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总结冷凉山区当归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育苗、苗床管理、假植排苗、大田移栽、大田管理、采收加工、留种等方面内容,以为当归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提出当归育苗、播种、大田移栽等栽培措施,病虫害防治方法及种子采收加工技术等,为当归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东北土当归是一种食用与药用兼优的经济植物,茎芽可食,根可入药。大田栽植的产量可达600-800kg/亩,产值达1.2-1.6万元/亩,是一项很好的致富项目。文章介绍了东北土当归的繁殖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当归地膜侧栽培具有很好的增温保墒、集雨增墒、抑制杂草、减少人工、降低生产成本、达到显著增产增收的效果。是当归丰产栽培的最佳技术,建议在大田推广。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叶面肥万物生对当归农艺学性状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叶面肥万物生处理组与对照组当归平均茎叶高、根长、根粗、产量有明显差异。叶面肥万物生在施肥周期内对当归相关农艺学性状及产量等指标作用明显,对提升当归的成活率、降低线虫发病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当归种苗大田移栽后,部分植株出现提前抽薹开花结果的现象,称为早期抽薹或提前抽薹,当归早期抽薹是当归生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一般早期抽薹率在10%~20%视为正常。  相似文献   

7.
吴小云 《甘肃农业》2008,(11):95-95
当归麻口病在岷县(岷归原产地)发病率高、危害重,成为制约当地当归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该病症状主要发生在根部,发病后根表皮出现黄褐色纵裂,形成伤斑,内部组织呈海绵状,形成密密麻麻的小口。在当归移栽后的4月中旬、6月中旬、9月上旬为其发病高峰期。多年来市产区农技部门与有关科研院所联合,按照无公害、高效的原则,通过多次的小区防治效果研究试验、大田防治效果对比试验及大量的调查研究,总结形成了一套当归麻口病无公害防治技术,经过3年的大田试验示范,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不同播种期对当归温室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不同播种期对当归温室菌种苗质量及移栽定植后生长动态影响的试验表明,播种期的早晚对当归苗的生长及定植后的生长发育、早期抽薹及产量形成都有明显影响.综合大田观察和试验结果认为,当归温室育苗的最佳播种期为10月22日至11月12日.  相似文献   

9.
当归是我国最著名的一味中药材,在中成药里的使用范围很广,有"十方九归"之说。当归种植历史悠久,适宜范围十分有限,主要分布在甘肃,云南、湖北、陕西、四川、青海等地的高寒二阴区。本文通过对当归生物学特性和生长习性的研究,特遴选出无公害栽培技术方案,为当归的大田生产进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
采用L16 (45)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氮磷钾施肥量对云当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尿素、普钙和氯化钾对云当归的产量有极显著影响.云当归获得高产的最合理密度为119 880株/hm2;尿素最优施用量为999.0 kg/hm2,普钙最优施用量为1498.5 kg/hm2,氧化钾最优施用量为777.0 kg/hm2.本研究结果可为云当归的大田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当归早期抽薹是制约当归丰产的主要障碍,当归的早期抽薹往往导致当归产量下降,根部不能药用,严重影响农民收入。在大田生产中,当归早期抽薹率一般为20%~30%,严重者高达60%~80%,甚至绝收。20世纪80年代以来,岷县与中科院专家对当归早期抽薹进行了专项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功,对这一问题获得了比较深入系统的认识,也取得了一系列理论上的创新和技术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当归麻口病在我市岷县(岷归原产地)发病率高、危害重,成为制约当地当归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该病症状主要发生在根部,发病后,根表皮出现黄褐色纵裂,形成伤斑,内部组织呈海绵状、木质化。在当归移栽后的4月中旬、6月中旬、9月上旬为其发病高峰期。病理主要是以镰刀菌为主的真菌,通过伤口入侵危害造成。地下害虫,人为和机械创伤形成的伤口有利于病原菌的侵染,无脊椎动物携带病原菌参与危害,从而更加导致该病的严重发生。多年来市县农技部门与有关科研院所联合,按照无公害、高效的原则通过多项次的小区防治效果研究试验、大田防治效果对比试验及大量的调查研究,总结形成了一套当归麻口病无公害防治技术,经过三年的大田试验示范,防治效果显著。其主要技术要点为:  相似文献   

