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真姬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志强 《食用菌》2006,28(3):58-60
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是从日本引进的一种珍稀食用菌。又名:蟹味菇、海鲜菇、鸿喜菇、玉蕈、胶玉蘑。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离褶菌族、玉蕈属。据杨祝良报道,云南省也有野生的真姬菇。但目前各地栽培的真姬菇都是从日本传入的(在日本长野,20世纪70年代开始栽培)。真姬菇味道鲜美,质地脆嫩,营养价值高,是一种低热量、低脂肪的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2.
刘慧铭 《蔬菜》2007,(2):14-15
真姬菇是近年从日本引进的一种高档食用菌,其生物学分类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玉蕈属,又名海鲜菇,蟹味菇。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人工栽培产量又较低,所以是一种极为珍稀的食用菌。  相似文献   

3.
白玉菇(Hypsizygus marmoreus)是近年来从日本引进的食用菌新品种,隶属于伞菌目,白蘑科,玉蕈属。在日本,人们常把它与珍贵的松茸相提并论,被冠名为“假松茸”,享有“闻则松茸,食之玉蕈”之誉。在我国有着极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真姬菇是从日本引进的一种珍稀食用菌.市场上有很多有创意的商品名:蟹味菇、海鲜菇、松茸菇、灵芝菇、鸿喜菇、玉蕈、胶玉蘑、偏耳…….据杨祝良报道,云南省也有野生的真姬菇,但目前各地栽培的真姬菇都是从日本传入的.多数栽培户对日本的栽培技术并不了解,真姬菇的产量、质量也参差不齐.为了帮助各地栽培者掌握日本的栽培技术,特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5.
真姬菇Hm-4生物特性及栽培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文林  王新丽 《食用菌》2002,24(1):14-15
真姬菇 ,又名白玉蕈 ,H ypsizigus marmoreus(Peck)Bigelow,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 ,离褶菌族 ,玉蕈属。 Hm- 4菌株是玉蕈属品系中的洁白变种。我们于 1999年从日本引进 ,进行了 3年小规模试种与选育。该菇具形美、产量高、味鲜等优点 ,深受消费者喜爱。现将其生物特性及栽培试验情况简介如下 :1 形态特征子实体丛生 ,菌盖幼时球形 ,边缘内卷后渐平展 ,直径 4~ 7cm,菇体美观洁白光滑 ,亭亭玉立 ,菇肉肥厚 ,菌柄长 6~ 10 cm,粗 0 .4 cm左右 ,中生。菇体整齐脆嫩 ,味道鲜美、香甜可口 ,有独特的蟹鲜味和鲍鱼的香味 ,食之…  相似文献   

6.
真姬菇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上官舟建 《食用菌》2004,26(1):16-18
真姬菇Hypsizigus marmoreus又称玉蕈、蟹味菇等,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离褶菌族、玉蕈属。真姬菇味道鲜美,质地脆嫩,营养价值高,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故在国内外市场很受欢迎。三明真菌研究所从1996年起便进行真姬菇的相关研究,1998年由福建省科委立项,已完成并通过省级专家鉴定。在此,将有关真姬菇生物学特性和  相似文献   

7.
侧耳属3种食用菌解剖学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PDA培养基和棉籽壳为培养料,培养了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并对其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均具有锁状联合,子实体菌柄都侧生,每个担子顶部产生4个担孢子,孢子内含油滴,孢子印皆为白色。姬菇和鲍鱼菇菌盖颜色为灰黑色,榆黄蘑为黄色,姬菇和榆黄蘑菌丝生长快,姬菇菌丝浓密,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稀疏,鲍鱼菇菌丝能产生黑色分生孢子。姬菇和榆黄蘑子实体小而多,出菇早、产量高,鲍鱼菇子实体较大内部组织紧密,担子、担孢子梗粗壮,孢子饱满油滴大。  相似文献   

8.
鸡腿蘑夏季空调房茵棒式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腿蘑无论是生料还是熟料栽培,通常多集中在春、秋两季出菇.本试验利用鸡腿菇菌丝体常温保存期长和不覆土不出菇的特性,采用空调房满足夏季鸡腿蘑栽培对环境的要求,通过覆土控制出菇,实现鸡腿蘑周年、规模化、工厂化生产,并取得良好的栽培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斑玉蕈(Hypsizigus marmoreus)属伞菌目口蘑科玉蕈属,又名真姬菇、蟹味菇、海鲜菇,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珍稀食用菌[1]。目前,日本、韩国和我国的一些大型食用菌企业都在工厂化生产斑玉蕈。工厂化瓶栽斑玉蕈是采用先进的工业化的设备和技术,智能化的出菇环境控制系统实现斑玉蕈的自动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周年生产。现将斑玉蕈工厂化栽培的设施栽培条件、关键  相似文献   

