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孙执中 《花卉》2011,(4):24-25
2007年一位朋友从南方邮寄十多株三角梅,十分艳丽可爱,一位朋友来我家作客,正逢三角梅开仡,他驻足欣赏,十分钟爱。临走时,便转送一盆开红花的给他,2个月后他说换盆后便茎枯叶黄慢慢死了。为了弄清原因,我上网查询。原来三角梅喜pH值为6.0~7.0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需要充足的阳光,而东北土壤和自来水多数偏碱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果菜》2009,(3):62-62
他曾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工,如今却成为让全国瞩目的人物。2006年11月他获得“全国敬老之星”称号;2007年他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十大感动中原人物”称号;2008年荣获网络媒体“感动中国人物”称号、“十大青年创业之里”称号,并被选拔为奥运火炬手参加奥运圣火传递;他的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说台、香港商报、北京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相似文献   

3.
段炼 《西北园艺》2013,(5):52-53
陕西富县茶坊镇吉子湾村是种植大棚黄瓜的专业村,该村的王建刚,从1993年开始一直种植大棚黄瓜,十多年来他总结积累了一套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栽培技术。他所管理的黄瓜植株长势好、产量高。去冬今春一茬两棚黄瓜收入2.4万元。在他的带领下,吉子湾80%以上的菜农都种大棚黄  相似文献   

4.
一位农民子弟。经过十余载寒窗苦读,好不容易圆了大学梦。1990年,他大学毕业后。当了国家干部,实现了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决心置身田园,在农村干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他就是江西省南昌县小兰葡萄良种场主人、在江西省享有名气的”葡萄大王”——邓定洪。  相似文献   

5.
<正>22年前,父母供他上完学,让他离开农门成为一个城里人,他却用22年时间,把自己又变成了一个农民。他就是山西中农乐农业科技公司董事长、中国农村致富带头人——杨良杰。杨良杰的每一个头衔都很响亮,但最让他自豪的头衔却是"果农的贴心人"。在毕业的第三个十年,  相似文献   

6.
<正>初夏五月,盆景生意盎然的季节。欣然收到韩学年先生的大作《童梦——韩学年盆景艺术》一书,开卷阅来,满目清新,使我忍禁不住一口气将整本书看完,顿觉耳目一新。我与韩学年先生有过数面之缘,我叫他"老韩",因为我同他有着同样"沉迷"于盆景艺术数十年而被盆景"牵绊"了数十年的经历,所以相识后倍感亲切。2008年4月下旬,广东陈村举办"第二届‘中华杯'中国盆景精品大奖赛"其间,我与老韩同为评委,事  相似文献   

7.
<正>他个子不高,又黑黑又瘦瘦,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民。他,管出了一个连续15年亩产超万斤的苹果园,创造了一个数十万人前往果园学习观摩的奇迹。他,不辞辛劳,足迹遍布全国各大果区,走进4 000多个果园,为果农做指导开讲座数千次。他撰写果树技术文章200余万字,让无数果农受益,在北方果区拥有无数"粉丝"。他自诩"泥腿子技术员",数十年学而不息,时时丰富自己,并付诸生产实践。他总结出了果树生产十大经验理论,令业内专家惊叹,大家称赞其为"农民教授"。他就是中农乐果树科学研究院金牌讲师——何巨才(图1)。一个被果农们亲切地称为  相似文献   

8.
<正>江西省南昌县小兰葡萄良种场场长——邓定洪,一个 农家子弟,,经过十余载寒窗苦读,好不容易圆了大学梦。 1990年,他大学毕业后,当上了国家干部,实现了正常人梦 寐以求的目标,但他却不满足于此,决心在农村干一番事 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工作没几年,便毅然放弃了当 国家干部的“铁饭碗”,回到家乡,决心做个新时代的新农 民。  相似文献   

9.
正在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的时光旅途中,十年或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瞬,惊鸿一瞥般的转瞬即逝。人之旅途,十年或短暂,就在不经意的几度春华秋实,就在雁来雁又归的几次轮回;十年或漫长,三千余日日夜夜,寒窗十年期,会让多少青丝变白发,让多少风发意气随遇而安。"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十年之期,宁波绿野山居主人袁心义先生倾其痴拙与虔诚,勾勒着他心中世外桃源般的绿野山  相似文献   

10.
记者在与海南省澄迈县农业局局长李志雄交往的4年里,看到的总是他忙碌的身影,还有几次见他在拉脖子,记者好奇地问他,他说太累了,记者劝说应该休息,李局长憨憨地笑着说:“人民公仆应该俯首甘为儒子牛。”李志雄,一个出生于贫农家庭的农家子弟。十几年来,他一直默默地奋战在农业生产的第一线,把一腔热情全都献给了“三农”工作。近年来,海南省澄迈县先后获评“中国果菜十强县”、“全国果菜无公害科技示范县”、“全国香蕉标准化示范区”、“全国良种苗木基地”等多项荣誉。2003年,李志雄被评为“中国果菜十大杰出人物”,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领导亲自颁奖和作为代表发言;2004年,澄迈县农业局荣  相似文献   

