟基-2-氨基-十八烷(8)。其中N-p-香豆酰酪胺和N-2-hydroxy-2-(p-hydroxyphenylethyl)p-coumaramide对小菜蛾2龄幼虫具有显著的毒杀活性,其48 h的LC50值分别为103.5μg/mL和123.1μg/mL。研究为利用水茄中的天然产物成分开发成生物农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李明  王程辉  徐志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20-11822
[目的]研究滁菊提取物对卷烟感官质量的影响,探寻滁菊开发利用的新途径。[方法]采用LC-MS方法对滁菊中的黄酮和酚酸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滁菊提取物对卷烟感官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滁菊中的黄酮类物质主要是芹黄素、木犀草素、香叶木素、槲皮素及它们的糖苷,酚酸类物质主要是绿原酸、咖啡酸和咖啡酰奎宁酸。总多酚中,酚酸含量超过60%。滁菊提取物在卷烟中添加量0.4~0.6 g/kg时可显著改善余味,降低刺激性,增加香气量,是较为理想的卷烟香味前体物。[结论]该研究为滁菊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平台。  相似文献   

15.
《Science (New York, N.Y.)》1977,197(4305):765-767
Organic solvent extractions of green-colored fossil Celtis sp. and Ulmus sp. leaves (36 to 25 x 10(6) years old) indicate the preservation of quercetin-3-O-glycosides, apigenin and luteolin carbon glycosides, methyl pheophorbide a, and a consortium of other organic constituents. Comparisons between referable fossil and extant taxa indicate a high level of phytochemical fidelity. The preservation of O-glycosides indicates a mild post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during fossilization.  相似文献   

16.
宣超  汤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846-1584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竹叶提取物中木樨草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竹叶提取物中木樨草素的含量,其色谱条件是:色谱柱为YMC-ODS-A(4.6 mm×250.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5%磷酸缓冲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 in,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为335 nm。对测得的木樨草素进行系统适应性和专属性、线性关系及精密度的考察以及稳定性和添加回收试验。[结果]按照上述的色谱条件进样,得到木樨草素的保留时间在38 m in左右,样品在38 m in也有明显的峰,说明色谱系统的适应性和专属性良好。木樨草素在0.2~14.0μg/m l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6),平均回收率为112.74%,RSD为2.45%。[结论]该方法能较简单方便地测定竹叶黄酮提取物中木樨草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探讨系列黄酮类化合物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原代大鼠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构效关系。采用MTT分析法检测细胞存活率;Griess法测定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NO释放的变化。在0.3~30μM浓度范围内,8种黄酮类化合物与LPS联合应用对小胶质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影响;黄酮、白杨素、芹菜配基、汉黄芩素、四羟黄酮5种黄酮类化合物可显著抑制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NO产生,而二羟黄酮类3种化合物(二羟黄酮、柚皮素、儿茶素)对细胞NO无显著抑制作用。黄酮类化合物母核结构中C-23,双键可能对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很重要,其抑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于分子的取代类型。  相似文献   

18.
金花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色谱法和波谱法对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 Chi)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从金花茶中分离出3种化合物,分别为芦丁、Apigenin 6,8-di-C-β-glucopyranoside、肌醇。其中芦丁和Apigenin 6,8-di-C-β-glucopyranoside为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