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在研究玉溪市北山林场文山松毛虫生活习性的基础上,于1997年对其进行了烟剂防治,通过烟剂防治有效地控制了该害虫的发生。取得了连续4年云南松有松毛虫株率控制在1%以下的显著效果。本文介绍了玉溪市北山林场文山松毛虫各虫态的生活习性以及烟剂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积极开展对文山松毛虫的综合防治,寻找以鸟治虫的生物防治途径,1985年丰都林场特从安徽定远县引进灰喜鹊,人工驯养防治文山松毛虫。三年来已初步掌握了灰喜鹊的生活习性,饲养和驯化技术。目前,灰喜鹊除能在新的环境中正常生长发育外,并能随饲养员的哨声带到林间捕食文山松毛虫,据室内放虫统计,一只灰喜鹊的成鸟一天能捕食160多条2  相似文献   

3.
<正> 文山松毛虫是云南松林的大害虫,每年危害云南松和思茅松十万余亩。此起彼伏,猖獗成灾。为了有效地防治其危害,必须开展虫情予测予报,这是防治工作中的一项战略措施。文山松毛虫的生活史、生活习性概述生活史:据资料及我们多年来在玉溪,江川、华宁、师宗等地观察记载,一年发生两  相似文献   

4.
1989年9月22日,在玉溪市北山林场灵照风景区捉到一头雌性松毛虫成虫,其体长为45毫米,翅展为125毫米,产卵量为688粒。产卵时间为1989月9月23日至25日。无遗腹卵,每粒卵均发育完全。产卵后该虫体干重0.6克,这头松毛虫是目前我省发现的产卵最多的一头思茅松松毛虫。  相似文献   

5.
侧柏松毛虫是北方侧柏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近年来 ,在山东省各地普遍发生 ,危害相当严重 ,既影响了林木的正常生长 ,又降低了森林各种效能的正常发挥。为防治此虫 ,各地采取了生物防治、喷药防治、人工捉拿等多种方法 ,灭虫难易不同 ,效果不一。我们借鉴外地防治经验 ,根据其生活习性 ,推广了毒绳防治技术 ,方法简便易行 ,杀虫效果显著。胡山林场侧柏松毛虫株虫率由防治前的 17 6头 /株 ,降到防治后的1 4头 /株 ,达到有效控制范围 ,被啃食的枝头重新发出嫩芽。此项目获得山东省林业局科技成果三等奖。现总结如下。1 侧柏松毛虫的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6.
烟雾剂虽是一种较传统的剂型 ,但却一直是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首选剂型。以往厂家生产的品种多以敌敌畏烟剂、林丹烟剂为主 ,缺少新主剂产品 ,为此 ,我们选择了几种新的主剂并加工成烟剂 ,进行了防治落叶松毛虫的初步试验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试验材料试验药剂为黑龙江省平山林  相似文献   

7.
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简称CPV)系1983年采到,为我国首次发现。经多次回感试验,效果均在80%以上。几年来进行了人工大量复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利用文山松毛虫CPV防治文山松毛虫的试验。1985年以来共完成防治面积2750亩,防治效果分别为87.6%、91.3%,通过试验表明;文山松毛虫CPV可以在生产中大量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大桂山林场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收到比较好的效果,连续控制了五年(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三年)没有发生松毛虫灾害。今年在与场接壤的仁义、信都等公社的一些地方出现了松毛虫的灾情,而林场几十万亩松林也安然无事。实践告诉我们: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要着眼于“防”,要  相似文献   

9.
松毛虫脊茧蜂(Roga s dendrolimi Mats.)是赤松毛虫幼龄幼虫的体内寄生蜂。经调查,我省大部分松毛虫发生区均有分布,如临朐县沂山林场、新泰县土门林场、沂南县北大山林场等地均有发生,尤以沂山林场的部分林区寄生率较高,1986年4月检查,该场桃园林区寄生率达53%,古寺林区为38%,对越冬后松毛虫种群数量起到一定  相似文献   