13.
当归轮作和连作根际土壤中致病菌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文斌  樊亮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8):4364-4367,4392
以当归(Angelica sinensis)“90-02”号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连作对当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测定了未种植当归的马铃薯田土壤(对照)和当归-马铃薯-当归轮作土壤、当归-当归连作土壤中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的数量.结果表明,连作导致当归产量下降,其根鲜重、分根数均极显著下降,根长显著下降,对幼苗生长以及生理特性也有较大影响;当归-马铃薯-当归轮作土壤、当归-当归连作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比种植马铃薯田土壤(对照)的均极显著增多,分别是对照土壤中的12.63和12.90倍,当归-当归连作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与当归-马铃薯-当归轮作土壤的相比也极显著增多.结果表明,当归连作障碍导致其产量和品质均显著降低,尖孢镰刀菌数量增多是引起当归根腐病的主要原因,也可能是当归发育生长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当归温室育苗及大田移栽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温室中采用不同育苗基质、苗龄、覆膜方式研究对当归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配方为60%田园土、20%腐熟厩肥、20%炉渣混合基质中,育出的当归苗株高、叶面积、根长、根粗优于其他基质;温室苗大田移栽后,田间早期抽薹率为0。以温室育苗苗龄100 d时移栽最好,干当归产量达到1 387.88 kg/hm2。覆膜栽培比露地栽培具有明显的高产优势,当归在覆膜栽培方式下比露地栽培生长势好、产量高,干当归产量达1 973.20 kg/hm2。  相似文献   

15.
种苗大小对当归综合农艺性状及抽苔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原产地大田试验,研究了种苗大小对当归生长发育及综合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当归生长前期,种苗越大生长速度越快;而在当归生长的中后期,中种苗生长速度较快.大种苗和中种苗的芦头径比小种苗的增大了2.83%和8.48%;侧根数分别增大了8.32%和5.07%;当归的主根长分别增加76.02%和88.50%.种苗大小对当归抽苔率有极为明显的影响,种苗越大抽苔率越高.综合分析后认为,当归栽培宜采用中种苗,即苗重0.88 g/株、侧根数1.1条/株、主根长14.5 cm左右的种苗,这是实现当归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是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作物,生产中早薹是限制其产量的重要因素,而春化是引起早薹的根本原因。在冬贮期对当归苗分别进行-5、0和5℃持续及各温度间的定期转换处理,次年栽植至产区大田以分析不同低温冬储对当归春化早薹的影响。结果表明0℃持续处理早薹率最高,而-5℃处理早薹率最低;-5℃初始短时处理可以促进当归的早薹,而栽前的5℃处理可加快当归芽的发育和生长;在适宜温度下,当归的早薹率与处理日数呈正相关。因此,-5℃持续冬储可抑制当归苗的春化而减少早薹,当归春化是与处理日数相关的连续性事件,这项研究对当归苗冬储和栽培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水稻机插秧大田栽插与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圣标 《现代农业科技》2008,(3):146-146,148
水稻机插秧具有省工、省力、高产、高效等特点,通过对水稻机插秧大田栽插管理的实践和研究,介绍机插秧大田栽插与管理技术,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18.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大田管理技术可节约劳动力、降低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值得在上饶市广泛推广。从育秧准备、育秧、机插、大田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大田管理技术,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寿县水稻机插秧大田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寿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生产要求,总结寿县机插秧大田管理技术规程,包括大田整地、移栽期、移栽密度、平衡施肥、灌溉、防治病虫害和化学除草等方面内容,以为机插秧大田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防治三种药用植物根腐病的高效生防药剂,本研究测定了7种生物药剂对7种来源于当归、黄芪和藏红花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对7种病原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藏红花根腐病菌尖孢镰刀菌ZHH-1的抑制作用最好,EC50为0.004 mg/L;拮抗菌类抑菌剂中,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好,多粘类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的抑制作用次之;通过当归根腐病大田防治试验发现,解淀粉芽孢杆菌对当归根腐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治效果为66.97%。试验结果为青海省当归、黄芪和藏红花根腐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