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是以杆状病毒为蛋白质表达载体,昆虫细胞或幼虫为受体的真核表达系统。与原核细胞相比,昆虫细胞可对外源蛋白进行翻译后修饰,如多肽折叠、糖基化、酰基化、磷酸化、二硫键形成及蛋白质水解等。因杆状病毒对畜禽无致病性,这使得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兽用亚单位疫苗生产平台。作者对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兽用亚单位疫苗领域中的应用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纳豆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并富含维生素K2等,可提高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在发酵过程中,可以产生纳豆激酶,降解纤维蛋白原,并可以将纤维酶原激活为纤溶酶,从而刺激产生纤溶酶原激活剂。纳豆激酶以安全、高效、稳定,且成本较低、易吸收、副作用小、作用时间长等优点,成为较为理想的保健及溶栓药物之一。本文对纳豆及纳豆激酶做了综述性研究.为更好的研究开发纳豆及纳豆激酶产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是一类无囊膜、单链环状DNA病毒,能引起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ostweaning Mμ 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PMWS),给整个养猪业造成严重损失。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Bacμ Lovirus Expression Vector System,BEVS)具有表达水平高、能进行翻译后加工修饰等优势,表达的猪圆环病毒2型结构蛋白能自动组装成无基因组、安全、具有免疫原性的类圆环病毒颗粒(Virus-like Particals,VLPs),类圆环颗粒疫苗是一类非常有潜力的圆环病毒候选疫苗。本文对猪圆环病毒2型结构蛋白表达及其类病毒颗粒疫苗研究作以简洁综述。  相似文献   

4.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作为四大表达系统之一,具有安全性高、对外源基因克隆容量大、重组病毒易于筛选、具有完备的翻译后加工修饰系统和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能力等特点,已成功表达了近千种高价值蛋白,在很多领域都得到较广泛的应用。本文对该表达系统在主要病毒性家禽疾病方面的相关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Bac-to-Bac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在家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c-to-Bac策略是目前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获取重组杆状病毒最为方便、快捷的途径之一。以Bac-to-Bac系统面向的苜蓿银纹夜蛾杆状病毒(AcMNPV)表达系统、家蚕杆状病毒(BmNPV)表达系统、棉铃虫杆状病毒(HaNPV)表达系统等3个主要子系统为对象,从宿主域逐渐扩大、蛋白的表达水平不断提高、筛选和纯化更为简便高效以及在家蚕中应用的状况等角度,对Bac-to-Bac系统的发展及功能、特点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朱江  吴祥甫 《蚕业科学》2003,29(2):114-119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作为四大表达系统之一,已广泛应用于重组蛋白的合成。该系统具有如多角体启动子控制下的高效表达,比较完善的转译后加工修饰,容易从无血清培养上清中纯化,无内毒素污染等特点。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研究的最新进展:高强度早期启动子群杆状病毒转移载体的成功合成,以扩大寄主范围和增进重组蛋白稳定性为目的的亲本病毒的改造;通用的昆虫细胞培养基配方的不断优化,特定昆虫细胞株培养基的研制和适用于大规模悬浮培养的无血清培养基的商品化;旨在进行复杂糖基化及提供相对稳定细胞环境的宿主细胞工程;以新标记物(tag)载体和相关亲和层析方法为代表的蛋白质高效纯化方法的进步。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在基础研究、医药卫生和农业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杆状病毒(Baculovirus)是一类超大双链环状DNA分子(约135kbp),因其成员的病毒体呈杆状而得名.这类病毒主要见于昆虫体内,是已知昆虫病毒中类群最大、发现最早、研究最多且实用意义很大的昆虫病毒.其代表型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AcMNPV)研究得最为深入.80年代初,国外学者发现多角体蛋白基因(polh)的强启动子及晚期大量表达的特性,Smith等首次建立了AcMNPV/秋黏虫细胞(spodoptera frugiperda,sf)表达系统,表达了人β干扰素.从此,以杆状病毒作为载体,在昆虫细胞或虫体内表达外源基因,形成了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Baculovirus Expression Vector System,BEVS).早期的BEVS有很多不足,如重组率较低、筛选困难、操作周期长、产物不易纯化等.短短20多年时间里,随着杆状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迅速发展,不断完善,已成为当今基因工程领域四大表达系统之一,在研究基因表达调控、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分析及各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制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杆状病毒(Baculovirus)是昆虫专一性的病原病毒,是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研究最多且实用意义很大的昆虫病毒.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Baculovirus expression vector system,BEVS)是一个以杆状病毒为外源基因载体,昆虫和昆虫细胞为受体的表达系统.  相似文献   