10.
文山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enshanensis Tsai et Liu)在中国西南地区为害较为严重。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endrolimus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DPWCPV)制剂的应用对控制文山松毛虫的危害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利用群落特征指数分析方法,比较了在DPWCPV和农药2种防治方式下,云南松林内昆虫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与文山松毛虫发生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DPWCPV防治松林内昆虫的物种丰富度高,天敌昆虫类群优势度高,文山松毛虫的发生量较小;而在施用化学农药防治松毛虫的松林内昆虫多样性较低,昆虫的物种数量少,文山松毛虫的发生量大。研究结果为揭示DPWCPV持续控制松毛虫危害的机制提供了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11.
应用印楝素乳油进行了松毛虫、松小蠹的室内防治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 0 3%印楝素乳油 4 0 0倍“触杀 +胃毒”处理松毛虫 ,施药后 2 0天 ,防治效果达到 88 5 % ;用 0 3%印楝素乳油 10 0倍“触杀 +胃毒 +内吸”处理松小蠹 ,施药后 15天 ,防治效果达到 95 6 %。观察发现 ,施用印楝素后 ,使松毛虫 2龄幼虫产生较强的拒食作用 ,并能抑制其生理发育。  相似文献   

12.
苏氏克虫菌1号、2号防治文山松毛虫的药效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研制出的苏氏克虫菌1号和2号生物农药, 对文山松毛虫幼虫进行了林间药效对比试验。其用药后1天、5天的效果: 苏氏克虫菌1号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13 6 %和54 4 %; 苏氏克虫菌2号分别为7 2 %和43 2 %,差异达极显著。用药后10天和15天的效果: 苏氏克虫菌1号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9 2 %、87 6 %, 2号分别为76 0 %和84 0 %, 二者的效果差异由极显著降为显著水平。纵观其防治文山松毛虫幼虫效果, 苏氏克虫菌1号比2号的药效来得快, 且最终效果也强于2号。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山松毛虫NPV、CPV病毒混合液对虫害进行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山松毛虫NPV和CPV病毒混合液对石岩寨林场寄主林分进行了13年的文山松毛虫防治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文山松毛虫NPV、CPV病毒混合液能够长期有效地控制文山松毛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在云南松人工林中选择9株样株,对文山松毛虫第1代4 500粒卵加以标记,经过幼虫、蛹和成虫不同虫期的存亡状况的跟踪观测,获取不同虫期的存活率,组建自然种群生命表。由生命表得出,文山松毛虫第1代种群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外界环境条件制约,整个世代死亡率高达99.87%。通过30头第1代幼虫室外套笼饲养、食叶量测定的结果表明幼虫期单虫的总食叶量为4842cm;不同龄期幼虫的单虫食叶量不同,1-3龄较少(为601cm)、5龄最多(为1 589cm),6龄次之(为1 311cm),5~6龄为暴阶段。生命表组建和食叶量测定,为可持续控制文山松毛虫危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白僵菌防治草坪害虫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6月,分别在玉溪市北山林场和玉溪市东风广场应用白僵菌微生物真菌杀虫剂,对草坪害虫草螟进行了室内感染和草坪感染两种实验研究,结果为室内感染的草螟平均致死率为98.3%,草坪感染的草螟平均致死率为86.4%。  相似文献   

16.
1980年以来云南澄江从松毛虫等自然感病虫尸中分离出多种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质型多角体病毒(CPV)和颗粒型多角体病毒(GV)。于1980-2001年先后应用NPV、CPV防治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文山松毛虫、灰褐带蛾、毒蛾、蚕蛾;面积达7732.2hm^2,当年防效平均约为97%,1次防治,防治效果可持续10年以上。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丽水地区森林病虫的发生现状是:①主要森林害虫马尾松毛虫发生严重;②一些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③松材线虫病等检疫对象正威胁着丽水地区森林资源安全;④对森林病虫危害严重性认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提出了控制森林病虫为害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河北省松毛虫危害程度和油松林灌草多样性的相关性调查 ,在对虫害程度和植物喜湿度进行量化的基础上 ,利用多元回归等方法研究了松毛虫害的指示植物。结果表明 ,油松林分郁闭度是影响松毛虫害发生的主要因子 ,林内灌草植物喜湿度对虫害具有指示意义。荆条和中华卷柏的数盖值可作为松毛虫害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封山育林对马尾松毛虫的控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森林生态学原理及马尾松毛虫的生活习性,提出封山育林措施及控防松毛虫的作用机理,并对控防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沙棘主要钻蛀性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沙棘钻蛀性害虫沙棘绕实蝇、沙棘象鼻虫、红缘天牛、木蠹蛾类,采用地面喷粉、林冠喷雾、干部注药的化学防治措施与选择混交类型、平茬复壮、绝花绝果、保护天敌等营林、生态、生物防治技术,可有效地控制沙棘钻蛀性害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