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4 毫秒
1.
氟化钠对骨基质明胶修复骨缺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浓度氟化钠影响骨基质明胶(BMG)修复大鼠颅骨缺损的效果和机理。方法:48只SD大鼠行颅骨缺损BMG移植修复术后,随机半数大鼠以NaF(1.00mg/kg)灌胃,另半数大鼠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一周5次。术后不同时期处死大鼠,应用大体解剖、血碱性磷酸酶检测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手段观察骨缺损的修复能力。结果:加氟组的骨缺损修复早于对照组,且其新生骨量较丰富。结论:适当低浓度氟可有效地促进骨基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β-磷酸三钙(β-TCP)与表皮生长因子(EGF)复合物对犬胫骨骨缺损的修复作用,在30只试验犬双侧后肢建立犬胫骨骨缺损模型,右侧为试验组,左侧为对照组。试验组填充β-TCP与EGF复合物,对照组不填充任何材料。分别于术后第1、2、4、6、8、12周随机选取5只犬,进行X线拍摄、组织学观察、骨钙素(OC)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SAP)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组较对照组骨痂形成早,骨基质和胶原纤维沉淀量多,骨小梁形成与改建快,先达到骨改建期。前6周,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OC和BSAP水平显著升高。这一研究提示β-TCP与EGF复合物在骨缺损修复早期可为细胞因子建立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细胞增殖、黏附、趋化、分化以及骨末端血管生长和形成,从而有效促进犬胫骨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明胶和京尼平粘合自体颗粒骨修复新西兰大白兔桡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制成双侧前臂桡骨中段骨缺损模型,并将切除的骨质磨成颗粒骨,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为6只,A组为空白组不填充任何材料;B组单纯填充明胶、京尼平;C组单纯植入400mg自体颗粒骨;D组填充明胶、京尼平+200mg自体颗粒骨。各组术后2.4、8周时各处死动物兔2只,取材检测,通过观察大体标本、X线片、组织学检查评估骨缺损修复能力。结果在术后各时期,A、B组骨缺损模型均无骨愈合迹象,形成陈旧性骨缺损。术后C、D组均有良好的骨修复效果,但D组在防止颗粒骨移位流失、骨融合程度、新骨形成量、骨塑形改建方面优于C组。结论明胶、京尼平具有粘合自体颗粒骨修复骨缺损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上颌骨切除术后,往往遗下较大范围的颌骨缺损,形成口鼻相通的穿孔或空腔,严重影响患者的吞咽、语言、呼吸等生理功能。对此类颌骨缺损,一般采用中空式赝复体修复。近年来,我们采用中位中空阻塞器的方法修复了18例上颌骨缺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医用硫酸钙骨粉植入治疗非骨化性纤维瘤术所致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对20例非骨化性纤维瘤术所致骨缺损3~30mL采用医用硫酸钙骨粉植入充填修复。结果20例经过0.5~3a的随访,术后骨缺损区新骨生长良好,无术后感染和排异反应。结论医用硫酸钙骨粉植入非骨化性纤维瘤术所致骨缺损内,有利于刺激新骨形成,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带蒂筋膜瓣在修复骨缺损时促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血管化及其对成骨作用影响的动态组织学观察,论证带蒂筋膜瓣具有较好的促血管化成骨作用.方法制作动物骨缺损模型及带蒂筋膜瓣,随机分为A、B、C、D四组,对照组:A组单纯植入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B组为无蒂筋膜瓣包裹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C组为无蒂筋膜瓣包裹的复合VEGF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实验组:D组带蒂筋膜瓣包裹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术后第4、8、12、16周进行骨缺损修复区组织学观察、再生血管图像计量分析、新生骨形态计量分析.结果术后第4、8、12、16周组织学观察,骨修复区新生骨的形成、骨干结构的重塑、骨髓腔的再通、植入物的吸收降解,D组明显优于A、B、C三组.血管图像计量分析及骨形态计量分析显示,除第4周D、C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各时间段D组明显优于A、B、C三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各组前后时间段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带蒂筋膜瓣早期具有明显的促血管化作用,并显著增强中后期的成骨作用,缩短骨修复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并比较低钙、低蛋白饲料和混合低钙低蛋白饲料对大鼠腰椎松质骨的影响。方法 :2 7只 3月龄 SD雄性大鼠 ,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低钙组 (Ca0 .0 1% )、低蛋白组 (Pr8% )和混合组 (Ca0 .0 1% + Pr8% )。实验 90 d时取第 5腰椎行不脱钙骨制片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 ,低钙组骨小梁面积百分率 (% Tb.Ar)减少 (P<0 .0 5 ) ,骨吸收增加 ;低蛋白组骨量 (% Tb.Ar)经统计学处理后差异尚未达到显著性 ;混合组骨量比对照组、低蛋白组显著降低 ,骨吸收及骨转换率明显增加。结论 :低钙饲料使大鼠腰椎的骨吸收增加 ,骨量减少 ,出现骨质疏松 ;低蛋白饲料对大鼠腰椎骨丢失无明显影响 ;但混合低钙低蛋白饲料则使骨吸收增加、骨形成率增高 ,导致骨转换增强 ,骨量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8.