11.
那是宜昌的一条小街,沿袭古老的街名,叫中书街。著名书法家、藏石家蔡静安先生就蜗居在这条小街,一住几十年,两间狭窄的平房,被各种奇石挤得满满当当,美不胜收。记得1995年5月,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经过三峡宜昌,前去他的寒舍观赏三峡奇石。那一块块颇具灵性的奇石让王老激动不已,他兴致勃勃地一会儿品赏于前,一会儿又把玩于手掌:他以美学家的眼光,妙语连珠,盛赞“自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古田县大甲乡食用菌公司经理,露天袋栽香菇首创者彭兆旺,今年39岁,1964年初中毕业后回乡生产。大甲乡地处古田县东与宁德、罗源毗邻的深山中,那里水冷地脊,人靠四分地种红薯当主食。穷则思变。彭兆旺立志要钻研一门既发挥山区优势又适应当地特点的实用技术,帮助乡亲们找活路。他选择了在当时还属于冷门的食用菌,他买书籍自学,进行试验,逐步入门。1969年至1971年他带领生产队社员为集体栽培段木白木耳,一批栽培一百多担木头,使生产队年增加产值二万多元,社员每十个工  相似文献   

13.
<正>邓定洪——一个农家子弟,经过十余载寒窗苦读,好不容易圆了大学梦。1990年,他大学毕业后,当上了国家干部,实现了正常人梦寐以求的目标,但他却不满足于此,决心在农村干一番事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工作没  相似文献   

14.
正六年前,有感于"痴友"张新华对雀梅的痴情执着和他搜集到的数十个经七、八年培育的雀梅桩材基本成熟,笔者在《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2011年第十二期曾向盆友推介过他的雀梅作品。今年春节前整园,张新华的数十盆雀梅经修剪脱叶,虬虬铁枝雄浑壮观,六年前的此批雀梅如说是雏鸟欲飞,此时已是彩羽丰满可展翅翱翔了。  相似文献   

15.
1999年,乌蒙山区的一个小伙子,为了梦想远走江南。然而,一腔热血终究化为一路坎坷,两年后他回到家乡云南会泽时已是身无分文。为兑现轻狂年少时许下的诺言,他借三千元开始做花卉生意,经历十多年拼搏,终于从卖花小贩变为大花蕙兰盆花年销售突破千万的企业老总——他就  相似文献   

16.
郑科 《果农之友》2019,(8):39-39
"种植果树几十年了,没有见过桃子挂在树上还是青蛋蛋,客商就会把钱送到果农手里,真是头一次呀!"2019年7月13日,笔者见到永济市西柏村桃农张小业时,他谈起了自己在接到客商定金之后的激动感受(图1)。图1桃农预收定金张小业种了3亩枣油桃,2019年是第二年,产量预估有2000多千克。  相似文献   

17.
正我与沈荫椿先生相识相知,已越十年。21世纪初,我在主编《中国茶花》杂志和《中国茶花文化》一书时,有幸结识了这位颇有传奇色彩的美籍华人学者。多年来,在晤谈、信件与电话交流中,在协助他查核中国古代历史资料的过程中,我们之间的同好友谊之情与日俱增。我遇到了一位良师益友。他不仅教给我丰富的花卉园艺知识,更在治学上为我树立了为弘扬中华文化奉献一生的榜样。而长期的交往,也使我真正认识了他耿直的为人。综观他的人生道路,应该说他最有理由悲观,也最有理由乐观。因为他曾遭遇过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也享受过获得巨大成就的喜悦。然而,他既不悲  相似文献   

18.
正桑青春是内蒙古锡林浩特蔬菜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也是一位种了一辈子菜的老把式,当地菜农遇上问题,总是咨询他。最近几年,桑青春发现种了几十年的菜地慢慢变得不听话了,过去很容易解决的问题现在却怎么也治不好,为此他很是头疼。有一次,当地菜农陈桂英向桑青春反映说:"我们种的香菜、菠菜常会出现大面积死亡,土壤里面有很多白色的线虫,用农药也杀不死,这是咋回事啊?"桑青春也很  相似文献   

19.
山娜 《长江蔬菜》2015,(18):9-10
十年风雨坎坷,十年艰难苦涩,十年披荆斩棘,十年奋力拼搏,如今,兴蔬种业已渐渐在荆棘丛中发展壮大,成长为行业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天道酬勤,十年来,兴蔬人上下一心,携手共进,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他们用时间证明:枳棘丛中,也能成为鸾凤之所.  相似文献   

20.
<正>朱建强并不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上世纪90年代,他还是西飞公司的一名员工。地处西安市阎良区的西安飞机制造公司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作为其中一员,朱建强的收入也是稳定而不错的。可是,上了几年班的朱建强却辞职放弃了这个铁饭碗,个中原因,用他自己的话说:不想当员工,想当一回老板。2014年5月,在辞职下海十多年后,想当老板的朱建强获得了一个新的身份——陕西省首批高级职业农民。由一名国企职工下海奋斗成一个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