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食用菌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的一类重要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菌、抗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目前其已成为次级代谢产物研究的热点之一。为给食用菌黄酮类化合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黄酮类化合物,对食用菌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提取工艺和分离纯化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橄榄富含黄酮,可作为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概括了橄榄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橄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技术及药用产品开发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紫云英苷(山奈酚3-葡萄糖苷,Astragalin)是一种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是各种传统植物如辣木,黄芪,百蕊草的生物活性成分。近年来大量研究报道,紫云英苷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药理作用,如抗癌、抗炎、抗氧化、神经保护、心脏保护、抗溃疡、抗纤维化等。本文主要从紫云英苷的11种生物活性及其机制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紫云英苷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4.
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7  
黄芩及其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除传统意义上的抗炎、抗变态、抗病毒以及解热和保肝作用外。近年来对其抗氧化、抗肿瘤和抗HIV-1病毒的研究日趋深入。为深化对黄芩既往功效的认识,发现新的药理作用,综述了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癌、抗病毒等药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情况。指出以往的研究多针对黄芩中含量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且多为正品黄芩,对黄芩的进一步研究应注意到黄芩中含量相对较低的黄酮类化合物,其潜在的药理作用有待于研究和开发,同时还应注重研究黄芩黄酮类化合物所具有的药理活性的化学理论基础及其作用机制。黄芩配合物生物活性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在黄芩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明确的前提下.为生产无公害“绿色畜禽产品”应进行其在饲料添加剂方面的应用研究,推动中草药添加剂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5.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多种自然植物中,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有显著药效活性,且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镇痛及保护肝脏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6.
槲皮素是自然界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可通过减少氧化应激、干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下调活性氧介导的下游信号通路等方式,发挥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症、抗菌和保护心血管等药理作用。本文简述了槲皮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并阐述其药理价值和近年来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黄酮类化合物如染料木黄酮、大豆苷元等,是虫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抗炎症、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作用等.重点评述虫草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以及在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方面的最新进展,分析该类资源在深度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展望,以期进一步扩大虫草黄酮类化合物在功能性食品和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市场.  相似文献   

8.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子修饰与构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具有广泛药理作用的芳香类天然化合物,其结构主要由母核中A、B、C三个环组成。黄酮类化合物由于溶解度、生物利用度差等因素而限制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外学者以天然黄酮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在已知其分子结构信息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分子修饰方法如化学修饰法、酶修饰法、微生物修饰法等对其结构进行改造,综述不同结构修饰对其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抗炎等药理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酮类化合物是洋葱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近年来成为研究者眼中的热点。本文详述了洋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组分、提取及其功能性,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周燕芳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3):2831-2834
采用水煮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潮汕地区40种常用中草药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潮汕地区常用草药中均含有黄酮类化合物,部分中草药中黄酮含量比较高,揭示了潮汕地区常用中草药是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极好的植物资源,其成分及药理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张媛 《现代农业科技》2012,(22):264-266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桑叶的化学成分及其食用药用价值研究进展,指出桑叶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脂类、维生素、多糖类、黄酮类、生物碱、挥发油类等多种化学成分,还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胆固醇、降血压、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抗肿瘤、抗病毒等药理作用。并指出了桑叶在药品和功能性食品研究开发领域中的广阔前景,为桑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桑的药理性质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桑(包括桑叶、桑椹、桑枝、桑白皮)的药理性质及其开发利用进行综述。针对四川省凉山州实际情况,指出应将重点放在桑副产物桑枝的药用开发研究、果叶两用桑园的建立及桑椹系列保健产品的开发研究上,以提高桑园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3.
桑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娜  姚清国  俞龙泉  肖宵  谷维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371-8373,8375
通过查阅近10年的文献资料,对桑椹的营养、功效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桑椹资源的深入开发及更好利用提供参考。桑椹营养丰富,其营养成分主要有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脂肪酸及多糖等。桑椹具有增强免疫力、抗氧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抗癌等功效,与其功效相关的成分主要有花色苷、非色素酚类物质、多糖和白藜芦醇等。作为功能食品开发原料,桑椹必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桑树作为传统中药材的来源,具有抗炎、杀菌等作用,这与桑树各部位中含有多糖、多酚、生物碱等生物活性成分有关。桑叶具有易采集及生物量大的优点而得到了最多关注。桑叶中多糖、多酚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强免疫、增加抗氧化能力的作用,因此桑叶或其提取物应用于动物生产中对动物的健康有积极影响。桑叶粗蛋白含量高、氨基酸比例均衡,可替代一部分蛋白原料应用于畜牧生产中。但桑叶中抗营养因子含量较高,因此以发酵或青贮后饲喂动物为宜。综述了桑生物活性成分对动物糖脂代谢、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力的影响,并通过总结桑叶在畜禽及水产动物生产中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桑叶在改善肉质、调节动物机体免疫及提高动物抗氧化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桑叶多糖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叶多糖是从桑叶中提取得到的一种活性物质,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衰老、增强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在保健品、医药等行业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文章从提取原理、方法、优化工艺条件等方面综述了桑叶多糖的5种提取方法,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认为目前桑叶多糖的提取方法过于单一,粗多糖的纯化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桑叶多糖的深度开发与利用。指出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提取技术的不断完善,桑叶多糖的提取及利用将会更加便捷、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16.
