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2.
3.
莱阳传统的露地芋头种植密度一般为每亩1500~2000株,而对芋头最好产量的最适密度范围研究尚少;对地膜覆盖栽培芋头的种植密度与产量  相似文献   

4.
5.
6.
我国地膜覆盖栽培开发应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泸州市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毗邻接壤。旱地播种面积330多万亩,常年玉米播种面积50~60多万亩。由于受栽培技术、生产条件、自然气候等因素的限前,泸州市杂交玉米制种单产长期低而不稳,亩产在76~100公斤之间徘徊,种子自给率低,常年需从外地调进杂交玉米种子100多万公斤。近几年来,在高寒山区试验示范推广的杂交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增温保墒,促进农作物高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对其增产机理已有诸多研究报道。为探索我  相似文献   

8.
9.
10.
黄淮及北部冬麦区是中国小麦主产区,现有的栽培模式下产量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本研究分析了地膜覆盖对地温、水分利用率、根系活力以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模式相对于露地栽培种植冬小麦在不同时期及不同深度土层的地温均有明显的提高,而出苗期及分蘖期差距较拔节期和抽穗期明显;在对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研究表明地膜覆盖栽培模式在冬小麦生长前期及上层土壤的保墒效果更明显;地膜覆盖栽培冬小麦在测定的3个时期的根系活力均明显高于露地栽培,随着植株生长,差值逐渐减小,但依旧有较大优势;地膜覆盖栽培对冬小麦产量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结实小穗数增加22%,穗粒数增加37%,穗数增加9.9%,千粒重增加3.4%,产量增加32.2%,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是穗粒数,其次是穗数和粒重。地膜覆盖成本低、使用方便、增产幅度大,是提髙作物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建议加大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旱地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旱地谷子生产的一项新技术,由于具有明显的增温、集雨、增产、增收效果而在生产上得到推广,但是随着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应用的深入,适宜的应用范围、适合的技术模式选择、配套技术的应用、前瞻性技术研究等都成为需要明确和不断完善的问题。系统总结了旱地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体系的比较优势,探讨了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增产的光、温、水、土效应和谷子生长发育的响应,评价了旱地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增产和增收效果,明确了旱地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也分析了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前瞻性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番茄花药离体培养中低温预处理对小孢子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明确低温预处理对番茄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小孢子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番茄花药离体培养的低温预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离体培养条件下,雄核发育存在三条途径,即B途径、A-V途径和A-G途径,以B途径为主;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小孢子逐渐退化;对番茄花药离体培养进行低温预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番茄小孢子退化,提早雄核发育,并增加参与雄核发育小孢子的比率,但参与B-途径的小孢子比参与A-途径的增加得多。  相似文献   

13.
作者1985—1988年研究结果:采用五氯硝基苯拌种可有效地防治覆膜棉田立枯病死苗.种植中抗枯萎病品种,并协调组配五氯硝基苯拌种诱发自然串珠镰刀菌对枯萎病的减轻作用和塑膜覆盖对枯萎病的生态防治作用,其综合防病效果达到高抗品种的水平.摘除棉株下部3个果枝上的棉蕾或下部3个果枝可协调棉株成铃结构,恶化发病生态位,从而使铃病明显减轻,棉花大幅度增产.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垄作沟覆不同地膜对旱地马铃薯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于2018—2019年在宁夏南部山区设置垄上覆盖普通塑料地膜,沟内分别覆盖普通塑料地膜(DD)、可降解渗水地膜(DS)和麻纤维地膜(DM),以沟不覆盖为对照(CK),研究其对作物关键生育时期(播后60~120 d)土壤水分、马铃薯功能叶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现蕾期(播后60 d)不同覆盖处理可显著提高0~100 cm层土壤贮水量, 2018年以DD处理最高, 2019年以DM处理最高,分别较CK显著提高11.2%和21.6%。马铃薯关键生育时期,除2019年DS处理叶面积指数较CK显著提高外,其他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不同覆盖处理可有效提高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其中在块茎膨大期(播后120 d) DM处理分别较CK显著提高30.0%和23.2%。2年块茎膨大期DD、DM和DS处理块茎干物质累积量平均分别较CK显著提高54.9%、50.0%和22.6%,马铃薯产量平均分别较CK增产13.2%、14.1%和5.2%,平均净收入分别增收16.3%、14.6%和4.0%,而DS处理马铃薯产量和净收益与CK相比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深液流栽培番茄根际氧环境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浮板毛管法(FCH)栽培系统,进行了营养液充氧与否,与番茄生长发育状况、果实营养品质等方面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采用改进FCH进行番茄长季节栽培时,充氧与否对番茄长势、产量没有影响,但对番茄果实的营养品质有一定的影响。营养液中充氧不改变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但可以降低硝态氮的含量,同时会减小糖酸比。  相似文献   

