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芝麻花粉附着、萌发与花粉管伸长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芝1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荧光显微镜和石蜡切片法研究芝麻花粉在柱头上附着、萌发、伸长及在花柱内生长全过程.于授粉后不同时间段连续取样固定,并进行显微观察和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在芝麻柱头上,授粉后5min基本无花粉萌发,10min有极少量花粉萌发,30min大量花粉开始萌发,并长出花粉管.花粉管具明显的绿色荧光,进入羽毛状柱头后继续生长于花柱基部至子房顶部的引导组织内.授粉后2h,生长最快的花粉管已经到达花柱基部,花粉管的平均生长速度约为3.0mm/h.授粉后4h,大量花粉管进入子房.即使在授粉后24h,仍有部分花粉在萌发和生长中.  相似文献   

2.
对基因工程技术及花粉管通道法的发展及作用机理做了简单的介绍,概括了将外源DNA导入玉米的方式、后代变异的情况及以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花粉管通道法在玉米基因工程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转基因技术对玉米进行遗传改良,培育出具有不同特殊优良性状和不同用途的玉米品种,为解决目前玉米生产上的众多问题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途径,并显示出巨大的作用和潜力。对花粉管通道法转化机理及其在玉米基因工程改良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分析了该方法的优点及存在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以LH1037、合344、05-2044等7份优良玉米自交系为试材,转化转录因子BcWKKY1基因,并优化了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当转化DNA溶液浓度为200μg/mL、授粉后9 h转化,结实率和转化率最高;转基因玉米的发芽率均低于非转基因对照。共获得T0代PPT抗性植株89株,PCR阳性植株55株,其中36株结实。T1代转基因植株的PCR和PCR-Southern阳性率为86.7%。  相似文献   

5.
实验主要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淀粉分支酶基因的反义表达载体转入玉米自交系中,同时探讨了不同导入时间、不同DNA浓度、不同导入量等对其转化率的影响,并从中得出花粉管通道法的最佳转化条件。同时将转化的玉米植株进行PCR检测,初步证明外源目的基因已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并得到了转化植株的种子。  相似文献   

6.
用花粉管通道法将Bt杀虫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王罡  杜娟  张艳华 《玉米科学》2002,10(1):036-037
本文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以生产上优良玉米自交系7922、340、444、4112、吉853、8902、吉835、吉846、Mo17为材料,将Bt杀虫蛋白基因导入这9个玉米自交系中,在D1代对转基因的800株植株进行PPT(300X)筛选,转基因植株成活率为30%,对其中60株进行PCR分子检测,得到3株抗性转化植株,证明目的基因已转入玉米中,转化率为0.375%。  相似文献   

7.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Bt-CPTI双价抗虫基因对优良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转化。采用组培和盆栽两种方法对大量t0代转基因种子进行卡那霉素抗性筛选,获得的卡那抗性植株进行PCR及PCR-Southern检测,初步证明外源目的基因已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PCR-Southern阳性率达到2.19%。  相似文献   

8.
采用以苯胺蓝染色的荧光显微技术对茶树无性系品种龙井43活体花柱上(中)的自交和异交花粉(管)生长特性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自交花粉可以在柱头上正常萌发生长;授粉后24h内自交与异交花粉管生长特性无明显差异,24h之后自交花粉管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异交,最后在花柱基部停止伸长,且伴随产生花粉管顶端形态异常,荧光异常明亮等不亲和(受抑制)现象。由此进一步证实茶树自交花粉管生长受抑制的形态学表现与植物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类型特征相符合。  相似文献   

9.
以中芝1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荧光显微镜和石蜡切片法研究芝麻花粉在柱头上附着、萌发、伸长及在花柱内生长全过程。于授粉后不同时间段连续取样固定,并进行显微观察和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在芝麻柱头上,授粉后5min基本无花粉萌发,10min有极少量花粉萌发,30min大量花粉开始萌发,并长出花粉管。花粉管具明显的绿色荧光,进入羽毛状柱头后继续生长于花柱基部至子房顶部的引导组织内。授粉后2h,生长最快的花粉管已经到达花柱基部,花粉管的平均生长速度约为3.0 mm/h。授粉后4h,大量花粉管进入子房。即使在授粉后24h,仍有部分花粉在萌发和生长中。  相似文献   

