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有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具有中国文化气派、文化风度、文化内涵,同时本质上是马克思生态文明观的新时代表达,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创新理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兼具问题导向的理论品质,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大国情怀,生动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融合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在梳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重新构建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的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灌输教学机制”,结合“微课”,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探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课程思政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基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对生态资本的概念、属性进行界定;对生态资本运营的范围、途径、要素、原则、保障进行归纳,进而从范围与途径、要素以及原则和保障三个层面梳理出生态资本运营的分析框架。结合对浙江省典型案例的剖析,分析我国生态资本运营中存在的不足,为一下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开展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展开,逐渐对近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进行反思与超越,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该思想从生态价值理念、生态治理策略及生态治理目标体系上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与实践缺陷,不仅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向,而且为全球性生态环境的解决提供了中国智慧与方案。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得到了飞速提高,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后却造成了严重的农业生态危机。恩格斯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农业生态危机,开始从英国实际情况出发来研究当时的农业生态问题。在不断的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得出了一系列科学的农业生态思想,这些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科学、全面的认识了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从生物学角度阐述了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以及新陈代谢关系;通过实行公社经营大工业解决城乡之间劳动力流动不平衡问题和农业生态矛盾。这些理论对于解决我国的农业生态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巢湖综合治理法治建设的根本遵循。基于此,安徽省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构建了符合安徽省情的地方性环境保护制度体系,执法、司法协同推进巢湖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但巢湖综合治理仍然还存在着法律实施不全面、司法助力不足、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应进一步优化规划、严格执法、创新司法、强化法律监督,以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合肥最好名片、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以来,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不断增加,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新的境遇、新的挑战。习近平生态文明新思想回应时代诉求和人民诉求,创造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原理,结合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和中国具体的生态实践,在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结晶的基础上,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之一。其科学内涵包括生态本体论、生态价值论、生态生产力论、生态民生论、生态历史论、生态治理论六个方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推动构建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社会、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传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的创新与发展,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最新成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系完整、内涵丰富,包括生态哲学观、生态系统观、生态政治观、生态经济观、生态法治观、生态民生观以及生态生活观等内容,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优秀成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拓展了国内与国际、代内与代际等关系,以整体认知方法分析生态系统诸要素的联系与作用,强调自然价值、生命意义和生态审美,重视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条件之间的辩证关系,强化自然价值和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统一,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人与自然关系、交往方式等多个角度指明了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从人的需求与能力、社会关系与交往关系、活动形式与内容、改造自然的形式与内容、个人自由与解放等方面指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201-5202
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是人们主要的生产活动,先秦是其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此时,随着农业的繁荣发展,系统的农业管理思想也随之逐渐形成,引起许多现代学者的关注,尤其对于当时是否存在生态农业思想的辩论近年也日趋激烈。通过"大农业思想,水资源管理思想,土地资源管理思想"几方面对古代农业生态管理思想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化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吕爱清  李慧玲  卞新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6):1078-1079,1127
生态文化必将成为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流文化。生态文化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精神和社会制度,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方式。分析了农业发展进程中的文化演替规律;阐明了生态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为了应对近代农业现代化出现的农业发展可持续性减弱的趋势,提出了持续发展农业必须生态化,实现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加强制度创新;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全民生态友好行为的形成是生态文化的重要体现,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生态农业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能够孤立地实现的.生态农业的职能在农业内部系统良性循环与外部环境良性循环的共同作用中生成.黑龙江生态农业建设呼唤完善的法制环境,要求实现生态文化、生态社会.  相似文献   

14.
生态农业研究的三个缺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的生态农业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生态农业的研究也存在三个缺陷:定义本身的缺陷、战略特色的缺陷和对国外生态农业研究的缺陷.指出这些研究的缺陷,有利于促进生态农业的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5.
唐琼芳  陈印军 《农学学报》2014,4(1):107-110
总结了黔江区近几年的特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主要包括粮经立体种植型、林果药复种型、猪—沼—果(茶、菜、药)三位一体型、节水农业型、高效农业园区型5种模式。不同模式的规模、结构、效益不同,不同地区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内外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的分析,以及对国外农业信息化发展令人瞩目的成就和国内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状况的概述,提出了中国农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尚属起步阶段、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成熟、农业信息服务机制不健全。根据中国农业目前实际情况分析,指出了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最佳选择是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强调实现中国农业信息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以及并探讨了实现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战略、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7.
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生态思维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传统居住区规划思想存在缺陷的分析,认为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应在充分理解和尊重相关规划规范的基础上,引入生态规划和设计的理念,深入研究规划区域内的各项生态因子,以设计出适合现代生活模式的新型宜居住区。  相似文献   

18.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君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713-2715
做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不仅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农业资源永续利用、保持农业发展后劲的现实选择,更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当前的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出发,探讨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理,最后提出解决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