人体骨骼是由无机矿物质和有机质组成的,骨质疏松是骨量(骨矿盐量及骨基质)减少、丢失引起骨组织结构改变和骨折危险发生的一种常见症。骨质疏松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性激素分泌水平下降,使骨骼合成代谢减慢,无论男女进入老年(60岁以上)都会发生骨质疏松,但因饮食习惯和个体差异而轻重不一。2.饮食因素饮食中长期缺乏钙可致骨质疏松症。一般成人每天钙摄入量应大于400毫克。另外,蛋白质缺乏可致骨基质生成不良;维生素 C 缺乏可影响骨基质形成及胶原组织成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引导骨再生技术(GBR)在上颌单个前牙缺失伴唇侧单面骨壁缺损的延期即刻种植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53例上颌前牙缺失伴唇侧骨缺损患者,采用延期即刻种植修复,植入Bego系统3.25及3.75mm种植体共53颗,同期应用混合骨粉的GBR技术,重建牙槽骨的宽度,6个月后完成修复,随访24个月,观察种植体唇侧植骨区的成骨情况,对比6、24个月种植体唇侧牙槽骨的厚度和种植牙的红色美学效果。结果 53颗种植体均无松动,无脱落,成功率100%。重建的牙槽骨唇侧较丰满,红色美学效果好:6、24个月后种植体唇侧牙槽骨厚度及P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讨论应用GBR技术采用延期即刻种植修复上前牙缺失伴唇侧单面骨壁缺损成功率高,美学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佝偻病(VD缺乏性软骨病)又叫骨软化症,即骨矿化不足,新形成的骨基质钙化障碍。是仔兔较易发生的一种营养代谢病,由于VD在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有人称为VD缺乏症,以钙、磷代谢紊乱为特征。软骨症是由于钙和磷的含量不足,骨质呈进行性脱钙和脱磷,以骨质疏松为特征,发生于成年肉兔。  相似文献   

11.
阿霉素-多孔磷酸三钙陶瓷缓释体的研制及体内释药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制阿霉素-多孔磷酸三钙陶1缓释体并为骨肿瘤保肢治疗术后肌缺损的修复提供新方法。材料与方法:制备PTCP陶瓷,将阿霉素载入其中制得A-PTCP。实验动物分成A,B两组,A组右股骨粗隆中植入A-PTCP,B组静脉注射阿霉素。不同时期取粗隆部位的肌肉及血浆标本,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肌肉及血浆中阿霉素的浓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制剂补骨胶囊对骨质疏松大鼠牙种植体结合骨板形成的影响.方法 8月龄雌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卵巢切除组和中药组.术后3个月确定骨质疏松模型建立后,在大鼠胫骨近中干骺端植入纯钛螺纹柱状种植体,术后第1天开始给中药组大鼠用补骨胶囊冲剂灌胃,其它两组灌服生理盐水.术后1、2、3个月分批处死大鼠,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带蒂筋膜瓣为引导性骨再生技术屏障膜的促成骨作用及其作用方式.方法5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尺骨造2cm骨缺损模型,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在骨缺损邻近制备一个带有无名血管蒂所属毛细血管网的筋膜瓣(带蒂筋膜瓣),使其包裹由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与含骨形态发生蛋白的骨诱导活性材料构建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并充填骨缺损,A...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4、5和7各月龄SD♀大鼠的骨量、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变化。方法:21只3.5月龄♀大鼠按随机排列表随机分为3组:4月龄组6只、5月龄组8只、7月龄组7只。大鼠饲养至相应月龄时处死后做骨计量学分析。结果:各组间骨小梁面积百分率(%Tb.Ar)差异无显著性;5月龄组与4月龄组比较,反映骨形成的参数矿化沉积率(MAR)、骨形成率(BFR/BS、BFR/BV、BFR/TV)都降低,7月龄组与4月龄组比较,所有反映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参数都降低。