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永刚 《北方牧业》2009,(20):17-18
<正>1概述2009年近期猪高热病流行地区的许多养猪户朋友打电话反映我国各地部分地区有散发猪高热病现象出现。近期来,其中以吉林、辽宁、湖北、江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河南等地为主。  相似文献   

2.
2006年5月,我国南方部分省份相继暴发了以高热为主要特征的生猪疫情,最初被学术界统称为"高热病",各省畜牧局及时出台了生猪"高热病"防治技术规范,农业部也迅速组织有关单位及有关专家,对"高热病"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病源分离鉴定、动物实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猪蓝耳病病毒变异株.2007年1月,农业部正式确定"高热病"即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但2007年入夏以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呈大暴发流行,传播之快,发病之高,影响之大,开创了建国以来我国生猪疫情之最,全国有26个省份同时出现了生猪疫情,给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中国猪业》2007,(5):58-59
近日,农业部会同有关单位的专家对猪“高热病”进行了进一步研讨。专家认为,我国在猪“高热病”的研究及诊断试剂、疫苗研制等防控技术方面已取得了重要进展。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猪“高热病”疫情,对生猪养殖业造成很大损失。对此,农业部高度重视,及时部署防控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2006年5月以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部分猪群出现了以高热为主要特征的疫病,该病死亡率高、传播迅速,危害极大。初期不明病因,因此称为"高热病",经过兽医专家的潜心研究,目前已确定主要病  相似文献   

5.
近一个时期,我国从南至北部分地区,一些中、小型饲养场、散养户发生了一种猪的疫病,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对畜产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由于这种病是以高热为主要特征,故称之为猪的"高热病"。笔者经过长期研究及临床诊疗,收到一定效果,现将猪高热病综合防控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经多家科研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前言:2006年,对于我国的养猪业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生猪市场"冰火两重天",先是经历了上半年的价格低谷、深度亏损,紧接着下半年便是价格暴涨,部分地区突破历史最高价位,盈利达到高峰。然而,对于养猪户/场来说,这"冰与火"的考验也许相对于"猪高热病"对其带来的创伤,是远远不及的。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了今年生猪市场"冰火两重天"呢?猪高热病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有多大呢?2007年的生猪市场又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8.
<正>自2002年以来,江苏省句容地区每年夏季都有"猪高热病"发生,其中2005年和2006年发病较为严重,给不少养猪户,特别是小规模养殖户造成损失。为了有效防治"猪高热病",笔者对2007至2009年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动物教学医院89例"猪高热病"病例进  相似文献   

9.
2006年6月至8月,我省部分地区生猪出现以高热、不食为主要特征的猪"无名高热病",发病率最高达95%,死亡率5~30%不等,给我省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解我省猪病的流行发展规律,有效控制猪病的发生和流行,减少经济损失,作者等人从流行病学、血清学和病原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对"猪无名高热病"的病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我国部分地区暴发了严重的"猪无名高热病"综合征疫情,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大多数人把它称为"高热病",该病以体温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治愈率低(三高一低)为主要特征,伴有饲料报酬降低、母猪繁殖障碍、生长速度下降以及猪群整体的均匀度下降等。2007年3月28日,农业都正式公布猪"高热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