16.
杨荣  黄高宝 《作物学报》2010,36(1):163-169
为了进一步丰富固定道耕作技术理论体系,2005年在河西走廊中部小麦种植区通过结合垄面覆盖试验,探讨了固定道耕作技术对春小麦株高、叶分布、叶面积指数、群体内光分布和光合速率等冠层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道结合垄面覆膜(CTP)、固定道结合垄面秸秆覆盖(CTS)、固定道无覆盖(CT)处理的小麦株高分别比平作(对照, LT)低2.09、3.27和5.65 cm。CTS和CTP处理的旗叶与倒3叶间距、旗叶与倒2叶间距以及倒2叶与倒3叶间距的比值接近3:2:1,有利于光能在群体各个层次均匀分布。叶面积指数在6月25日后呈LT>CTP>CTS>CT的变化规律,3个固定道处理的叶面积指数都小于LT处理,而垄面覆盖可以减弱这种影响。LT处理入射光线的97.2%被小麦群体截获,其中77.3%在旗叶层被截获,旗叶光合速率较低,光能利用率不高;CTP和CTS处理的群体内光分布较均匀,漏射损失的光线分别占入射光线的8.0%和11.2%;CT处理生长中期旗叶光合速率较高,但入射光线的透射损失率较高,占入射光线的23.7%,而且整个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偏低。总之,CTP和CTS处理构建的“松塔型”结构有利于光能有效利用,增加作物产量;而LT和CT处理则分别由于群体过于密闭遮蔽和稀疏导致光能反射和透射损失严重而降低了作物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生产中沟垄不同覆盖种植方式的增产效果和水分利用特点,在2016年和2017年设置了大田试验,包括秸秆带状沟覆宽垄种植、秸秆带状沟覆微垄种植、全覆膜沟垄种植和露地平作4个处理。结果表明,在干旱年份(2016年),沟垄覆盖种植可显著降低马铃薯全生育期耗水量6.1%~13.2%,平均提高块茎形成期1.2~1.8 m土层含水量7.6%,全覆膜沟垄作可显著提高淀粉积累期0~0.2 m土壤含水量30.3%。在平水年份(2017年),除全覆膜沟垄种植显著降低马铃薯全生育期耗水量22.2%外,其余处理与露地平作无显著差异;沟垄覆盖种植0~2m土壤含水量在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和淀粉积累期分别平均比露地平作高8.7%、13.0%和13.1%。与露地平作相比, 2个生长季沟垄覆盖种植可使马铃薯全生育期0~2 m土壤平均贮水量提高5.4%~15.5%,单株生物量增加12.8%~147.4%,成熟期株高增加21.1~39.7cm,进而马铃薯增产51.6%~88.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68.2%~111.7%。以玉米秸秆带状沟覆微垄种植增产增效最显著,2年平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纯经济收益分别较露地平作提高87.8%、97.5%和254.2%。因此,玉米秸秆带状沟覆微垄种植能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此外,与全覆膜沟垄种植相比,秸秆带状沟覆微垄种植具有操作简单、无污染、投入产出比高等优点,适宜在西北半干旱区马铃薯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李向东  吴爱荣 《作物学报》1996,22(1):96-100
覆膜夏花生有利于根瘤菌的侵染和根瘤的形成,使花生早结瘤、多结瘤、早进行共生固覆;覆膜降低结荚以前的固氮酶活性,但有利于中后期固氮酶活性的提高和维持,可延缓根瘤衰老、延长根瘤固氮时间。覆膜对花生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的影响与固氮酶活性正好相反,结荚以前较高、中后期较低。与露地相比,覆膜花生前期利用土壤和肥料氮较多,而中后期则可主要靠根瘤固氮来提供氮素营养。  相似文献   

19.
卡特兰水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名贵兰花的水培技术,促进水培兰花的生产与消费,以兰科卡特兰为试材,从卡特兰水生根系诱导,营养液培养,筛选出水培卡特兰诱导根系的最适宜的NAA浓度和营养液配方,在培养的过程中,防治根腐烂和水藻的生成。结果表明,低浓度NAA(5mg/L)对诱导水生根系具有促进作用;KC营养液是水培卡特兰较好的营养液;加强根部通气有利于防止卡特兰根系的腐烂,在培养过程中添加2~3滴含氯霉素的滴眼液有助于防止藻类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生态管理措施对丘陵茶园杂草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摘 要: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稻草覆盖与间作三叶草与不同培肥配施后对茶园杂草总密度、优势杂草组成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和间作三叶草降低了田间杂草的总密度,降低了优势杂草在群落中的相对密度,有利于维持田间杂草的生物多样性; 而与不同培肥配施后茶园杂草种类与各杂草相对丰度及多样性指数均存在差异,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不同施肥造成各处理间土壤养分的不同,各种杂草的生长因而受其不同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