结论:在4—7月龄期间,SD♀大鼠的骨形成和骨吸收活性下降,但仍保持平衡状态,骨量无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泼尼松对大鼠密质骨骨骼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鼠(SD)16只3月龄雄性,按随机表分为激素组和对照组,激素组喂醋酸泼尼松2次/周,3个月后对两组动物胫骨中段骨代谢的指标用图象分析仪进行测算和分析。激素组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一)骨外膜变化率,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中(1)成骨细胞数量的荧光周长减少—41;(2)代表成骨细胞功能的指标骨矿化沉积率下降—29;(3)骨形成率出现明显的减少—55。(二)骨内膜变化率,上述三指标都有下降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仅有骨吸收周长增加92%。这些发现提示糖皮质激素药物对大鼠密质骨的影响主要在骨外膜,其次才波及到骨内膜,这样的影响可能与血流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观察不同作用时间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相关因子的改变,研究高热量饲料结合慢性应激促进NAFLD病变的过程,将64只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热量饲料(HFSD)组、慢性应激(EFNS)组及高热量饲料结合慢性应激(HFSD+EFNS)组。8周后,每组随机取8只动物,作为第1批实验动物;14周后,余下每组8只动物作为第2批实验动物,检测胰岛素抵抗、血液及肝组织脂质、氧化应激状态、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基因表达,计算肝指数。另外,取肝脏做病理切片,比较各组肝组织病理改变程度。结果显示,8周后大鼠出现胰岛素抵抗、脂质紊乱、氧化应激、炎症状态及肝指数增加。2种刺激只对肝脂质代谢紊乱有交互作用。14周后,大鼠NAFLD进一步恶化,对脂质紊乱、肝脂质代谢、炎症、氧化应激状态均有协同作用,肝组织切片也显示出现脂肪性肝炎。高热量饲料结合慢性应激促进NAFLD有一个发展过程,14周后能够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观察马归液对腺性膀胱炎大鼠模型膀胱组织的影响,为运用马归液治疗腺性膀胱炎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 首先通过对大鼠膀胱灌注大肠埃希菌成功建立腺性膀胱炎大鼠模型,然后对造模成功的大鼠分别灌注马归液第1组为1次/周;马归液第2组为2次/周、吡柔比星、生理盐水8周,再对各组大鼠膀胱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透射电镜检测和Bcl-2、Bax基因表达检测,以观察各组大鼠膀胱黏膜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 经马归液灌注,马归液1组、马归液2组病理学检查显示膀胱组织正常无炎性病变;Bax、Bcl-2灰度均值比较,马归液2组、马归液1组的灰度均值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马归液2组与马归液1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Bax中,马归液1组、马归液2组分别与吡柔比星组、生理盐水组组间比较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马归液2组与马归液1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马归液对大鼠腺性膀胱炎膀胱黏膜有明显治疗效果,具有修复作用,且一周灌注两次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己烯雌酚对维甲酸致大鼠骨损害的影响。方法 4月龄雌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维甲酸组、己烯雌酚组,连续给药28 d。大鼠处死后取血清测量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取右侧股骨进行骨密度和生物力学参数测量,取胫骨上段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量。结果维甲酸组大鼠骨密度、生物力学参数、静态参数(骨组织总面积、骨小梁面积、骨小梁周长)、动态参数(标记周长百分数、骨形成率)均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5)。己烯雌酚组的骨生物力学参数(弹性载荷、刚性系数、弯曲能量)较维甲酸组增加(P〈0.05)。结论己烯雌酚可部分改善维甲酸所致大鼠骨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