9.
pFASTBAC表达系统是一种经过改造的昆虫杆状病毒细胞表达系统,共有3组即pFASTBAC-THa、pFASTBAC-THb、pFASTBAC-THc,可根据待插入的外源基因的特性进行选择。该表达系统除具有常用昆虫杆状病毒细胞表达系统的优点外,其最大特点是构建重组昆虫杆状病毒的全过程均在细菌中进行,使重组简单快速。  相似文献   

10.
通过探讨柞蚕(Antheraea pernyi)杆状病毒诱导鸡异嗜白细胞的信号转导途径,确证其是否具有活化鸡异嗜白细胞的作用。采用β-葡萄糖苷酸酶释放法检测柞蚕杆状病毒诱导的鸡异嗜白细胞脱颗粒反应,并通过应用蛋白酪氨酸激酶(src、sy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p38 MAPK、JNK)的特异性抑制剂,分析各蛋白酶通路在柞蚕杆状病毒诱导鸡异嗜白细胞脱粒反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柞蚕杆状病毒可以显著提高鸡异嗜白细胞的脱粒反应,其中src、PI3-K、JNK的特异性抑制剂能够抑制柞蚕杆状病毒诱导的鸡异嗜白细胞的脱粒反应,而syk、ERK、p38 MARK的特异性抑制剂则对鸡异嗜白细胞脱粒不起作用,说明柞蚕杆状病毒可通过src→PI3-K→JNK信号转导通路来诱导鸡异嗜白细胞的脱粒反应。  相似文献   

11.
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Baculovirus Surface Display,BSD)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膜展示技术。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杆状病毒表面囊膜蛋白基因与所要展示的目的蛋白基因进行融合,形成重组杆状病毒。重组杆状病毒的囊膜蛋白在表达同时,目的蛋白也随即进行表达,并与囊膜蛋白共同运输至病毒囊膜处,特异的与锚定部位结合,展示在杆状病毒表面。该系统由于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和较高的展示效率,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基因转导与基因治疗、较复杂的真核蛋白展示、新型疫苗研发以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领域。本文对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并对其发展和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基于过去多年来所积累的关于昆虫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的研究成果,对昆虫与哺乳动物的蛋白质N-糖基化修饰途径与分子机制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进一步讨论如何在人们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蛋白质糖基化修饰途径做些改造性工作,以期能够直接利用该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生产人源化糖蛋白。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核定位信号肽(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 NLS)序列对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 DuCV)Cap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究不同免疫策略下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试验将去除和未去除NLS序列的DuCV Cap基因分别克隆至杆状病毒载体pFastBacⅠ中,通过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进行表达,分析NLS序列对Cap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不同的免疫策略,分别以原核表达系统构建的重组蛋白rCap(rCap组)、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的rvAc-Cap(rvAc-Cap组)及rCap与rvAc-Cap联合(Prime-Boost组)作为免疫源免疫Balb/c小鼠,并设置PBS对照组,定期采血,检测DuCV IgG抗体水平、淋巴细胞增殖指数(SI)和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等细胞因子水平,评价其免疫效果。结果表明: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表达出重组杆状病毒rvAc-Cap和rvAc-NLS-Cap,且去除NLS序列的Cap基因表达水平更高;小鼠免疫重组蛋白rCap后,重组蛋白rCap与重组杆状病毒rvA...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非洲猪瘟病毒(ASFV)EP153R蛋白的功能和建立ASFV抗体间接ELISA方法,本试验构建了EP153R蛋白杆状病毒表达系统,采用Western blot与IFA鉴定rEP153R蛋白的表达和免疫原性.结果显示,杆状病毒能高效表达rEP153R蛋白且可被小鼠多克隆抗体识别,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以此重组蛋白为抗...  相似文献   