桑椹红色素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更生  曹阳  朱婵  孙银苹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777-8778,8790
从桑椹红色素的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稳定性及其生物活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发掘响应干旱胁迫的关键抗旱基因,从转录水平上揭示桑树的抗旱分子机制,为后续开展桑树分子抗旱性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干旱敏感性品种德果1号和耐旱性品种湖桑32号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种植方式开展干旱胁迫及复水处理试验,采集24个桑叶样本提取总RNA后构建cDNA文库,在Illumina HiSeqTM 4000测序平台上进行高通量测序,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对相关基因进行注释分析。【结果】经转录组测序,各样本的Clean reads范围为45723096~67280168条,有效碱基数(Clean bases)集中在6.86~10.09 Gb,GC含量在44.84%~46.48%(平均为45.61%),Q30在90.36%~93.07%。差异表达基因(DEGs)筛选结果显示,6个差异分组(A2 vs A1,B2 vs B1,A3 vsA1,B3 vs B1,A4 vs A1,B4 vs B1)分别筛选出3510、3399、5677、5507、5124和2734个差异表达基因;经干旱胁迫处理后,桑叶功能组基因中呈下调表达的差异表达基因明显多于呈上调表达的差异表达基因,说明桑树在生长过程中存在不同的功能基因以控制桑叶生长发育。不同抗旱性桑叶转录组测序数据中以涉及生物学过程的差异表达基因最多,且主要集中在小分子代谢过程(Small molecule metabolic process)、跨膜运输(Transmembrane transport)及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Carbohydrate metabolic process)等方面;与分子功能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次之,主要涉及转移酶活性(Transferase activity)和水解酶(Hydrolase activity)等。干旱胁迫下不同抗旱性桑叶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到59条KEGG信号通路上,可划分为代谢、遗传信息处理、环境信息处理、细胞过程和生物系统五大信号通路;其中,抗旱性桑树品种通过提高能量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增强光合作用及脂质代谢来更好地适应干旱胁迫。综合GO功能注释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得到以下可能与干旱相关的基因: LOC21410404、LOC21404884、LOC21409623、LOC21401352、LOC21398977、LOC21388561、LOC21401447、LOC21398764、LOC21385254、LOC21384661、LOC-21410404及LOC21408971。【结论】不同桑树品种的耐旱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抗旱性桑树品种是通过提高能量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及光合作用共同应对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18.
中药活性小分子5-羟甲基糠醛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5-羟甲基糠醛生物活性的研究备受关注,总结了5-羟甲基糠醛的性质,归纳了其毒副作用及药理作用,提出5-羟甲基糠醛可能是一种隐藏在中药背后新的活性成分,有很好的开发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桑树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在不同品种、不同叶位和不同器官之间表现较大差异,有成熟叶>嫩叶,韧皮部>木质部,细根>须根以及叶片>新梢>根系的倾向.桑叶中有3~5种SOD同工酶,新梢和根系中存在着5~6种SOD同工酶  相似文献   

20.
黑木耳多糖提取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木耳多糖具有降血脂、抗凝血、抗氧化、抗辐射、抑制肿瘤等生物活性,现已成为食品、医疗、保健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近年来黑木耳多糖提取方法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发现黑木耳多糖的提取方法较多,但现在工业化提取黑木耳多糖时多采用热水浸提,耗时长、产量低、成本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黑木耳多糖的药理作用如作用机理、给药最佳剂量和途径、作为免疫调节剂的临床应用、不同分离技术对药效作用的影响等亟待进一步研究解决.因此,今后应加强黑木耳多糖高产菌株的筛选和选育、优化多糖提取方法、改造天然多糖而增强原有活性、优化深层发酵生产黑木耳多糖工艺以及多糖药理机制、临床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推动黑木耳多糖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