10.
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脱水素基因BDN1转入玉米自交系合344中,并对转化后代进行PCR和RT-PCR分子检测以及耐盐性功能鉴定,筛选耐盐性较高的转基因玉米新种质.结果表明,实验共获得88株T0代除草剂抗性植株,其中31株PCR检测呈阳性,14株RT-PCR检测呈阳性,对T4代转基因株系苗期进行300 mmol/L NaCl溶液的盐胁迫处理, 2个转基因株系耐盐性比对照提高两个级别.  相似文献   

11.
刘丹梅  杨君 《玉米科学》2005,13(3):025-027
研究了利用基因枪轰击花粉粒再授粉的基因转化途径,将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穴CpTI雪成功导入玉米受体中。卡那霉素筛选结果表明,非转化植株经1000mg/kg卡那霉素溶液处理后白化、死亡,余下大量健壮、可育的抗性植株,转化率约1.59%。通过对抗性植株进行PCR和PCR-Southern检测,初步确定CpTI基因已导入玉米基因组。饲虫实验结果表明,转化植株具有较强的抗虫性。  相似文献   

12.
玉米花粉生活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Grain numbers produced per ea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grain yield of maize and is determined in a large extent by pollination process.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advanced on pollen grain viability and pollination capability of pollen grains,and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cluding temperature,humidity,and water content of pollen grain and mineral elements on these characteristics in maize(Zea Mays L.) were reviewed.Measuring of pollen grain viability wa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目前,玉米转基因方法主要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但是这两种方法都需要经过组织培养,实验条件要求较高、耗时长,且受转基因受体的基因型限制。选取杂交种苏玉19为材料,在优化玉米花粉离体萌发培养基的基础上,探索通过农杆菌侵染萌发花粉将外源基因导入玉米花粉,再将农杆菌侵染后的花粉给雌穗授粉从而获得转基因玉米。通过对培养基配方、培养温度、萌发时间、农杆菌浸染时间等技术因子的优化,建立农杆菌介导的外源基因导入离体萌发花粉的玉米转基因新方法,转化率最高可达7.27%。Southern杂交试验结果表明,外源基因整合到了玉米基因组中,该方法为外源基因导入,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快速培育高产新品种等优点,为玉米转基因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关于玉米单倍体人工加倍方法及花粉活力测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以孤雌生殖诱导系高诱1号诱导的单倍体植株为材料,分别在6叶期和拔节期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配以二甲基亚砜(DMSO)注射处理茎尖生长点,对单倍体植株进行人工加倍,并对部分不散粉花药中的花粉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6叶期,以0.5%秋水仙素配以2.0%的DMSO处理效果最好,加倍率高达32.3%,是对照的4.8倍.在拔节期的处理随秋水仙素浓度的升高,药害株增多;测定的不散粉单倍体都具有活性花粉存在,花药中平均活性花粉为8.0%,最高者为20.0%。  相似文献   

15.
γ射线照射花粉后对玉米结实及生长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杂交种(F1)的花粉用60Coγ射线照射后,采取自交的方法进行授粉,观测其结实情况及后代植株的状况,以探讨照射花粉对M1结实及后代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大剂量(100Gy)照射花粉后,1的结实性受到极大的影响,外观正常的子粒极少,瘪粒和泡状物所占比例很高;用100Gy和50Gy的γ射线分别处理杂交种两个亲本的花粉,然后将花粉混合起来授粉,其性状的表现与单一剂量照射花粉植株无明显差异;M2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并出现雄穗花药、花粉发育不良的植株;M3植株仍表现出了照射的损伤作用,在主要调查性状中,它的变异幅度都大于对照,并出现有明显突变性状的个体,增加了育种选择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外源DNA花粉管通道途径导入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花粉管通道法由中国科学家提出,将基因工程和常规育种相结合,是一种颇具特色的转基因技术。详细地回顾了在花粉管通道技术转化机理研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花粉管通道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