15.
纳豆提取物和纳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豆固体发酵后,用纳豆激酶、纳豆抑菌物质2种提取液与纳豆菌的培养液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6种菌进行体外抑菌作用试验,结果显示:纳豆激酶的抑菌作用十分微弱,纳豆芽孢杆菌培养液抑菌效果较纳豆激酶和纳豆抑菌物质强。在6种目标菌中,纳豆芽孢杆菌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肠道菌的抑菌作用较其它菌强。为纳豆芽孢杆菌作为一种微生态制剂菌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利用Bac-to-Bac系统构建了表达兔出血症病毒LQ株VP60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HP-VP60,并对其表达产物的血凝效价及免疫原性等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重组杆状病毒的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用于制备RHDV亚单位疫苗。  相似文献   

17.
MultiBac系统是一套完善而又强大的真核表达系统,可在昆虫细胞中大量表达高品质的外源蛋白,已经应用于结构生物学研究和药物开发.为了实现鸡γ干扰素(chIFN-γ)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利用零背景转座技术构建重组杆状病毒,通过感染Sf9细胞,表达并且纯化chIFN-γ蛋白.使用制得的多抗血清,在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Sf9细胞样品中能够检测到大小为17.8 kD的单一条带,表明chIFN-γ成功表达.对纯化得到的重组chIFN-γ蛋白进行生物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其抗病毒活性为1.6×104 U/mL,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8.
昆虫杆状病毒的生活史中令人惊奇的现象之一是其极晚期基因多角体蛋白(polyhedrin, polh)基因的超高水平表达,表达产生的多角体蛋白将病毒粒子包埋到内部形成包涵体。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从3个方面概括了polh基因超高水平表达的机制,即polh启动子的结构特征和转录调控、polh mRNA的结构和翻译调控以及影响polh基因表达的蛋白调控因子,期望有助于更好地理解polh超高水平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为提高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表达外源蛋白效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将源于马立克氏病病毒 ( MDV) GA株的 Meq基因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质粒 p Blu Bac4中强有力的多角化蛋白启动子 ( PPH)之后 ,经与线性化的 Bac-N-Blue TMDNA共转染于昆虫细胞系 SF9,获得了重组杆状病毒。使用重组痘病毒表达的 Meq制备的单抗 ,对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 SF9细胞及其裂解物分别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沉淀试验 ,结果发现 :( 1 )本表达系统产生的 Meq可被原制备的单抗所识别 ;( 2 )在感染细胞中 ,Meq蛋白仅局限于细胞核内 ,而且随着感染后时间的增加 ,具有从核质向核仁和核膜转移的趋向 ;( 3 ) 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沉淀试验均证实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细胞裂解物中出现有 2条特异带 ( 60 0 0 0处 )。结果表明 ,杆状病毒 /昆虫细胞系统用于表达外源蛋白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应用是昆虫杆状病毒作载体在昆虫细胞或虫体中高效表达的外源基因已有近千种。这一杆状病毒表达系统(baculovirus expression vector system,BEVS)是一种辅助性依赖性(仅有质粒载体不能表达外源基因,还需要野生型杆状病毒辅助,形成整合有外源基因的重组型杆状病毒才能完成外源基因的表达)的真核DNA表达载体,具有安全、高效、容量大、表达产物生物活性好等特点,是很有潜力的载体表达系统之一,在寄生虫的基因工程疫苗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