10.
鸡腿蘑无论是生料还是熟料栽培,通常多集中在春、秋两季出菇。本试验利用鸡腿菇菌丝体常温保存期长和不覆土不出菇的特性,采用空调房满足夏季鸡腿蘑栽培对环境的要求,通过覆土控制出菇,实现鸡腿蘑周年、规模化、工厂化生产,并取得良好的栽培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北京市栗蘑生产和销售实际需求,根据鲜食栗蘑特点,参考相关行业标准,以"迁西一号"栗蘑为试材,通过测定分析盛产期栗蘑的大小和质量,总结分布规律,结合销售特点对栗蘑分级指标进行初步设计,结果表明:以子实体直径和菇叶长度为划分依据的栗蘑大小等级划分标准适合整朵和单菇叶销售方式,适用于栗蘑鲜品流通、贮藏、销售需要;建议的质量分级标准更便于栗蘑生产者应用,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2.
灰树花(Grifolafrondosus)是一种名贵的食用兼药用真菌,自然状态下生长于密林中倒木或伐木砧上,在中国各地还有一些别名,如莲花菌(云南)、栗子蘑(河北)、重菇(福建)、千佛菌(四川)、云蕈(浙江)等。日本人称之为舞茸(マィタケ)。形态优美,鲜品脆嫩爽口,干?..  相似文献   

13.
麒麟菇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丽平  彭冬祥 《食用菌》2005,27(4):22-22
麒麟菇是由香菇和阿魏蘑杂交而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开伞后有极浓的海鲜味道、口感不亚于阿魏蘑;出菇时间比香菇和阿魏蘑早,接种至开始出菇45d;产量高于阿魏蘑。生物效率达80%;属于中温品种,在自然条件下,杏鲍菇无法生产的中温季节,可以向市场供应麒麟菇鲜品,调节了市场鲜菇供应的短缺,同时也增加了菇农的经济收入。我县于2003年10月从福建农林大学引种试验,现栽培已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又名金顶蘑、玉皇蘑、榆黄蘑、黄金菇,其子实体质脆,菌肉肥厚,营养丰富味道好,是近年来开发的珍稀食用菌之一。由于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一次出菇,其菇渣废料中仍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为了充分利用养  相似文献   

15.
我州食用菌生产发展很快。1980年黑木耳总产达100万斤,大规模生产的还有双孢蘑菇和平菇,其他如榆黄蘑、元蘑、猴头菌、花脸蘑和毛木耳等人工栽培实验也获得成功,即将投产。但目前菌种质量不稳定,影响栽培效果。全州100多个菌种厂,生产的菌种栽培效果各不相同,有些菌种几乎不出菇(耳),长出杂菇,或者出的菇体不大,生活力弱,易受虫害和发生烂菇等。  相似文献   

16.
正免覆土栽培是卵孢长根菇工厂化生产的新模式,与传统覆土栽培相比,省工省料高效,可减少栽培劳务费66.67%,降低削菇成本16.67%;子实体不带泥沙,菇品采收更干净、更容易,商品性状好、产量高,生物转化率达80%以上,一、二级菇品占比达23%。卵孢长根菇(Oudemansiella raphanipes)又名长根菇、长根小奥德蘑、长根金钱菌、露水鸡枞等,俗称黑皮鸡枞菌,从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小奥德蘑属。  相似文献   

17.
为了优化榆黄蘑栽培条件,利用海鲜菇菌糟来栽培榆黄蘑,根据食用菌生长特性、浓密程度以及生长周期等作为衡量指标,并测定其中的粗多糖、蛋白质及脂质含量,探究出海鲜菇菌糟栽培榆黄蘑的最优培养基为:海鲜菇菌糟60%、棉籽壳30%、麦麸5%、玉米芯2%、蔗糖1%、石灰粉2%、p H值7、含水量65%,为榆黄蘑的综合开发以及工厂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蜜环菌[A rmillariella mellea(Vahl:Fr.)Karst.]的子实体,俗称榛蘑、栎蘑、草蘑、蜜蘑、根索蕈根腐蕈等。种系较多,分布较广,是一种兼性寄生性真菌。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蜜环菌属。榛蘑是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夏秋季采收的滑嫩爽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食药用菌,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堪称名副其实的"山珍",被人们誉为"东北第四宝"。榛蘑生长在  相似文献   

19.
对引进的双孢蘑菇W192、福蘑38、福蘑58菌株进行比较试验,考察其菌丝生长情况、原基形成用时、第1潮菇采收期、出菇周期、产量、生物转化率等。结果表明,福蘑58出现原基比其他供试菌株提早2~3 d,第1潮菇始收期比其他供试菌株提早1~2 d;福蘑58子实体综合性状好,产量最高,生物转化率高,适宜在玉林市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0.
康勇  韩立红  张宇  王揽月 《蔬菜》2018,(3):65-68
为了充分利用栽培空间,提高生产效益,分析了栗树蘑间作黑木耳的理论依据,从菌棒栽植要点、黑木耳出耳管理及栗树蘑出菇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温室栗树蘑间作黑木耳的管理技术。通过巧妙地利用栗树蘑与黑木耳出菇的时间差,能使农户多种植1茬黑木耳,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设施大棚的利用率,还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