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倍体赞皇大枣来源于太行山区的河北省赞皇县,全县11个乡镇,212个行政村,23万人口,总面积181.5万亩,其中耕地25.3万亩,有林地68万亩(其中经济林41万亩)仅枣树面积31万亩,占经济林面积的75.6%。人均1.3亩枣园。全县果品总产9500万斤,其中赞皇大枣鲜枣产量6000万斤,占果品产量的63.2%,赞皇大枣已成为赞皇县主导产业及主要经济来源。同时,又绿化了太行山,形成了绿色大屏障。“赞皇大枣绿了太行,富了乡民,强了赞皇。我们的经验是:一、开发三倍体赞皇大枣资源,建优种化枣园基地赞皇金丝大枣是目前从全国110个品种中发现的惟一的自然三倍体(细胞…  相似文献   

2.
面临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机遇和挑战,榆林地委、行署深入研究新情况,果断采取新对策,因地制宜地确立红枣为主导产业,以主导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使区域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过反复调查论证,榆林行署作出决定,从1994年起,全面铺开红枣基地建设,到2000年新植优质枣园55万亩,使全区枣树总面积达到100万亩。  相似文献   

3.
溆浦县枣树栽培历史悠久,枣果资源丰富,品优质高,是全县的一大资源优势.为了充分发挥我县枣果资源优势,实现枣子生产的规模效益,去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的力度,将枣子深度开发作为振兴我县绿色经济的重大举措来抓,确立了“抓拳头产品,畅地方特色、创优质王牌,求规模效益”的开发思路,规划用三、四年时间,在沿省干线公路1802线的江口至低在10个乡镇新建枣园6万亩,改造现有枣园4.1万亩,建成一条年产鲜枣8.5万吨、年产值过2亿元的“十多百里十万亩枣子带”,使枣子生产成为我县林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去冬今春…  相似文献   

4.
我区南疆各地,近十几年来引种大红枣,已获初步成效。到目前为止,新栽枣树面积已达五千四百多亩,其中开始结果面积约1600亩,进入盛果期的枣树,亩产量达到2900斤,价值达1100元左右,显示出了较高的经济较益。 枣树引种的成功,激发了各族群众发展枣园的热情。当前苗木不足,是影响枣树发展的关键。现在全区枣树育苗总面积只有47.7亩,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如果继续从内地买苗,经数千公里的长途运输和多次换车倒装,苗木质量降低,而且成本高,成活率低。同时也容易把枣疯病等病虫害带进我区。因此,我们必须立足自力更生,大力发展育苗,以满足发展枣林的需要。为此,  相似文献   

5.
随着“两高一优”林业的发展.枣树的种植热潮兴起。枣苗的严重短缺.正影响枣树栽培的发展速度,枣树青苗成为当前发展枣树的重要任务。枣树无性多孩菌的主要培育措施如下:一根蘖青苗枣树根系发达,以水平极为主,扩展范围通常比地上部分大好几倍,且分布较浅,一般在地表下20-30cm处,具有很强的产生不定芽的能力,是产生根蘖亩的有利条件。1枣园选择:应选择生长旺盛,林龄在10-20年左右的枣园做为生产地。无病虫害.特别是无枣疯病发生,以免病害传播。2促蘖:为促进根蘖的发生,在本树休眠期.于行间开挖30-40cm的内,随即用土填平…  相似文献   

6.
一、大枣为阜平县富民的基础产业 阜平现有枣树850万株(18万亩),其中挂果枣树360万株(8万亩),主要分布于县城东南部浅山丘陵区的13个乡(镇)124个行政村,涉及3.2万多户13万多口人,常年产鲜枣2000—2500万公斤,最高年产可达3200万公  相似文献   

7.
汤希召,今年66岁,是甘肃省民勤县苏武乡苏山村五社的农民,坐享天伦之乐的年龄,却以超人的气魄和毅力,和老伴承包经营了一个栽有6600多棵枣树的红枣园,靠集约化管理、科学化务育、订单化销售,走上了良性发展之路。2013年,他的红枣园采摘红枣8万多公斤,创产值56万元,实现纯收入21万元,成为闻名全县的致富能人。  相似文献   

8.
宁县是全国43个红枣重点产区县之一,枣树在全县林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现有枣树49万株,其中结果树16.7万株,年产量约3×10~6kg。,但是,多年来枣园病虫害发生普遍,危害甚重,特别是桃小食心虫,对大枣的品质和产量影响很大,降低了枣树的生产效益。为此,我们于1987~1992年在宁县枣产区开展了枣园桃小食心虫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的调查研究,进行了大面积的示范防治,使虫果率由原来的46.3%降低为  相似文献   

9.
在朝阳市周边枣园内设置了不同的土壤保墒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枣园的土壤温度及枣树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处理对枣园土壤温度的调节作用明显好于覆膜处理,以覆盖秸秆2kg·m-2的处理枣树的单果质量最大,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0.
低质低效枣园是指农民利用枣树根蘖苗栽种的枣树园,品种多为制干类圆枣,随着树龄增大,枣果变小却皮厚核大,商品价值低,枣园经济收入低.这类枣园在我省中部沿黄灌区的景泰、靖远、永登、西固、皋兰、永靖等县区较多.为了尽快提高枣园收入,我们通过2年的试验研究,总结出截冠高接换优技术措施,取得了嫁接当年结果、第2年株产鲜枣3公斤~5公斤的效果,每亩枣园可收入1500元左右,随着接穗生长,进入结果盛期每亩枣园可收入5000元左右,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11.
溆浦县低庄公社莲山大队有枣园500亩。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坚持以路线为纲,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红枣生产,取得了一定成绩。1972年总产33万斤。去年总产55万斤,比1972年增产60%,比解放前增长11倍,向国家交售干枣1600担,收入35000元,买回了大批化肥、农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这个大队红枣生产的大发展开始于1958年。当时广大贫下中农在总路线精神的光辉照耀下,充分发挥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对原有100多亩零星野生枣树进行了残林改造和补植,并扩大新林300多亩,建立了500多亩集中连片的枣林基地。枣树适应性强,山上山下都能栽植,红壤黄壤都能生长,而且耐旱、耐冻,二、三年便可见成效。大队组织专业队伍采取深挖整地、粮枣间作、培土施肥、选育良种、防治病虫害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单产由原来的60—80斤提高到100—200斤。  相似文献   

12.
<正> 渭南市地处关中东部,自然条件优越,是栽培枣树的老区,也是枣树的优生区。目前,全市新老枣园面积4.67万hm~2,年产红枣5000多万kg。随着人们对红枣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入,对枣的需求正逐年增加,特别是优质的绿色食品枣果,在国内外市场上愈受青睐和关注。因此,在红枣的栽培管理中,我们根据生产绿色果品  相似文献   

13.
宣州区水东镇是著名枣乡,现有枣林0.9万亩,枣树近34万株。水东蜜枣久负盛名,誉扬海内外。此地枣树栽培多采用农枣间作,平均每亩20~30株,株行距多为5m×5m,主栽品种为尖(团)枣。树龄有数十年,新栽植的一批枣树幼林,已陆续大量  相似文献   

14.
金寨县丘岗和低山区的枣园品种多为八月鲜,挂果枣树两万多株,年产量在100吨以上。其栽植与管护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山地枣园研究了爆破对土壤和枣树生长结实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爆破对枣园土壤产生了松上实下的作用。幼龄枣树和成龄枣树单株产量比对照分别增加127.7%和58.7%,爆破效果可持续到翌年。幼龄树设1个炮眼,成龄树设2个炮眼。炮眼位置在树冠投影外缘,炮眼深度同枣树根系集中分布层一致。  相似文献   

16.
金寨县丘岗和低山区的枣园品种多为八月鲜,挂果枣树两万多株,年产量在100吨以上.其栽植与管护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郓城县枣树栽培历史悠久 ,面积大 ,据统计 ,现有枣园面积 80 0 0hm2 ,枣树 640万株。但大多数枣园管理粗放 ,结果晚 ,产量低 ,品质劣 ,效益差。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自 1997年 9月至 2 0 0 0年连续 3年多的时间对枣树低产园进行了综合改造试验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现将结果简报如下。1 试验地概况及试验效果试验地设在郓城县林业局张营苗圃。该苗圃海拔高 4 7.5m ,年平均气温 13 5℃ ,≥ 0℃的年平均积温5 0 5 6℃ ,≥ 10℃的年平均积温 4 5 4 3℃ ,日照时数为2 4 79.7h ,平均年降雨量 694 .7mm ,无霜期 2 0 8d。水浇条件良好…  相似文献   

18.
<正> 枣强县据史料记载“因枣木强盛而得名,有“棘津城”和“煮枣城”之称。说明枣树是枣强县的一大优势,到1985年底全县仍有历 史遗留下来的枣园6500多亩。由于多年采用旧的粗放管理方法,因而产量低,经济效益差,优势得不到发挥。针对这一情况,我们  相似文献   

19.
在灌阳县的石灰岩地区,无论是平地、谷地,还是峰丛裸石约占三分之二的石山上,都可看到一排排、一片片的枣林。这是县委、县政府应用林业区划成果开辟的新枣园。新枣园的建成,使灌阳县红枣种植面积由1万亩左右、年产果1500吨上下,分别增到1993年的3.29万亩和2800吨,创历史最高纪录。 过去,灌阳红枣多集中在县中部的  相似文献   

20.
枣树高接改优技术是低产劣质枣园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枣树高接改优良种选择、接穗采集与贮藏、嫁接时间及方法、接后管理等方面介绍了低产劣质枣园高接改优增效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